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1题。我想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我辈读书人,入则孝,出则弟,守先待后。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所以又高农夫一等。今...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1题。
我想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
我辈读书人,入则孝,出则弟,守先待后。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所以又高农夫一等。今则不然,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作官,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田产。起手便错走了路头,后来越做越坏,总没有个好结果。其不能发达者,乡里作恶,小头锐面,更不可当。夫束修自好者,岂无其人;经济自期,抗怀千古者,亦所在多有。而好人为坏人所累,遂令我辈开不得口。一开口,人便笑曰:“汝辈书生,总是会说,他日居官,便不如此说了。”所以忍气吞声,只得捱人笑骂。工人制器利用,贾人搬运有无,皆有便民之处。而士独于民大不便。
愚兄平生最重农夫,新招佃地人,必须待之以礼。彼称我为主人,我称彼为客户,主客原是对待之义,我何贵而彼何贱乎?要体貌他,要怜悯他;有所借贷,要周全他;不能偿还,要宽让他。尝笑唐人《七夕》诗,咏牛郎织女,皆作会别可怜之语,殊失命名本旨。织女,衣之源也,牵牛,食之本也,在天星为最贵;天顾重之而人反不重乎!其务本勤民,呈象昭昭可鉴矣。吾邑妇人,不能织绸织布,然而主中馈,习针线,犹不失为勤谨。近日颇有听鼓儿词,以斗叶为戏者,风俗荡轶,亟宜戒之。
(清 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有删减)
18.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头锐面,更不可当 小头:削尖脑袋钻营
B、抗怀千古者,亦所在多有 抗怀:抗击或者怀念
C、要体貌他,要怜悯他 体貌:以礼相待,尊重
D、皆作会别可怜之语 会别:相会和别离
19.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对读书人持批评态度的一组是(3分)
①我辈读书人,入则孝,出则弟 ②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
③其不能发达者,乡里作恶 ④所以忍气吞声,只得捱人笑骂
⑤主客原是对待之义,我何贵而彼何贱乎 ⑥咏牛郎织女,皆作会别可怜之语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
20.下列是对本文及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燮,清朝人,这是他写给弟弟郑墨的一封家书,他用生活化的语言谆谆教导家人,表现了一种亲民近农的思想。
B、对于种田之人,郑板桥怀有一种深深的敬意,“我想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正表述了他的这一份情感。
C、文中也表现了作者对读书人的看法,他反对读书人一心追求利禄的思想,也表达了“好人为坏人所累”的担心。
D、郑板桥也自责自己只知“命名本旨”而不知“会别可怜之语”,对此他作了内省和反思,显现了“民本”思想。
2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译文:
(2)汝辈书生,总是会说,他日居官,便不如此说了。
译文: 
(3)有所借贷,要周全他;不能偿还,要宽让他。
译文: 
答案

18.B
19.C
20.D
21.(每句3分)
(1)达成了心愿(或:做成了官),就把恩德施给百姓;不能达成心愿(或:做不成官),就修养身心在社会上显现美德。
(2)你们读书人总是会说,可等将来做了官了,就不再这样说了。
(3)有要借款的,要满足他们;不能偿还的,要宽容忍让他们。
解析
18.B(坚守高尚的情怀) (3分)
19.C(无关批评的:①书生品质,④好人行为。⑤指向不定: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弟弟)(3分)
20.D(只知的是“会别可怜之语”,不知的是“命名本旨”) (3分)
参考译文:
我想世界上第一等人,只有农夫。
我们这些读书人,在家孝顺父母,出门顺从兄长,守住先人的家业,等待后人来继承发扬。达成了心愿,就把恩德施给百姓;不能达成心愿,就修养身心在社会上显现美德。所以又比农夫高了一等。可是现在的读书人就不是这样了,一捧起书本,便想要考中举人,考中进士,作官后要如何抓取金钱,建造大房屋,购买很多田产。一开始便走错了道路,后来越做越坏,总没有个好结果。那些没有当上官的,在乡里做坏事,削尖脑袋钻营,更令人受不了。约束言行,修养品德,注重自己人格的人,难道没有吗?以经世济民作为自己的理想,使坚守高尚的情怀,追慕古代贤人,也到处都有一些。但是好人总被坏人所牵累,于是我们也开不得口。一开口说话,别人便笑说:“你们读书人总是会说,可等将来做了官,就不再这样说了。”所以只好忍气吞声,忍受别人的笑骂。工人制造器具以供人使用,商人搬运货物,输通有无,都有便民的地方。只有读书人对于人民最没有用处。
我一生中最敬重的是农夫,你们对于新招用的佃农,一定用礼貌的方式对待。他们称呼我们为主人,我们称呼他们为客户,主客本来就应该是平等对待的,我有什么好尊贵而他们有什么好低贱的呢?要礼貌地对待他们,要怜惜他们;有要借款的,要满足他们;不能偿还的,要宽容忍让他们。我曾笑话唐朝人作的《七夕》诗,歌咏牛郎织女,写的都是些相会离别的话,非常不切合诗歌要表达的本意。织女(织布),是衣服的本源;牵牛(耕地),是食物的本源,在天上的众星中是最尊贵的;上天看重他们,可人反而不看重他们!他们致力于耕种纺织尽心尽力于民事,呈现的景象清清楚楚可作借鉴。我们乡里的妇女,不会纺织,然而在家中主持炊饮之事,学做针线,仍不失为勤劳恭谨。近日有些人很喜欢听鼓儿词,以玩纸牌为游戏的,风俗败坏,应当赶快禁止。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1题。我想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我辈读书人,入则孝,出则弟,守先待后。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所以又高农夫一等。今】;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①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②。万乘难与比行,三王③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
荆人与吴人将战,荆师寡,吴师众,荆将军子囊曰:“我与吴人战,必败。败王师,辱王名,亏壤土,忠臣不忍为也。”不复于王而遁。至于郊,使人复于王曰:“臣请死。”王曰:“将军之遁也,以其为利也,今诚利,将军何死?”子囊曰:“遁者无罪,则后世之为王将者,皆依不利之名而效臣遁。若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桡④。”遂伏剑而死。王曰:“请成将军之义。”乃为之桐棺三寸⑤,加斧锧其上。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此存亡之所以数至也。荆之为四十二世矣,其时有臣如子囊欤?子囊之节,非独厉一世之人臣也。
荆昭王之时,有士焉,曰石渚。其为人也,公直无私,王使为政廷⑥。有***人者,石渚追之,则其父也,还车而返,立于廷曰:“***人者,仆之父也。以父行法,不忍;阿有罪,废国法,不可。失法伏罪,人臣之义也。”于是乎伏斧质,请死于王。王曰:“追而不及,岂必伏罪哉?子复事矣。”石渚辞曰:“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事君枉法,不可谓忠也。君令赦之,上之惠也。不敢废法,臣之行也。”不去斧质,殁头于王廷。正法枉必死⑦,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
注:①诚:同“成”。 ②官在鲁司寇:在,古义同“才”;司寇,管粮秣的小官。  ③三王:禹、汤、文王。 ④桡:弱。 ⑤桐棺三寸:《墨子·节葬下》云:“(禹)葬会稽之山,衣衾三领,桐棺三寸,葛以缄之。”后以“桐棺三寸”代指质地朴素的棺木。 ⑥政廷:执法官。⑦正法枉必死:正,指“君”或“主”;石渚为廷理,故为主法者。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景公致廪丘以为养        养:供养之地
B.遁者无罪               无罪:不加惩处
C.还车而返                 还:退回
D.阿有罪,废国法,不可     阿:私,偏袒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石渚辞曰……
B. 若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桡
有***人者,石渚追之,则其父也
C. 不复于王而遁       子复事矣
D. 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3.给文中画线语句添加被省略的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乘难与比行——万乘难与(之)比行
B.不复于王而遁——(荆师)不复于王而遁
C.荆之为四十二世矣——荆之为(国)四十二世矣
D.正法枉必死——正法(者)枉(法)必死
4.以下文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描述文中有关人物“物必缘义,行必诚义”的一组是(  )
①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
②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
③至于郊,使人复于王曰:“臣请死。”
④事君枉法,不可谓忠也
⑤正法枉必死
⑥不去斧质,殁头于王廷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动必缘义”与“行必诚义”互文,意思是:“举动一定要依据道义,实行道义。”
B.子囊认为撤军有罪伏剑而死,荆王追悔莫及,赐他一具桐木棺材并“加斧锧其上”。
C.文中认为,在荆国历史上,子囊是不可多得的人杰,其节操不只单单激勉一代人臣。
D.上文写孔子、子囊和石渚的事迹,意在彰显儒家所谓的“廉耻”“仁爱”与“忠孝”。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岘山亭记
岘山临汉上,望之隐然①,盖诸山之小者。而其名特著于荆者,岂非以其人哉?其人谓谁?羊祜叔子、杜预元凯是已②。方晋与吴以兵争,常倚荆州以为重,而二子相继于此,遂以平吴而成晋业,其功烈已盖于当世矣。至于风流余韵,蔼然被于江汉之间者③,至今人犹思之,而于思叔子也尤深。盖元凯以其功,而叔子以其仁,二子所为虽不同,然皆足以垂于不朽。
余颇疑其反自汲汲于后世之名者,何哉?传言叔子尝登兹山,慨然语其属,以谓此山常在,而前世之士皆已湮没于无闻,因自顾而悲伤。然独不知兹山待己而名著也。元凯铭功于二石,一置兹山之上,一投汉水之渊。是知陵谷有变,而不止石有时而磨灭也。岂皆自喜其名之甚而过为无穷之虑欤?将自待者厚而所思者远欤?
山故有亭,世传以为叔子之所游止也。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熙宁元年,余友人史君中辉以光禄卿来守襄阳④。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因以君之官,名其后轩为光禄堂;又欲记其事于石,以与叔子、元凯之名并传于久远。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余。
余谓君知慕叔子之风而袭其遗迹,则其为人与其志之所存者可知矣;襄人爱君而安乐之如此,则君之为政于襄者又可知矣;此襄人之所欲书也。若其左右山川之胜势,与夫草木云烟之杳霭,出没于空圹有无之间,而可以备诗人之登高、写《离***》之极目者,宜其览者自得之。至于亭屡废兴,或自有记,或不必究其详者,皆不复道。
熙宁三年十月二十有二日,六一居士欧阳修记。
【注释】①隐然:突出,高大的样子。②羊祜,字叔子,晋武帝时任都督,镇守襄阳,有惠政。杜预:字无凯,西晋名将。③蔼然:丰厚,广大的样子。④史中辉:镇守襄阳的官员。光禄卿:官名,掌朝廷祭礼朝会等事宜。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①方晋与吴以兵争         
②蔼然被于东汉之间者            
③山故有亭             
④所至有声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①至于风流余韵           
②乃来以记属于余            
③而袭其遗迹               
3.“写《离***》之极目者”中的“离***”是指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独不知兹山待己而名蓍也。
译文:                                    
②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
译文:                                    
5.对“岂皆自喜其名之甚而过为无穷之虑欤?将自待者厚而所思者远欤?”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难道(他们)是自喜声名的显著而有过多忧虑呢,还是要自己等待诚厚之人和有思考的人?
B.难道(他们)都是太喜欢自己名声而有过多忧虑呢,还是将用来等待诚厚之人而有深远的思考呢?
C.难道(他们)都喜欢声名而作了很多思考呢,还是对待自己宽厚周全而思考的长远呢?
D.难道(他们)都太重视自己名声而作很多思考呢,还是(他们为此)作了周全而深远的思考呢?
6.文中谈到写此文的原因是       (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7.有人评论本文写作特色说:“欧公此文神韵缥缈,如所谓吸风饮露,蝉蜕尘埃者,绝世之文也。”意即文章有自然含蓄的风格特点。请就此谈谈你的理解。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寥寥聱聱,声在囊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耶?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战!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坐而假寐,私念其故。若有告余者曰:“汝惟多学而识之,望道而未见也。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余俯而笑,仰而觉。使童子执笔,记余之作。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覆而出之                覆:遮盖
B.以声致人                致:招引
C.若有告余者曰            若:如果
D.仰而觉                  觉:察觉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卒见使于一鼠
(2)故不啮而啮                私念其故
A.两个“见”字相同,两个“故”字不同
B.两个“见”字相同,两个“故”字也相同
C.两个“见”字不同,两个“故”字相同
D.两个“见”字不同,两个“故”字也不同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而遽死耶              遽死:突然死去。
B.扰龙伐蛟              扰龙:驯龙。
C.而二于物            二于物:被外物分心
D.不能无失声于破釜      失声:没有声音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A.覆而出之            B.使童子烛之
C.橐坚而不可穴也     D.役万物而君之
5.本文主要说明的道理是:
A.老鼠虽然狡猾,但比不上人聪明。
B.人能役使万物而且做万物的主宰。
C.要多学些书,多记些知识,才能掌握道理。
D.做事要专一,才不至于被突然事变所左右。
6.翻译:
(1)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2)言出于汝,而忘之耶?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高)允好切谏,朝廷事有不便,允辄求见,帝常左右以待。或自朝至暮,或连日不出;群臣莫知其所言。语或痛切,帝所不忍闻,命左右扶出,然终善遇。时有上书为激讦者,帝省之,谓群臣曰:“君、父一也。父有过,子何不作书于众中谏之?而于私室屏处谏者,岂非不欲其父之恶彰于外邪!至于事君,何独不然!君有得失,不能面陈,上表显谏,欲以君之短,明己之直,此岂忠臣所为乎!如高允者,真忠臣也。朕有过,未尝不面言,至有朕所不堪闻者,允皆无所避。朕闻其过天下不知,可不谓忠乎!”
允所与同征者游雅等皆至大官,封侯,部下吏至刺史、二千石者亦数十百人,而允为郎,二十七年不徙官。帝谓群臣曰:“汝等虽执弓刀在朕左右,徒立耳,未尝有一言规正;唯伺朕喜悦之际,祈官乞爵,今皆无功而至王公。允执笔佐我国家数十年,益不少,不过为郎,汝等不自愧乎!”乃拜允中书令。
时魏百官无禄,允常使诸子樵采以自给。司徒陆丽言于帝曰:“高允虽蒙宠待,而家贫,妻子不立。”帝曰:“公何不先言?今见朕用之,乃言其贫乎!”即日,至允第,惟草屋数间,布被缊袍,厨中盐菜而已。帝叹息,赐帛五百匹,粟千斛,拜长子悦为长乐太守。允固辞不受。帝重允,常呼为令公而不名。
游雅常曰:“前史称卓子康、刘文饶之为人,褊心者或不之信。余与高子游处四十年,未尝见其喜之色,乃知古人不诬耳。高子内文明而外柔顺,其言呐呐不能出口。昔崔司徒尝谓余云:“高生丰才博学,一代佳士,所乏者,矫矫风节耳。”余亦以为然。及司徒得罪,起于纤微,诏指临责,司徒声嘶股栗,殆不能言;宗钦已下,伏地流汗,皆无人色。高子独敷陈事理,申释是非,辞义清辩,音韵高亮。人主为之动容,听者无不神耸,此非所谓矫矫者乎!由此观之,汲长孺可以卧见卫青何抗礼之有此非所谓风节者乎夫人固未易知吾既失之于心崔又漏之于外此管仲所以致恸于鲍叔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 帝常左右以待之      隐藏    
B. 欲以君之短          彰显
C. 未尝见其喜之色      怨恨
D. 高子独敷陈事理        陈述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3分)
A.  帝常屏左右以待之     B.真忠臣也
然终善遇之              管仲所以致恸于鲍叔也
C. 益不少               D. 不能面陈,上表显谏
乃知古人不诬耳          朕闻其过天下不知
7.下列选项中属于表现高允的忠心无私的一组是(  )(3分)
A. 朝廷事有不便,允辄求见
拜长子悦为长乐太守,允固辞不受
B. 语或痛切,帝所不忍闻,命左右扶出
高子独敷陈事理,申释是非
C. 至有朕所不堪闻者,允皆无所避
此非所谓风节者乎
D. 或自朝至暮,或连日不出
惟草屋数间,布被缊袍,厨中盐菜而已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允喜欢直言劝谏,朝廷有不恰当的事情,高允就求见,文成帝常常屏退左右来等待他。他有时与帝相谈从早到晚,有时接连几日。
B.高允对朝廷忠心耿耿,帮助文成帝治理国家几十年,做了很多好事,但二十多年没有升过官,家里贫穷。
C.高允内藏珠玑,很有才华,但外表柔顺,说话吞吞吐吐,不善于表达。虽博才多学问,却缺乏刚毅的风骨。
D.高允蒙受文成帝的宠爱和优待,还常让他的儿子以砍柴自给。文成帝到他家,才发现他家里只有草屋几间,几床粗布被子和破棉袍,厨房中只有咸菜,就赏赐绢帛五百匹,粮食一千斛,并任命他的长子高悦为长乐太守。
9.断句和翻译。(9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最后一句断句 。(3分)
由此观之,汲 长 孺 可 以 卧 见 卫 青 何 抗 礼 之 有 此 非 所谓 风 节 者 乎 夫 人 固 未 易 知 吾 既 失 之 于 心 崔 又 漏之 于 外 此 乃 管 仲 所 以 致 恸 于 鲍 叔 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而于私室屏处谏者,岂非不欲其父之恶彰于外邪!(3分)
                                                                                                                                                
②高子独敷陈事理,申释是非,辞义清辩,音韵高亮。(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虞延少为亭长,时王莽贵人魏氏宾客放从,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以此见怨,故位不升。王莽末,天下大乱,延常婴甲胄,拥卫亲族,扞御钞盗,赖其全者甚众。建武初,除细阳令。后去官还乡里,太守富宗闻延名,召功曹。宗性奢靡,车服器物,多不节。延谏曰:“昔晏婴辅齐,鹿裘不完;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以约失之者鲜矣。”宗不悦,延即辞退。居有顷,宗果以侈从被诛,临当伏刑,揽涕而叹曰:“恨不用功曹虞延之谏!”迁洛阳令。是时阴氏有客马成者,常为奸盗,延收考之。阴氏屡请,获一书辄加篣二百,信阳侯阴就乃诉帝,谮延多所冤枉。帝乃临御道之馆,亲录囚徒。延陈其狱状可论者在东,无理者居西。成乃回欲趋东,延前执之,谓曰:“尔人之巨蠹,久依城社(权势),不畏熏烧。今考实未竟,宜当尽法!”成大呼称枉,陛戟郎以戟刺延,叱使之。帝知延不私,谓成曰:“汝犯王法,身自取之!”呵使速去。后数日伏诛,于是外戚敛手,莫敢法。
永平初,有新野功曹邓衍,以外戚小侯每豫朝会,而容姿趋步有出于众,显宗目之,顾左右曰:“朕之仪貌,岂若此人!”特赐舆马衣服。延以衍虽有容仪而无实行,未尝加礼。帝既异之乃诏衍令自称南阳功曹诣阙既到拜郎中迁玄武司马衍在职不服父丧帝闻之乃叹曰知人则哲惟帝难之信哉斯言衍惭而退由是以延为明                               (《后汉书》)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守富宗闻延名,召功曹         署:任命
B.车服器物,多不节             中:符合
C.陛戟郎以戟刺延,叱使之         置:处置
D.于是外戚敛手,莫敢法           干:触犯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延率吏卒突入家捕之              赖全者甚众
B.约失之者鲜矣                    外戚小侯每豫朝会
C.信阳侯阴就诉帝                  帝临御道之馆
D.衍惭退由是以延为明              容姿趋步有出于众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反映虞延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的一组是( )(3分)
①魏氏宾客放从,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 ②婴甲胄,拥卫亲族,扦御钞盗 ③居有顷,宗果以侈从被诛 ④延陈其狱状可论者在东,无理者居西 ⑤有客马成者,常为奸盗,延收考之 ⑥衍惭而退,由是以延为明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⑤D.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莽时期,年轻的虞延虽官职低微,却敢于抓捕放纵为乱的贵戚门客,因此得罪了贵戚,官职老不得升迁。
B.建武初年,虞延被免去细阳县令返回乡里。太守富宗听闻虞延的名声,于是把他请到郡府,负责功曹一职。
C.阴氏门客马成,依仗权势,为非作歹,虞延不畏权贵诬告,秉公执法,处置了马成,使作恶的贵戚有所收敛。
D.邓衍因仪表出众,受到皇帝的赏识,召入朝中任职,但虞延认为邓衍品行不好,因此对邓衍并不以礼相待。
9.断句与翻译。
(1)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最后一段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句。(3分)
帝 既 异之 乃 诏 衍 令 自 称 南 阳 功 曹 诣 阙 既 到 拜 郎 中 迁 玄 武 司 马 衍 在 职 不 服 父 丧 帝 闻 之 乃 叹 曰 知 人 则 哲 惟 帝 难 之 信 哉 斯 言 衍 惭 而 退 由 是 以 延 为 明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宗果以侈从被诛,临当伏刑,揽涕而叹曰:“恨不用功曹虞延之谏!”(3分)
                                                                            
                                                                            
②延陈其狱状可论者在东,无理者居西。(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