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古今论谏,常与讽而少直。其说盖出于仲尼。吾以为讽、直一也,顾用之之术何如耳。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茅焦解衣危论,秦帝立悟。讽固...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古今论谏,常与讽而少直。其说盖出于仲尼。吾以为讽、直一也,顾用之之术何如耳。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茅焦解衣危论,秦帝立悟。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吾故曰:顾用之之术何如耳。如得其术,则人君有不为桀、纣者,吾百谏而百听矣,况虚已者乎?不得其术,则人君有少不若尧舜者,吾百谏而百不听矣,况逆忠者乎?
然则奚术而可?曰:机智勇辩如古游说之士而已。夫游说之士,以机智勇辩济其诈,吾欲谏者,以机智勇辩济其忠。请备论其效。周衰,游说炽于列国,自是世有其人。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谏而死者皆是,说而死者未尝闻。然而抵触忌讳,说或甚于谏。由是知不必乎讽,而必乎术也。
说之术可为谏法者五: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之谓也。触龙以赵后爱女贤于爱子,未旋踵而长安君出质;甘罗以杜邮之死诘张唐,而相燕之行有日,此理而谕之也。子贡以内忧教田常,而齐不得伐鲁;武公以麋鹿胁顷襄,而楚不敢图周,此势而禁之也。田生以万户侯启张卿,而刘泽封;朱建以富贵饵闳孺,而辟阳赦。此利而诱之也。苏秦以牛后羞韩,而惠王按剑太息;范睢以无王耻秦,而昭王长跪请教,此激而怒之也。苏代以土偶笑田文,楚人以弓缴感襄王,此隐而讽之也。理而谕之,主虽昏必悟;势而禁之,主虽骄必惧;利而诱之,主虽怠必奋;激而怒之,主虽懦必立;隐而讽之,主虽暴必容。悟则明,惧则恭,奋则勤,立则勇,容则宽,致君之道尽于此矣。
吾观昔之臣言必从,理必济,莫如唐魏郑公(魏征),其初实学纵横之说,此所谓得其术者欤?噫!龙逢、比干不获称良臣,无苏秦、张仪之术也;苏秦、张仪不免为游说,无龙逢、比干之心也。是以龙逢、比干吾取其心,不取其术;苏秦、张仪吾取其术,不取其心,以为谏法。                                  (选自苏洵《谏论上》,有删节)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论谏,常与讽而少直  少:贬低   B.茅焦解衣危论,秦帝立悟 危:危险
C.请备论其效      备:详细,周全   D.触龙以赵后爱女贤于爱子 贤:胜过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用来证明“讽、直一也,顾用之之术何如”的一组是(   )(3分)
①常与讽而少直 ②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 ③茅焦解衣危论,秦帝立悟 ④周衰,游说炽于列国 ⑤子贡以内忧教田常,而齐不得伐鲁 ⑥龙逢、比干不获称良臣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4分)
译文:                                                                    
(2)悟则明,惧则恭,奋则勤,立则勇,容则宽,致君之道尽于此矣。(5分)
译文:                                                                  
答案
2. B
3. C
4.(1)讽谏当然不能一概赞成,直谏也不能轻易贬低的。讽谏当然不能一概赞成,直谏也不能轻易贬低的。(4分)
(2)醒悟就会明白,害怕就会谨慎,振奋就会勤劳,坚强就会勇敢,接受就会宽厚。辅助君主的正确方法,全在这里了。醒悟就会明白,害怕就会谨慎,振奋就会勤劳,坚强就会勇敢,接受就会宽厚。辅助君主的正确方法,全在这里了。(5分)
解析
2.危:正直。
3. ①是说人们对进谏的习惯看法,④是探究“游说”之风的起源,⑥是作者的一种独特看法。
4.见译文
【参考译文】
不论古时还是现代,人们议论进谏,往往赞成讽谏,贬低直谏,这种说法大概是由孔子首先提出来的。我认为讽谏、直谏,是一样的,只看使用的方法怎么样的罢了。伍举使用隐语进谏,楚王荒淫放纵更加厉害;茅焦解开衣服,正言进谏,秦帝立即省悟过来。讽谏当然不能一概赞成,直谏也不能轻易贬低的。所以我说:只看使用的方法怎么样罢了。如果能掌握适当的方法,那么即使君主比夏桀、商纣还稍强一些,我进谏一百次他会听从一百次,何况是虚心纳谏的君主呢?如果不能掌握适当的方法,那么君主比唐尧、虞舜还稍差一些,我进谏一百次他会不听从一百次的,何况是拒绝忠言的君主呢?
情况如此,那么什么方法才可以呢?答案是:机智、灵活、勇敢、善辩,就像古代游说诸侯的策士那样就可以了。那般游说诸侯的策士,靠着机智、灵活、勇敢、善辩助成他的诡诈;我要进谏君主,靠着机智、灵活、勇敢、善辩助成我的忠贞。让我全面论述一下它的实际效果吧!周朝衰落,游说之风在诸侯各国间兴盛起来,从此以后,世世代代都有这样的人物。我只是对这种现象感到奇怪:进谏君主而被听从的仅有百分之一,游说君主而被听从的却占十分之九,进谏君主因而丧命的比比皆是,游说君主因而丧命的却没有听说过,然而触犯君主的禁忌,戳到君主的痛处,有时游说比进谏还严重呢。由此可知,关键不一定在讽谏上,而一定在方法上。
游说的方法可供进谏时取法的有五种:讲清道理开导他,从形势上禁止他,使用利益引诱他,刺激他以便警醒他,含蓄委婉地讽谕他,这些就是所说的五种方法。触龙认为赵太后爱女儿胜过爱儿子,眨眼之间长安君就出国做人质去了;甘罗拿武安君死在杜邮这件事诘问张唐,张唐答应去做燕相并且定了出发日期;这些就是讲清道理开导他的事例呀。子贡用国内的忧虑来指教田常,于是齐国就不征伐鲁国了;武公用麋鹿披上虎皮必将招来众人攻击来威胁顷襄王,于是楚国就不敢谋划进攻西周了:这些就是从形势上禁止他的事例呀。田生用万户侯打动张卿,(让他按照吕后的意图暗示群臣,请求封吕后为王,并且建议吕后加封刘泽,巩固吕的地位)于是刘泽被封王了;朱建用富贵引诱闳孺,(让他劝说惠帝释放辟阳侯)于是辟阳侯就被赦免了:这些就是使用利益引诱他的事例呀。苏秦用韩国本是大国,却落了个“牛后”的名义羞辱韩惠王,于是韩惠王手按宝剑,仰天长吁一声;范睢用四大贵人独断专行,秦国简直等于没有国王耻笑秦昭王,于是秦昭王跪下请教:这些就是刺激他以便警醒他的事例呀。苏代用土偶人至死不离故土的故事讥笑田文,楚国射雁猎手用微弓细绳射雁来感动顷襄王:这些就是含蓄委婉地讽谕他的事例呀。讲清道理开导他,君主即使昏庸,也一定会醒悟;从形势上禁止他,君主即使骄傲,也一定会害怕;使用利益引诱他,君主即使怠惰,也一定会振奋起来;刺激他以便警醒他,君主即使懦弱,也一定会坚强起来;含蓄委婉地讽谕他,君主即使凶暴,也一定会接受意见。醒悟就会明白,害怕就会谨慎,振奋就会勤劳,坚强就会勇敢,接受就会宽厚。辅助君主的正确方法,全在这里了。
照我看来,从前做臣子的,提出意见必定听从,治理政事必定成功,没有谁比得上唐代魏郑公。当初,他其实学的是纵横家的学说,这就是所谓能掌握适当方法的人吧?唉!龙逢、比干进谏国君,招致***身之祸,也不能称为好臣子,因为他们没有苏秦、张仪的得力方法;苏秦、张仪游说国君,取得功名利禄,可是不免被人讥为游说之徒,因为他们没有龙逢、比***耿耿忠心。因此,对于龙逢、比干,我肯定并学习他们的忠心,但是不学习他们的方法;对于苏秦、张仪,我肯定并学习他们的方法,但是不学习他们的心地,以此作为进谏的方法。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古今论谏,常与讽而少直。其说盖出于仲尼。吾以为讽、直一也,顾用之之术何如耳。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茅焦解衣危论,秦帝立悟。讽固】;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18分)
鲜于侁,字子骏,阆州人。性庄重,力学,举进士。庆历中,天下旱,诏求言。侁推灾变所由兴,又条当世之失有四,其辞恳实。唐介与同乡里,称其名于上官,交章论荐。调黟令,奸民汪氏富而狠,横里中 因事抵法,群吏罗拜曰:“汪族败前令不少,今不舍,后当贻患。”侁怒,立杖之,恶类屏迹。
通判绵州。绵处蜀左,吏狃贪成风,至课卒伍供薪炭、刍豆,鬻果蔬多取赢直。侁一切弗取,郡守以下效之。万年令不任职,系囚累百,府使往治,数日,空其狱。除利州路转运判官。“助役法”行,诏诸路各定所役缗钱,利州转运使李瑜定四十万。侁争之曰:“利州民贫地瘠,半此可矣。”瑜不从。时诸路役钱皆未就,神宗是侁议,谕司农曾布使颁以为式。因黜瑜,而升侁副使。部民不请青苗钱,安石遣吏廉按,且诘优不散之故。侁曰:“青苗之法,愿取则与,民自不愿,岂能强之哉!”
周永懿守利州,贪虐不法。前使者畏其凶,莫敢问,侁捕械于狱,流之衡湘。二税输绢绵,侁奏听民以畸零纳直。其后有李元辅者,辄变而多取之,父老流涕曰:“老运使之法,何可改?”盖侁之侄师中亦居是职,故称“老”以别之。徒京东西路。河决澶渊,而议欲勿塞,侁言:“东州汇泽惟两泺,夏秋雨淫,犹溢而害,若纵大河注其中,民为鱼矣。”作《议河书》上之,神宗嘉纳。时王安石、吕惠卿当路,正人多不容。侁曰:“吾有荐举之权,而当路非贤,耻也。”故凡所荐皆守道背时之士。
元丰二年召对,命知扬州。苏轼自湖州赴狱,亲朋皆绝交,道扬。侁往见,台吏不许通。或曰:“公与轼相知久,其所往来书文,宜焚之勿留,不然,且获罪。”侁曰:“欺君负友,吾不忍为,以忠义分谴,则所愿也。”为举吏所累,罢主管西京御史台。
哲宗立,念东国困于役,吴居厚掊敛虐害,窜之,复以侁使京东。司马光言于朝曰:“以侁之贤,不宜使居外。顾齐鲁之区,凋敝已甚,须优往救之,安得如百辈,布列天下乎?”士民闻其重临,如见慈父母。
除集贤殿修撰、知陈州。居无何,卒,年六十九。
(节选自《宋史·鲜于侁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课卒伍供薪炭、刍豆   课:征收。
B.谕司农曾布使颁以为式   式:标准。
C.且诘侁不散之故         诘:调查。
D.吴居厚掊敛虐害,窜之   窜:放逐。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称其名于上官         ②念东国困于役
B.①而议欲勿塞           ②而当路非贤,耻也
C.①前使者畏其凶         ②其所往来书文
D.①侁奏听民以畸零纳直   ②以忠义分谴
小题3. 下面四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鲜于侁秉公执法和心系百姓的一组是
A. ①立杖之,恶类屏迹          ②郡守以下效之
B. ①青苗之法,愿取则与        ②利州民贫地瘠,半此可矣
C. ①凡所荐皆守道背时之士      ②优奏听民以畸零纳直          
D. ①侁捕械于狱,流之衡湘       ②作《议河书》上之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黟县奸民汪氏横行乡里,犯法当究,下属官吏心存畏惧,劝说鲜于侁释放汪氏,鲜于侁当即惩处汪氏,取得了以儆效尤的效果。
B.神宗施行“助役法”,李瑜好大喜功,不顾民情,最终因没有完成预定目标而被贬黜;鲜于侁立足实情,心系民生,得到神宗的肯定。
C.黄河在澶渊决口,有人认为可以弃置不管,鲜于侁说明放纵黄河水的危害,并且上书陈奏,神宗称赞并采纳了他的建议。
D.苏轼因事获罪,亲戚朋友都和他断绝交往,鲜于侁特地从扬州去看望他,有人劝说他烧掉往来的书信,他坚持立场,最终受到牵连。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侁推灾变所由兴,又条当世之失有四,其辞恳实。(3分)
(2)万年令不任职,系囚累百,府使往治,数日,空其狱。(4分)
(3)安得如侁百辈,布列天下乎?(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8分)
明公恕斋尝为献县令,良吏也,官太平府时,有疑狱,易服自察访之,偶憩小庵,僧年八十余矣,见公合掌肃立,呼其徒具茶,徒遥应曰:太守且至,可引客权坐别室。僧应曰:太守已至,可速来献。公大骇曰:尔何以知我来。曰:公一郡之主也,一举一动通国皆知之,宁独老僧。又问尔何以识我,曰:太守不能识一郡之人,一郡之人,则孰不识太守。问尔知我何事出,曰:某案之事,两造皆遣其党,布散道路间久矣。彼皆阳不识公耳。公怃然自失,因问尔何独不阳不识,僧投地膜拜曰:死罪死罪,欲得公此问也。公为郡不减龚黄,然微不慊于众心者,曰好访,此不特神奸巨蠹,能预为蛊惑计也;即乡里小民孰无亲党,孰无恩怨乎哉。访甲之党则甲直而乙曲,访乙之党则甲曲而乙直。访其有仇者,则有仇者必曲。访其有恩者,则有恩者必直。至于妇人孺子,闻见不真,病媪衰翁,语言昏愦,又可据为信谳乎?公亲访犹如此,再寄耳目于他人,庸有幸乎?且夫访之为害,非仅听讼为然也,闾阎利病,访亦为害,而河渠堤堰为尤甚。小民各私其身家,水有利则遏以自肥,水有患则邻国为壑,是其胜算矣。孰肯揆地形之大局,为永远安澜之计哉。老僧方外人也,本不应预世间事,况官家事耶?第佛法慈悲,舍身济众,苟利于物,固应冒死言之耳。惟公俯察焉。公沈思其语,竟不访而归。次日遣役送钱米,归报公曰:公返之后,僧谓其徒曰:吾心事已毕,竟泊然逝矣。此事杨丈汶川尝言之。姚安公曰:凡狱情虚心研察,情伪乃明,信人信己皆非也。信人之弊,僧言是也,信己之弊,亦有不可胜言者。安得再一老僧,亦为说法乎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龚黄:汉循吏龚遂与黄霸的并称;②信谳:证据确凿的判决;③闾阎:借指平民。
6.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官太平府时,有疑狱     狱:案件
B.彼皆阳不识公耳         阳:通“佯”,假装
C.小民各私其身家         私:私下,偷偷的
D.第佛法慈悲,舍身济众   第:但,只管
7.下列各组句子加点字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太守且至,可引客权坐别室 ②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B.①呼其徒具茶               ②其皆出于此乎
C.①问尔知我何事出           ②因问尔何独不阳不识
D.①太守不能识一郡之人       ②访甲之党则甲直而乙曲
8.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献县县令明公是个好官,为了查明疑案,他微服私访,却不料被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僧一眼就认出,这让明公很吃惊。
B.老僧告诉明公不仅他认识明公,全郡的人都认识明公,所以明公早就被诉讼双方派的人给认出来了,只不过他们装作不认识。
C.老僧为了劝阻明公寻访,用了很多理由来说明寻访的害处,希望明公能够改掉这一坏习惯,成为像龚遂、黄霸一样的好官。
D.明公听信了老僧的一番话,为表示谢意,第二天,他派差役送来钱米,却不料已是无牵无挂的老僧在明公走后就已圆寂。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公沈思其语,竟不访而归。(2分)
译文:                                                                 
(2)安得再一老僧,亦为说法乎?(2分)
译文: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2分)
译文: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3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③,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注】①醮,jiào,古时称妇女出嫁。②烝烝,zhēng,淳厚。③谯周:人名。
12.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祖母刘氏,躬自抚养躬:亲自
B.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夺:改变
C.齐桓得管仲而霸霸:称霸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疾:疾病
13.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烝烝之性,遂以成疾密以祖母年高
B.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之二虫又何知!
C.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吾尝终日而思矣
D.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今君乃亡赵走燕
14.小题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中李密与张华的对话,表现出李密对忠贤兴国、奸佞误国的认识极其深刻。
B.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由,没有接受官职。
C.李密为官清廉,为人正直,很有才能。他想调回内地,朝廷也不加干涉,于是就去汉中做了太守,从此因失宠心怀怨恨。
D.李密在祖母刘氏过世后,应征太子洗马,兑现了他在《陈情表》中所说的先尽孝后尽忠的承诺。
15.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
译文:
(2)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冯道根,字巨基,广平酂人也。少失父,佣赁以养母,以孝闻于乡里。年十六,乡人蔡道斑为湖阳戍主,道斑攻蛮锡城,反为蛮所困,道根救之。匹马转战,***伤甚多,道斑以免,由是知名。
齐建武末,魏主拓跋宏寇没南阳等五郡,明帝遣太尉陈显达率众复争之。道根与乡里人士以牛酒候军,因说显达曰:“不如悉弃船舰于酂城,方道步进,建营相次,鼓行而前。如是,则立破之矣。”显达不听,道根犹以私属从军。及显达败,道根每及险要,辄停马指示之,众赖以全。
永元中,以母丧还家。闻高祖起义师,乃谓所亲曰:“金革夺礼,古人不避,扬名后世,岂非孝乎?时不可失,吾其行矣。”率乡人子弟胜兵者,悉归高祖。
初到阜陵,修城隍,远斥候,有如敌将至者,众颇笑之。修城未毕,会魏将党法宗率众二万,奄至城下。道根堑垒未固,城中众少,皆失色。道根命广开门,缓服登城,选精锐二百人,出与魏军战,败之。魏人见意闲,且战又不利,因退走。
豫州刺史韦睿围合肥,克之。六年,魏攻钟离,高祖复召睿救之,道根率众三千为睿前驱。至徐州,建计据邵阳洲,筑垒掘堑,以逼魏城。道根能走马步地,计马足以赋功,城隍立办。及淮水长,道根乘战舰,攻断魏连桥数百丈,魏军败绩。
道根性谨厚,为将能检御部曲,所过村陌,将士不敢掳掠。每所征伐,终不言功。其部曲或怨非之,道根喻曰:“明主自鉴功之多少,吾将何事。”高祖尝指道根示尚书令沈约曰:“此人口不论勋。”处州郡,和理清静,为部下所怀。在朝廷,虽贵显而性俭约,所居宅不营墙屋,无器服侍卫,入室则萧然如素士之贫贱者。
十六年,都督豫州诸军事。将行,高祖引朝臣宴别道根于武德殿,召工视道根,使图其形像。豫部重得道根,人皆喜悦。高祖每称曰:“冯道根所在,能使朝廷不复忆有一洲。
(节选自《梁书·列传第十二》,有删节)
小题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主拓跋宏寇没南阳等五郡   寇:攻占
B.召工视道根,使图其形像     图:图画
C.道根能走马步地  步:丈量
D.其部曲或怨非之,道根喻曰   喻:解释
小题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乡人蔡盗斑为湖阳戍主      ②何故不怀瑾握玉,而自令见放为
B.①因说显达曰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C.①率乡人子弟胜兵者          ②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D.①出与魏军战                ②竖子不足与谋
小题3. 下列句中能表现冯道根“谨厚“的一项是( )
①少失父,佣赁以养母   ②为将能检御部曲  ③所过村陌,将士不敢掳掠  ④每所征伐,终不言功   ⑤所居宅不营墙屋,无器服侍卫  ⑥豫部重得道根,人皆喜悦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④⑥     D. ②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一项是(  )
A.冯道根幼年丧父,靠给别人打工挣钱养母,所以在当地以孝出名。乡人蔡道斑任湖阳戍主时,攻打蛮锡城,没有想到反被蛮人围困,是道根救了他,由此道根更为出名。
B.建武末年,魏帝拓跋宏攻占南阳等五郡,太尉陈显达受皇命率军与之作战,冯道根与乡人用牛肉和酒迎接陈军,大力支援,故陈军大胜,又收复了失地。
C.魏军攻打钟离,高祖下诏让韦睿解救钟离,冯道根率三千兵士充当韦睿的前军参与作战,到达徐州后,计划占据邵阳洲,并身先士卒,积极备战,终于在淮河水涨时击败魏军。
D.冯道根性格谨慎敦厚,做将领能够驾驭士卒,从村边小道走过,将领士卒不敢掳掠。每征伐一地,始终不谈及自己的功劳,高祖知道后,赞扬他不贪功。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初到阜陵,修城隍,远斥候,有如敌将至者,众颇笑之。
                                                                                  
(2)在朝廷,虽贵显而性俭约,所居宅不营墙屋,无器服侍卫,入室则萧然如素士之贫贱者。
                                                                                        
(3)高祖每称曰:“冯道根所在,能使朝廷不复忆有一洲。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日:“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尽心上》)
【注】(术:方法。客光,细小的缝隙。③不盈科不行:不流满坑洼就不会向前流淌。④成章:通晓文理,精熟所学。⑤达:通达。
(1)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j
A.孟子认为,看过大海的人,就会觉得江、河等难以称得上是水了;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就难以被世间的其他言论吸引了。
B.孟子提醒为学之人,要学习大海的波澜壮阔;不能事无大小,巨细无遗,像日月之光那样连细小的缝隙都要照到。   
C.孟子以流水“不盈科不行”为喻,说明为学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只有学识积累到一疋程度,才能达到更高的水准和境界。
D孟子认为君子有志于道,要先通晓文理,精熟所学,透彻地体悟圣人思想,才能够登上顶峰,达到高远的境界。  
(2)从文中来看,孟子通过“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3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