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4题(崔杼弑庄公,)晏子(闻难往赴)立于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4题
(崔杼弑庄公,)晏子(闻难往赴)立于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三踊而出。人谓崔子必***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崔杼立(景公)而相之,庆封为左相,盟国人于大宫,曰:“所不与崔、庆者……”晏子仰天叹曰:“婴所不唯忠于君、利社稷者是与,有如上帝!”乃歃。
及庆氏亡,(景公)与晏子邶殿,其鄙六十,弗受。子尾曰:“富,人之所欲也,何独弗欲?”对曰:“庆氏之邑足欲,故亡。吾邑不足欲也,益之以邶殿,乃足欲。足欲,亡无日矣。在外,不得宰吾一邑。不受邶殿,非恶富也,恐失富也。且夫富,如帛布之有幅焉,为之制度,使无迁也。夫民生厚而用利,于是乎正德以幅之,使无黜嫚,谓之幅利。利过则为败。吾不敢贪多,所谓幅也。”     (节选自《左传·襄公25年—28年》)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罪也乎哉?吾亡也?亡:逃跑
B.所不与崔、庆者与:结交,亲附
C.为之制度,使无迁也制度:规范,准则
D.于是乎正德以幅之幅:限制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婴所不唯忠于君、利社稷者是与
B.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C.益之以邶殿,乃足欲//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D.夫民生厚而用利//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小题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晏子明大义、识大体的一组是(   )
①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
②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
③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④与晏子邶殿,其鄙六十,弗受
⑤且夫富,如帛布之有幅焉
⑥利过则为败
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⑥D.①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庄公被***,晏子听到消息,冒死到崔杼家去吊唁,不失人臣之节。
B.崔杼为得人心,不仅放过了晏子,而且在立景公为君之后,还让晏子做了相。
C.庆氏失败之后,景公要增加晏子的封地,晏子不从,引起人们的不解。
D.晏子认为,百姓生活富裕了,就要端正道德加以限制,使他们不要放肆、怠慢。

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D
小题4:B
解析

小题1:C(制度在这里是两个词,“制”是制定,规定;“度”是宽度。)
小题2:A(两个“是”字均为提宾标志。其他三项,两个“且”字,前者是连词,表递进关系,况且;后者是副词,暂且。两个“乃”字,前者是连词,表承接关系,就;后者是副词,才。两个“而”字都是连词,前者表并列关系,后者表转折关系。)
小题3:D(②为一个昏君哭尸,只是尽臣子义务,不足以表明晏子明大义,识大体。③是崔杼的话,与晏子无关。⑤只是比喻的前一半,不足以表明晏子明大义,识大体。)
小题4:B(错在“还让晏子做了相”。这里“相之”的主语应该是崔杼。)
参考译文
崔杼***死了齐庄公。晏子听到庄公遇难的消息,就动身前往,站在崔家的大门外。他的随从说:“您要为他而死吗?”晏子说:“他只是我一个人的国君吗,我为他而死?”那个人又问道:“您要弃国而逃亡吗?”晏子说:“这是我的罪过吗,我逃亡?”那个人又问:“您要回去吗?”晏子说:“国君都死了,我回到哪里去呀?做百姓君主的人,难道能凭借地位欺压百姓吗?(他)应该掌管社稷啊。作他臣子的人难道只是为了那点俸禄吗?(他)应该保护国家啊。所以国君为国家而死,那么臣子就要为他而死;国君为国家而逃亡,那么臣子就要为他而逃亡。如果国君是为自己而死,为自己而逃亡,那么不是他宠爱、亲近的人,谁敢承担陪他死去,陪他逃亡的责任?况且别人有了国君而又***了他,我又怎能为他而死,又怎能为他而逃亡呢?又能够回到哪里去呢?”崔杼家的大门打开,晏子进去了,头枕在庄公尸体的大腿上号哭,站起身来,向上跳了三跳,然后就出去了。有人告诉崔杼说一定要***掉晏子,崔杼说:“他是百姓敬仰的人,放了他能够得民心。”崔杼立灵公的爱子(庄公异母弟)杵臼为国君并辅佐他,这就是齐景公。庆封做了左相,在太公庙和国人结盟,说:“如果有不亲附崔氏、庆氏的……”晏子仰天长叹说:“我如果不亲附忠君利国的人,有天帝为证!”于是就歃血为盟。
等到庆氏失败逃(到吴国),齐景公封给晏子邶殿,那里有六十个城邑,晏子不接受。子尾说:“富有,是人人想要得到的,为什么唯独您不想要呢?”晏子回答说:“庆氏的城邑满足了***,所以逃亡。我的城邑不能满足***,加上邶殿就满足***了,满足了***,离逃亡就没有多久了。逃亡在外,我就连一个城邑也不能掌管了。不接受邶殿,不是厌恶富有,而是害怕失去富有。况且富有,就像布匹有一定宽度,给布匹规定宽度,就是为了让它不能随意改变。百姓(总想要)生活富足器用丰厚,于是就要端正道德,加以限制,让他们不要放肆和怠慢,这叫做限制私利。私利过多就要失败,我不敢贪多,就是所谓限制私利啊!”
注:齐庄公昏庸无道,与崔杼的妻子私通,又多次当众羞辱他,使崔杼起了***心,假托有病,引诱庄公到自己家,并***死了他。庄公的随从近臣被***的被***,自***的自***。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4题(崔杼弑庄公,)晏子(闻难往赴)立于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4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大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以屠狗为事为事:为职业。
B.项伯常屏蔽之屏蔽:用屏风遮挡着。
C.暴师霸上暴师:使军队暴露。
D.问其遗老遗老:前朝的旧臣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暴师霸上,以待大王焉用亡郑以陪邻
C.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D.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哙是刘邦手下的一员猛将,屠狗出身。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背信弃义,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中学课本《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写樊哙撞倒守门卫士入帐,怒视项羽,并予以斥责。而本文少了怒视项羽这一细节,言词也比《鸿门宴》委婉,人物形象不及《鸿门宴》生动传神。
C.刘邦晚年,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神情。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D.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樊哙等人从普通平民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叹,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物的赞叹之情。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2)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1--3题。
凡人之所以恶为无道行不义者,为其罚也;所以蕲有道行有义者,为其赏也。今无道不义存存者赏之也而有道行义穷穷者罚之也赏不善而罚善欲民之治不亦难乎?故乱天下害黔首者,若论为大。(节选自《吕氏春秋》)
1.用斜线(/)给下面的划线的文言文语句断句(限6处)。
今 无 道 不 义 存 存 者 赏 之 也 而 有道 行 义 穷 穷 者 罚 之 也 赏 不 善 而 罚善 欲 民 之 治 不 亦 难 乎?
2.《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国丞相       组织门客集体编撰的    家著作。
3.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钴铒母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铒母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①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日谋,氵营氵营②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鄂、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价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注〗①嵚(qīn)然:形容山高的样子。 ②氵营氵营(yíng) :形容水流声。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石之突怒偃蹇。               偃:仰面倒下。
B.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殆:几乎,差不多。
C.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嘉:美好的。
D.农夫渔父过而陋之。             陋:粗俗,不文明。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和现代汉语的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烈火而焚之。
B.由其中以望。
C.鸟兽之遨游。
D.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
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段写景夹以记事,不仅生动地描写了山石的奇异形状和小丘的美丽景致,而且也兴意盎然的叙述了自己发现、购买小丘并欣赏独特风光的经历。
B.最后一段在前两段融情入景的描写的基础上,以“噫”领起,转入议论,含蓄隽永的语言中透露出自己怀才不遇并希望被人援引的心曲。
C.文章托物言志,自伤自吊,借小丘的际遇流露自己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和对遭受打击的不平,也似乎透露出希望被重新起用的心意。
D.文章运用形象的比喻,以动写静,使丘上群石神态活现,情状可掬;又运用生动的拟人排比句,描写开辟经营后的小丘,景色宜人,赏心悦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知: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节选自刘向《说苑·建本》)  
(1)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译文:                                                                                                                                                                        
(2)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译文:                                                                                                                                                                        
(3)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把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罗复仁,吉水人。少嗜学,陈友谅辟为编修。已,知其无成,遁去。谒太祖于九江,留置左右。从战鄱阳,赍蜡书谕降江西未下诸郡,授中书谘议。从围武昌,太祖欲招陈理降,以复仁故友谅臣也,遣入城谕,且曰:“理若来,不失富贵。”复仁顿首曰:“如陈氏遣孤得保首领,俾臣不食言于异日,臣死不憾。”太祖曰:“汝行,吾不汝误也。”复仁至城下,号恸者竟日,理缒之入。见理大哭,陈太祖意,且曰:“大兵所向皆摧,不降且屠,城中民何罪?”理听其言,遂率官属出降。
已,复使扩廓①。前使多拘留,复仁议论慷慨,独得还。洪武元年,擢编修,复偕主事张福往谕安南②还占城③侵地。安南奉诏,遗复仁金、贝、土产甚厚,悉却不受。帝闻而贤之。 三年置弘文馆,以复仁为学士,与刘基同位。在帝前率意陈得失。尝操南音。帝顾喜其质直,呼为“老实罗”而不名。间幸其舍,负郭穷巷,复仁方垩④壁,急呼其妻抱杌⑤以坐帝。帝曰:“贤士岂宜居此。”遂赐第城中。天寿节制《水龙吟》一阕以献。帝悦,厚赐之。寻乞致仕。陛辞,赐大布衣,题诗衣襟上褒美之。已,又召至京师。奏减江西秋粮。报可。留三月,赐玉带、铁拄杖、坐墩、裘马、食具遣还,以寿终。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五)
注:①扩廓:人名,明初西北地方军事割据势力首领。②安南:明时贵州属地名。③占城:古南国名。④垩(è):粉墙用的白土。⑤杌(wù):矮凳。
(1)从围武昌,太祖欲招陈理降,以复仁故友谅臣也,遣入城谕。
(2)在帝前率意陈得失。尝操南音。帝顾喜其质直,呼为“老实罗”而不名。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