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王烈通识达道,秉义不回。以颍川陈太丘为师,二子为友。时颍川荀慈明、贾伟节、李元礼、韩元长皆就陈君学,见烈器业过人,叹服所履,亦与相...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烈通识达道,秉义不回。以颍川陈太丘为师,二子为友。时颍川荀慈明、贾伟节、李元礼、韩元长皆就陈君学,见烈器业过人,叹服所履,亦与相亲。由是英名著于海内。道成德立,还归旧庐,遂遭父丧,泣泪三年。遇岁饥馑,路有饿殍,烈乃分釜庾之储,以救邑里之命。是以宗族称孝,乡党归仁。以典籍娱心,育人为务,遂建学校,敦崇庠序。其诱人也,皆因其性气,诲之以道,使之从善远恶。益者不自觉,而大化隆行,皆成宝器。门人出入,容止可观,时在市井,行步有异,人皆别之。州闾成风,咸竞为善。
时国中有盗牛者,牛主得之。盗者曰:“我邂逅迷惑,从今已后将为改过。子既已赦宥,幸无使王烈闻之。”人有以告烈者,烈以布一端遗之。或问:“此人既为盗,畏君闻之,反与之布,何也?”烈曰:“昔秦穆公,人盗其骏马食之,乃赐之酒。盗者不爱其死,以救穆公之难。今此盗人能悔其过,惧吾闻之,是知耻恶。知耻恶,则善心将生,故与布劝为善也。”间年之中,行路老父担重,人代担数十里,欲至家,置而去,问姓名,不以告。顷之,老父复行,失剑于路,有人行而遇之,欲置而去,惧后人得之,剑主于是永失,欲取而购募,或恐差错,遂守之。至暮,剑主还见之。前者代担人也。老父揽其袂,问曰:“子前者代吾担,不得姓名,今子复守吾剑于路,未有若子之仁,请子告吾姓名,吾将以告王烈。”乃语之而去。老父以告烈,烈日:“世有仁人,吾未之见。”遂使人推之,乃昔时盗牛人也。遂使国人表其闾而异之。
时人或讼曲直,将质于烈,或至涂而反,或望庐而还,皆相推以直,不敢使烈闻之。时国主①皆亲骖乘适烈私馆,畴谘政令。察孝廉,三府并辟,皆不就。会董卓作乱,避地辽东,躬秉农器,编于四民,布衣蔬食,不改其乐。东域之人,奉之若君。
以建安二十三年寝疾,年七十八而终。                                              (《三国志·魏书十一·裴注》)
【注】①国主:指当时割据辽东的公孙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烈通识达道,秉义不回。 秉义:修养正义
B.道成德定,还归旧庐。旧庐:破旧的房子
C.子既已赦宥,幸无使王烈闻之。
幸无:幸亏没有
D.盗者不爱其死,以救穆公之难。
不爱:不吝惜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的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烈“育人为务”的一组是
①诲之以道,使人从善远恶。②而大化隆行,皆成宝器。③人有以告烈者,烈以一端遗之。④烈曰:“世有仁人,吾未之见。”⑤遂使国人表其闾而异之。⑥布衣蔬食,不改其乐。
A.①②⑤  B.①②⑥  C.①③⑤  D.①④⑥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烈为父亲守丧三年,终日以泪洗面,遭遇荒年,王烈拿出自己的粮食分送给乡亲 活命,所以本族人称赞他“孝”。乡亲们称赞他“仁”。
B.王烈非常重视道德教化,既兴办学校,也非常讲究教化方式方法,他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甚至能使盗贼改恶向善,最终成为道德榜样。
C.王烈德高望重,当时人闹纠纷打官司都找他评理或者断案,每遇这种情况,王烈都极力调解,从而使这些人的矛盾得到缓和或解决。
D.王烈名望极高,地方最高官员亲自乘坐马车到王烈家中咨询政事;王烈淡于名利,朝廷多次征召他去做官,他都没去就任。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诱人也,皆因其性气
译文:                                                                  
(2)时人或讼曲直,将质于烈,或至涂而反,或望庐而还
译文:                                                                        
答案

小题:D
小题:D
小题:C
小题:C
小题:①他教育人,完全依循被教育者的秉性脾气(考察重点词:“诱”为“教育”;“因”为“依循”)②当时有人为争是非长短,要到王烈那去评判对错,有的人中途而返,有的人远远看见王烈的房子掉头而回。(考察重点词:“或”为“有人”;“质”为“评判”;“涂”为“路途”)
解析

小题:(A坚持正义)
小题:(分别为“从此”和“在这时”)
小题:(②为育人结果 ④与育人无关 ⑥与育人无关)
小题:(王烈并未为之调解)
小题:无
参考译文
王烈元见卓识,富于修养,坚持道义从不犹豫。拜颍川人陈太丘为老师,并和陈太丘的两个儿子结为朋友。当时颍川人荀慈明、贾伟节、李元礼、韩元长都跟随陈先生学习,见到王烈素质学业超出常人,非常佩服他的经历,也和他亲密交好。王烈因此名闻天下。道德达到很高境界以后,他返回家乡,赶上(他)父亲去世,(他)以泪洗面,守丧三年。期间,遇到年成严重歉收,路有饿死之人,王烈于是分出自己积存的粮食,来救乡亲的性命。因此本家族的人说他孝敬父亲,乡亲们夸他富有仁爱之心。(王烈)用读书做学问娱悦内心,把教化百姓作为自己的追求,于是兴办了学校,非常重视教育。他教育人,完全顺着被教育者的秉性脾气,用道理开导,使之追求善行远离罪恶。受教育者虽然没有明显感觉但潜移默化间修养提高极快,都成为宝贵人才。他的学生们出入,举止言行都彬彬有礼,在街头市面,一举一动都不同常人,百姓很容易加以区别。州县大街小巷的百姓都争先加强道德修养。
当时王烈所在的封国中有一位偷牛的人,被牛的主人抓住。偷牛贼说:“我见牛而生邪念一时糊涂,从今以后我一定痛改前非。您在赦免我以后,希望不要让王烈知道这件事情。”百姓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了王烈,王烈就拿出一定数量的布赠送偷牛人。有人问王烈:“这人已经偷了东西,害怕您知道这件事,您反而赠送他布,这是为什么呢?”王烈回答说:“春秋时的秦穆公,有人偷去他的骏马并***了吃,(穆公抓获偷马人后)却赏赐偷马人酒喝。(后来)偷马人(在战场上)不吝惜自己的生命,来救穆公的大难。现在这个偷牛人改悔他的错误,怕我知道这件事,这表明他已懂得羞耻。懂得了廉耻,那么向善之心就会产生,所以赠给他布劝勉他向善。”过一年,路上有一位老者挑着重担,有一个人见到后主动替他挑着走了几十里,快到老人家的时候,这人才放下担子离去,老人问他姓名,他没有告诉。过了不久,这位老人再次外出,把佩剑丢在了路上。一位路人途中碰见这把佩剑,想不管它就离去,又担心后面的过路人捡去,剑的主人就会永远失去佩剑,想拾起带走再去寻找失主,又担心出现差错,于是就守着这把剑。到了傍晚,佩剑主人返回时遇到了这位守剑人,正是上次代为挑担的那人。这位老人拉住他的袄袖,说道:“您上次替我挑担,没能知道您的姓名,现在您又在路边看守我丢失的佩剑,没有比您再仁厚的人了,请您告诉我姓名,我要把您的尊姓大名告诉王烈。”于是告诉了老人。老人又告诉了王烈,王烈说:“世上这位仁厚君子,我没能见到。”就让人设法弄清身份,原来是过去那位偷牛的人。王烈于是派人特地彰显他的家庭住地并树为榜样。
当时有人为争是非长短,要到王烈那去对质,(因发觉不妥)结果,有的人中途而返,有的人远远看见王烈的房子掉头而回,最后都坦诚相待,不敢让王烈知道他们争讼之事。当时封国的首领都亲自乘坐车马到王烈的私家住处,就施政的情况征询意见。王烈被举为孝廉,朝廷有三个重要部门要征召他去作宫,但他一处也没去上任。赶上董卓发动叛乱,王烈因躲避战祸到了辽东。(在这里)他亲自下田耕种,编入普通民户,穿布衣吃蔬菜粗粮,不改变自己的人生乐趣。辽东的百姓,都把他看作像自己的君主一样。在建安二十三年病重卧床不起,七十八岁去世。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王烈通识达道,秉义不回。以颍川陈太丘为师,二子为友。时颍川荀慈明、贾伟节、李元礼、韩元长皆就陈君学,见烈器业过人,叹服所履,亦与相】;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夏原吉,字维哲,其先德兴人。父时敏,官湘阴教谕,遂家焉。原吉早孤,力学养母。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制诰。诸生或喧笑,原吉危坐俨然。太祖诇而异之①,擢户部主事,成祖即位,转左侍郎。 浙西大水,有司治不效。永乐元年命原吉治之。原吉布衣徒步,日夜经画,盛暑不张盖,曰:“民劳,吾何忍独适。”事竣,还京师。七年,帝北巡,命兼摄行在礼部、兵部;都察院事。有二指挥冒月廪,帝欲斩之。原吉曰:“非律也,假实为盗,将何以加?”乃止。……(宣宗)三年,从北巡。帝取原吉橐糗尝之,笑曰;“何恶也?”对曰:“军中犹有馁者。”帝命赐以大官之馔,且犒将士。原吉有雅量,人莫能测其际。同列有善,即采纳之。 或有小过、必为之掩覆。吏污所服金织赐衣,原吉曰:“勿怖,污可浣也。”又有污精微文书者,吏叩头请死。原吉不问,自入朝引咎,帝命易之。吕震尝倾原告。震为子请官,原吉以震在“请难”时有守城功,为之请。平江伯陈瑄初亦恶原吉,原吉顾时时称瑄才。或问原吉:“量可学乎?”曰:“吾幼时,有犯未尝不怒。始忍于色,中忍于心,久则无可忍矣。”尝夜阅爱书②,抚案而叹,笔欲下辄止。妻问之,曰:“此岁终大辟奏也② 。”与同列饮他所,夜归值雪,过禁门,有欲不下者。原吉曰:“君子不可以冥冥堕行。”其慎如此。
  [注]:①诇:音 xiòng 暗中观察 ②爱书:记录囚犯口供的文书。③大辟:死刑。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红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吉危坐俨然      危坐:端正地坐着。
B.原吉布衣徒步,日夜经画 经画:治理谋划。
C.原吉有雅量       雅量:高难的气量。
D.君子不可以冥冥堕行   堕行:落马行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红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制诰B.太祖诇而异之
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帝命赐以大官之馔,且犒将士D.同列有善,即采纳之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项伯即入见沛公
小题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事竣,(原吉)还京师。
B.假(二指挥)实为盗,将何以加?
C.或有小过,(原吉)必为之掩覆。
D.夜归值雪,(同列)过禁门。
小题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夏原吉勤奋敬业的一组是( )。
①民劳,吾何忍独适。
②帝取原吉櫜糗尝之,笑曰:“何恶也?”
③勿怖,污可浣也。
④原吉不问,自入朝引咎。
⑤原吉顾时时称瑄才。
⑥尝夜阅爱书,抚案而叹,笔欲下辄止。
A.①③⑤B.②④⑤C.③④⑥D.①②⑥
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原吉在太学读书被选入宫中写皇帝诏令,他的表现严肃认真,明太祖认为他与众不同,提拔他为户部主事。
B.夏原吉到浙西治理洪水,他辛勤操劳,与民同劳苦。后来皇帝要将两个冒领俸米的禁卫军官斩首,夏原吉则直言劝谏皇帝应按法律办事。
C.夏原吉待人宽厚,能纳人之善,容人之过,勇于承担过失责任。对于反对自己的人,也能为他办该办的事,实事求是地称赞他的才能。
D.夏原吉在审阅判定死刑类案子时慎之又慎。一次因和共事的官员外出饮酒,夜归遇雪,过宫门没下马,为此他检查了自己的行为。
小题6:将下面文言文用斜线断句。(8分)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薛能者,晚唐诗人,格调不能高,而妄自尊大。其《海棠诗序》云:“蜀海棠有闻,而诗无闻,杜子美于斯,兴象不出。天之厚余,谨不敢让,风雅尽在蜀矣,吾其庶几。”
然其语不过曰:“青苔浮落处,暮柳间开时。带醉游人插,连阴彼叟移。晨前清露湿,晏后恶风吹。香少传何许,妍多画半遗”而已。
又有《荔枝诗序》曰:“杜工部老居两蜀,不赋是诗,岂有意而不及欤?白尚书曾有是作,兴旨卑泥,与无诗同。予遂为之题,不愧不负,将来作者,以其荔枝首唱,愚其庶几。”
然其语不过曰:“颗如松子色如樱,未识蹉跎欲半生。岁杪监州曾见树,时新入座久闻名”而已。
又有《折杨柳》十首,叙曰:“此曲盛传,为词者甚众,文人才子,各炫其能,莫不条似舞腰,叶如眉翠,出口皆然,颇为陈熟。能专于诗律,不爱随人,搜难抉新,誓脱常态,虽欲勿伐,知音者其舍诸?”
然其词不过曰:“华清高树出离宫,南陌柔条带暖风。谁见轻阴是良夜,瀑泉声畔月明中。”“洛桥晴影覆江船,羌笛秋声湿塞烟。闲想习池公宴罢,水蒲风絮夕阳天”而已。
别有《柳枝词》五首,最后一章曰:“刘、白苏台总近时,当初章句是谁推。纤腰舞尽春杨柳,未有侬家一首诗。”自注云:“刘、白二尚书,继为苏州刺史,皆赋《杨柳枝词》,世多传唱,虽有才语,但文字太僻,宫商不高耳。”
能之大言如此,但稍推杜陵,视刘、白以下蔑如也。
今读其诗,正堪一笑。刘之词云:“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白之词云:“红板江桥清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其风流气概,岂能所可仿佛哉!(选自《容斋随笔》)
注:①兴象:诗歌形象引发出的情苗。②杪(miǎo):年末或四季的末尾。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海棠有闻,而诗无闻(见闻).B.兴旨卑泥,与无诗同(局限)
C.誓脱常态,虽欲勿伐(自夸).D.文字太僻,宫商不高(冷僻)
小题2: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其《海棠诗序》云君亲其谓予何B.予遂为之题,不愧不负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兴旨卑泥,与无诗同与蠃而不助五国也D.蜀海棠有闻,而诗无闻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小题3: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杜工部老居(于)西蜀B.(荔枝)颗如松子色如樱
C.能专于诗律,(能)不爱随人D.(杜陵)视刘、白以下蔑如也
小题4: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薛能妄自尊大的一组是                  (   )
①风雅尽在蜀矣,吾其庶几                 ②以其荔枝首唱,愚其庶几
③此曲盛传,为词者甚众                   ④虽欲勿伐,知音者其舍诸
⑤今读其诗,正堪一笑                     ⑥其风流气概,岂能所可仿佛
A.①②⑤B.①③⑥C.①②④D.③④⑤
小题5:下列的理解和分析,符合作者意思的一项是                          (   )
A.杜甫没写过海棠诗,是上天厚待薛能,他不敢谦让占尽蜀地风雅的机会。
B.白居晚虽然曾经为荔枝作过诗,但趣味和旨意都很低下,和没写过一样。
C.薛能认为前人的杨柳诗手法陈旧不堪,但他自己的诗也同样落入了欲套。
D.薛能对杜甫都颇有推开不理的意思,更别说剂禹锡,白居易以下的诗人了。
小题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之大言如此,但稍推杜陵,视刘、白以下蔑如也。
                                                                               (2)其风流气概,岂能所可仿佛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彭思永,字季长,庐陵人。为儿时,旦起就学,得金钗于门外,默坐其处。须臾亡钗者来物色,审之良是,即付之。其人欲谢以钱,思永笑曰:“使我欲之,则匿金矣。”始就举,持数钏为资。同举者过之,出而玩,若匿其一于袖间,众相为求索。思永曰:“数止此耳。”客去,举手揖,钏附于地,众皆服其量。居母丧,窭甚,乡人馈之,无所受。
第进士,知南海、分宁县,通判睦州。台州大水败城,人多溺,往摄治焉。尽葬死者,作文祭之;民贫不能葺居,为伐木以助之,数月公私之舍皆具,城筑高于前,而坚亦如之。入为侍御史,论内降授官赏之弊,谓斜封非盛世所当有,仁宗深然之。皇祐祀明堂前一日,有传百官皆进秩者。思永言不宜滥恩,以益侥幸。思永率同列言之,或曰:“俟命出,未晚也。”思永曰:“先事而言,第得罪尔;命一出,不可止矣。”遂独抗疏曰:“陛下覃此谬恩,岂为天下孤寒哉。非社稷之福也。”帝怒,中丞郭劝、谏官吴奎为之请,乃以泛恩转司封员外郎而解台职,为湖北转运使。
加直史馆,为益州路转运使。成都府吏盗公钱,付狱已三岁,出入自如。思永摄府事甫一日,即具狱。民以楮券为市,藏衣带中,盗置刃于爪,捷取之,鲜败者。思永得一人诘之,悉黥其党隶兵间。中使岁祠峨眉,率留成都掊珍玩,价直数百万钱,悉出于民。思永朘其三之一,使怒去,而不能有所中伤也。寻为户部副使,擢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知瀛州。北俗以桑麻为产籍,民惧赋不敢艺,日益贫,思永始奏更之。徒知江宁府。
神宗即位,御史蒋之奇纠欧阳修阴事,挽思永自助。思永以为帷薄之私,非外人所知,但其首建濮议,违典礼以犯众怒,不宜更在政府。诏问语所从来,思永不肯对,而极陈大臣专恣朋党。乃出知黄州。熙宁三年,卒,年七十一。 (选自《宋史·彭思永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民贫不能葺居葺:修理
B.即具狱狱:牢狱
C.中使岁祠峨眉祠:祭祀
D.挽思永自助挽:拉拢

1,3,5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先事而言,第得罪尔②吾尝跂而望矣
B.①为伐木以助之②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
C.①思永朘其三之一②其皆出于此乎?
D.①乃以泛恩转司封员外郎而解台职②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台州发大水,冲坏了城池,许多百姓被洪水淹死,彭思永被派往代行治理,他安葬悼念死者,帮助百姓重建家园,数月过后台州城就建得完好如初。
B.彭思永担任侍御史期间,认为对官员的任命奖赏应由朝廷正式封授,不能在宫内随意进行。仁宗对百宫滥加赏赐,他直言上谏,坚决反对,表现出可贵的忠直和操守。
C.成都盗贼猖獗,经常手戴利器,窃取百姓钱币,彭思永施以黥刑,严厉打击。朝中宦官每年借机到成都搜刮民财,彭思永也毫不手软,坚决严惩。宦官们也自知理亏,不敢加害中伤他,
D.蒋之奇弹劾欧阳修,彭思永认为对其家庭内部的私事,不应小题大做,但对其违反典礼触犯众怒的行为不应宽恕。皇上追根问底,彭思永不想牵连他人,转移话题,不予回答。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同举者过之,出而玩,或匿其一于袖间,众相为求索。(3分)
(2)有传百官皆者秩者,思永言不宜滥恩,以益侥幸。(3分)
(3)北俗以桑麻为产籍,民惧赋不敢艺,日益贫,思永始奏更之。(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盲者说
清·戴名世
里中有盲童,操日者①术,善鼓琴。邻有某生,召而吊之曰:“子年几何矣?”曰:“年十五矣。”“以何时而眇?”曰:“三岁耳。”“然则子之盲也且十二年矣!昏昏然而行,冥冥焉而趋。不知天地之大,日月之光,山川之流峙,容貌之妍丑,宫室之宏丽,无乃甚可悲矣乎?吾方以为吊也!”
盲者笑曰:“若子所言,是第知盲者为盲,而不知不盲者之尽盲也。夫盲者曷尝盲哉?吾目虽不见,而四肢百体均自若也,以目无妄动焉。其于人也,闻其音而知其姓氏;审其语而知其是非。其行也,度其平陂以为步之疾徐,而亦无颠危之患。入其所精业,而不疲其神于不急之务,不用其力于无益之为,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如是者久而习之,吾无病于目之不见也。今夫世之人,喜为非礼之貌,好为无用之观。事至而不能见,见而不能远;贤愚之品不能辨,邪正在前不能释,利害之来不能审,治乱之故不能识;诗书之陈于前,事物之接于后,终日睹之而不得其意,倒行逆施,伥伥焉踬且蹶而不之悟,卒蹈于罗网,入于陷阱者往往而是。夫天之爱人甚矣,予之以运动知识之具,而人失其所以予之之意,辄假之以陷溺其身者,岂独目哉!吾将谓昏昏然而行,冥冥然而趋,天下其谁非盲也?盲者独余耶?余方且睥睨顾盼,谓彼等者不足辱吾之一瞬也。乃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吾方转而为子悲为子吊也。”
某生无以答。间诣余言,余闻而异之,曰:“古者瞽②、史教诲,师箴,瞍赋,矇诵,若晋之师旷、郑之师慧是也。兹之盲者,独非其伦耶?”为记其语,庶使览之者知所愧焉。
【注】① 日者:占卜。
② 瞽:“瞽”即太师,掌管音乐,一般都由盲人充任,故称“瞽”。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审其语而知其是非审:审查
B.而亦无颠危之患危:跌倒
C.谓彼等者不足辱吾之一瞬一瞬:时间很短
D.喜为非礼之貌非礼:不礼貌
小题2:下列加点虚词在文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入其所精业天下其谁非盲也
B.吾方以为吊也出则售其术以饱其腹
C.诗书之陈于前而不知不盲者之尽盲也
D.昏昏然而行闻其音而知其姓氏
小题3:下列句子中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而不疲其神于不急之务B.吾无病于目之不见也
C.伥伥焉踬且蹶而不之悟D.邪正在前不能释
小题4:下列对本文分析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盲者说闻音知姓氏,审语知是非,目的在强调观察世界应该举一反三,学会推理。
B.盲者说,看世人一眼都是对他自己的一种侮辱,这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世嫉俗之情。
C.文中说的瞍、矇都是指盲人乐师。在古代,这些盲人乐师负有诵诗训导的任务,而师旷、师慧则是他们中的突出代表。
D.本文借盲者之言,讽刺世俗贤愚不辨、利害不审、倒行逆施、腐败堕落而不能自拔。可作寓言读,也可作杂文读。
小题5:翻译和断句(8分)
翻译上面文言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
① 乃子不自悲而悲我,不自吊而吊我!(3分)
② 兹之盲者,独非其伦耶?(3分)
小题6:用“/”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2分)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曹世叔妻传
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而成之。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及邓太后临朝,与闻政事。出入之勤,特封子成关内侯,官至齐相。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后又诏融兄续继昭成之。
永初中,太后兄大将军邓骘以母忧,上书乞身,太后不欲许,以问昭。昭因上疏曰:“伏惟皇太后陛下,躬盛德之美,隆唐虞之政,辟四门而开四聪,采狂夫瞽言,纳刍荛之谋略。妾昭得以愚朽,身当圣明,敢不披露肝胆,以万一。妾闻谦让之风,德莫大焉,故典坟述美,神祉降福。昔夷、齐去国,天下服其廉高;太伯违邠,孔子称为三让。所以光昭令德,扬名于后者也。论语曰:‘能以礼让为国,于从政乎何有!’由是言之,推让之诚,其致远矣。今四舅深执忠孝,引身自退,而以方垂未静,拒而不许;如后有毫毛加于今日,诚恐推让之名不可再得。缘见及,故敢昧死竭余情。自知言不足采,以示虫蚁之赤心。”太后从而许之。于是骘等各还里第焉。
作《女诫》七篇,有助内训。……马融善之,令妻女习。……昭年七十余卒,皇太后素服举哀,使者监护丧事。所著赋、颂、铭、诔、问、注、哀辞、书、论、上疏、遗令,凡十六篇。子妇丁氏为撰集之,又作《大家赞》焉。
(节选自《后汉书.列女传》)
注:(1)唐虞:古史上说的尧舜,他们都是因揖让而有天下。(2)典坟:三坟五典的简称,泛指古代文集。(3)方垂:边陲。
小题1:下列划线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而卒完毕
B.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而成之继续
C.以万一效法
D.缘见及,故敢昧死竭其余情及、等到
小题2:下面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现班昭博学高才的一组是(  )
(1)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   (2)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
(3)作《女诫》七篇,有助内训       (4)自知言不足采,以示虫蚁之赤心
(5)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A.(2)(4)(5)B.(1)(2)(3)C.(1)(4)(5)D.(2)(3)(5)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班昭的丈夫曹世叔死得早,班昭洁身自爱,符合当时社会对妇女的要求。
B.皇帝常常把班昭诏进皇宫去,要皇后和众贵人把她当作老师,每当有人贡献稀奇的东西来,皇帝就下诏命令她作赋写颂。
C.班昭死后,她的十六篇文章被她的儿媳编成集子,命名为〈〈大家颂〉〉
D.从班昭回答皇太后的话中可以看出班昭谦虚诚恳,对皇室忠心耿耿,崇尚谦让、廉洁的高尚品质。
小题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后又诏融兄续继昭成之。(4分)
(2)永初中,太后兄大将军邓骘以母忧,上书乞身,太后不欲许,以问昭。(3分)
(3)妾闻谦让之风,德莫大焉,故典坟述美,神祉降福。(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