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秦穆公闲,问由余曰:“古者明王圣帝,得国失国当何以也?”由余曰:“臣闻之,当以俭得之,以奢失之。”穆公曰:“愿闻奢俭之节。”由...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秦穆公闲,问由余曰:“古者明王圣帝,得国失国当何以也?”由余曰:“臣闻之,当以俭得之,以奢失之。”穆公曰:“愿闻奢俭之节。”由余曰:“臣闻尧有天下,饭于土簋,啜于土铏,其地南至交阯,北至幽都,东西至日所出入,莫不宾服。尧释天下,舜受之,作为食器,斩木而裁之,销铜铁,修其刃,犹漆黑之以为器。诸侯侈,国之不服者十有三。舜释天下而禹受之,作为祭器,漆其外而朱画其内,缯帛为茵褥,觞勺有彩,为饰弥侈,而国之不服者三十有二。夏后氏以没,殷周受之,作为大器,而建九傲,食器雕琢,觞勺刻镂,四壁四帷,茵席雕文,此弥侈矣,而国之不服者五十有二。君好文章,而服者弥侈,故曰俭其道也。”由余出,穆公召内史廖而告之曰:“寡人闻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由余圣人也,寡人患之。吾将奈何?”内史廖曰:“夫戎僻而辽远,未闻中国之声也,君其遗之女乐以乱其政,而厚为由余请期,以疏其间。彼君臣有间,然后可图。”君曰:“诺。”乃以女乐三九遗戎王,因为由余请期;戎王果见女乐而好之,设酒听乐,终年不迁,马牛羊半死。由余归谏,谏不听,遂去。入秦,穆公迎而拜为上卿。问其兵势与其地利,既已得矣,举兵而伐之,兼国十二,开地千里。穆公奢主,能听贤纳谏,故霸西戎。西戎淫于乐,诱于利,以亡其国,由离质朴也。    (取材于《说苑·卷二十·反质》)
【注释】①铏:古代盛羹的器皿。②傲:通“旒(liú)”,龙旗九旒,周天子仪仗。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愿闻奢俭之节节:关键
B.莫不宾服宾服:归顺
C.君好文章,而服者弥侈文章:文字作品
D.设酒听乐,终年不迁迁:迁移(放牧的地方)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故曰俭其道也广故数言欲亡
B.东西至日所出入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C.夫戎僻而辽远,未闻中国之声也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因为由余请期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古者明王圣帝,得国失国当何以也?(3分)
                                             
(2)今由余圣人也,寡人患之。吾将奈何?(3分)
                                                     
(3)君其遗之女乐以乱其政,而厚为由余请期,以疏其间。(4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1)古时候圣明的帝王,得国、失国的原因是什么呢?(3分)
(2)现在西戎的由余就是个圣人,我担忧这件事。我该怎么办?(3分)
(3)君王还是派些歌舞的女子过去,用来扰乱他们的政事,并且用厚礼为由余请求延长归国日期,来疏远他们君臣之间的感情。(4分)
解析

小题1:文章:错综华美的色彩或花纹。
小题2:A、因此;故意。B、代词,构成所字结构;名词,处所。C、发语词;代词,那。D、替。
参考译文
秦穆公闲暇时问由余说:“古时候圣明的帝王,得国、失国的原因是什么呢?”[由余说:“我听说,因为恭俭得国,因为骄奢失国。”穆公说:“我想听听骄奢失国和恭俭得国的关键所在。”由余说:“我听说唐尧拥有天下时,用瓦钵子吃饭,用瓦盆儿喝汤。他的领土,南到交阯,北到幽都,东西到日出、日落的地方,天下没有谁不归顺的。唐尧禅让帝位,虞舜接受天下,制作盛饭的碗,都要截断木头来做,熔化铜铁,铸造成长长的兵刃,还漆成黑色用它作为出入的仪仗。诸侯认为奢侈,不肯臣服的诸侯国竟有十三个。虞舜禅让帝位,大禹接受天下,制做祭器,外面漆漆,里面还涂上朱红色。用锦帛做席褥,酒杯和勺子还涂上彩色,装饰更加奢侈。这时不肯臣服的诸侯国已达到三十二个。夏后氏灭亡以后,商、周接管天下,他们制作大型的礼器,设置九旒仪仗,食器酒器都要精心刻画,墙上要有帷幔的装饰,席褥都有彩色的图案,这比过去更加奢侈了。不肯臣服的诸侯国多到五十二个。君王喜欢奢侈,那些臣服于你的国家更喜欢奢侈。所以说,俭朴是得国的道理。”由余退出以后,穆公召来内史廖,告诉他说:“我听说邻国出了圣人,是敌对国家的祸患。现在西戎的由余就是个圣人,我担忧这件事。我该怎么办?”内史廖说:“西戎偏僻离中原很远,从来没听过中原的音乐,君王还是派些歌舞的女子过去,用来扰乱他们的政事,并且用厚礼为由余请求延长归国日期,来疏远他们君臣之间的感情。他们君臣之间有了裂痕,然后我们就可以想办法了。”穆公说:“好吧。”秦穆公就派了许多歌舞女子到西戎,并为由余请准延期回国。戎王看见歌舞女子果真非常喜欢,只知饮酒作乐,一年下来也不迁移放牧的地方,马牛羊死亡超过半数。由余回国劝谏,戎王不听,由余就离开西戎。到了秦国,秦穆公迎接他并拜他为上卿,向他询问西戎的军事情况和山川地势,情况都了解清楚了,然后举兵讨伐西戎,兼并了十二个国家,扩大了上千里的疆域。穆公原来也是个奢侈的君王,因为能够听信贤臣,接受谏劝,所以称霸西戎。西戎的君王迷恋歌舞声色,贪图财利,以致亡国,由于背离了朴实。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秦穆公闲,问由余曰:“古者明王圣帝,得国失国当何以也?”由余曰:“臣闻之,当以俭得之,以奢失之。”穆公曰:“愿闻奢俭之节。”由】;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墨妙亭记  苏轼
熙宁四年十一月,高邮孙莘老自广德移守吴兴。其明年二月,作墨妙亭于府第之北,逍遥堂之东,取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以实之。
吴兴自东晋为善地,号为山水清远。其民足于鱼稻蒲莲之利,寡求而不争。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故凡守郡者,率以风流啸咏、投壶饮酒为事。
自莘老之至,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登,湖人大饥,将相率亡去。莘老大振廪劝分,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富有余者,皆争出谷以佐官,所活至不可胜计。当是时,朝廷方更化立法,使者旁午,以为莘老当日夜治文书,赴期会,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而莘老益喜宾客,赋诗饮酒为乐,又以其余暇,网罗遗逸,得前人赋咏数百篇,以为《吴兴新集》,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者,又皆集于此亭。是岁十二月,余以事至湖,周览叹息,而莘老求文为记。
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虽金石之坚,俄而变坏,至于功名文章,其传世垂后,乃为差久,今乃于此托于彼,是久存者反求助于速坏。此既昔人之惑,而莘老又将深檐大屋以锢留之,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知命也夫。余以为知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物之有成必有坏,譬如人之有生必有死,而国之有兴必有亡也。虽知其然,而君子之养身也,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其治国也,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至于无可奈何而后已。此之谓知命。是亭之作否,无足争者,而其理则不可以不辨。故具载其说,而列其名物于左云。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田皆不登登:(谷物)成熟,引申为“收成”
B.躬自抚循劳来来:回来的灾民
C.朝廷方更化立法法:王安石的变法
D.今乃于此托于彼今:现在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虽金石之坚②不若长安君之甚
B.①皆争出谷以佐官②越国以鄙远
C.①而其理则不可以不辨②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D.①是亭之作否,无足争者②予购三百盆,皆病者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知命”的一组是( )
①作墨妙亭于府第之北……取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以实之。
②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             ③自莘老之至,……出于至诚
④而莘老益喜宾客,赋诗饮酒为乐,       ⑤又以其余暇,……又皆集于此亭
⑥物之有成必有坏,……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
A.①③⑤⑥B.②③⑤⑥C.②③④⑥D.①②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文中可知,墨妙亭系莘老知湖州时所建,收藏湖州境内古代石刻,以求长存。
B.苏轼在熙宁四年十二月因事来到湖州,莘老请苏轼为他写一篇记述文章。
C.“记”中借作者之言立为反论,然后引出己论,阐明了自己关于知命的观点。
D.作者认为,尽管万物有成必有坏,但不能在天命面前无所作为,而应当极尽人事至于无可奈何而后已,这才叫知命。
小题5: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莘老大振廪劝分,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3分)
译文:                                                                        
(2)又以其余暇,网罗遗逸,得前人赋咏数百篇,以为《吴兴新集》(4分)
译文:                                                                        
(3)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知命也夫(3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衒鬻者以千数,其不足采者辄报闻罢。朔初来,上书曰:“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闻。”
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令待诏公车,奉禄薄,未得省见。
久之,朔绐驺硃儒,曰:“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若曹。”硃儒大恐,啼泣。朔教曰:“上即过,叩头请罪。”居有顷,闻上过,硃儒皆号泣顿首。上问:“何为?”对曰:“东方朔言上欲尽诛臣等。”上知朔多端,召问朔:“何恐硃儒为?”对曰:“臣朔生亦言,死亦言。硃儒长三尺余,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臣朔长九尺余,亦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硃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长安米。”上大笑,因使待诏金马门,稍得亲近。
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射之,皆不能中。朔自赞曰:“臣尝受《易》,请射之。”乃别蓍布卦而对曰:“臣以为龙又无角,谓之为蛇又有足,脉脉善缘壁,是非守宫即蜥蜴。”上曰:“善。”赐帛十匹。复使射他物,连中,辄赐帛。
时,有幸倡郭舍人,滑稽不穷,常侍左右,曰:“朔狂,幸中耳,非至数也。臣愿令朔复射,朔中之,臣榜百,不能中,臣赐帛。” 舍人所问,朔应声辄对,变诈锋出,莫能穷者,左右大惊。上以朔为常侍郎,遂得爱幸。
(节选自《汉书·东方朔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愿令朔复射,朔中之中:射中
B.朔绐驺硃儒绐:欺骗
C.自街鬻者以千数数:计算
D.朔中之,臣榜百榜:用板子打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东方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的一组是(   )
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
②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
③自街鬻者以千数
④乃别蓍布卦
⑤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
A.⑤④B.①②C.③④D.①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武帝初年,征召贤能,东方朔在自我推荐书中极力自夸,称赞自己的学识广博,一点也不谦虚。
B.一开始,东方朔认为自己的待遇太低,就和皇帝身边的侏儒一样,因此寻找一个机会,向汉武帝道出了自己的不满,以求得到皇帝任用。
C.东方朔非常善于射箭,有一次汉武帝让大家比试射壁虎和蜥蜴,结果除了东方朔,其他人都没有射到。
D.东方朔一开始并没有受到汉武帝接见,但他风趣幽默,机智过人,渐得汉武帝赏识,最终得到了皇帝的宠幸。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知朔多端,召问朔:“何恐硃儒为?”(3分)
(2)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长安米。(3分)
(3)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谷尽***若曹。(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18—23题。(17分)
宫之奇谏假道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晋不更举矣。”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左传》)
【注释】①据我:依从我,即保佑我。②繄(yì):句中语气词。③荐:献,这里指向神献。
小题1:下列加方框词用法与“师还,馆于虞”中“馆”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大石侧立千尺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吾从而师之
D.则群聚而笑之桴止响腾
小题2:选出“以”字不同用法的一项(2分)(   )
A.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B.宫之奇以其族行
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小题3:选出与“惟德是依”、“惟德是辅”不相同的句式结构(2分)(   )
A.其虞、虢之谓也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石之铿然有声者
D.何陋之有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2)在此行,晋不更举矣
小题5:宫之奇的回答反映了他什么思想?虞公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启示?(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周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人也。处少孤,未弱冠,膂力绝人,好驰骋田猎,不修细行,纵情肆欲,州曲患之。处自知为人所恶,乃慨然有改励之志,谓父老曰:“今时和岁丰,何苦而不乐耶?”父老叹曰:“三害未除,何乐之有!”处曰:“何谓也?”答曰:“南山白额猛兽,长桥下蛟,并子为三矣。”处曰:“若此为患,吾能除之。”父老曰:“子若除之,则一郡之大庆,非徒去害而已。”处乃入山射***猛兽,因投水搏蛟,蛟或沈或浮,行数十里,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人谓死,皆相庆贺。处果***蛟而反,闻乡里相庆,始知人患己之甚,乃入吴寻二陆。时机不在,见云,具以情告,曰:“欲自修而年已蹉跎,恐将无及。”云曰:“古人贵朝闻夕改,君前途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处遂励志好学,有文思,志存义烈,言必忠信克己。
入洛,稍迁新平太守。抚和戎狄,叛羌归附,雍土美之。转广汉太守。郡多滞讼,有经三十年而不决者,处详其枉直,一朝决遣。以母老罢归。寻除楚内史,未之官,征拜散骑常侍。处曰:“古人辞大不辞小。”乃先之楚。而郡既经丧乱,新旧杂居,风俗未一,处敦以教义,又检尸骸无主及白骨在野收葬之,然始就征,远近称叹。
迁御史中丞,凡所纠劾,不避宠戚。梁王肜违法,处深文案之。及氐人齐万年反,朝臣恶处强直,皆曰:“处,吴之名将子也,忠烈果毅。”乃使隶夏侯骏西征。伏波将军孙秀知其将死,谓之曰:“卿有老母,可以此辞也。”处曰:“忠孝之道,安得两全!既辞亲事君,父母复安得而子乎?今日是我死所也。”既而梁王肜为征西大将军、都督关中诸军事。处知肜不平,必当陷己,自以人臣尽节,不宜辞惮,乃悲慨即路,志不生还。时贼屯梁山,有众七万,而骏逼处以五千兵击之。将战,处军人未食,肜促令速进,而绝其后继。处知必败,左右劝退,处按剑曰:“此是吾效节授命之日,何退之为!且古者良将受命,凿凶门以出,盖有进无退也。今诸军负信,势必不振。我为大臣,以身徇国,不亦可乎!”遂力战而没。
(节选自《晋书·周处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处少孤,未弱冠,膂力绝人绝:超过
B.梁王肜违法,处深文案之。案:查究
C.言必忠信克己克:克制
D.风俗未一,处敦以教义敦:敦厚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处乃入山射***猛兽,因投水搏蛟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B.欲自修而年已蹉跎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C.始知人患己之甚,乃入吴寻二陆 良乃入,具告沛公
D.以母老罢归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处少时为乡里所患,与猛兽、蛟龙一并被列为三害,他自己也早有改励之志,但最终促使他改变的事情是他听见乡里人在庆贺自己的死亡。
B.周处被授予楚内史一职,还未到任,又升任散骑常侍,但他以“古人辞大不辞小”为由,先到楚地任内史官,再赴任散骑常侍。
C.周处执法严明,不避宠戚,朝臣们虽然觉得他处理事情太强硬,但都非常敬重他,认为他是“吴之名将子也,忠烈果毅”,举荐他随夏侯骏西征。
D.周处志存义烈,忠信克己,明知遭人陷害,却义无反顾地选择尽节而死。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古人贵朝闻夕改,君前途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5分)
译文:                                                                         
(2)忠孝之道,安得两全!既辞亲事君,父母复安得而子乎?今日是我死所也。(5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8题
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奋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①,少以荫补②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③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选自《四部丛刊》)
【注】①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少年举进士不第,仁宗时赐进士出身,多任小吏,仕途上不得志。②荫yìn补:子孙因前辈功勋而得官为“荫”,官吏或缺被选充职为“补”。梅尧臣26岁时因叔父梅询荫补为太庙斋郎。③王文康公:王曙,宋仁宗时宰相。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愈穷则愈工。穷:生活贫穷。
B.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  羁:寄居或停留在外地。
D.犹从辟书,为人之佐。  辟书:聘书,指接受某部门长官的聘请。
C.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荐:推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②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
B.①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 ②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
C.①非诗之能穷人。  ②而写人情之难言。
D.①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②其为文章,简古纯粹。
3.下列句子中补充出的内容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梅圣俞)辄抑于有司B.(语诗者)乐于诗而发之
C.(谢景初)次为十卷。D.(予)辄序而藏之。
4.下列各组句子中,均说明诗文“愈穷则愈工”的一组是
①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
②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
③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
④其为文章,简古纯粹
⑤殆穷者而后工也。
⑥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
A.①②③B.②③④C.④⑤⑥   D.①②⑤
5.下列对本文写作意图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亡友困厄生活的同情和不平。
B.对亡友其人其诗文的赞美倾慕。
C.对造成诗人“少达而多穷”的社会的批判。
D.提出了诗歌创作“穷而后工”的文学主张。
6.下列有关“诗穷而后工”的说法不正确的一组是
A.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是说诗人在受到困厄环境磨砺,幽愤郁积时,方能写出内容精美的诗歌作品。
B.序中“达”“穷”皆限指政治仕途。为此,作者对梅尧臣仕途困顿表示了痛惜,同时他还高度评价了梅尧臣的诗作。
C.在欧阳修之前,孔子有“诗可以怨”、司马迁有“发愤著书”、韩愈有“不平则鸣”的说法,“穷而后工”的观点,是对前人思想的发展。
D.作者提出“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的观点,深刻地概括了古代作家生活境遇和诗歌创作的关系。
7.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为已故挚友梅尧臣的诗集写此序言,重点不在评梅诗,而在对梅一生怀才不遇表示同情和不平。
B.《梅圣俞诗集序》从议入手,提出“穷而后工”的论点,然后择要介绍梅尧臣的生平,进而引发作者感慨。行文先议后叙,转换自然。
C.第二段写“长老”“世人”都惊异于梅尧臣的诗才,这些并非闲笔,从正面肯定了梅尧臣诗文所取得的很高成就。
D.作者怜友惜才,将梅尧臣设计为“御用诗人”,固然有情感深厚地为友人鸣不平的意思,但多少显露了他的思想局限。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或用“/”句读。(10分)
(1)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3分)
(2)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2分)
(3)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3分)
(4)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