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范文正公文集》序苏轼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精品注译评》长春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
【注释】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辞窃:偷偷地、暗中
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游:交往
C.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酬:报答
D.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师:师从、学习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
②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B.①童子何用知之
②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C.①吾得其为人
②其如是,熟能御之
D.①而公独不识
②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小题3: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的一组是         (   )
①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③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④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⑤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⑥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

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B
解析

小题1:“酬”这里的意思是“实现”。
小题2:两个“以”都是介词,“拿、把”的意思。B项前一个“之”代词,“它、他”的意思;后一个“之”是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在意义。C项前一个“之”代词,“他的”的意思;后一个“其”是连词,表示假设,“如果、假如”的意思。D项前一个“而”连词,“然而”的意思;后一个“而”是代词, “你、你的”的意思。
小题3:①不能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⑤⑥句是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
参考译文:
庆历三年,我刚刚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问先生,先生说:“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我说:“(如果)他们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们,并且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嘉祐二年,我才来参加进士考试到京师,范公却(已经)去世了。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了他的为人。”十五年没有见到范公一面,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
这一年(我)考中选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礼节对待我,说:“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
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靠文章来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流传。然而(我)不敢推辞的原因,(是)自从在八岁知道敬重爱戴范公,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那三位豪杰,都能够跟从他们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独没有结识,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如果能够在他的文章中挂名,来私自在他的门客的末流托名,难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吗?
古代的君子,像伊尹、太公、管仲、乐毅这些人,他们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谋略,本来在乡野之中就确立了,不是做官后学习的。淮阴侯在汉中见汉高帝,评论刘邦、项羽的长短,谋划取得三秦,像在手掌上比划,等到辅佐汉高帝平定天下,汉中的言论,没有一样不得到实现的。诸葛孔明隐居茅庐之中,与先主(刘备)评论曹操、孙权,谋划攻取刘璋,依靠蜀地的资本,争夺天下,终身不改变他的见解。这难道是道听途说尝试着做而侥幸成功的?范文正公在天圣年间,为母亲守孝,就已经有了心忧天下实现太平的心愿,所以写万言书来送给宰相,天下人都传诵它。到了他被任用为将领,被提拔为执政,考察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没有超出这本书的。他对于仁义礼乐,忠信孝悌,像饥渴的人对于饮食,想要片刻忘记都不可能。像火的热,像水的湿,是他的天性有不得不这样的地方。即使是执笔戏言,顺着本性写作,一定归结到这种天性。所以天下人相信他的真诚,争相师从他、尊崇他。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范文正公文集》序苏轼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瑾,字去瑕,江南江都人。康熙二年举人。十九年,授云南昆明知县。时吴三桂初平,故军卫田隶籓府者,徵租量丰歉收之,事平沿为额1,民不能供。又军兴后官司府署器用皆里下供应,而取给于县,故昆明之徭,尤重於赋。瑾请于大吏,奏减其赋,不可;乃疆画荒地,招流亡,给牛种,薄其征以济军卫之赋。一年垦田千三百馀亩,三年得万余亩。又均其徭,里蠹无科派,奸民无包收,诸侵渔弊皆绝。民旧供县公费日十金,瑾曰:“吾食禄于君,不食佣于民。”革之。总督曰:“陈仲子2之廉,能理剧3乎?”又问:“今家几何人?”对曰:“子一,客与仆各二。”瞷之,信,皆惊异。自公费除而上之取给者亦减。
昆明池受四山之水,夏秋暴涨,怒流入闸河。沙石壅塞,水乃溢。浸濒池田,岁劳民力浚之。晋宁州境毗于昆明,受东南诸箐4之水,旧迹有河道入江,上官议凿之以通闸河。瑾按地势为图白之曰:“闸河独受昆明之水,已不能吐纳,沙石旁溢为害,岂可更受晋宁水乎?且其地高若建瓴,沙石荦确尤甚,殆不可治。”台司持之坚,则指图争曰:“高下在目,何忍陷民於死!”总督范承勋曰:“令言是也。”议遂寝。
县有止善、春登、利城诸里田,坳垤错出,不旱则潦。瑾廉得旁近有白沙、马袅、清水三河,可资蓄泄,年久湮塞,率民浚治。三月河复,田以常稔。大小东门外旧皆市,兵后为墟,盗贼窟其中。为创造室庐,以居流亡,移城中骡、马、羊诸市实之。货廛牧场相比,盗遂绝迹。安阜园者,故籓囿也,请耕之以食孤贫废疾而无告者。
是时上官多贤者,每倚信瑾。兵备道欲以流民所垦田牧马,求之期年,不与,久亦称其直。将军仆杀人,按察使置酒为请,阳诺之,退而正其罪。巡抚仆子谋夺士人聘妻,即县庭令士人行合卺礼,判曰:“法不得娶有夫之妇,妇乘我舆,婿乘我马,役送之归,有夺者治其罪。”时人作歌诗以传之。初至,滞狱以百数,断讫皆当。后一省疑狱辄付瑾治,屡有平反。居三年,病卒。士民图其像藏之,请祀名宦祠。
(《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三》)
注:1额:定额,规定的数目。2陈仲子:战国著名思想家、隐士。反对骄奢淫逸,提倡廉洁自律,整顿世风,纯洁社会。3剧:厉害,严重。此指难以治理之处。4 箐(qing):树木丛生的山谷。5荦确:沙石大而多。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均其徭,里蠹无科派科:摊派。
B.沙石荦确尤甚,殆不可治殆:危险。
C.货廛牧场相比,盗遂绝迹比:邻近。
D.后一省疑狱辄付瑾治辄:总是。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分别能表明张瑾“爱民”和“公正”的一组是
A.乃疆画荒地,招流亡,给牛种初至,滞狱以百数,断讫皆当
B.岁劳民力浚之求之期年,不与
C.三月河复,田以常稔请耕之以食孤贫废疾而无告者
D.上官多贤者,每倚信瑾士民图其像藏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熙十九年,张瑾任昆明知县时,该县赋税很重,经他请求,上司减免了部分赋税,他又招募流民开垦了大量荒地,增加粮食生产,从而减轻了人民负担。
B.昆明湖水夏秋季节暴涨,流入闸河,常引发水灾,淹没农田。上级官吏想开凿沟渠,把晋宁州的河水引入闸河。张瑾坚决反对,据理力争,取得胜利。
C.张瑾率领百姓疏浚白沙、马袅。清水三河,消除了水灾隐患,使两岸庄稼常获丰收。又在昆明城东门外修房盖屋,安顿流民,并把牲畜交易市场移置于此处。
D.兵备道要用流民开垦的田地来牧马,张瑾一直不答应。巡抚仆人的儿子阴谋霸占某士人已经下过聘礼的未婚妻,他就为士人办了婚礼并护送回家。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潘将军失珠      [明]王士贞
京国豪士潘将军,住光德坊。本居襄汉间,常乘舟逐利,因泊江壖。有僧乞食,留之数日,尽心布施,僧谓潘曰:“观尔形质器度,与众贾不同,至于妻孥已来,皆享巨福。”因以玉念珠一串留赠,云:“宝之不但通财,他后亦有官禄。”既而迁贸数年,藏镪①巨万,遂均陶朱。其后,职居左广,列第京师,常宝念珠,贮之以绣囊玉合,置之于道场内。每月朔,则出而拜之。一旦,开合启囊,已亡失珠矣,然而缄封若旧,他物亦无所失。于是夺魄丧魂,以为其家将破之兆。
有主藏者,尝识京兆府停解所由王超,年且八十,因密话其事。超曰:“异哉,此非攘窃之盗也,其试为寻之,未知果得否。”超他日因过胜业坊北街,时春雨新霁,有三鬟女子,年可十七八,衣装褴褛,穿木屐,立于道侧槐树下。
值军中少年蹴鞠②,接而送之,直高数丈,于是观者渐众,超独异焉。及罢,随之而行,止于胜业坊北门短曲,有母同居,盖以纫针为业。超异时因以他事熟之,遂为甥舅。然居室甚贫,与母同卧土榻,烟爨不动者往往经旬,累日设肴羞。时有水陆珍异,吴中初进洞庭橘子,恩赐宰臣外,京辇未有此物,密以一枚赠超,云:“有人从内中出。”而禀性刚决,超意甚疑之。
如此往来周岁矣,超一旦携酒食与之从容,徐谓之曰:“舅有深诚,欲告外甥,未知如何?”女曰:“每感重恩,恨无所答,若力有可施,必能赴汤蹈火!”超曰:“潘将军失却玉念珠,不知知否?”女子微笑曰:“从何知之?”超揣其意不甚密藏,又曰:“外甥可寻觅,厚备缯彩酬之。”女子曰:“勿言于人,某偶与朋侪为戏,终却还与,因循未暇。舅来日诘旦,于慈恩寺塔院相候,某知有人寄珠在此。”
超如期而往,时寺门始开,塔户犹锁。女子先在,谓超曰:“少顷仰观塔上,当有所见。”语讫而去,疾若飞鸟。忽于相轮上举手示超,倏然携珠而下,谓超曰:“便可将还,勿以财帛为意。”超径诣潘,具述其事,因以金玉缯锦,密为之赠。明日访之,已空室矣。(选自《剑侠传》)
【注】①镪:qiǎng,钱串,引申为成串的钱,后多指银子或银锭。②蹴鞠:就是用脚踢球,它是中国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有直接对抗、间接对抗和白打三种形式。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宝之不但通财                把……当作宝贝
B.此非攘窃之盗也              攘:偷窃
C.每月朔,则出而拜之          朔:阴历每月初一
D.超径诣潘                    诣:请教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因以玉念珠一串留赠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①贮之以绣囊玉合           ②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
C.①年且八十                 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①超独异焉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京城长安有一位豪杰之士潘将军,因为好心收留僧人,得到僧人相赠的玉佛念珠,并悉心珍藏。
B.王超答应为潘将军寻找遗失的佛珠,他在胜业坊北街发现了一位踢蹴鞠的女子,并对她生疑。
C.女子家境贫寒,与母亲睡在同一张土榻上,往往十天不生烟火做饭,但连日里摆设珍馐佳肴。
D.王超将丢珠实情告诉女子,女子答应在慈恩寺将玉珠归还。王超拿到佛珠,如约赏赐玉锦帛。
7.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而迁贸数年,藏镪巨万,遂均陶朱。(3分)
(2)如此往来周岁矣,超一旦携酒食与之从容,徐谓之曰:“舅有深诚,欲告外甥,未知如何?”(4分)
(3)某偶与朋侪为戏,终却还与,因循未暇。(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娄师德,字宗仁,郑州原武人。第进士,调江都尉。扬州长史卢承业异之,曰:“子,台辅器也,当以子孙相诿,讵①论僚吏哉?”
上元初,为监察御史。会吐蕃盗边,刘审礼战没,师德奉使收败亡于洮河,因使吐蕃。其首领论赞婆等自赤岭操牛酒迎劳,师德喻国威信,开陈利害,虏为畏悦。后募猛士讨吐蕃,乃自奋,戴红抹额来应诏,高宗假朝散大夫,使从军。有功,迁殿中侍御史,兼河源军司马,并知营田事。与虏战白水润,八遇八克。
天授初,为左金吾将军,检校丰州都督。衣皮袴,率士屯田,积谷数百万,兵以饶给,无转饷和籴之费。武后降书劳之。长寿元年,召授夏官侍郎,判尚书事,进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后尝谓师德:“师在边,必待营田,公不可以劬劳惮也。”乃复以为河源、积石、怀远军及河、兰、鄯、廓州检校营田大使。入迁秋官尚书、原武县男,改左肃政御史大夫,并知政事。证圣中,与王孝杰拒吐蕃于洮州,战素罗汗山,败绩,贬原州员外司马。万岁通天二年,入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后与武懿宗、狄仁杰分道抚定河北,进纳言,更封谯县子、陇右诸军大使,复领营田。
师德长八尺,方口博唇。深沉有度量,人有忤己,辄逊以自免,不见容色。尝与李昭德偕行,师德素丰硕,不能遽步,昭德迟之,恚曰:“为田舍子所留。”师德笑曰:“吾不田舍,复在何人?”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人有唾面,洁之乃已。”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在夏官注选,选者就按阅簿。师德曰:“容我择之可乎?”选者不去,乃洒笔曰:“墨污尔!”
狄仁杰未辅政,师德荐之,及同列,数挤令外使。武后觉,问仁杰曰:“师德贤乎?”对曰:“为将谨守,贤则不知也。”又问:“知人乎?”对曰:“臣尝同僚,未闻其知人也。”后曰:“朕用卿,师德荐也,诚知人矣。”出其奏,仁杰惭,已而叹曰:“娄公盛德,我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远矣!”总边要、为将相者三十年,恭勤朴忠,心无适莫,方酷吏残鸷,人多不免,独能以功名始终,与郝处俊相亚,世之言长者,称娄、郝。
注:①讵:怎能
小题1: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会吐蕃盗边盗:盗窃,偷窃
B.更封谯县子、陇右诸军大使,复领营田领:兼任
C.我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远矣逮:及,达到
D.方酷吏残鸷,人多不免方:当时,那时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①当以子孙相诿                      ①无转饷和籴之费
A.B.
②兵以饶给②容我择之可乎
①后募猛士讨吐蕃,乃自奋①公不可以劬劳惮也
C.D.
②我为所容乃不知②贤则不知也
小题3:下面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娄师德性情宽容,不计较别人对他的触犯。但他的忍让已经到了怯懦、窝囊的地步,可这样更能显示出娄师德的度量之大,这也是武则天一直重用他的根本原因。
B.娄师德事业上勇挑重担,越是艰险越向前。面对吐蕃的威胁,朝廷招募勇士,他毅然入伍,显示了性格中刚毅的一面。
C.娄师德担任左金吾将军、捡校丰州都督时身先士卒,他穿着皮裤,带领士兵屯田,积蓄粮谷数百万,使军队供给充足。
D.本文虽为娄师德的传记,却能反映出武则天善于用人。武则天能够选择恰当时机慰劳并勉励在边疆驻防的娄师德,也能在恰当时刻提醒心有偏见的狄仁杰。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送杨寘序
欧阳修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必深;而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及从荫调,为尉于剑浦。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且邀道滋酌酒、进琴以为别。(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引:一种乐曲体裁。句意为“学弹了以宫声为主的几支曲子”。②道:通“导”,意为排遣。③尉:县尉。剑浦:地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治:医治
B.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乐:以……为乐
C.道其湮郁,写其幽思写:书写
D.是其心固有不平者固:本来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指临别时赠予的文字,内容多是推重、赞许、勉励等;本文是作者为赠别好友杨寘而作的。
B.杨寘因没中进士,不得不到千里之外去当一个县尉,加之体弱多病,因而心绪郁结,作为好友,作者在文中对杨寘进行了直接的劝慰。
C.本文语言形象生动,作者运用比喻和联想,把抽象的琴声描绘得可亲可感,并以自己的切身体验着力写了琴声对陶冶性情的作用。
D.作者作“琴说”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和慰藉,在似促膝谈心中给人以劝导和抚慰,深情厚意寓于悠闲平静之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定伯夜行遇鬼,无所畏惧,终于将鬼捉住。
B.宋定伯善于发挥人的智慧,克“鬼”制胜。
C.文章注重语言行为的描写,形象鲜明,故事生动有趣。
D.文章认为,世上本没有鬼,应破除迷信思想。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饮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善,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衤夸       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衤夸      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于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 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 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 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 ,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史记·淮阴侯列传》)
小题1:下列句子,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有一母见信饥,饭信B.大丈夫不能自食
C.项伯杀人臣活之D.滕公奇其言,壮其貌
小题2: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上未之奇也B.上不我用
C.何陋之有D.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小题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一母见信饥,(母)饭信B.食时信往,(亭长)不为具食
C.释(羽)而不斩D.以(何)为大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