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孔奂,字休文,会稽山阴人也。奂数岁而孤,为叔父虔孙所养。好学,善属文,经史百家,莫不通涉。州举秀才,射策高第。入为尚书仓部郎中...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孔奂,字休文,会稽山阴人也。奂数岁而孤,为叔父虔孙所养。好学,善属文,经史百家,莫不通涉。州举秀才,射策高第。入为尚书仓部郎中,迁仪曹侍郎。时左民郎沈炯为飞书所谤,将陷重辟,事连台阁,人怀忧惧,奂廷议理之,竟得明白。丹阳尹何敬容以奂刚正,请补功曹史。京城陷,子鉴命脱桎梏,厚遏之,令掌书记。或谏奂曰:“当今乱世,人思苟免,獯羯无知,岂可抗之以义?”奂曰:“吾性命有在,虽未能死,岂可取媚凶丑,以求全乎?”寻遭母忧,哀毁过礼。高祖受禅,迁太子中庶子。永定二年,除晋陵太守。奂清白自守,妻子并不之官,唯以单舱临郡,所得秩俸,随即分赡孤寡。初,世祖在吴中,闻奂善政,及践祚,征为御史中丞,领杨州大中正。奂性刚直,善持理,多所纠劾,朝廷甚敬惮之。深达治体,每所敷奏.上未尝不称善,百司滞事,皆付奂决之。天嘉四年,重除御史中丞,寻为五兵尚书,常侍、中正如故。时世祖不豫,台阁众事,并令仆射到仲举共奂决之。世祖尝谓奂等曰:“今三方鼎峙,生民未义,四海事重,宜须长君。朕欲近则晋成,远隆殷法,卿等须遵此意。”奂乃流涕款欷而对曰:“陛下御膳违和,痊复非久,皇太子春秋鼎盛,圣德日跻,安成王介弟之尊,足为周旦,阿衡宰辅,若有废立之心,臣等愚诚,不敢闻诏。”世祖曰:“古之遗直,复见于卿”。天康元年,仍用奂为太子詹事。世祖崩,高宗即位。奂在职清俭,多所规正,高宗嘉之。奂性耿介,绝请托,虽储副之尊,公侯之重,溺情相及,终不为屈。至德元年卒,时年七十。
(节录自《陈书·孔奂传》)
臣光曰:“夫臣之事君,宜将顺其美,正救其恶。孔奂在陈,处腹心之重任,决礼义之大计,苟以世祖之言为不诚,则当如窦婴面辩,袁盎廷争,防微杜渐以绝觊觎之心。以为诚邪,则当请明下诏书,宣告中外,使世祖有宋宣之美,高宗无楚灵之恶。不然,谓太子嫡嗣,不可动摇,欲保附而安全之,则当尽忠竭节,以死继之,如晋之荀息,赵之肥义。奈何于君之存,则逆探其情而求合焉;及其既没,则权臣移国而不能救,嗣主失位面不能死!斯乃奸谀之尤者,而世祖谓之遗直,以托六尺之孤,岂不悖哉!”                               (《资治通鉴·陈记三》)
小题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永定二年,除晋陵太守 除:授职
B.时世祖不豫 豫:预先
C.征为御史中丞征:征召
D.高宗嘉之嘉:赞美
小题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寻遭母忧,哀毁过礼
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唯以单舟公临郡
皆以美于徐公
     奂乃流涕欺欷而对日
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而世祖谓之遗直
不敢言而敢怒
小题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孔奂之所以能射策高第,是因为他非常好学,经史诸子百家没有不通读过。
B.京城被侯景攻陷后,朝廷士大夫都被关押起来而侯子鉴却命令把孔奂的脚镣手铐去掉,给他好待遇,命他主管文书工作。当有人劝说孔奂时,孔奂却说:“我的生命存在,即使不能为大义而死,但又怎么可以献媚讨好凶恶不善的人,以求得保全自己?”可见孔奂恩将仇报。
C.孔奂深晓治国的纲领要旨,每次陈述上奏,皇上没有一次不称好的,朝廷百司所积压或难解决的事,都托请他决断,可见皇上对他信任有加。
D.世祖开明,但对孔奂过于信任;孔奂秉性耿介,言听计从,有曲意逢迎之嫌。
小题4:
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史家的眼光,评价人臣侍奉国君应一分为二,既顺从国君的优点,又匡正国君的不足。
B.借用孔奂之举,强调作为人臣应言听计从,是非分明。
C.强调孔奂曲意逢迎,不能尽节的一面,指出孔奂的奸谀狡诈。
D.启示后世君主,治国时应注意从孔奂的不能从一而终吸取经验教训。

答案

小题:
B
小题:
B
小题:
B
小题:
B
解析
 
小题:
快乐。)
小题:
B.用,凭借;认为。A.副词,不久;C.连词,于是;D.连词,然而。)
小题:
说明孔奂性格刚正耿直,而非“恩将仇报”。)
小题:
孔奂的刚正耿直是有水份的,实则是奸谀之徒。)
【参考译文】
孔奂,字休文,是会稽郡山阴县人。孔奂几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被叔父虔孙收养,很好学,善于写文章,经史及诸子百家的著作,没有未通读过的,州里荐举孔奂为秀才,参加射策考试,成绩优异。后进入朝廷为尚书仓部郎中,转任仪曹侍郎。当时左尚书沈炯被匿名信所诽谤,将要判重刑,事情牵连到朝廷中枢机关,人人都心怀忧惧,孔奂在朝廷上发表议论辫审这件事,最后终于弄清楚了。丹阳尹何敬容因为孔奂刚直不阿,请求补孔奂为功曹史。京城被侯景攻陷后,侯子鉴命令把孔奂的脚镣手铐去掉,给他好待遇,命他主管文书工作。有人劝说孔奂道:“现在是乱世,人人都想苟且偷生,免于灾祸,这些异族之徒全不懂得道理,您又怎能以节义来抗拒他们?”孔奂说:“我的生命存在,即使不能为大义而死.但又怎么可以献媚讨好凶恶不善之人,以求得保全自己?”不久因为母亲去世,悲伤异常以至于毁损身体,超过了礼法的要求。高祖受禅即位后,孔奂转任太子中庶子。永定二年,校为晋陵太守。孔奂清白自守,妻子儿女都不赴任所,唯自己一人乘单船到达郡治所在地,所得的官俸,随即分给赡养孤寡之人。当初,世祖在吴中,听说孔奂能妥善地处理政务,等到继承帝位后,征召他为御史中丞,兼领扬州大中正。孔奂性格刚直,善于推理,多次弹劾官吏的过失罪责,朝廷官员对他是很敬怕。孔奂深晓治国的纲领要旨,每次陈述上奏,皇上没有一次不称好的,朝廷百司积压或难解决的事,都托请孔奂决断。天嘉四年,重授他为御史中丞,不久又任五兵尚书,散骑常侍、大中正不变。这时候世祖患病,朝廷的很多事,都委托仆射仲举同孔奂一起决定。世祖曾对孔奂等人说:“现在三方鼎立对峙,人民未得安宁,天下的事很多,应该要有一位年长的君主。我想近则效仿晋成公,远则弘扬商朝的方法,你等必须遵照我的意思去做。”孔奂流着眼泪抽泣着说:“陛下只是饮食不大正常,很快就会痊愈恢复,皇太子正当盛年,圣明的品德一天天隆厚,安成王有皇弟的地位尊严,足能够像周公旦那样成为皇帝的辅政大臣,陛下若有废太子而立他人之心,恕臣子们知道忠诚而不明事理,不敢按照您的意思去做。”世祖说:“古代坚持正道坚守规则的遗风,又在你的身上看到了。”天康元年,遂起用孔奂为太子詹事。世祖驾崩后,高宗即位。孔奂在职任上清廉俭朴,对不当之处进行了很多改正,高宗对此很赞赏。孔奂性格很耿直,对私相瞩托之事一概回绝,即使尊贵如太子,重臣如公候,对他感情相加,也不为此屈服。至德元年去世,当时七十岁。
臣司马光说:“人臣侍奉国君,朝见的时候,就该想到应如何去顺从国君的优点,发扬他的美德;到了退朝的时候,就该想到如何去匡正国君的弱点,补救他的缺失。孔奂在陈文帝面前,被视为心腹亲信,处于言听计从,往往片言只语就能决定国家大计的地位。假如认为陈文帝的话不是真心的,那么他就该如窦婴面辩,袁盎廷争,防止微隙,杜绝安成王窥伺帝位的野心;如果认为陈世祖的话是真诚的,那么就请他公开地下诏书,布告中外,使世祖享有宋宣公禅位的关誉,而高宗不致有楚灵王篡弑的恶名。不然的话既认为太子是嫡子嗣主,名分早定不可轻易动摇,想辅弼而保全他,那么就该竭己忠诚,尽己节义,像晋国的荀息.赵国的肥义。为何在国君活着的时候就揣测他的心意而去迎合他?等到他死了,权臣盗移国祚而不能挽救,嗣主失去王位而不能尽节。像这种人,真乃奸谀中之甚者,然而陈世
祖称赞他有古代直遣而行考的遗风,并将辅立六尺之孤的重托交付给他,岂非是谬悖而有违事理吗?”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孔奂,字休文,会稽山阴人也。奂数岁而孤,为叔父虔孙所养。好学,善属文,经史百家,莫不通涉。州举秀才,射策高第。入为尚书仓部郎中】;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孙权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及蒙曰:“公瑾雄列.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公瑾昔要子敬来东,致达于孤,孤于宴语,便及大略帝王之业,此一快也。后孟德因获刘琮之势,张言方率数十万众水步俱下。(1)孤普请诸将,咨问所宜,无适先对,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驳言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之。此二快也。且其决计策,意出张、苏远矣;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也。(2)周公不求备于一人,故孤忘其 短而贵其长,常以比方邓禹①也。又子明少时,孤谓不辞剧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图取关羽,胜于子敬。子敬答孤书云:‘帝王之起,皆有驱除,羽不足忌。’(3)此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孤亦恕之,不苟责也。然其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其法亦美也。”
评曰: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杰,新荡荆城,仗威东复,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②,禽关羽,其最妙者。(4)初虽轻果妄***,终于克已,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
(选自《三国志·吴书》)
【注】①邓禹:汉光武帝刘秀的大将,为刘秀创业立有大功。
②郝普:零陵太守,刘备的下属。
小题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子明“学问”“筹略”“言议”不及公瑾,而胜于子敬。
B.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但仍可算功过参半。
C.公瑾胆略兼人,在三人中建功立业最为卓著。
D.孙权用人,能发现并看重其长处,而不计较其短处,不求全责备。
小题2:
.下列对文末“评曰”后的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周瑜在曹操率几十万大军水陆并进的威势下坚持抗曹,真是奇才。
B.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威振天下,当时的人都害怕他,想投降他。
C.鲁肃力排众议,英明果断,也是奇才。
D.吕蒙有勇有谋,也建立了奇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刘敬传
刘敬者,齐人也。汉五年,戍陇西,过洛阳,高帝在焉。娄敬脱挽辂①,衣其羊裘,见齐人虞将军曰:“臣愿见上言便事。”虞将军欲与之鲜衣,娄敬曰:“臣衣帛,衣帛见;衣褐,衣褐见:终不敢易衣。”於是虞将军入言上。上召入见,赐食。上曰:“本言都秦地者娄敬,‘娄’者乃‘刘’也。”赐姓刘氏,拜为郎中,号为奉春君。
汉七年,韩王信反,高帝自往击之。至晋阳,闻信与匈奴欲共击汉,上大怒, 使人使匈奴。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上使刘敬复往使匈奴,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是时汉兵已逾句注,二十馀万兵已业行。上怒,骂刘敬曰:“齐虏!以口舌得官,今乃妄言沮吾军。”械系敬广武。遂往,至平城,匈奴果出奇兵围高帝白登,七日然后得解。高帝至广武,赦敬,曰:“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吾皆已斩前使十辈言可击者矣。”乃封敬二千户,为关内侯,号为建信侯。
高帝罢平城归,韩王信亡入胡。当是时,冒顿为单于,兵强,控弦三十万, 数苦北边。上患之,问刘敬。刘敬曰:“天下初定,士卒罢於兵,未可以武服也。冒顿***父代立,妻群母,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独可以计久远子孙为臣耳,然恐陛下不能为。”上曰:“诚可,何为不能!顾为柰何?”刘敬对曰:“陛下诚能以适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知汉适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何者?贪汉重币。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高帝曰:“善。”使刘敬往结和亲约。
(选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注释】①挽:拉。辂:绑在车辕上供人拉车使用的横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巨愿见上言便事有利于国家的事情
B.衣褐,衣褐见粗布衣服
C.此宜夸矜见所长炫耀
D.士卒罢于兵厌恶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高帝在焉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①今乃妄言沮吾军
②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
C.①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
②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
D.①然恐陛下不能为
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敬到陇西戍守边塞,路过洛阳,当时高帝正住在那里。他想去觐见高帝,于是虞将军建议他穿鲜艳的衣服去。他说就穿粗布衣服见高帝。
B.高帝派人出使匈奴,使者回来报告说匈奴装备很差,可以进攻,但刘敬认为,匈奴是在示弱,肯定在准备出奇兵袭击汉。
C.高帝认为刘敬是齐国孬种,凭着两片嘴捞得官做,现在竟敢胡言乱语阻碍大军作战。于是用镣铐把刘敬拘禁起来押在广武县。
D.刘敬认为,汉朝对匈奴是不能用武力制服的,也是不能用仁义道德说服的,建议把公主嫁给匈奴,采用和亲政策来解决困境。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杨维岳传
戴名世
杨维岳,字五奠,一字伯峻,庐州巢县人也。生而孝谨,好读书,毅然自守以正。尝以文见知于郡守。一日往谒,适富民有犯法者,守教维岳为之代请,可得金数百。维岳谢曰:“犯罪自有公法。使此人不当罪,而维岳受其金,则不祥;使此人当罪,以维岳故赦之,是以私爱而挠公法也。维岳兢兢自守,惧无以报德,其敢以是为公累?”郡守由是益敬重之。尝读书至忠孝大节,往往三复流涕。慕文文山之为人也,画像祀之。
  崇祯中,陕西盗(指李自成)起,都御史史可法巡抚淮扬。维岳曰:“此当代伟人也,不可以不见。”乃徒步诣军门往谒。可法故好士,一见奇之。居无何,寇益急,诏天下勤王。时可法已拜南京兵部尚书。尚书以府库虚耗,军资竭,兵不得出,伸檄谕天下捐赀救国。维岳捧檄泣曰:“国事如此,吾何以家为!”即毁家以为士民倡。而人皆无应者。
崇祯十七年,上崩于煤山。维岳闻之,北面痛哭,累昼夜不能寝食。时福王世子即位南京,改明年为弘光元年,维岳条列时务十三事,上陈当事。未一岁,北兵渡江,京师溃,而史可法以大学士督师扬州,城破死之。维岳泣日:“国家养士三百年,以身殉国,奈何独一史公!”于是设史公主,为文祭之而哭于庭。家人进粥食,麾之去;平日好饮酒,亦却之。曰:“践土而思禹功,食粟而思稷德;吾家世食胶庠之泽,今值国事如此,饮食能下咽乎?“居三日,北兵至,下令薙发。维岳不肯。人谓先生:“曷避诸?”维岳曰:“避将何之?吾死耳!吾死耳!”其子对之泣,维岳曰:“小子吾生平读书何事一旦苟全幸生吾义不为吾今得死所矣小子何泣焉?”人有来劝慰,偃卧唯唯而已。搜先人遗文,付其子曰:“当谨守之。”乃作不髡永诀之辞以见志。凡不食七日,整衣冠,诣先世神主前,再拜入室,气息仅存。亲属人来观者益众,忽张目视其子曰:“前日见志之语,慎毋以示世也。”顷之遂卒。是岁弘光元年七月二十九日也,年五十六。闻者莫不为之流涕,私谥为文烈公。
(选自《南山集》,有改动)
小题1:下列加点的字词用法与所给例子相同的一项:(  )(3分)
例:一见奇之
A.名余曰正则兮B.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C.长桥卧波,未云何龙D.粪土当年万户侯
小题2:下列加点虚词意思相同一项:( )(3分)
A.前日见志之语燕赵之收藏
B.守教维岳为之代请庭中始为篱
C.以维岳故赦之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D.而人皆无应者侣鱼虾而友麋鹿
小题3:请找出下列各项分析不符文章内容的一项:(   )(3分)
A.杨维岳以其才能和德行为郡守所敬重,他为人孝顺正直,很崇拜文天祥。
B.杨维岳响应勤王诏书,捐出所有的家财抗击清兵,但是没有得到其他人的响应。
C.清兵入关后要求人们剃发,杨维岳不肯屈服,绝食而死。
D.戴名世的这篇史传文抓住人物事迹的关节之处着重记叙,突出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对重要事迹,也不作纯客观的平铺直叙,而在绘声绘形的记叙中着重表现人物的内在感情。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孝文皇帝,高祖中子也。高祖十一年春,已破陈豨军,定代地,立为代王,都中郡。太后薄氏子,即位十七年,高后八年七月,高后崩。九月,诸吕吕产等欲为乱,以危刘氏,大臣共诛之,谋召立代王,事在吕后语中。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绨衣①,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账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南越王尉佗自立为武帝,然上召贵尉佗兄弟,以德报之,佗遂去帝称臣。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然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恶烦苦百姓。吴王诈病不朝,就赐几杖。群臣如袁盎等称说虽切,常假借用之。群臣如张武等受赂遗金钱,觉,上乃发御府金钱赐之,以愧其心,弗下吏。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
后七年六月已亥,帝崩于未央宫。遗诏曰:……令中尉亚夫为车骑将军,属国悍为将屯将军,郎中令武为复上将军,发近县见卒万六千人,发内史卒万五千人,藏郭穿复土属将军武。乙巳,群臣皆顿首上尊号曰:“孝文皇帝”。太子即位于高庙。丁未,袭号曰“皇帝”。
太史公曰:孔子言“必世②然后仁。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胜残去***”。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哉,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于今。呜呼,岂不仁哉!
(选自《史记•孝文帝本纪》)
注:①绨衣: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②世:古代以三十年为一世。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立为代王,都中郡都:定都
B.以示敦朴,为天下先先:榜样
C.发近县见卒见:现役
D.藏郭穿复土穿:贯穿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然上召贵尉佗兄弟然而不王者
B.帝崩于未央宫龟玉毁于椟中
C.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欲以客往赴秦军
D.何以台为胡为而来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衣服、车驾无所增加,若百姓生活遇有不便,他就把这些东西拿来分给大家。
B.文帝经常身穿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连他宠幸的慎夫人衣饰、帏账等生活用品也很简朴;营建自己的陵墓也以俭省为基本原则。
C.大臣张武等人受贿事发,皇上就把御府的金钱拿出来赏赐给他,以此使他惭愧警省,而不把他送官治罪。
D.司马迁认为,孝文帝时代是道德教化极盛的时期,但由于文帝的谦虚谨慎,德政至今还没有完成。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焦竑,字弱侯,江宁人。为诸生,有盛名。从督学御史耿定向学,复质疑于罗汝芳。举嘉靖四十三年乡试,下第还。定向遴十四郡名士读书崇正书院,以竑为之长。及定向里居,复往从之。万历十七年,始以殿试第一人官翰林修撰,益讨习国朝典章。二十二年,大学士陈于陛建议修国史,欲竑专领其事,竑逊谢,乃撰经籍志,其他率无所撰。翰林教小内侍书者,众视为具文①,竑独曰:“此曹他日在帝左右,安得忽之?”取古奄人善恶,时与论说。
皇长子出阁②,竑为讲官。故事,讲官进讲罕有问者,竑讲毕,徐曰:“博学审问,功用维均,敷陈或未尽,惟殿下赐明问。”皇长子称善,然无所质难也。一日,竑复进曰:“殿下言不易发,得毋讳其误耶?解则有误,问复何误?古人不耻下问,愿以为法。”皇长子复称善,亦竟无所问。竑乃与同列谋先启其端,适讲舜典,竑举“稽于众,舍己从人”为问,皇长子曰:“稽者,考也。考集众思,然后舍己之短,从人之长。”时方十三龄,答问无滞,竑亦竭诚启迪。尝讲次,群鸟飞鸣,皇长子仰视,竑辍讲肃立,皇长子敛容听,乃复讲如初。竑尝采古储君事之可为法戒者,拟为《养正图说》进之,同官郭正域辈恶其不相闻,目为贾誉,竑遂止。竑既负重名,性复疏直,时事有不可,辄形之言论,政府亦恶之。二十五年主顺天乡试,举子曹蕃等九人文多险诞语,竑被劾,谪福宁州同知。岁馀大计③,复鑴秩④,竑遂不出。
竑博极群书自经史至稗官杂说无不淹贯善为古文典正训雅卓然名家集名澹园竑所自号也讲学以汝芳为宗而善定向兄弟及李贽时颇以禅学讥之。万历四十八年卒,年八十。
(选自《明史·焦竑》)
【注释】①具文:徒有形式而无实际作用的空文。②出阁:皇子出就封国。③大计:官吏每三年一次的考绩:明、清两代考核外官的制度叫大计,每三年举行一次。④鑴秩:降职或降级。
5.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定向遴十四郡名士读书崇正书院          遴:挑选。
B.始以殿试第一人官翰林修撰                 官:做官。
C.乃先撰经籍志,其他率无所撰          率:一律。           
D.皇长子称善,然无所质难也         难:疑难。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竑为之长                         
始以殿试第一人官翰林修撰
B.乃撰经籍志              
皇长子敛容听,乃复讲如初
C.时与论说               
竑乃与同列谋先启其端
D.复往从之              
竑尝采古储君事之可为法戒者
7.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焦竑“性复疏直”的一组是(3分)
①益讨习国朝典章                             
②欲竑专领其事,竑逊谢
③取古奄人善恶,时与论说               
④皇长子仰视,竑辍讲肃立
⑤竑被劾,谪福宁州同知                  
⑥复鑴秩,竑遂不出
A.①②⑥      B. ①③④     C.③④⑥     D. ②③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焦竑作生员时就已经很有名气,在学业上他师从耿定向和罗汝芳、李贽等人,并且贯之始终。
B.焦竑任职翰林期间,众人对教小内侍读书一事敷衍,只有他考虑长远,做事认真,悉心引导。
C.焦竑担任太子讲官之后,并不囿于旧例照本宣科,而是大力启发,使之从容辩驳,对答如流。
D.焦竑为人粗疏率直,主持乡试之时,将应试举子的文章多批为险怪荒诞之语,因而落职罢官。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竑博极群书自经史至稗官杂说无不淹贯善为古文典正训雅卓然名家集名澹园竑所自号也讲学以汝芳为宗而善定向兄弟及李贽时颇以禅学讥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古人不耻下问,愿以为法。(2分)
②同官郭正域辈恶其不相闻,目为贾誉,竑遂止。(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