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
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
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
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为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苏东坡《赤壁赋》节选)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端正B.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萦绕
C.知不可乎骤得骤:突然D.而吾与子之所共食食:享受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3分)
A.苏子愀然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B.侣鱼虾而友麇鹿不敢言而敢怒
C.而卒莫消长也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D.哀吾生之须臾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小题3:
8.下面对两个文段的叙述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A.第一段,借客人之口,运用了联想的手法,抒发了岁月易逝,人生苦短的感慨。
B.第一段“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运用短句,一气贯注,从音韵节奏上反映了曹操领军征战的豪迈气慨。
C.第二段用江水、明月作比较,引出哲理论述,起到了画龙点睛,道明主旨的作用。
D.选文两段主客问答,表现了作者内心矛盾终又旷达乐观的复杂心情。

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C
解析

小题1:C骤:屡次
小题2:A都是形容词词尾B表并列/表转折C表陈述/表判断D主谓间,取独/结构助词,的
小题3:C作比喻
译文:我有些忧伤,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问那客人说:"为什么奏出这样悲凉的声音呢?"客人回答说:"’月光明亮星星稀少,一只只乌鸦向南飞翔’,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句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这儿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不就是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当他占取荆州,攻下江陵,顺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临江饮酒,横握着长矛吟诗,本是一时的豪杰,如今在哪里呢?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驾着一只小船,举杯互相劝酒;寄托蜉蝣一般短暂生命在天地之间,渺小得象大海里的一粒小米。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愿与神仙相伴而遨游,同明月一道永世长存。知道这种愿望是不能突然实现的,只好把这种无可奈何的心情寄托于曲调之中,在悲凉的秋风中吹奏出来。"
  我对客人说:"你也知道那水和月的道理吗?水象这样不断流去,但它实际上不曾流去;月亮时圆缺,但它终于没有消损和增长。原来,要是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从容不那不变的方面去看它,那么事物和我们本身都没有穷尽,我们又羡慕什么呢?再说那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如果不是我应有的东西,虽说是一丝一毫也不拿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与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它,听到的便是声音,眼睛看它,看到的便是色彩,得到它没有人禁止,享用它没有竭尽,这是大自然的无穷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伯夜访,给张良通风报信,目的在于报答当年的救命之恩,却被张良利用,使一触即发的项、刘矛盾出现了转机。
B.张良要刘邦“往见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刘邦一点就通,不但对项伯“兄事之”, 更“奉酒为寿,约为婚姻”,竭力奉承,终于使项伯受其蒙蔽。
C.在楚王即将来犯万分危急的形势下,要刘邦“往见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显出张良的沉稳机警,处变不惊的性格特点。
D.刘邦本无意做关中之王,因“鲰生”的劝说才生此念头。入关后,他秋毫无犯,“籍吏民,封府库”,可见其对项王并无二心。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根据文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褒禅山记》以小见大,借游山说明治学的道理:一是反对半途而废,提倡深入探索,二是反对道听途说,以讹传讹,主张探本索源,深思慎取。
B.作者在材料的选择上,略写前洞,较详细地写了后洞特点及游后洞的所见所感,这是为了配合说理的需要,这种安排颇具匠心。
C.作者揭示“志”、“力”、“物”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体现了作者朴素的辩证观点。作者在这儿所论述的既是游山之所得,又是治学处事之理。
D.全文借“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来过渡,将记叙部分和议论部分紧密联系起来,前后衔接自然。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根据文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段开头的“六世”是指秦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六代。
B.从这段文章可以看出,在秦始皇继位之前,天下已经统一了。
C.秦朝通过武力夺取了天下,又试图用武力来统治天下,自始至终都没有施行仁义。
D.贾谊认为秦国在统一天下的时候没有施行仁义,但统一天下之后,应当施行仁义。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面选项最能体现蔺相如思想性格的一项是(    )
A.足智多谋,勇敢无畏B.足智多谋,儒雅有度
C.勇敢坚强,不屈不挠D.善于言辞,足智多谋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根据文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设九宾礼于廷”接见蔺相如时,蔺相如已经将和氏璧送回了赵国。
B.蔺相如认为秦国只要先割让十五座城池给赵国就肯定能得到和氏璧。
C.秦王身边的大臣认为只要***掉蔺相如就能得到赵国的和氏璧。
D.秦王认为***掉蔺相如,不仅得不到和氏璧,而且断绝了秦国和赵国的友好关系。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