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徐子曰:“仲尼亟①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②,不舍昼夜,盈科③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
题目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徐子曰:“仲尼亟①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②,不舍昼夜,盈科③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离娄下》)
  [注] ①亟:屡次。②混混:水流丰沛浩荡的样子。③盈科:水注满低洼处。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徐子引用孔子赞美水的话,但不知其用意,便请教孟子,想弄清说的是什么道理。
B.在这段对话中,孟子以水喻人。认为水应有源,人应有本,否则必将枯竭、浮躁。
C.孟子叹息时间像流水一样,奔腾不息。一去不复返,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珍爱生命。
D.孟子所说的“声闻过情,君子耻之”,是在批判某些人追求不适当的虚假名声。

答案
 C
解析
 选段涉及孔孟对“水”的感怀。孟子的感怀是B选项所说的,联系“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这句话可知孔子的“水哉,水哉!”的叹息应是C所说的。(此观点可参见杨伯峻《论语译注》对“子在川上曰……”的译注。)有些考生因记忆模糊又读不懂文本而张冠李戴地把孔子的叹息当成孟子的。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徐子曰:“仲尼亟①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②,不舍昼夜,盈科③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论语·为政》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①。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②馔③,曾是以为孝乎?”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注]①色,脸色,此处指好脸色。难,不容易。②先生:先生指长者或父母;前面说的弟子,指晚辈、儿女等。③馔:吃喝。
  (1)下列对以上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孝敬父母就要不违背他们的意愿,孝敬父母最难做到的是始终心甘情愿,和颜悦色。
B.孔子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父母尽孝道,认为孝不是空泛的,父母在世时,与父母相处要依礼而行;父母过世以后,丧祭也应合义合礼。
C.父母常常为子女的疾病而担忧。作为子女,更要担忧父母的疾病,尽量减少父母为自己担忧,这也是行孝道。
D.孔子认为子女尽孝,就是有事情要替父母去做,有好酒食要让父母先吃,只要他们衣食无忧,就算是行孝道了。
  (2)孔子认为,孝为人之本。结合上面的材料,联系现实生活,请你谈谈对孔子“孝”的认识。(3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①,小车无軏②,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③然小人哉!”(《论语·子路》)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君子不亮④,恶乎执?”(《孟子·告子下》)
  [注]①輗(ní):车辕和车辕前横木相接的木销子。②軏(yuè):义同“輗”。③硁硁(kēng):象声词,敲击石头的声音。这里引申为像石块那样坚硬。④亮:通“谅”,诚信。
  (1)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上选文反映了孔子和孟子在对待是否诚信问题上的看法是一致的。
B.在《论语》中,“信”有两层含义:一是受人信任,二是对人有信用。“民无信不立”,说明治理国家要得到百姓的信任。
C.“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由此可以推断出“小人者,言必信,行必果”的结论。
D.以上选文可以看出孔孟在对待诚信问题上看似矛盾,其实不然。
  (2)不少人都把“言必信,行必果”当作座右铭,根据上面四个选段,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王鼓乐于此       鼓:演奏。
B.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告:告状。
C.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极:极坏的境地。
D.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他:别的(原因)。
小题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而”字不同。
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而”字也相同。
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而”字相同。
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而”字也不同。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6分)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父崎,顺帝时为司徒。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中认之。宽无所言,下驾步归。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曰:“惭负长者,随所刑罪。”宽曰:“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不校。
桓帝时,大将军辟,五迁司徒长史。延熹八年,征拜尚书令,迁南阳太守。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常以为“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灾异或见,引躬克责。每行县,止息亭传,辄引学官祭酒及处士诸生执经对讲。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
灵帝初,征拜太中大夫,侍讲华光殿。熹平五年,代许训为太尉。灵帝颇好学艺,每引见宽,常令讲经。宽尝于坐被酒睡伏。帝问:“太尉醉邪?”宽仰对曰:“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帝重其言。
尝坐客,遣苍头市酒,迂久,大醉而还。客不堪之,骂曰:“畜产。”宽须臾遣人视奴,疑必自***。顾左右曰:“此人也,骂言畜产,辱孰甚焉!故吾惧其死也。”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当朝会,装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婢遽收之,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其性度如此。海内称为长者。
(《后汉书·卓鲁魏刘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
A.惭负长者,随所刑罪B.州里服其不校
负:对不起。校:计较。
C.齐之以刑D.其性度如此
齐:治理。                          度:推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1分)(  )
A.①认者得牛而送还B.①少年勉以孝悌之训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①故吾惧其死也D.①宽尝于坐被酒睡伏
②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                ②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表现刘宽“宽厚仁慈”的一组是(1分)(  )
①宽无所言,下驾步归 ②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 ③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 ④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 ⑤宽须臾遣人视奴 ⑥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
A.①②④     B.①③⑥C.②⑤⑥D.②③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
A.刘宽为人宽容,在一次外出的途中,有个丢失牛的人误认了刘宽的牛,事后刘宽不仅没有责罚那个失牛人,反而对他宽慰有加,这使得他在州里赢得了美誉。
B.刘宽历任郡守,不主张用严刑峻法整治百姓,而对犯有过错的属吏,他只是象征性地表示羞辱,从不施加刑罚;政务上如果有了功绩,就归功于下属。
C.刘宽以德为政,他巡视属县时,对老年人谈及的农事和乡土之事,以示关切;对年轻人则用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教诲加以鼓励。
D.刘宽性情温和慈爱,他的夫人想试试让刘宽发怒,待他已穿好官服准备上朝的时候,让侍女故意以肉汤污其官服来试其会不会发怒,但刘宽神情自若,反而关心侍女烫伤了没有。
小题5:试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个句子。(2分)
(1)灾异或见,引躬克责。
(2)此人也,骂言畜产,辱孰甚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