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文言文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 (/) 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6分)盖夫秦虽无道无为尽诛荆轲之里荆轲之闾何罪...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文言文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 (/) 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6分)
盖夫秦虽无道无为尽诛荆轲之里荆轲之闾何罪于秦而尽诛之如刺秦王在闾中不知为谁尽诛之可也。荆轲已死,刺者有人,一里之民,何为坐之?始皇二十年,燕使荆轲刺秦王,秦王觉之,体解轲以徇,不言尽诛其闾。
注:①一里:整个乡里。
(节选自王充《论衡》)
20.作者认为秦不会“尽诛荆轲之里”的理由是什么?请依据文中语句回答。(3分)
答:                      ▲                            ▲                       
21.“荆轲刺秦王”最早见于《刺客列传》,请写出原作者的姓名。(1分)
答:       ▲       
答案
19.盖夫秦虽无道/无为尽诛荆轲之里/荆轲之闾何罪于秦而尽诛之/如刺秦王在闾中/不知为谁/尽诛之/可也 (每超出一处倒扣1分)
20.荆轲之闾无罪于秦;刺者有人,不会连坐;秦不言尽诛其闾。
(答对一点得1分)
21.司马迁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文言文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 (/) 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6分)盖夫秦虽无道无为尽诛荆轲之里荆轲之闾何罪】;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刘谦,博州堂邑人。曾祖直,以纯厚闻于乡党,里有盗其衣者,置不问。州将廉知,俾人故窃其衣,亦不诉理,即召诘前盗衣者,俾还之。直绐云:“衣乃自以遗少年,非窃也。”州将义之,赐以金帛,不受而去。父仁罕,轻侠自任。五代末,寇盗充斥,仁罕率众断澶州浮桥以溃贼,因诱获数十人,出刍粟给官军。补内黄镇将。尝因事至酒家.遇群寇暴集,以计悉枭其首。
谦少感概,不拘小节。初诣岭表省父,仁罕资以金帛,令北归行商。还堂邑旧墅,尝为
乡里恶少所辱,谦不胜怒,殴***之。亡命京师,遂应募从军。补卫士,稍迁内殿直都知。至
道初,真宗升储邸。增补宫卫,太宗御坐,亲选诸校,授谦东宫亲卫都知.赐袍笏、靴带、器币。真宗即位,擢授洛苑使。谦起行伍,不乐禁职,求换秩,改殿前左班指挥使。上幸大
名,至北苑,属谦有疾,遣归将护,谦恳请从行。既俾其二子随侍,仍挟尚医以从,御厨调膳以给之。疾瘳,毁所服鞍勒以遗中使,上闻,赐白金二百两。驾还,改捧日左厢都指挥使。
时高翰为天武左厢都校,有卒负债***人,瘗尸翰营中,累日,发土得之。上怒翰失检察,执
见于便殿。谦即前奏:“翰职在巡逻及阅教诸军,不时在营,本营事宜责之军头。”上为释翰
罪。
先是,谦久权殿前都虞候,俄擢曹璨正授,谦颇形慨叹。至是,璨副马军,而升谦领禁
卫焉。河北屯兵,常以八月给冬衣。谦上言边城早寒,请给以六月,后以为例。无何,以足
疾求典郡,上召见,敦勉之。
(《宋史•刘谦传》卷二百七十五)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置不问置:搁置
B.州将廉知廉:访查
C.即召诘前盎求者诘:责问
D.直绐云绐:告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能直接表现刘谦“不拘小节”和“为人耿直”的一组是(3分)
A.①尝为乡里恶少所辱②稍迁内殿直都知
B.①不乐禁职.求换秩②谦恳请从行
C.①谦不胜毯.殴***之②本营事宜责之军头
D.①毁所服鞍勒以遗中使②以足疾求典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谦的曾祖父刘直,因纯朴敦厚在乡里闻名,父亲刘仁罕,在五代末强盗窃贼横行的情况下,曾带领众人奋勇击溃窃贼,并拿出粮草供给官军。
B.刘谦年轻时情感激昂且有气概。到岭外探望父亲,父亲用钱财和布帛来资助他,让他回家经商。刘谦在乡里犯了人命案,逃命到京城,应征入伍。
C.宋太宗和宋真宗都十分信任刘谦,太宗准备退位时赐给他袍笏、靴带、器币,真宗
登基后,提拔他为洛苑使,由于他不喜欢宫禁中职位而改任他职。
D.在士兵欠债***人,把尸首埋在高翰营中,后来挖地找到尸首一事上,皇上怒斥高翰
有失检察,高翰在便殿申诉,由于刘谦的禀奏才免除他的罪过。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周昌者,沛人也,及高祖起沛,于是从沛公。从入关,破秦。沛公立为汉王,以周昌为中尉。汉王四年,拜为御史大夫。常从击破项籍。以六年中与萧、曹①等俱封,为汾阴侯。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②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是后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即万岁之后不全也。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赵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隙邪?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忧之,不知所出。”尧曰:“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贵强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乃可。”高祖曰:“然,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谁可者!”尧曰:“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独昌可。”高祖曰:“善。”于是乃召周昌,谓曰:“吾欲固烦公,公强为我相赵王。”周昌泣曰:臣初起陛下,陛下独奈何中道而弃之于诸侯乎?”高祖曰:“吾极知其左迁,然吾私忧赵王,念非公无可者。公不得已强行!”"于是徒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
高祖崩,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遣赵王。于是高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周昌至,谒高后,高后怒而骂周昌曰:“尔不知我之怨戚氏乎?而不遣赵王何?”昌既征,高后使使召赵王,赵王果来。至长安月余,饮药而死。周昌因谢病不朝见,三岁而死。
(选自《史记•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有删节)
注:①萧、曹:指萧何、曹参。   ②燕时:“燕”通“宴”,即闲居时。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昌还走还:转身
B.然尤惮周昌惮:怕
C.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万岁:对君王的敬称
D.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贵强相置:安排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小题3: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评价周昌:“周昌,木强人也。”意思是说周昌是一个像木石一样刚直、倔强的人。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周昌“刚直、倔强”的一项是
①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   ②周昌廷争之强
③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④吾欲固烦公,公强为我相赵王
⑤昌既征,高后使使召赵王           ⑥周昌因谢病不朝见
A.①②⑥B.①⑤⑥C.②③⑤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昌早年追随刘邦参加推翻强秦的斗争,屡立战功,官职也因此一再升迁。其为人刚强.敢于直言,包括皇帝、大臣在内,人人都敬畏他。
B.司马迁通过描写刘邦骑在周昌的脖子上和周昌挺直脖子骂皇帝的动作,鲜明地表现了周昌耿直、倔强的性格。
C.周昌的刚强、正直可谓人所共知,人人敬畏,但并没有给他带来好结果,反而受到排挤,就连原先感激他的吕后,也对他百般刁难和迫害。
D.用“期……期……”的口吃声来描写周昌反对另立太子,以表现他的憨直和因愤怒而口齿不清的特点,司马迁运用语言的深厚功力可见一斑。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虞翻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也,太守王翔命为功雷,孙策征会稽,朗拒战败绩,亡走浮海。翻追随营护,朗谓翻曰:“卿有老母,可以还矣。”翻既归,策复命为功曹,待以交友之,身诣翻第。
策好驰骋游猎,翻谏曰:“明府用鸟集之众,驱散附之士,皆得其死力,虽汉高帝不及也。至于轻出徽行,从官不暇严,吏卒常苦之,夫君人者不重则不威,愿少留意。”策曰:“君言是也。”
翻出为富春长。策薨,诸长吏并欲出赴丧,翻曰:“恐邻县山民或有奸变,远委城郭,必致不虞。”因留制服行丧。诸县皆效之,咸以安宁。翻与少府孔融书,并示以所著易注。融答书曰:“闻延陵之理乐,睹吾子之治易,乃知东南之美者,非徒会稽之竹箭也。
孙权以为骑都尉。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泾县。吕蒙图取关羽,称疾还建业,以翻兼知医术,请以自随,亦欲因此令翻得释也。后蒙举军西上,南郡太守麋芳开城出降。蒙未据郡城而作乐沙上,翻谓蒙曰:“今区区一心者麋将军也,城中之人岂可尽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a乎?”蒙即从之。
权既为吴王,欢宴之末,自起行酒,翻伏地阳醉,不持。权去,翻起坐。权於是大怒,手剑欲击之,侍坐者莫不惶遽,惟大司农刘基起抱权谏曰:“大王以三爵之后手***善士,虽翻有罪,天下孰知之?且大王以能容贤畜众,故海内望风,今一朝弃之,可乎?”权曰:“曹孟德尚***孔文举,孤於虞翻何有哉?”基曰:“孟德轻害士人,天下非之。大王躬行德义,欲与尧、舜比隆,何得自喻於彼乎?”翻由是得免。
翻尝乘船行,与麋芳相逢,芳船上人多欲令翻自避,先驱曰:“避将军船!”翻厉‍声曰:“失忠与信,何以事君?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芳阖户不应而遽避之。后‍翻乘车行,又经芳营门,吏闭门,车不得过。翻复怒曰:“当闭反开,当开反闭。岂得事宜邪?”芳闻之,有惭色。翻性疏直,数有酒失。权积怒非一,遂徙翻交州。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门徒常数百人。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远委城郭,必致不虞委派
B.闻延陵之理乐,睹吾子之治易研究
C.有性不协俗,多见谤毁诽谤
D.自起行酒,翻伏地阳醉假装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虞翻“性疏直”的一组是( )(3分)
①至于轻出徽行,从官不暇严,吏卒常苦之
②翻与少府孔融书,并示以所著易注
③翻数犯颜谏争
④失忠与信,何以事君
⑤彼皆死人,而语神仙
⑥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虞翻先后两度担任会稽郡功曹,先是侍奉太守王朗,后市归附孙策,并受到了孙策的礼遇,孙策还亲自到虞翻家看望他。
B.虞翻兼有多方面的才能,担任地方长官能够审时度势,随军作战又能出谋划策,并且知晓医术,擅长音乐,精通易经。
C.虞翻的学问收受到了孔融的赏识,被称为“东南之美”;而他的才干也受到了同僚的肯定,大司农刘基就认为他是个“善士”。
D.虞翻常直言进谏,孙权早就心怀不满,在酒宴上竟要***了他,后来又因虞翻讥评谈论神仙之事,将他流放到了偏远的交州。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君人者不重则不成,愿少留意。(3分)
(2)且大王以能荣贤蓄众,故海内望风,今一朝弃之,可乎?(4分)
(3)当闭反开,当开反闭,岂能事宜邪?(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化经典阅读(6分)
孟子之平陆,谓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失职),则去之否乎?”曰:“不待三。”  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饥岁,子之民,老羸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曰:“此非距心(大夫的名字)之所得为也。”曰:“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矣。求牧与刍而不得,则反诸其人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曰:“此则距心之罪也。”
他日,见于王曰:“王之为都者(治理都邑的人),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诵之。王曰:“此则寡人之罪也。” (《孟子·公孙丑下》)
小题1:孟子以放牧牛羊作比,批评孔距心,对孟子的意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指出孔距心的能力太差,只能干牧羊之类的事情。
B.如果自己做不好就应当让更有才能的人来做。
C.如果是自己不能自做主张,为什么不辞职?
D.国君有责任,难道你自己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小题2:文章最后说孟子“为王诵之”,“诵”在这里的意思是“陈述”。根据原文回答:孟子向王陈述了什么?他陈述的目的是什么?(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真州东园记
欧阳修
真为州,当东南之水会,故为江淮、两浙、荆湖发运使之治所。龙图阁直学士施君正臣、侍御史许君子春之为使也,得监察御史里行马君仲涂为其判官。三人者乐其相得之欢,而因其暇日得州之监军废营以作东园,而日往游焉。
岁秋八月,子春以其职事走京师,图其所谓东园者来以示予曰:“园之广百亩,而流水横其前,清池浸其右,高台起其北。台,吾望以拂云之亭;池,吾俯以澄虚之阁;水,吾泛以画舫之舟。敞其中以为清宴之堂,辟其后以为射宾之圃。芙蕖芰荷之的历[1],幽兰白芷之芬芳,与夫佳花美木列植而交阴,此前日之苍烟白露而荆棘也;高甍巨桷,水光日景动摇而上下;其宽闲深静,可以答远响而生清风,此前日之颓垣断堑而荒墟也;嘉时令节,州人士女啸歌而管弦,此前日之晦冥风雨鼪鼯鸟兽之嗥音也。吾于是信有力焉。凡图之所载,皆其一二之略也。若乃升于高以望江山之远近,嬉于水而逐鱼鸟之浮沉,其物象意趣,登临之乐,览者各自得焉。凡工之所不能画者,吾亦不能言也,其为吾书其大概焉。”
又曰:“真,天下之冲也。四方之宾客往来者,吾与之共乐于此,岂独私吾三人者哉?然而池台日益以新,草木日益以茂,四方之士无日而不来,而吾三人者有时皆去也,岂不眷眷于是哉?不为之记,则后孰知其自吾三人者始也?”
予以为三君之材贤足以相济,而又协于其职,知所先后,使上下给足,而东南六路之人无辛苦愁怨之声,然后休其余闲,又与四方贤士大夫共乐于此。是皆可嘉也,乃为之书。庐陵欧阳修记。
[1]的历,读dílì,意为艳丽。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是
A.图其所谓东园者来以示予图:图谋
B.辟其后以为射宾之圃圃:苗圃
C.吾泛以画舫之舟泛:漂浮,漂行
D.吾于是信有力焉信:相信
小题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子春以其职事走京师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B.岂独私吾三人者哉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其为吾书其大概焉其若是,孰能御之
D.东南六路之人无辛苦愁怨之声烽火扬州路
小题3: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作者在具体描绘东园景物时,采用了虚实结合今昔对比的手法,多视角地进行描绘,有详有略,给人一种参差错落之感。
B.作者在记中提出了地方官应使“上下给足”,百姓“无辛苦愁怨之声”,然后再修建园林,“与四方贤士大夫共乐”的观点,同其在《醉翁亭记》等文中“与民同乐”的思想一脉相承。
C.侍御史许子春认为,他和施正臣、马仲涂三人总有都离开真州的时候,为了不让后人忘了他们营建东园的功绩,特请作者写了这篇记。
D.作者没有去过真州,只是根据一张东园示意图来写,他以许子春请他作记的口吻,根据图表展开丰富的联想,不但写到了图中所画之景,还写到了图中未画之景。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