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一)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太后。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戚姬幸,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一)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太后。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戚姬幸,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 ,太子得毋废。吕后为人刚毅(毅:残酷),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吕后兄二人,皆为将。长兄周吕侯死事。
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长乐宫,太子袭号为帝。
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使者三反,赵相建平侯周昌谓使者曰:“高帝属臣赵王,赵王年少。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吕后大怒,乃使人复召赵王。孝惠亲迎灞上,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孝惠还,赵王已死。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熏耳,饮瘖药 ,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余不能起。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
七年秋八月戊寅,孝惠帝崩。发丧,太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张辟强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强曰:“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 ,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丞相乃如辟强计。太后说,其哭乃哀。
太后称制,议欲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王陵。王陵曰:“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说。问左丞相陈平、绛侯周勃。勃等对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太后喜。王陵让陈平、绛侯曰:“始与高帝歃血盟,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欲王吕氏,诸君从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地下?”
太史公曰: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 ,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选自《史记•吕太后本纪》,有删改)
(二)吕后当高帝临危时,问萧相国后孰可代者,是固以安国家为急也。孝惠既立,政由母氏,其所用曹参、王陵、陈平、周勃等,无一非高帝注意安刘之人。是惟恐孝惠之不能守业也,非如武后以嫌忌而***太子弘、太子贤也。后所生,惟孝惠及鲁元公主,其他皆诸姬子。使孝惠而在,则方与孝惠图治计长久。观于高祖欲废太子时,后迫留侯画策,至跪谢周昌之廷诤,则其母子之间可知也。
(选自赵翼《廿二史札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微时妃也微:低贱,卑下
B.高帝属臣赵王属:托付
C.民务稼穑,衣食滋殖殖:生长
D.至跪谢周昌之廷诤谢:感谢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惠帝“仁弱”和吕后“刚毅”的一组是(  )
A.①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
②长兄周吕侯死事。
B.①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 ,太子得毋废
②所诛大臣多吕后力
C.①是惟恐孝惠之不能守业也
②发丧,太后哭,泣不下。
D.①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
②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点明了吕后的两个哥哥都在刘邦身边为将,“长兄”还为建立汉朝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吕后本人更辅佐高祖平定天下。
B.吕后为人“刚毅”,作风蛮横,稍不如意便大发雷霆,而且一定会采取严厉的手段。她把戚夫人制成“人彘”,连其亲生儿子都认为这不是人做得出来的。
C.司马迁没有简单地对吕后持一概否定的态度。司马迁认为,吕后的主要功绩体现在刘邦死后的一段时期,为维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D.赵翼认为吕后的行为是保全其子孝惠帝。而高祖为了废掉太子,曾逼迫留侯等人为自己出谋划策,达到离间吕后母子亲密关系的目的。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D
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一)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太后。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戚姬幸,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新雨山房记
(明)宋濂
诸暨为绍兴属邑,与婺邻。国初得婺时伐伪吴张氏①,相持未决,兵守诸暨界上。张氏恃诸暨为藩篱,乘间出兵侵掠,两军屠戮无虚时。故诸暨被兵特甚,崇甍巨室,焚为瓦砾灰烬;竹树花石,伐断为楼橹戈砲②樵薪之用。民惩其害,多避深山大谷间,弃故址而不居。过者伤之。
今国家平定已十余年,生民各安其业,吾意其中必有修饬室庐以复盛时之观者,未之见。今年,邑士方伯修为余称:其友张君仁杰,居诸暨北门之外,故宅昔已毁。及兵靖事息,始辟址夷秽,创屋十余楹。旁植修竹数百,四时之花,环艺左右,琴床、酒炉、诗画之具,咸列于室。仁杰未乱时稍有禄食,至今郡县屡辟之,辄辞不赴,以文墨自娱,甚适,号其室曰“新雨山房”,愿得余文记之。
一室之废兴为事甚微然可以占世之治乱人之劳逸非徒然也。方兵戈之殷,人有子女金帛惧不能保,虽有居室,宁暇完葺而知其安乎?糗粮刍茭③之需,叫号征逮者填于门,虽有花木之美、诗酒之娱,孰能乐之乎?今仁杰获俯仰一室,以察时物之变,穷性情之安,果谁使然也?非上之人拨乱致治之功耶?
自古极治之时,贤且能者运于上,陇亩之民相安于下而不知其所由。然饫饱歌乎④,秩然成文,成周盛时之诗是也。安知今不若古之时耶?仁杰其试为之。余他日南归,驾小车过北门,求有竹之家而问焉。仁杰尚歌以发我⑤,余当鼓缶而和焉。
【注】①吴张氏:元末张士诚举兵抗元自立为吴王,后与朱元璋对峙。②楼橹:军中所建用于瞭望攻守的高台。戈砲,此处泛指兵器。③糗粮刍茭:借指军需品。④饫饱歌乎:饱足后歌啸。⑤歌以发我:歌啸以引发我的兴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诸暨被兵特甚被:遭遇,遭受。
B.至今郡县屡辟之,辄辞不赴。辟:惩罚。
C.始辟址夷秽,创屋十馀楹夷:清除、锄去。
D.方兵戈之殷,人有子女金帛,惧不能保殷:深重、酷烈。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崇甍巨室,焚为瓦砾灰烬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B.陇亩之民相安于下而不知其所由乃设九宾礼于廷。
C.生民各安其业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D.求有竹之家而问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小题3:给文中划波浪线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室之废兴为/事甚微/然可以占世之治/乱人之劳逸/非徒然也。
B 一室之废兴/为事甚微/然可以占世之治乱/人之劳逸/非徒然也。
C 一室之废/兴为事甚微然/可以占世之治乱人之劳逸/非徒然也。
D 一室之废兴/为事甚微然/可以占世之治乱人之劳逸/非徒然也。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末明初朱元璋与张士诚的争夺给百姓们带来深重的灾难,当时经过诸暨一带的人都为之伤感。
B.张仁杰在易代之后不与新朝合作,拒绝了郡县的征辟,宁可归隐田园诗酒自娱以终天年。
C.作者认为小可以喻大,透过一人一室的废兴盛衰,能看到社会的治乱和百姓的劳逸。
D.作者认为古往今来世之大治都是帝王贤臣拨乱之功,至于百姓只是相安升平,并不明白天下治乱之由。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朱竹君先生传
姚鼐
朱竹君先生,名筠,大兴人,字美叔,又字竹君,与其弟石君蛙,少皆以能文有名。先生中乾隆十九年进士,授编修,进至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督安徽学政,以过降级,复为编修。
先生初为诸城刘文正公所知,以为疏俊奇士。及在安徽,会上下诏求遗书。先生奏言翰林院著有《永乐大典》,内多有古书世未见者,请开局使寻阅,且言搜辑之道甚备。时文正在军机处,顾不喜,谓非政之要而徒为烦,欲议寝之。而金坛于文襄公独善先生奏,与文正固争执,卒用先生说上之,四库全书馆自是启矣。先生入京师,居馆中。纂修《日下旧闻》。未几,文正卒,炙寰总裁馆事,尤重先生。先生不顾不造谒,又时以持馆中事与意迕,文襄大憾。一日见上,语及先生,上遽称许朱筠学问文章殊过人,文襄默不得发,先生以是获安。其后督福建学政,逾年,上使其弟蛙代之,归数月,遂卒。
先生为人,内友于兄弟,而外好交游。称述人善,唯恐不至;即有过,辄复掩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晨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学强知不衰,时于其间属文。其文才气奇纵,于义理、事务、情态无不务,所欲言者无不尽。尤喜小学,为学政时,遏诸生贤者,与言论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谆勤,去而人爱思之。所欲著书皆未就,有诗文集合若干卷。
姚鼐曰:余始识竹君先生,因昌平陈伯思。是时皆年二十余,相聚慷慨论事,摩厉讲学,其志诚伟矣,岂第欲为文士已哉!先生与伯思,皆高才耽酒。伯思中年致酒疾,不能极其才。先生以文名海内,豪逸过伯思,而伯思持论稍中焉。先生暮年,宾客转胜,入其门者,皆与交密,然亦劳矣。余南归数年,闻伯思亦衰病,而先生殁年才逾五十,惜哉!当其使安徽、福建,每携宾客饮酒赋诗,游山水,幽险皆至。余间至山中崖谷,辄遏先生题名,为想见之矣。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小题1:对下列句予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请开局使寻阅开局:设置办事机构
B.欲议寝之寝:使……停下
C.摩厉讲学摩厉:切磋
D.皆高才耽酒耽:耽误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以过降级,复为编修     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B.谓非政之要而徒为烦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内友于兄弟         燕王欲结于君
D去而人爱思之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小题3: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朱竹君“才华横溢”的一组是    (   )
①与其弟石君琏,少皆以能文有名
②先生初为诸城刘文正公所知,以为疏俊奇士
③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
④其文才气奇纵,于义理、事务、情态无不备
⑤先生以文名海内,豪逸过伯思
⑥余问至山中崖谷,辄遇先生题名,为想见之矣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④⑤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朱筠年轻时就凭能文而出名,中进士后,官至日讲起居注,但因犯错被降至编修。
B.朱筠虽早年得到刘文正公赏识,但当刘反对他开四库馆的建议时,他“与文正固争执”,这才使朝廷采纳其建议。
C.朱筠为文才气奇纵,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谆勤,于是很多人往他离开学政职位后还时叫想拜见他。
D.作者在二十多岁时就认识了朱竹君,并在一起慷慨谈论。他认为朱竹君过于喜欢喝酒,朋友众多,交往甚密而导致过度劳累,并刘朱竹君的早逝感到痛惜。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9分,每小题3分)。
游狼山记
[清]张裕钊
光绪二年秋八月,黎莼斋管榷务通州,余过焉。既望,与莼斋游于州南之狼山。
山多古松,桂、桧、柏数百株,倚山为寺,寺错树间。最上为支云塔,危居山巅,万景毕纳。迤下若萃景楼及准提、福慧诸庵,亦绝幽迥。所至增舍、房廊屈曲,左右苍翠环合,远绝尘境。侧身四瞩,江海荡天,近在户牖。隔江昭文、常熟诸山,青出林际蔚然。时秋殷中,海气正白,怒涛西上,皓若素霓,灭没隐现。余与莼斋顾而乐之。
狼山,淮扬以东雄特胜处也。江水自氓蜀经吴楚行万里,至是灏溔渺莽,与海合会。山川控引,界绝华戎,天地之所设险,王公以是慎固,古今豪杰之士所睥睨而筹也。
昔阮籍遭晋室之乱,作《咏怀诗》以见志;登广武山,叹悼时之无人。今余与莼斋幸值兹世,寇乱殄息,区内无事,蕃夷绝域,约结坚明,中外以恬熙相庆,深忧长计,复奚以为?
余又益槁枯朽钝,为时屏弃。独思遗外身世,捐去万事,倘佯于兹山之上,荫茂树而撷涧芳;临望山海,慨然凭吊千载之兴亡;左挟书册,右持酒杯,啸歌堰仰,以终其身。人世是非理乱,天地四时变移,眇若坠叶飘风,于先生乎何有哉?
归书而为之记。
(王文濡选辑《续古文观止》)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黎莼斋管榷务通州,余过焉过:经过
B.狼山,淮扬以东雄特胜处也胜:优美的
C.寇乱殄息,区内无事息:止息
D.独思遗外身世,捐去万事捐:弃
小题2:下列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是正面描写狼山美景的一组是(   )
①山多古松,桂、桧、柏数百株
②海气正白,怒涛西上,皓若素霓,灭没隐现
③山川控引,界绝华戎
④作《咏怀诗》以见志
⑤荫茂树而撷涧芳
⑥啸歌偃仰,以终其身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④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文章开始便交待游览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接下来便直笔描写狼山幽深超俗的环境和壮美的景色。
B.写狼山有近景有远景,“房廊屈曲,左右苍翠环合”是为近景,“侧身回瞩,江海荡天”是为远景。
C.作者以阮籍作比,点明自己身处盛世、境内太平的欣慰,并表达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D.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基调,句式参差,富有变化,读起来抑扬顿挫。整篇文章给人以美的享受。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昔阮籍遭晋室之乱,作《咏怀诗》以见志。(3分)
译文:                                                                         
                                                                               
(2)中外以恬熙相庆,深忧长计,复奚以为?(4分)
译文:                                                                         
                                                                             
(3)人世是非理乱,天地四时变移,眇若坠叶飘风,于先生乎何有哉?(3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任光禄竹溪记
[明]唐顺之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亦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
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耳。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
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
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小题1: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徼:边界。
B.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薪:这里是“当作柴草”。
C.或芟而去焉芟:锄除。
D.固有不能间也欤间:间或。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表述任光禄志趣高雅的一组是    (   )
①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②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
③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
④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
⑤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
⑥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
A.①③⑥B.②③⑤C.②④⑥D.①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篇写游京师显贵人家之园的见闻感受,那里奇花异石屡见不鲜,惟竹不可得。
B.文章第2段引用俗语,说明世上评价人、物的标准,是依远近多寡而论高下贵贱。
C.任光禄虽然身处江南,但不以世俗贱竹而贱之,而是在荆溪之上治园,“遍治以竹”。
D.文章由任光禄对竹的态度,揭示出他不谄流俗的孤高独立的人品,这也属直接写竹。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3分)
(2)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3分)
(3)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而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以此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而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选自《墨子•非攻》)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众闻则非之非 :责怪
B.苟亏人愈多苟 :如果
C.情不知其不义也情 :确实
D.则以此人不知白黑之辩矣辩 :辩解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的一组是
①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         ② 从而誉之,谓之义
③ 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           ④ 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
⑤ 大为非攻国,则不知而非           ⑥ 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
A.①②⑥B.②④⑤C.①③④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损人利己的行为,即使只是偷人桃李,也会为大家所不齿,甚至会遭到为政者的处罚。B.天下的君子不懂得攻伐别人的国家是不义的,所以记载那些称赞攻打别人的国家的话
遗留给后代。否则,他们一定不会这样做。
C.天下的君子对那些损人的不义行为不以为然,却对最不正义的行为赞誉有加是因为他们屈从权势,黑白不分。
D.本文采用举例类比的说理方法,把深刻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使人信服。
小题4: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用斜线(/)断句:
今 至 大 为 攻 国 则 弗 知 非 从 而 誉 之 谓 之 义 此 可 谓 知 义 与 不 义 之 别 乎?(2分)
(2)翻译:
① 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4分)
译文:                                                                   
② 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4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