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进士及第,为隰州军事推官。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盗***寺奴取财去,博者适至,血偶涴衣,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进士及第,为隰州军事推官。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盗***寺奴取财去,博者适至,血偶涴衣,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后果得***人者。徙仪州推官,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会久雨,粟麦渍腐,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之翰怒,欲劾奏之。奎徐曰:“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知并州,改秦州。州宿重兵,经费常不足,奎务为俭约,教民水耕,岁中积粟三百万。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成都民妇讼其子不孝,诘之,乃曰:“贫无以为养。”奎出俸钱与之,戒曰:“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其母子遂如初。尝夜宴,有戍卒***人,人皆奔走,奎密遣捕***之,坐客莫有知者。临事持重明决,多此类也。
召为龙图阁学士,遂参知政事。帝谕曰:“先帝尝以为卿可任,今用卿,先帝意也。”俄迁给事中。帝尝谓辅臣曰:“臣事君鲜有克终者。”奎曰:“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帝然之。
奎性刚不苟合,遇事敢言。真宗时数宴大臣,至有沾醉者。奎谏曰:“陛下即位之初,励精万机而简宴幸。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真宗善其言。         
(《宋史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第四十五·薛奎》)
小题1: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白州缓其狱狱:案件
B.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部:率领
C.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贷:借给
D.臣事君鲜有克终者克:能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表现薛奎遇事敢言的一组是(     )(3分)
①白州缓其狱     ②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
③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④臣事君鲜有克终者
⑤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    ⑥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
A.①③④B.①②⑥C.②④⑤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个赌徒身着血衣在***人劫财的案发现场被捕,被人指认为凶手,赌徒服罪,但薛奎觉得案情可疑,力请缓决,最终抓获了真凶。这体现薛奎断案明察。
B.他能体谅因雨造成军粮毁损的丁夫,请求上司停运。上司起初虽怒而欲弹劾薛奎,但最终被他说服,并免除了丁夫赔偿损失。这体现薛奎体察百姓疾苦。
C.在军费负担沉重的秦州,他力求节俭,教百姓改进耕作方法,发展生产。因此,在他调任时,百姓极力争取他留任。这说明薛奎深得百姓爱戴。
D.他拿出自己的薪俸资助弃养自己母亲的不孝儿,要他好好供养母亲;对于***人造成社会动乱的戍卒,他能沉稳处置,果断决策。这体现薛奎为政恩威并用。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A
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进士及第,为隰州军事推官。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盗***寺奴取财去,博者适至,血偶涴衣,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 尽心上》)
【注】①难为水:难以被其他水所吸引。②观其澜:观看它壮阔的波澜。③日月有明,容光必照:太阳月亮有光辉,连一个小缝隙都可以照到。④盈科:把坑坑洼洼填满。⑤成章:《说文》解释,“乐竟为一章。”由此引申,指事物达到一定阶段或有一定规模。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登上东山和泰山,就改变了对鲁国和天下的看法,可见站在什么高度就会什么看法。
B.圣人的言论远远超过一般的学问,因而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便难以被其他言论所吸引了。
C.孟子以太阳和月亮为喻,说明圣人的精神影响着他的学生以及周围的每一个人。
D.孟子以为,事物要达到一定的高度或者一定的境界,需要有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
(2)、孟子说的“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学习道理?(3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孟子·梁惠王下》)
小题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齐宣王伐燕取胜,十分得意,孟子并未附和,提出自己对“取胜”的见解。
B.孟子以武王文王为例,说明“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是可行之的。
C.孟子有言“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此意与“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基本相同。
D.此选段体现孟子的民本思想,君王之所以为王是因为他得到民众的信任与支持。
小题2:结合上面选段,谈谈孟子是怎么看待战争的。(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贤明妇人也,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为之悲泣。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迁左卫将军,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
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朝廷欲革岭南之弊,以隐之为广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归舟之日,装无余资。及至,数亩小宅,篱垣仄陋,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刘裕赐车牛,更为起宅,固辞。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
义熙八年,请老致事,九年,卒。隐之清操不渝,屡被褒饰,致事及于身没,常蒙优赐显赠,廉士以为荣。子延之复厉清操,延之弟及子为郡县者,常以廉慎为门法,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                              
——(节选自《晋书•吴隐之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薪:柴草
B.一箧之宝,可资数世资:积蓄
C.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寇:进攻
D.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革:改变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吴隐之清俭操守的一组是(2分)  (   )
①禄赐皆班亲族                     ②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     
③越岭丧清,吾知之矣               ④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⑤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⑥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吴隐之年少时就孤高独立,操守清廉。事奉母亲孝顺谨慎,母亲去世时,哀伤过度,使吏部尚书韩康伯之母大受感动,告诫康伯要提拔他。
B.吴隐之为官之后,做广州刺史,在途经贪泉时,传说人只要一喝,就会有无尽的贪欲。吴隐之到达这里,故意舀泉水喝下去,试试能否改变自己。
C.卢循侵犯南海时,吴隐之被捉,经刘裕交涉后才得以返还。回来后,居处极为简陋,但他仍然坚决谢绝了刘裕的赏赐以及为他另建居所的好意。
D.吴隐之这种始终不渝的清俭操守,屡次受到褒奖赞誉以及优厚赏赐,并大大鼓舞了廉士,其后代也继承了他的良好遗风,把廉洁谨慎奉为家法。
小题4: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4分)

(2)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共8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夫子哂之哂:笑
B.以俟君子俟:等待
C.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撰写
D.吾与点也与:赞成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                (   )
A.如会同,端章甫
B.风乎舞雩,咏而归
C.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D.且硕茂,早实以蕃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选文记叙了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可分为“孔子问志”“弟子述志”“孔子评志”三个部分。
B.子路和冉有都志在为政,不过是所治理的国家大小不同而已,而公西华的志向是做一名“小相”,不想参与国家大政。
C.选文语言简短凝练,却恰当地表现出人物的精神气质,“率尔”一词体现出子路的自信率直,以及不谦虚的性格。
D.选文对孔子的描绘着墨不多,却刻画出一个态度和蔼、思想明智、和学生相处融洽、 对学生十分了解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居则曰:“不吾知也。”(2分)
译文:
(2)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2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1题。(6分)
东坡在玉堂(注:翰林院的代称)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日“柳
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转引自《词话丛编》)
小题1:文段中的柳七、柳郎中指著名词人__     __,幕士巧妙地把他和“学士”(苏轼)的词风加以比较。这两派词风,前者是__     __派,后者是         派。(3分)
小题2:用竖线为下面文字断句。(3分)
学 士 词 须 关 西 大 汉 铜 琵 琶 铁 绰 板 唱 大 江 东 去。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