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何夔字叔龙,陈郡阳夏人也。夔幼丧父,与母兄居,以孝友称。袁术至寿春辟之夔不应,然遂为术所留。久之,术与桥蕤俱攻围蕲阳,蕲阳为太祖...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何夔字叔龙,陈郡阳夏人也。夔幼丧父,与母兄居,以孝友称。袁术至寿春辟之夔不应,然遂为术所留。久之,术与桥蕤俱攻围蕲阳,蕲阳为太祖①固守。术以夔彼郡人,欲胁令说蕲阳。遂遁匿灊山②。
建安二年,夔将还乡里,度术必急追,乃间行得免,明年到本郡。顷之,太祖辟为司空掾属。时有传袁术军乱者,太祖问夔曰:“君以为信不?”夔对曰:“天之所助者顺,人之所助者信。夫失道之主,亲戚叛之,而况于左右乎!以夔观之,其乱必矣。”迁长广太守。长广县人管承,徒众三千余家,为寇害。夔曰:“承等非生而乐乱也。今兵迫之急,彼恐夷灭,必并力战。不如徐喻以恩德,使容自悔,可不烦兵而定。”乃遣郡丞黄珍往,为陈成败,承等皆请服。牟平贼从钱,众亦数千,夔率郡兵与张辽共讨定之。东牟人王营,众三千余家,胁昌阳县为乱。夔遣吏王钦等,授以计略,使离散之。
是时太祖始制新科下州郡。夔以郡初立近以师旅之后不可卒绳以法,乃上言曰:“所领六县,疆域初定,加以饥馑,若一切齐以科禁,恐或有不从教者。有不从教者不得不诛,则非观民设教随时之意也。愚以为此郡宜依远域新邦之典,其民间小事,使长吏临时随宜,上不背正法,下以顺百姓之心。”太祖从其言。
入为丞相东曹掾。夔言于太祖曰:“夔闻以贤制爵,则民慎德;以庸制禄,则民兴功。以为自今所用必先核之乡间使长幼顺叙无相逾越。显忠直之赏,明公实之报,则贤不肖之分,居然别矣。在朝之臣,时受教与曹并选者,各任其责。上以观朝臣之节,下以塞争竞之源,如是则天下幸甚。”太祖称善。魏国既建,拜尚书仆射。文帝践阼,封成阳亭侯,邑三百户。疾病屡乞逊位文帝挽再三。薨,谥曰靖侯。子曾嗣,咸熙中为司徒。
                    (选自《三国志·魏书十二》,有删改)
注:①太祖:即魏太祖曹操。②灊山:灊,音qián。灊山,古地名,在今安徽霍山东北。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欲胁令说蕲阳游说
B.乃间行得免赶时间
C.不可卒绳以法通“猝”,仓猝
D.若一切齐以科禁同等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3分)
以夔彼郡人                            蕲阳为太祖固守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
乃间行得免                            其民间小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小题3:下列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袁术至/寿春辟之夔/不应      
B.夔以郡初立/近以师旅之后不可/卒绳以法
C.以为自今所用/必先核之/乡间使长幼顺叙/无相逾越     
D.疾病/屡乞逊位/文帝挽再三
小题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夔为人很有气节,他曾拒绝袁术的征召,后来袁术又企图利用他攻克蕲阳,他就趁机逃到了灊山。
B.何夔治理郡县很有办法,可谓足智多谋,有时以柔克刚,有时武装攻克,有时使用离间计,各个击破。
C.何夔曾提出“上以观朝臣之节,下以塞争竞之源”,上思国家法律,下忧百姓实际,可见其治郡很有全局观。
D.何夔分析问题能从实际出发,太祖多次采纳他的建议。文帝继位后,对他很敬重。他死后,爵位由儿子何曾继承。
小题5: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之所助者顺,人之所助者信。(3分)
译文:                                                                        
(2)不如徐喻以恩德,使容自悔,可不烦兵而定。(3分)
译文:                                                                        
(3)显忠直之赏,明公实之报,则贤不肖之分,居然别矣。(4分)
译文:                                                                        
答案

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1)上天佐助的顺应天意的人,百姓帮助的是取信于民的人
(2)不如慢慢用恩德开导,允许让他们自行悔改,就可以不用烦劳军队来平定他们。
(3)显扬对忠诚正直的人的奖赏,昭示对公正朴实的人的酬报,那么有才德和无才德的区分,就显然辨别开了。
解析

小题1:间:抄小路
小题1:被,A:因为/认为,C:于是/却,D:这里/还是
小题1:A:袁术至寿春/辟之/夔不应,B: 夔以郡初立/近以师旅之后/不可卒绳以法,C: 以为自今所用/必先核之乡间/使长幼顺叙/无相逾越
小题1:体现何夔“上思国家法律,下忧百姓实际”“治郡很有全局观”的应是“上不背正法,下以顺百姓之心”一句。“上以观朝臣之节,下以塞争竞之源”谈的是官员考核任用的问题。
小题1:(1)佐助的(1分)顺应天意的人(1分),取信于民的人(1分)。
(2)用恩德(1分)开导(1分),平定(1分)。
(3)显扬(1分)昭示(1分)那么(1分)显然(1分)。
参考译文
何夔字叔龙,陈郡阳夏人。何夔幼年就死去了父亲,和母亲、哥哥住在一起,以孝顺母亲友爱兄长而著称。袁术到寿春,征召他,何夔不肯应召,但却被袁术扣留。过了很久,袁术和桥蕤一起围攻蕲阳,蕲阳被太祖牢固防守。袁术因为何夔是蕲阳那个郡的人,想要胁迫他去游说蕲阳投降。于是他逃走躲到了灊山。
建安二年,何夔打算返回家乡,估计袁术一定会急忙追赶,于是就从小路走得以逃脱,第二年回到了家乡。不久,太祖征召他为司空掾属。当时有传闻说袁术军队发生变乱,太祖问何夔说:“您认为可信吗?”何夔回答说:“上天佐助的是顺应天意的人,百姓帮助的是取信于民的人。失去正道的君主,亲戚都要背叛他,更何况是他左右的人呢!照我看来,袁术的军队发生变乱是一定的了。”升任长广太守。长广县人管承,纠集部属三千多家,成为结伙抢劫的祸害。何夔说:“管承等人不是生下来就喜欢作乱。现在军队逼得他们太急,他们害怕被消灭,必定会合力作战。不如慢慢用恩德开导,允许让他们自行悔改,就可以不用烦劳军队来平定他们。”于是派遣郡丞黄珍前去,给他们讲述成败得失的道理,管承等人都请求降服。牟平的贼寇从钱,部属也有数千人,何夔带领郡里的军队和张辽一同讨伐平定了他。东牟人王营,部属有三千多家,胁迫昌阳县的人作乱。何夔派遣官员王钦等人,授给他们计谋,使王营的人马分离逃散了。
这时太祖开始制订新的法令下达到各州郡。何夔认为长广郡刚开始建立,近来又用兵打仗,不能仓猝用法令来约束,于是上疏说:“我所管辖的六县,辖界刚刚划定,加上闹饥荒,如果一律用法律禁令来整治,恐怕会有不服从教化的人。有不服从教化的人就不得不诛***,那么就不是观察民情设立教化顺应时势的意图了。我的愚见认为这个郡应该遵从边远地区、新封王国的法律,这里的民间小事,派主管官员临时根据情况灵活处理,对上不违背公正的法度,对下顺应百姓的心愿。”太祖听从了他的意见。
何夔调入京都担任丞相东曹掾。何夔对太祖说:“我听说根据才德来制定爵位,那么百姓就会注重道德修养;根据功劳来制定俸禄,那么百姓就会争相建立功勋。我认为从现在开始任用人,一定要先在乡里考察,使得长幼次序,不相互超越。显扬对忠诚正直的人的奖赏,昭示对公正朴实的人的酬报,那么有才德和无才德的区分,就显然辨别开了。在朝廷的大臣,当时接受教令和各曹一同被选拔而授职的人,各自承担责任。上可以观察朝廷大臣的节操,下可以堵塞争官夺位的根源,如果这样做,天下就非常有幸了。”太祖称赞他说得好。魏国建立后,何夔被授任尚书仆射。文帝即位,封何夔为成阳亭侯,食邑三百户。他病重,多次请求辞官。文帝多次挽留。何夔去世,谧号称靖侯。他的儿子何曾继承爵位,咸熙年间任司徒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何夔字叔龙,陈郡阳夏人也。夔幼丧父,与母兄居,以孝友称。袁术至寿春辟之夔不应,然遂为术所留。久之,术与桥蕤俱攻围蕲阳,蕲阳为太祖】;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13.3)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12.11)
(1)以上最能反映“正名”具体内容的一句话是                         
(2)为何孔子那么强调“正名”的重要性。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各小题。
留侯论
苏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获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迎。庄王曰:“其主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帝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贲、育:古代两位著名的勇士。②张良为韩国贵族,秦灭韩后,良倾家产收买刺客,始皇巡游武阳,良与能使120斤铁椎的力士在路上狙击。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卒然临之而不惊卒:通“猝”,突然
B.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特:特别
C.子房不忍忿忿之心忿忿:愤怒、怨恨
D.其身之可爱爱:怜惜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无故加之而不怒油然而不怪者
B.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C.非子房其谁全之其事甚怪
D.子房之不死者而忧其度量之不足
小题3: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
A.而世不察,以(老人)为鬼物,亦已过矣
B.是故(张良)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C.(老人与张良)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
D.由此观之,(高祖)犹有刚强不忍之气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论述的主要对象是留侯张良,文章分析他能够成就大业,是因为他能够忍住小愤怒。
B.文章认为高祖胜利和项羽失败的原因就在于忍与不忍之间,而汉高祖的忍耐,正是张良授意的结果。
C.桥上老人用傲慢无礼的态度对待张良,是想教训张良,因为他虽才能有余,却有着脾气暴躁的缺点。
D.司马迁认为张良的如妇人女子的长相与他的胸怀气度不相符,苏轼不同意这种看法。
小题5:第二大题文言文中,作者认为“忍”是成就大事的关键,请从文中举一例加以说明,并结合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谈谈自己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孔子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
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
C.孔子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D.孔子认为“礼”和刑罚相对立的。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萧何追韩信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上曰:“若所追者谁? ”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 ”上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上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上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 ”于是上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上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设坛场,具礼,乃可耳具:准备,备办
B.不及以闻,自追之闻:听说
C.若亡,何也若:你
D.王素慢无礼素:一向
小题2:选出对下面活用的词分类正确的一项( )
①滕公奇其言        ②王必欲长王汉中      
③何奇之                ④何闻信亡,不及以闻          ⑤吾亦欲东耳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②/④/⑤
C.①/②③/④⑤D.①③/②④⑤
小题3:对“一军皆惊”的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韩信本为楚人,未必真心归汉。
B.韩信拜为上将军,迁升太快。
C.韩信逃跑,未加惩处反升迁,出乎预料之外。
D.人人自以为得大将,未曾想到韩信。
小题4:选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B.韩信随着“亡者数十人”而离去,其原因在于他看不到自己被刘邦重用的希望。
C.“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这一细节写出了萧何急于要追回韩信的迫切心情。
D.刘邦对萧何十分信任,言听计从,说明汉军的实际***是萧何而不是刘邦。
小题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
(1)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4分)
译文:                                                                                                    
(2)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3分)
译文:                                                                                                    
(3)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3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各题。(20分)
后唐庄宗过河,荆渚高季昌①谓其门客梁震曰:“某事梁祖②仅获自免,龙德③已来止求安活。我今入觐,亦要尝之。彼若经营四方,必不縻我。若移入他镇,可为子孙之福。此行决矣。”既自阙回,谓震曰:“新主百战方得河南,对勋臣夸手钞《春秋》,又竖指云:‘我于指头上得天下。’则功在一人,臣佐何有?且游猎旬日不回,中外情何以堪?吾高枕无忧。”乃筑西面罗城,拒敌之具。不三年,庄宗不守。英雄之料顷刻不差,宜乎贻厥子孙!④
【注】①高季昌:后梁时担任荆州节度使,庄宗渡黄河灭梁之后高季昌在荆州称王,建南平国。荆渚,即荆州。②梁祖:梁太祖朱全忠。③龙德:梁末帝年号。④贻:留传;遗留。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某事梁祖(       )
(2)且游猎旬日不回(       )  
(3)既自阙回(       )
(4)宜乎贻厥子孙!(       )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3分)
A.中外情何以堪B.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C.沛公居山东时D.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谓其门客梁震曰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龙德已来止求安活    学而不可以已 
C可为子孙之福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D乃筑西面罗城        良乃入,具告沛公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彼若经营四方,必不縻我
                                                                           
(2)则功在一人,臣佐何有
                                                                          
小题5:概括高季昌入宫觐见庄宗的根本目的:(2分)
                                                                       
小题6:从高季昌的话中,概括新主庄宗的两个主要特点。(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