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各题。(20分)后唐庄宗过河,荆渚高季昌①谓其门客梁震曰:“某事梁祖②仅获自免,龙德③已来止求安活。我今入觐,亦要尝之。彼若经营四方,必不縻...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各题。(20分)
后唐庄宗过河,荆渚高季昌①谓其门客梁震曰:“某事梁祖②仅获自免,龙德③已来止求安活。我今入觐,亦要尝之。彼若经营四方,必不縻我。若移入他镇,可为子孙之福。此行决矣。”既自阙回,谓震曰:“新主百战方得河南,对勋臣夸手钞《春秋》,又竖指云:‘我于指头上得天下。’则功在一人,臣佐何有?且游猎旬日不回,中外情何以堪?吾高枕无忧。”乃筑西面罗城,拒敌之具。不三年,庄宗不守。英雄之料顷刻不差,宜乎贻厥子孙!④
【注】①高季昌:后梁时担任荆州节度使,庄宗渡黄河灭梁之后高季昌在荆州称王,建南平国。荆渚,即荆州。②梁祖:梁太祖朱全忠。③龙德:梁末帝年号。④贻:留传;遗留。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某事梁祖(       )
(2)且游猎旬日不回(       )  
(3)既自阙回(       )
(4)宜乎贻厥子孙!(       )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3分)
A.中外情何以堪B.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C.沛公居山东时D.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谓其门客梁震曰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龙德已来止求安活    学而不可以已 
C可为子孙之福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D乃筑西面罗城        良乃入,具告沛公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彼若经营四方,必不縻我
                                                                           
(2)则功在一人,臣佐何有
                                                                          
小题5:概括高季昌入宫觐见庄宗的根本目的:(2分)
                                                                       
小题6:从高季昌的话中,概括新主庄宗的两个主要特点。(2分)
                                                                       
答案

小题1:
(1)( 侍奉      )
(2)( 十天    )  
(3)( 宫殿 、京城    )
(4)( 他的      )
小题1:D
小题1:D
小题1:(1)假如他志在统治天下,一定不会囚禁我。
(2)那么功劳都是他一个人建立的,臣子们有什么(功劳)呢 ?
小题1:试探庄宗的志向和性格。
小题1:骄傲自大、贪图游乐。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1)侍奉。(我侍奉梁祖)(2)十天。(而且外出游玩打猎十天不回来)(3)宫殿 、京城(从皇宫回来)(4)他的。(留给子孙福泽也是应该的啊)
小题2:D 喂饱马。A.古义:朝廷内外。今义:国内国外。B.古义:成功的消息,动词作名词。今义:逐步实现有价值的理想。C.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小题3:D 才。A、前者是代词“他的”,后者为语气副词“一定”; B、前者连词,相当于“以”,后者动词“停止”;C.前者动词“作为”,后者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呢”。
小题4:(1)彼:他。经营:统治。四方:天下。縻:囚禁。
(2)臣佐:辅佐大臣。何有:有何,有什么。宾语前置句式,及句子意思完整。(各一分)
小题5:试探庄宗的图谋。或试探庄宗的虚实(彼若经营四方,必不縻我。若移入他镇,可为子孙之福)
小题6:骄傲自大、自以为是。或好大喜功、贪图享乐。(新主百战方得河南,对勋臣夸手钞《春秋》,又竖指云:‘我于指头上得天下。’则功在一人,臣佐何有?且游猎旬日不回,中外情何以堪?吾高枕无忧。”)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各题。(20分)后唐庄宗过河,荆渚高季昌①谓其门客梁震曰:“某事梁祖②仅获自免,龙德③已来止求安活。我今入觐,亦要尝之。彼若经营四方,必不縻】;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各题。(15分)
予幼奉庭训,早游文学。年在纨绮,便受古文尚书。每苦其辞艰琐,难为讽读。虽屡逢
捶挞,而其业不成。尝闻家君为诸兄讲春秋左氏传,每废书而听。逮讲毕,即为诸兄说之。
因窃叹曰:“若使书皆如此,吾不复怠矣。”先君奇其意,于是始授以左氏,期年而讲诵都毕。
于时年甫十有二矣。所讲虽未能深解,而大义略举。父兄欲令博观义疏,精此一经。辞以获
麟已后,未见其事,乞且观余部,以广异闻。次又读《史》、《汉》、《三国志》。既欲知古今
沿革,历数相承,于是触类而观,不假师训。自汉中兴已降,迄乎皇家实录,年十有七,而
窥览略周。
但于时将求仕进,兼习揣摩,至于专心诸史,我则未暇。洎年登弱冠,射策①登朝,于是思有余闲,获遂本愿。旅游京洛,颇积岁年,公私借书,恣情披阅。至如一代之史,分为数家,其杂记小书,又竞为异说,莫不钻研穿凿,尽其利害。加以自小观书,喜谈名理,其所悟者,皆得之襟腑,非由染习。故始在总角,读班、谢②两汉,使怪前书不应有《古今人表》,后书宜为更始立纪。当时闻者,共责以为童子何知,而敢轻议前哲。于是赧然自失,无辞以对。其后见张衡、范集,果以二史为非。其有暗合于古人者,盖不可胜纪。始知流俗之士,难与之言。凡有异同,蓄诸方寸。
[注]①射策:应试。  ②谢:谢承,三国东吴人,著有《后汉书》。
小题1:作者少年时废习《尚书》而改习《左传》的原因是:(2分)
                                               。
小题2:从画线句可见史学研究工作的特点。下面几个成语中对比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韦编三绝B.披沙拣金C.寻章摘句D.穷形尽相
小题3:第一段表现作者读书涉猎之             ;
第二段侧重表现作者治学研究之             。(4分)
小题4:根据文意,下面对作者治学经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幼年已开始读班固的《汉书》和谢承的《后汉书》。
B.十一岁跟随父亲学《左传》,仅一年就诵读完毕。
C.十七岁遍览“前四史“及汉中兴以前历代正史文献。
D.二十岁参加殿试进用于朝廷,才得以遂愿专心研究史学。
小题5:作者认为“流俗之士,难与之言”,于是“凡有民间同,蓄诸方寸”。你是否赞同这种做法?请谈谈看法。(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文化经典阅读(6分)   
小题1: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告子上》)
[注] ①“或”同“惑”,怪。②吾如有萌焉何哉:即使大王他有善意萌发出来,我又拿他有何办法。③数:技艺。
(1)下面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孟子认为大王资质虽然不够聪明,但这不值得让人感到奇怪。
B.本段话用了“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和“羿秋诲羿”两个比喻进行论证。
C.由于大王骄奢极欲,荒废国事,因此必须好好地规劝他闭门思过。
D.孟子认为后一个学羿者态度不够端正,所以技艺远不如前一个学羿者。
(2)“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尽心上》),孟子说的也是和上面一段话同样的道理,请你结合孟子所说的两段话,谈谈自己的认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A)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1:对加点词的用法及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通“缭” 盘绕
B 顺流而东也              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C 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名词意动 以……为伴
D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知:动词, 了解
小题2:下列句子句式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相同的一项(     )(3分)
A何为其然也?       B 固一世之雄也
C不能喻之于怀       D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    )(3分)
①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② 生乎吾前,其闻道固先乎吾
③ 侣鱼虾而友麋鹿    ④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孟子·公孙丑下》,节选)
小题4:用“/”为文中句子断句  (3分)
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小题5:翻译文中画线句子(共10分)
(1)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3分)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4分)
                                                                                
(3)吾何为不豫哉?(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谓戴不胜曰: “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1)曰:“使齐人傅之。” 曰:“一齐人傅之,欢楚人咻之,(2)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3)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4)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 也,(5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 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6)
【注释】 (1)傅:朱熹《集注》云:“教也。”(2)淋(xiū休):为“喧哗”。(3)挞:责打。(4)庄岳:朱熹《集注》云:“齐街里名也。”(5)薛居州: 赵注云:“宋之善上也。”(6)独:王引之《经传释词》云:“独犹将也。”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用设喻的方法反问戴不胜,楚国大夫的儿子要学会说齐国话,是找齐国的人来教他好呢,还是找楚国的人来教他好呢?
B.孟子认为如果一个齐国人来教他,却有许多楚国人在他周围用楚国话来干扰他,即使每天鞭打他,要求他说齐国话,那也是不可能的。
C.同样的道理,如果在王宫中的人,无论年龄大小的还是地位高低的都居住在薛居州那里,那么君王和谁去做坏事呢?
D.如果国君周围多是好人,那么国君也就会和大家一起向善做好事。相反,如果国君周围多是坏人,那么国君也就难做好人了。
(2)请结合上面选段,联系实际,谈谈接受教育与学习环境的关系。(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小题1:下列句中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槊:长矛。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下面。
C.哀吾生之须臾哀:感伤。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通“缭”,缭绕。
小题2:以下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不是曹操围困周瑜的地方吗?
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本来是一世的英雄啊,现在又在何处呢?
C.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像蜉蝣一样寄身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一颗粟粒。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是自然界的无穷无尽的宝藏。
小题3:作者的朋友在这里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    )
A.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B.同情曹操不遇于时。
C.慨叹人生无常,物是人非。D.借曹操自比,感慨自己时乖命蹇,壮志难酬。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