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7分)甲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乙子曰:“质胜文则野,...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7分)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质彬彬,是孔子对君子形象的描述,也是他对君子人格的要求,是儒家中庸之道的一种表现。
24.
小题1:(甲)请写两个体现孔子中庸之道的成语。(2分)
小题2:(甲)结合两则文字,说说“民鲜久矣”的原因。(2分)
小题3:(乙)就上述论述,请你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案

小题1:不偏不倚  不瘟不火 不即不离
小题2:统治者考虑自己利益时过于张扬,未能在自己利益与民众利益之间要寻求一种平衡关系,因为统治者缺乏“中庸”这一至德很久了,老百姓很久没感受到它了。
小题3:成为君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的是对文和质的关系不偏不倚的把握。儒家讲“过犹不及”,太过于修饰和太质朴都不能算是君子,只有文与质恰当的调和,才能达到君子的境界。因此“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是儒家中庸之道的一种表现。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7分)甲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乙子曰:“质胜文则野,】;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阿尼哥,尼波罗国人也,其国人称之曰八鲁布。幼敏悟异凡儿,稍长,诵习佛书,期年能晓其义。同学有为绘画妆塑业者,读《尺寸经》,阿尼哥一闻,即能记。长善画塑,及铸金为像。中统元年,命帝师八合斯巴建黄金塔于吐蕃,尼波罗国选匠百人往成之,得八十人,求部送之人未得。阿尼哥年十七,请行,众以其幼,难之。对曰:“年幼心不幼也。”乃遣之。帝师一见奇之,命监其役。明年,塔成,请归,帝师勉以入朝,乃祝发受具为弟子,从帝师入见。帝视之久,问曰:“汝来大国,得无惧乎?”对曰:“圣人子育万方,子至父前,何惧之有。”又问:“汝来何为?”对曰:“臣家西域,奉命造塔吐蕃,二载而成。见彼土兵难,民不堪命,愿陛下安辑之,不远万里,为生灵而来耳。”又问:“汝何所能?”对曰:“臣以心为师,颇知画塑铸金之艺。”帝命取明堂针灸铜像示之曰:“此宣抚王楫使宋时所进,岁久阙坏,无能修完之者,汝能新之乎?”对曰:“臣虽未尝为此,请试之。”至元二年,新像成,关鬲脉络皆备,金工叹其天巧,莫不愧服。凡两京寺观之像,多出其手。为七宝镔铁法轮,车驾行幸,用以前导。原庙列圣御容,织锦为之,图画弗及也。至元十年,始授人匠总管,银章虎符。十五年,有诏返初服,授光禄大夫,大司徒,领将作院事,宠遇赏赐,无与为比。卒,赠太师、开府仪同三司、凉国公、上柱国,谥敏慧。
有刘元者,尝从阿尼哥学西天梵相,亦称绝艺。元字秉元,蓟之宝坻人。始为黄冠,师事青州把道录,传其艺非一。至元中,凡两都名刹,塑土、范金、搏换为佛像,出元手者,神思妙合,天下称之。其上都三皇尤古粹识者以为造意得三圣人之微者由是两赐宫女为妻命以官长其属行幸必从。仁宗尝敕元非有旨不许为人造他神像。后大都南城作东岳庙,元为造仁圣帝像,巍巍然有帝王之度,其侍臣像,乃若忧深思远者。始元欲作侍臣像,久之未措手,适阅秘书图画,见唐魏征像,矍然曰:“得之矣,非若此,莫称为相臣者。”遽走庙中为之,即日成,士大夫观者,咸叹异焉。其所为西番佛像多秘,人罕得见者。元官为昭文馆大学士、正奉大夫、秘书卿,以寿终。搏换者,漫帛土偶上而髹之,已而去其土,髹帛俨然成像云。
小题1: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新像成,关鬲脉络皆备脉络:条理或头绪
B.车驾行幸,用以前导。幸:荣幸
C.见彼土兵难,民不堪命堪:忍受
D.已而去其土去:离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众以其幼,难之。②皆以美于徐公。
B.①同学有为绘画妆塑业者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①久之,未措手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D.①已而去其土,髹帛俨然成像云。②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A.其上/都三皇尤古粹识者/以为造意得三/圣人之微者由/是两赐宫女/为妻命/以官长其属行幸/必从
B.其上都三皇尤古粹识者/以为造意/得三圣人之微者/由是两赐宫女为妻命/以官长其属/行幸必从
C.其上都三皇尤古粹/识者以为造意得三圣人之微者/由是两赐宫女为妻/命以官长其属/行幸必从
D.其上都三皇尤古粹/识者以为造意/得三圣人之微者/由是两赐宫女/为妻命以官长/其属行幸必从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圣人子育万方,子至父前,何惧之有。(4分)
(2)岁久阙坏,无能修完之者,汝能新之乎(4分)
(3)遽走庙中为之,即日成,士大夫观者,咸叹异焉。(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于是余有叹焉              叹:叹惜
B.夫夷以近                  夷:铲平
C.而人之所罕至焉            罕:少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谬:弄错
2.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无物以相之              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②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④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A.①与②相同,        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相同,        ③与④不相同
C.①与②不相同,      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相同,      ③与④也不相同
3.对选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要达到有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B.作者认为只要尽“志”,即使不能达到有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
C.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对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很惋惜。  
D.平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
4.把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3分)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3分)
                                                                             
(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4 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22分)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选自《晋书·李密传》略有删节
【注】服阕:古代父母死后守丧三年,期满除服,称为“服阕”
虫流:指人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祖母刘氏,躬自抚养躬亲:亲自
B.华善之 善:好
C.感恋弥至,烝烝之性 感恋:感念眷恋;感激眷恋
D.数使吴,有才辩     数:多次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密奉事以孝谨闻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B.乃迁汉中太守乃上疏曰:臣以险衅
C.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有暇则讲学忘疲
D.齐桓得管仲而霸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小题3:下列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李密几岁大的时候就成了孤儿,是祖母刘氏把他抚养成人,他曾拜谯周为师,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
B.李密因为孝敬祖母而闻名,也因祖母年老,无人奉养,上疏《陈情表》“辞不就职”;皇帝看后,停止征召他为太子洗马。
C.李密在祖母去世后,被迫到晋朝廷任洗马的官职,实现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夙愿。
D.李密做温县县令时,讨厌下属官吏,因给人写信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而被上告,司吏因为他在温县做官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小题4: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5分)
(2)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论语·微子》
小题1:对上面语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隐者认为,像孔子这样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的人,不堪当“老师”。
B.虽然隐者出言不逊,但子路还是恭恭敬敬地站着,体现孔门弟子的本色。
C.隐者招待了子路,并叫两个儿子出来见子路,说明他没有忘记长幼之节和君臣之义。
D.最后子路对隐者的一番议论和对孔子主张不能实行的感叹,实际上也就是孔子的态度。
小题2:子路的一番议论,体现了什么政治主张?(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
(《孟子·离娄上》)
小题1:对上面语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礼法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作出了种种规范。男女之间不能亲手递接东西,也属于礼法规定的范畴。
B.孟子认为对于古代礼法也不必过于拘泥,嫂子落水而用手去拉,这是对礼法的变通。否则,见死不救,就如同豺狼。
C.淳于髡对孟子在天下人都掉落水中却不去救的做法很不理解,认为孟子前后言行不一,在意小的方面,而放弃大的方面。
D.孟子认为天下的人都在水深火热之中了,靠一个人的力量仅能解救嫂子落水,是不足以解救天下人的,解决问题要靠王道。
小题2:请概括本章的主旨。(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