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简答题。(任选一题,100 字左右)( 5 分)( l )简述凤姐计害尤二姐的相关情节。( 2 )简述林黛玉焚稿断痴情的相关情节。...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简答题。(任选一题,100 字左右)( 5 分)
( l )简述凤姐计害尤二姐的相关情节。
( 2 )简述林黛玉焚稿断痴情的相关情节。
答案
( l )参考答案:王熙凤得知贾琏偷偷地同尤二姐结了婚,就将尤二姐骗进府中。一面唆使被逼退了亲的张华告状,借此大闹宁国府;一面又暗中煽动小妾秋桐辱骂,又指使丫头们虐待尤二姐。胡太医开出虎狼药,令光二姐小产,尤二姐遂吞金自尽。凤姐故作姿态,伤心痛哭。
( 2 )参考答案:黛王从傻大姐那里知道了宝玉和宝钗即将成婚的消息,便一病不起。一天,黛玉叫紫鹃扶她起来,要来宝玉送的有题诗的旧帕狠命地撕扯起来,但因病弱无法如愿。黛王又叫雪雁笼上火盆,将旧帕投进火中,随后又将诗稿撂进火盆.紫鹃、雪雁赶忙去抢,却来不及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简答题。(任选一题,100 字左右)( 5 分)( l )简述凤姐计害尤二姐的相关情节。( 2 )简述林黛玉焚稿断痴情的相关情节。】;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王彦章画像记                                 欧阳修 太师王公,讳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也。事梁,为宣义军节度使,以身死国,葬于
郑州之管城。晋福二年,始赠太师。 公在梁以智勇闻。梁、晋之争数百战,其为勇将多矣;而晋人独畏彦章。自干化后,常与
晋战,屡困庄宗①于河上。及梁末年,小人赵岩等用事,梁之大臣老将,多以谗不见信,皆怒 而有怠心,而梁亦尽失河北,事势已去,诸将多怀顾望,独公奋然自必,不少屈懈,志虽不 就,卒死以忠。公既死而梁亦亡矣。悲夫!公本武人,不知书,其语质,平生尝谓人曰:“豹
死留皮,人死留名。”盖其义勇忠信出于天性而然。 予于《五代书》,窃有善善恶恶之志。至于公传,未尝不感愤叹息。惜乎旧史残略,不能
备公之事。康定元年,予以节度判官来此。求于滑人,得公之孙睿所录家传,颇多于旧史,其记德 胜之战尤详。又言敬翔怒末帝②不肯用公,欲自经于帝前;公因用笏画山川,为御史弹而见 废。又言公五子其二同公死节。此皆旧史无之。又云 :公在滑,以谗自归于京师,而《史》云召之。公之攻德胜也,初受命于帝前,期以三日破敌,梁之将相闻者皆窃。及破南城, 果三日。是时,庄宗在魏,闻公复用,料公必速攻,自魏驰马来救,已不及矣。庄宗之 善 料,公之善出奇,何其神哉!
后二年,予复来通判州事。岁之正月,过俗所谓铁枪寺者,又得公画像而拜焉。 岁久 磨 灭,隐隐可见。亟命工完理之, 而不敢有加焉,惧失其真。公尤善用枪,当时号“王铁 枪”。 画已百余年矣,完之复可百年。然公不泯者,不系乎画之存不存也。而予尤区区如此 者,盖其希慕之至焉耳。读其书,尚想乎其人;况得拜其像,识其面目,不忍见其坏也。画 既完,因书予所得者于后而归其人,使藏之。
     (节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有删节)
【注】①庄宗:指唐庄宗李存勖。 ②末帝:指梁末帝。
小题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其为勇

小题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彦章“智勇”的一组是
①晋人独畏彦章         ②屡困庄宗于河上    ③独公奋然自必
④不知书,其语质   ⑤及破南城,果三日 ⑥公尤善用枪,当时号“王铁枪”
A.①③⑥B.①②⑤C.②④⑥D.③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国末年,奸臣赵岩执掌国事,王彦章等大臣老将因为受他人的诋毁而愤怒,产生 了懈怠之心,导致河北之地尽失。
B.作者编撰《五代书》的时候,对王彦章的事迹感触颇深,想把他的传记写得完备一 些,可惜史料残缺,不能如愿。
C.作者从王彦章之孙处得到王氏家传,从中掌握了许多资料,而这些资料在旧史中没 有,作者通过这些史料对王彦章更加佩服了。
D.作者在铁枪寺看到王彦章磨灭的画像后,虽然让人进行了修复,但他认为,王彦章 义勇忠信的精神才是他“不泯”的根本原因。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公在滑,以谗自归于京师,而《史》云召之。公之攻德胜也,初受命于帝前,期以 三日破敌,梁之将相闻者皆窃笑。(7 分)
(2)亟命工完理之,而不敢有加焉,惧失其真也。(3 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选文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8•7)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12•8)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7•38)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士不可不弘毅    (      )     (2)威而不猛,恭而安   (      )
小题2:根据本段文意,请概括什么是“君子之风”?(4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
相如既归,赵王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相如为上大夫。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其后秦伐赵,石城。明年复攻赵,***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小题1:下列加横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相如为上大夫 拜:授予官职B.其后秦伐赵,石城 拔:攻下
C.道里会遇之礼毕 度:估计D.左右欲相如 刃:刀子
小题2: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 请奉盆缶秦王,相娱乐
A.赵王为贤大夫B.赵亦盛设兵待秦
C.相如请得颈血溅大王矣D.相如功大
小题3:下列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明年复攻赵,***二万人B.于是相如前进
C.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D.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小题4:下列对情节、人物及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渑池之会是秦王玩弄的又一次阴谋,名曰“为好”,实则欲侮辱赵国,甚至劫持赵王。但蔺相如事先做好准备,相会时运用策略针锋相对,使秦王的阴谋彻底落空。
B.渑池会前,廉颇和蔺相如都预料到这场斗争的严重性。廉颇向赵王诀别时说“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表明他对赵国前途的深谋远虑。
C.渑池之会正面描写蔺相如在外交斗争中机智勇敢的精神,侧面描写廉颇在军事斗争中所起的重大后卫作用。
D.渑池会上,主要在秦王和赵王之间,展开了一场侮辱与反侮辱的斗争。对秦王展开的攻势,赵王针锋相对,使秦王不得不转攻为守,以至秦王的阴谋不仅没得逞,自己反而受辱。
小题5:翻译(每小题3分,共6分)
⑴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⑵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8分)
胡质之子威,字伯虎。少有志向,厉操清白。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停厩中十余日,告归。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日:“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质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后因他信,具以白质。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帝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孰与父清?”威对曰:“臣不如也。”帝曰:“以何为不如?”对回:“臣父清恶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官至前将军、青州刺史。太康元年卒,追赠镇东将军。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威自京都省之 省:探望。B.不审于何得此绢 审:知道。
C.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打柴。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信:使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A.是吾俸禄之余,以为汝粮耳/ 见其客来亥,俾倪,久立与其客语。
B.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C.后他信,具以白质/宾客至商相如门谢罪。
D.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平生/ 烧尽北船,延岸上营落。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胡威自小志向远大,砥砺名节,品格高尚。他在辞父归家时,问明所赐绢的来路后,方肯接受。途中又亲自放驴,料理生活,从无靡费之举。这使他日后得到很高的声誉。
B.胡威之父胡质身居高位却能恪守清廉。胡威辞别回家时,他仅取绢一匹送作路资。在儿子询问时坦然地表明,此绢为正当所得,并非不义之财。从而赢得了儿子的敬佩。
C.胡质帐下都督善于逢迎。为博得胡质的好感,他在胡威归家途中曲意巴结,并辗转地让胡质知道此事。岂料弄巧成拙,胡质了解真相后对他严加处罚,并免去他的官职。
D.晋武帝十分赞赏胡质。他问到胡氏父子的高下,胡威说“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认为自己远远不如。这既说明了胡质品格高尚,又反映了胡威尊崇父亲的心情。
小题4: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3分)
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
小题5:翻译:(6分,每题3分)
⑴食毕,复随旅进道
⑵阴资装.百余里要之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8分)
①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之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②……
③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④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观:观看
C.而人之所罕至焉  罕:少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名:说明情况
(2)下列句中加点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其”字相同。
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其”字不同。
(3)对“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那碑上面的文字被磨平了,只有从它残存的字还可以辨认出“花山”的名称。
B.那碑上面的文字被磨平了,只有那些深刻着的碑文还可以辨识。
C.那上面的碑文已经模糊不清,只有从它残存的字还可以辨认出“花山”的名称。
D.那上面的碑文已经模糊不清,只有那些深刻着的碑文还可以辨识。
(4)下列对褒禅山名称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褒禅山应该叫“华山”,“花山”是错误的称呼。
B.褒禅山本名是“花山”,后被慧褒和尚称为“华山”。
C.褒禅山被称为“华山”,是因为有一个华山洞的原因。
D.褒禅山先后被称“花山”“华山”,在当时被称褒禅山。
(5)对第③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一段提示了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作者既重视主观努力,又重视客观条件的相互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B.“其孰能讥之乎”是一个反问句,与前面内容联系看,还是说明“尽吾志”的重要性。
C.用对比和层层深入的方法说理,所阐述的道理具有普遍意义。
D.作者用了象征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对人生和事业的追求,也是需要有坚定的志向。
(6)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3分)
                                                                     
②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