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阎典史①者,名应元,字丽亨,其先浙江绍兴人也。初,雏②发令下,诸生许用德者,以闰六月朔"悬明太祖御容于明伦堂,率众拜且哭,...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阎典史①者,名应元,字丽亨,其先浙江绍兴人也。初,雏②发令下,诸生许用德者,以闰六月朔"悬明太祖御容于明伦堂,率众拜且哭,士民蛾聚者万人,欲奉新尉陈明遇主城守。明遇日:“吾智勇不如阎君。此大事,须阎君来。”乃夜驰骑往迎应元。应元投袂起,率家丁四十人.夜驰入城。已乃分城而守:武举黄略守东门,把总某守南门,陈明遇守西门,应元自守北门。部署甫定’而外围合。时大军薄城下者已十万,列营百数,四面围数十重。会城中矢少,应元乘月黑’束藁为人"人竿~灯,立陴院间,匝城,兵士伏垣内,击鼓叫噪,若将缒城斫营者。大军惊,矢发如雨。比晓’获矢无算。又遣壮士夜缒城入营,顺风纵火;军乱,自蹂践相***死者数千。 
帅刘良佐拥骑至城下,呼日:“吾与阎君雅故,为我语阎君,欲相见。”应元立城上与语。遥语应元:“弘光已走,江南无主,君早降,可保富贵。”应元曰:“某,明朝一典史耳,尚知大义。将军胙土分茅③"为国重镇,不能保障江淮,乃为敌前驱,何面目见邑义士民乎?,,良佐惭退。贝勒既觇知城中无降意,攻愈急。梯冲死士铠胄皆镔铁,刀斧及之,声铿然,锋口为缺。城俄陷,应元率死士百人,驰突巷者八,所当***伤以千数。再夺门,门闭不得出。应元度不免,踊身投前湖’水不灭顶’遂被缚。日暮,拥至栖霞禅院。院僧夜闻大呼“速斫我”不绝口。俄而寂然,应元死。
微夫应元,固明朝一典史也,顾视其树立,乃卓卓如是!呜呼,可感也哉!
(取材于清代邵长蘅《阎典史侍》)
注:①典史:官名。元始置,明清沿置,不入品阶,即“未人流”。 ②薤:通“剃”。
③胙( zuò)分茅:指分封土地和爵位。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闰六月朔朔:农历每月十五B.应元投袂起袂:衣袖
C.会城中矢少会:适逢D.顾视其树立顾:但是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为我语阎君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B.①乃为敌前驱②乃设九宾礼于廷
C.①所当***伤以千数②皆以美于徐公
D.①呜呼,可感也哉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时大军薄城下者已十万
当时迫近城下的清军已经十万
B.若将缒城斫营者
好像将要有人由城上缘绳而下偷袭敌营的样子
C.锋口为缺
锋口成为了缺口
D.微夫应元,固明朝一典史也
地位卑微的阎应元,本来只是明朝的一个典史
小题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以秀才许用德和新任县尉陈明遇的言行衬托阎应元的举足轻重。
B.阎应元设计用草人骗得了敌人的箭矢,和“草船借箭”有异曲同工之妙。
C.明朝的降将刘良佐听了阎应元的指责顿有悔悟,面带羞愧地告退而去。
D.阎应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英勇抗敌忠烈殉国的事迹实在可歌可泣。
小题5: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横线的部分断句。
世之所贵,同而贵之,谓之俗;世之所用同而用之谓之物苟违于人俗所不与苟忮于众俗所共去故人心皆殊而为行若一所好各异而资用必同此俗之所齐物之所饰。故所齐不可不慎,所饰不可不择。        (取材于《尹文子•大道上》)
答案

小题1:A
小题1:A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
解析

小题1:(朔:农历每月初一)
小题1:(介词,替)
小题1:(锋口被砍缺)
小题1:(顿有悔悟于文无据)
小题1:略
译文:
阎典史,名应元,字丽亨,它的祖先是浙江绍兴人。当初,清军颁布剃发令,诸生许用德就在闰六月初一,将明太祖画像悬挂在明伦堂,率领众人叩拜痛哭,儒生百姓蜂拥而来,多达万人,打算拥戴新县尉陈明选主持县城守备。陈明选说:“我的智勇比不上阎君。这是大事,一定要阎君来才行。”于是连夜飞马赶去迎请阎应元。阎应元拂袖而起,立即带领家丁四十人,连夜飞驰入城。接着命令专人把守各城防区:武举黄略守北门;把总某守南门;陈明选守西门;阎应元自守北门。刚刚布置停当,城外清军包围圈已合拢。这时迫近城下的清军已达十万,扎下营盘上百,四面包围了数十层。碰上城中缺箭,阎应元乘着无月的黑夜,用禾秆扎成人形,每个草人竹竿上挂一盏灯,竖立在女墙之间,环城围绕。让士兵伏在城上矮墙后,击鼓呼喊,佯装要缒下城去偷袭的样子。清军十分惊慌,向城上发射如雨点般的密箭。到拂晓,得到的箭不计其数。他又派壮士夜里缒下城潜入清营,顺风放火,清军乱作一团,自相践踏残***,死了好几千。
攻城主帅刘良佐由骑兵簇拥着来到城下,向城上守军呼喊:“我和阎君是老朋友,替我告诉阎君,我想要见他。”阎应元站在城上和他说话。他远远地对阎应元说:“弘光帝已经逃走,江南再没有国君,您及早投降,可以保证富贵荣华。”阎应元回答说:“我不过是明一个小典史,还能明晓大义。将军你受土封侯,身为国家的重镇,不能守住江淮,却甘做敌人的马前卒,有什么脸来见我们城里深明大义的士民呢?”刘良佐惭愧地转身走了。贝勒已经察城中无投降之意,攻城更加紧急。使用云梯、冲车的敢死队,盔甲都是用镔铁制作的,刀斧一碰上就叮当作响,锋口都被砍缺。不一会,城墙倒塌,阎应元率领百名敢死队,四处出击进行了八次巷战,与他们遭遇的清兵被***伤上千人。再要夺取城门,城门紧闭,冲不出去。阎应元料想已不能幸免,跃起投入前湖,但湖水太浅,淹不没头顶,因而自***不成,于是被俘。黄昏时,阎应元被一群清兵押送到栖霞禅院。夜间,院里的僧人不断听到高喊声:“快点***掉我!”一直不停口。后来听不见了,原来阎应元已气绝身亡。
阎应元这个小人物,原来不过是明朝的一个典史,但看他的立功树节,却如此超凡入圣。啊,真是令人感动!
核心考点
试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阎典史①者,名应元,字丽亨,其先浙江绍兴人也。初,雏②发令下,诸生许用德者,以闰六月朔"悬明太祖御容于明伦堂,率众拜且哭,】;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刘安世
刘安世,字器之。父航,终太仆卿。(安世)登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已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今自不妄语始。迁起居舍人,兼左司谏,进左谏议大夫。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下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纵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之所。”于是受命。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家居未尝有惰容,久坐身不倾倚。作字不草书,不好声色贷利。其忠孝正直,皆则像司马光。年既老,群贤凋丧略尽,岿然独存,而名望益重。梁师成用事,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注1]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安世笑曰:“吾若为子孙计,不至是矣。吾欲为元佑[注2]全人,见司马光于地下。”还其书不答。    (《宋史》)卷三百四十五)
注:[注1] 啖:吃,引申为引诱。
[注2]元佑,宋哲宗的年号,公元1086至1094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咨尽心行已之要咨:询问。
B.初除谏官,未拜命除:授予官职
C.在职累岁累:劳累。
D.则执简却立却:后退。
小题2:对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光教之以诚                   (3) 吾欲为元佑全人
(2)主上方以孝治天下             (4)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刘安世忠诚正直的一组是(   )
①登进士第,不就选
②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
③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
④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
⑤家居未尝惰容,久坐身不倾倚。
⑥还其书不答。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⑤D.③④⑥
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初任谏官尚未接受任命时,刘安世认为任谏官要有胆识,敢于伸张正义而无所畏惧,这样容易惹祸遭贬,因此禀告母亲,不愿就职。
B.刘母认为谏官是天子的重臣,其夫生前竭尽全力而没能做好,鼓励其子捐身以报朝廷大恩。
C.刘安世任谏官多年,敢于主持公道,朝廷之上人人敬畏,到了老年,名望更加显赫。
D.本文三次提到司马光,目的是写刘安世在司马光的教诲和精神感召下,捐身报国,是一个忠孝正直的道德完美的人。
小题5: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纵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之所。(5分)
译文:  
(2)吾若为子孙计,不至是矣。(5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2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简答题3分)
新修滕王阁记
韩 愈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①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十四年,以言事②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其冬,以天子进大号③,加恩区内,移刺袁州。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为御史中丞,观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大者驿闻,小者立变,春生秋***,阳开阴闭。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其岁九月,人吏浃和,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酒半,合辞言曰:“此屋不修,且坏。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公应曰:“诺。”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已,无侈前人,无废后观。
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观
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
(选自《昌黎先生文集》)
[注] ①王勃作《滕王阁序》,王绪作《滕王阁赋》,王仲舒作《修滕王阁记》。后两作已失传。② 言事:指上《论佛骨表》被贬斥揭阳。③大号:年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壮其文辞壮:以……为壮,认为……壮美。
B.窃寄目偿所愿焉窃:私下里。
C.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燕:同“宴”,设宴席。
D.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槛:门槛。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B.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
C.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
去年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D.子其为我记之
王之好乐甚,而齐国其庶几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滕王阁是初唐时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官洪州都督时所建,危楼高耸,下临赣江,远览山川,俯瞰城府。后又曾改建,壮丽非凡,独为江南第一。韩愈在此正是以对滕王阁的赞美开始行文的。
B.因为有“壮美之辞”的“序赋记等”,作者自然“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却自己的烦忧。下面笔势一转,却是“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并未能如愿前去观赏。
C.末尾“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作者在叙事之外,又以不尽之言,寄寓了老之将至兴尽而归之意。
D.全篇除用少数文字扼要记叙了滕王阁的修建过程外,几乎全是围绕登阁一事倾诉心向往之而不得偿愿之情,勾起读者去想象滕王阁的美。
小题4: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 断开。(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 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8分)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沛公已去, 至军中 间:从小路B.张良入谢:告罪
C.拜奉大将军足下 再:两次 D.闻大王有意过之 督:监督
小题2:下列对省略成分的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再拜献(之于)大王足下B.竖子不足与(之)谋
C.沛公安在(军中)D.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谢)
小题3:下列句中划线词,与“拔剑撞而之”中的“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至军中B.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
C.连横而斗诸侯 D.项伯***人,臣
小题4:对文段中的四个人物及其言行,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张良和范增分别是刘邦和项羽的谋士。
B.张良的话,明为道歉,实为指责项羽,项羽没听出他的意思。
C.项羽接受刘邦的礼物,这说明他非常注意外交礼节。
D.范增看出了刘邦是项羽最大的敌人,对自己***死刘邦的计谋没有被采纳感到愤怒,所以他把刘邦的礼物打破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王勃的故事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①命其婿作序以夸客②,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③,汎然④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⑤,乃矍⑥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勃属文⑦,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⑧,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注释】①宿:事先。②夸客:向宾客夸耀(女婿的才能)。 ③勃:指王勃。 ④汎(fàn)然:轻松、愉快之意。 ⑤语益奇:(勃文)语益奇。 ⑥矍(jué):惊惶貌。 ⑦属(zhǔ)文:写文章。属,连缀。 ⑧寤:睡醒。
小题1:都督开始为什么对王勃的欣然接受不高兴?后来又为什么改变了态度?(3分)
小题2:文言文翻译:(共6分,每句2分)
(1)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3)以乱易整,不武。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22分)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佗,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闻陈胜等作乱,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项羽、刘季、陈胜、吴广等州郡各共兴军聚众,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豪杰畔秦相立。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故召公告之。"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溪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与剖符①通使,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与长沙接境。
高后时,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欲倚中国击灭南越并王之自为功也。”于是佗乃自尊号为南越武帝,发兵攻长沙边邑,败数县而去焉。高后遣将军隆虑侯周灶往击之。会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岭。岁余,高后崩,即罢兵。佗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东西万余里。乃乘黄屋左纛,称制②,与中国侔③。
(《史记·南越列传》)
注:①剖符:皇帝分封诸侯用的符信。②称制:自称皇帝。③侔:相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番禺负山险负:背靠B.秦为无道,天下苦之 苦:痛苦
C.即被佗书,行南海被: 给予D.佗即移檄告横浦…曰移:传送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秦为无道,天下苦之②为中国劳苦
B.①且番禺负山险②盗兵且至
C.①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②佗因此以兵威边
D.①击灭南越而并王之②败数县而去焉
小题3:下列选项中,全部说明赵佗能够"割据自立"的原因的一组是(    )
①秦为无道,天下苦之      ②中国扰乱,未知所安      ③恐盗兵侵地至此          
④番禺负山险,阻南海      ⑤颇有中国人相辅          ⑥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④ D.③⑤⑥
小题4: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二世时,赵佗担任南海郡龙川县县令,是任嚣的下属,后得到任嚣的信任,代任南海郡尉的职务。
B.高后执政时期,禁止赵佗在边关设市进行铁器贸易,并派大军征讨赵佗,攻占了赵佗的好几座县城。
C.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由于中原百姓困苦,无暇他顾,被迫封赵佗为南越王,以保持南方的安定。
D.高后驾崩后,赵佗用财物收买百越各部落,使他们归附南越,进而扩展疆土,与汉朝天子分庭抗礼。
小题5:翻译和断句(10分)
(1)用“/”线给文中化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分)
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①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                                            
②会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岭。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