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读阅下面的文言文淮南左牙指挥使张颢、右牙指挥使徐温专制军政,弘农威王(杨渥)心不能平,欲去之而未能。二人不自安,共谋弑王,分其地以臣于梁。戊寅,颢遣其党纪祥等弑...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读阅下面的文言文
淮南左牙指挥使张颢、右牙指挥使徐温专制军政,弘农威王(杨渥)心不能平,欲去之而未能。二人不自安,共谋弑王,分其地以臣于梁。戊寅,颢遣其党纪祥等弑王于寝室,诈云暴薨。
己卯,颢集将吏于府庭,夹道及庭中堂上各列白刃,令诸将悉去卫从然后入。颢厉声问曰:“嗣王已薨,军府谁当主之?”三问,莫应,颢气色益怒。幕僚严可求前密启曰:“军府至大,四境多虞,非公主之不可。然今日则恐太速。”颢曰:“何谓速也?”可求曰:“刘威、陶雅、李遇、李简皆先王之等夷,公今自立,此曹肯为公下乎?不若立幼主辅之,诸将孰敢不从!”颢默然久之。可求因屏左右,急书一纸置袖中,麾同列诣使宅贺,众莫测其所为。既至,可求跪读之,乃太夫人史氏教也。颢气色皆沮,以其义正,不敢夺。既罢,副都统朱瑾诣可求所居,曰:“瑾年十六七即横戈跃马,冲犯大敌,未尝畏慑,今日对颢,不觉流汗,公面折之如无人,乃知瑾匹夫之勇,不及公远矣。”因以兄事之。
颢以徐温为浙西观察使,镇润州。严可求说温曰:“公舍牙兵而出外藩,颢必以弑君之罪归公。”温惊曰:“然则奈何?”可求曰:“颢刚愎而暗于事,公能见听,请为公图之。”可求往见颢曰:“公出徐公于外,人皆言公欲夺其兵权而杀之,多言亦可畏也。”颢曰:“右牙欲之,非吾意也。业已行矣,奈何?”可求曰:“止之易耳。”明日,可求邀颢及承嗣俱诣温,可求瞋目责温曰:“古人不记一饭之恩,况公杨氏宿将!今幼嗣初立,多事之时,乃求自安于外,可乎?”温谢曰:“苟诸公见容,温何敢自专!”由是不行。颢知可求阴附温,夜,遣盗刺之,可求知不免,请为书辞府主(杨隆演)。盗执刀临之,可求操笔无惧色。盗能辩字,见其辞旨忠壮,曰:“公长者,吾不忍杀。”掠其财以复命,曰:“捕之不获。”颢怒曰:“吾欲得可求首,何用财为!”
温与可求谋诛颢,可求曰:“非钟泰章不可。”泰章者,合肥人,时为左监门卫将军,温使亲将翟虔告之。泰章闻之喜,密结壮士三十人,夜,刺血相饮为誓;丁亥旦,直入斩颢于牙堂,并其亲近。至是,隆演以温为左、右牙都指挥使,军府事咸取决焉。以严可求为扬州司马。
(选自《资治通鉴·后梁纪》
【注】①教:教谕,指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军府至大,四境多虞虞:欺诈
B.分其地以臣于梁臣:投降称臣
C.麾同列诣使宅贺诣:到
D.颢知可求阴附温阴:暗中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严可求“智慧”和“勇敢”的一组是:(3分)
A.急书一纸置袖中可求操笔无惧色
B.冲犯大敌,未尝畏慑颢必以弑君之罪归公
C.不若立幼主辅之既至,可求跪读之
D.请为书辞府主可求瞋目责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严可求劝说张颢暂时不要篡位夺权,实则这是严可求的缓兵之计,以图长远打算。
B.在非常之时,严可求跪着宣读了太夫人史氏亲笔写的教谕,才平息了这场夺位之争。
C.严可求游说徐温不要出任外藩,这是为了制衡张颢,为以后诛杀张颢作准备。
D.严可求在和徐温共谋诛杀张颢时,他认为“非钟泰章不可”,可见他有知人之明。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公面折之如无人,乃知瑾匹夫之勇,不及公远矣。(5分)
(2)温谢曰:“苟诸公见容,温何敢自专!”由是不行。(5分)
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


解析

淮南左牙指挥使张颢、右牙指挥使徐温专断军政事务,弘农威王杨渥心中不平,想要除掉他们却不能。张颢、徐温自感不安,共同策划杀死杨渥,瓜分他的国土来向后梁称臣投降。戊寅(初八),张颢派遣其党羽纪祥等在寝室把杨渥杀死,欺骗说是得急病突然死去。
己卯(初九),张颢召集将吏到节度使府庭院,夹道及庭中堂上各摆列着利刃,命令诸将让卫兵全都离开然后进入。张颢大声喝问说:“嗣王已经去世,节度使府应当由谁主持?”问了三次,没有人答应,张颢的气色更加愤怒。幕僚严可求向前秘密开导说:“节度使府极大,四方边境问题很多,非您主持不可。但是,今天就当恐怕太快了。”张颢说:“怎么说太快了?”严可求说:“刘威、陶雅、李遇、李简,都是先王同等地位的人,您今天自立为王,这些人能做您的属下吗?不如立幼主辅佐他,诸将谁敢不听从!”张颢沉默了很久。严可求于是躲过左右的人,急写一纸放进衣袖里,召呼同事各官前往节度使住宅去祝贺,众人猜不透他要做什么。到了节度使住宅,严可求跪在地上宣读,竟然是太夫人史氏的教谕。张颢的气色很沮丧,因为教谕合乎正义,不敢强行夺取。这事情完了以后,副都统朱瑾前往严可求的住所,说:“我十六七岁就横戈跃马,冲犯强大的敌人,从来没有畏惧,今天面对张颢,不觉流汗,您当面指责他像没有人一样。这才知道我只是匹夫之勇,比您差得太远了。”于是,把严可求作为哥哥一样侍奉。
张颢委任徐温为浙西观察使,镇守润州。严可求劝说徐温道:“您舍弃牙兵而出任外藩,张颢一定把杀死君王的罪名归在您身上。”徐温大惊,说:“既然这样,怎么办?”严可求说:“张颢刚愎自用而又不明事理,如果您能够听从,请让我为您想办法。”严可求前去见张颢说:“您将徐温调到外地,人们都说您想要夺他的兵权并把他杀死,很多人这样说那是可怕的。”张颢说:“徐温自己想去,不是我的意思。事情已经这样,怎么办?”严可求说:“阻止他很容易。”第二天,严可求邀张颢及李承嗣一同拜访徐温,严可求瞪着眼睛责问徐温说:“古人不忘记一顿饭的恩德,何况您是杨氏的老将!现在幼主初立,正是多事的时候,却求自己安适到外地去,能这样吗?”徐温谢罪说:“如果您们宽容,徐温我哪里敢自己独断独行!”因此,徐温没有前往润州。张颢知道严可求暗地里依附徐温,夜里派遣强盗前去刺杀严可求。严可求知道不能避免,请求强盗允许他写文书向府主杨隆演辞别。强盗拿刀对着他,严可求挥笔疾书没有惧色。强盗能识字,见他言辞意旨忠诚雄壮,说:“您是年高有德的人,我不忍心杀您。”抢劫他的财物回去复命,说:“没有抓到严可求。”张颢勃然大怒说:“我想要得到严可求的首级,要财物做什么!”
徐温与严可求商量杀死张颢,严可求说:“非钟泰章不可。”钟泰章是合肥人,当时担任左监门卫将军。徐温派亲将翟虔告诉钟泰章。钟泰章听说后非常高兴,秘密结交壮士三十人,夜里刺血互饮立下盟誓。丁亥(十七日)晨,钟泰章等直入左牙指挥使厅把张颢及其亲近的人斩首。到这个时候,杨隆演任命徐温为左、右牙都指挥使,军府事务都取决于他。任命严可求为扬州司马。
核心考点
试题【读阅下面的文言文淮南左牙指挥使张颢、右牙指挥使徐温专制军政,弘农威王(杨渥)心不能平,欲去之而未能。二人不自安,共谋弑王,分其地以臣于梁。戊寅,颢遣其党纪祥等弑】;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14分)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3分,每题1分)
①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②李牧连却之(     )③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
小题2:第一段中的“三国”“刺客”“良将”分别指                           (3分)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8分)
①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②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③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9分)
刘秉忠字仲晦,初名侃,又名子聪,拜官后始更今名。十七,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以养其亲。居常郁郁不乐,一日投笔叹曰:“吾家累世衣冠,乃汩没为刀笔吏乎!丈夫不遇于世,当隐居以求志耳。”即弃去,隐武安山中。
世祖在潜邸,海云禅师被召,闻其博学多材艺,邀与俱行。既入见,应对称旨,屡承顾问。秉忠于书无所不读,至于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遁甲之属,无不精通。论天下事如指诸掌,世祖大爱之。癸丑,从世祖征大理。明年,征云南。每赞以天地之好生,王者之神武不杀,故克城之日,不妄戮一人。己未,从伐宋,复以云南所言力赞于上,所至全活不可胜计。
中统元年,世祖即位,问以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于是朝廷旧臣、山林遗逸之士,咸见录用,文物粲然一新。秉忠虽居左右,而犹不改旧服。至元元年,翰林学士王鹗奏言:“秉忠久侍籓邸,积有岁年,参帷幄之密谋,定社稷之大计,忠勤劳绩,宜被褒崇。”帝览奏,即日拜光禄大夫,位太保,参领中书省事。诏以翰林侍读学士窦默之女妻之。秉忠既受命,以天下为己任,事无巨细,凡有关于国家大体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听,帝宠任愈隆。燕闲顾问,辄推荐人物可备器使者,凡所甄拔,后悉为名臣。
十一年秋八月,秉忠无疾端坐而卒,年五十九。帝闻惊悼,谓群臣曰:“秉忠事朕三十余年,小心慎密,不避艰险,言无隐情。其阴阳术数之精,占事知来,若合符契,惟朕知之,他人莫得闻也。”出内府钱具棺敛,遣礼部侍郎赵秉温护其丧还葬大都。
秉忠自幼好学,至老不衰,虽位极人臣而斋居蔬食终日澹然不异平昔每以吟咏自适其诗萧散闲淡类其为人。有文集十卷。无子,以弟秉恕子兰璋后。
(节选自《元史·刘秉忠传》)
【注释】①汩(gǔ)没:沉没,埋没。②潜邸:指天子即位前居住的宅第。③赞:告诉,介绍。④籓邸:藩王的府邸,这里指代皇帝。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常郁郁不乐居:居然
B.问以治天下之大经经:原则、根本
C.燕闲顾问燕:通“宴”,安闲
D.每赞以天地之好生每:常常,往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养其亲是时以大中丞吴者为魏之私人
B.乃汩没为刀笔吏乎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C.定社稷之大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而犹不改旧服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材合理,主要刻画了刘秉忠博学多才,通古晓今,为官后又以天下为己任,知无不言、尽心竭力的形象。
B.刘秉忠以才学和忠诚赢得皇帝的恩遇与信任,他借此推举自己身边的人,培养了自己的势力,世祖因此在国事上更加依赖他。
C.本文虽是为刘秉忠作传,却也塑造了一位知人善任、乐纳忠言、体恤臣下的元世祖形象,成就了一段明主贤臣的佳话。
D.文章描写投笔归隐这一细节,巧妙刻画了刘秉忠胸怀大志、不甘平庸的性格特点;引述了翰林学士王鹗的奏章内容,又从一个侧面表明刘秉忠忠心勤恳辛苦功高,深得人心。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虽位极人臣而斋居蔬食终日澹然不异平昔每以吟咏自适其诗萧
散闲淡类其为人。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 从伐宋,复以云南所言力赞于上,所至全活不可胜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王彦超,大名临清人,性温和恭谨,能礼下士。
周祖平内难后,北征契丹,以彦超为行营马步左厢都排阵使,从周祖入汴。会军变,周祖革命,即命彦超权知徐州节度。未行,湘阴公旧校巩廷美据州叛,真拜彦超武宁军节度,命讨之。彦超督战舰破其水寨,乘胜拔之。又与枢密使王峻拒刘崇于晋州,彦超以骑兵进,崇遁去,授建雄军节度。复以所部追贼至霍邑,贼步骑堕崖谷,死者甚众。
显德初,刘崇南寇,命彦超领兵取晋州路东向邀击,从战高平。彦超自阴地关与符彦卿会兵围汾州,诸将请急攻,彦超曰:“城已危矣,旦暮将降,我士卒精锐,傥驱以先登,必死伤者众,少待之。”翌日,州将董希颜果降。遂引兵趣石州,彦超亲鼓士乘城,躬冒矢石,数日下之,擒其守将安彦进,献行在。师还,诏率所部浚胡芦河,城李晏口。工未毕,辽人万余骑来侵,彦超击败之,杀伤甚众。
宰相李谷征淮南,以彦超为前军行营部署,败淮南军二千于寿州城下。吴兵水陆来援,谷退保正阳,吴人蹑其后。会李重进兵至,合势急击,大败吴人三万余众,追北二十余里。宋初,加兼中书令。太祖与彦超有旧,因幸作坊,召从臣宴射。酒酣,谓彦超曰:“卿昔在复州,朕往依卿,何不纳我?”彦超降阶顿首曰:“勺水岂能止神龙耶!当日陛下不留滞于小郡者,盖天使然尔。”帝大笑。彦超翌日奉表待罪,帝遣中使慰谕,令赴朝谒。
太平兴国六年,封分邻国公。七年,彦超语人曰:“人臣七十致仕,古之制也。我年六十九,当自知止。”明年,表求致仕,加太子太师,给金吾上将军禄。彦超既得请,尽斥去仆妾之冗食者,居处服用,咸遵俭约。雍熙三年,卒,年七十三。
开宝初,彦超自凤翔来朝,与武行德、郭从义、白重赞、杨廷璋俱侍曲宴。太祖从容谓日:“卿等皆国家旧臣,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彦超知旨,即前奏曰:“臣无勋劳,久冒荣宠,今已衰朽,愿乞骸骨归丘园,臣之愿也。”行德等竞自陈夙昔战功及履历艰苦,帝曰:“此异代事,何足论?”翌日,皆罢行德等节镇,时议以此许彦超。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傥驱以先登傥:倘若、假使
B.吴人蹑其后蹑:追赶、追随
C.命彦超领兵取晋州路东向邀击邀击:半路阻击
D.明年,表求致仕致仕:做官,任职
小题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彦超“识时务”的一组是(3分)(    )
①乘胜拔之      ②傥驱以先登,必死伤者众,少待之     ③奉表待罪  
④人臣七十致仕,古之制也        ⑤表求致仕           ⑥居处服用,咸遵俭约
A.②③⑥B.③⑤⑥C.①④⑤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王彦超南征北战,作战善于谋略,机智勇敢,立下了许多功劳,深得君王的信赖重用。但他一点也没有居功自傲。
B.王彦超在进攻汾州、石州时,审时度势,根据不同的情况合理部署。既攻克了城池,又保护了士兵,充分显现了他的军事才能。
C.王彦超面对太祖的问题,巧妙应对,既使太祖感到高兴,又让自己摆脱了窘境。第二天还上表请求太祖处治自己前一天“失言”的罪过。
D.当太祖想“释兵权”的时候,王彦超心领神会,主动请辞,而武行德等人争相自述往日的战功以及经历的辛苦,遭到皇帝的反驳。
小题4: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遂引兵趣石州,彦超亲鼓士乘城,躬冒矢石,数日下之。(4分)
②太祖与彦超有旧,因幸作坊,召从臣宴射。(3分)
③今已衰朽,愿乞骸骨归丘园,臣之愿也。(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荀卿论 苏轼
尝读《孔子世家》,观其言语文章,循循莫不有规矩,不敢放言高论,言必称先王,然后知圣人忧天下之深也。茫乎不知其畔岸,而非远也,浩乎不知其津涯,而非深也。其所言者,匹夫匹妇之所共知;而其所行者。
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知,此三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然三子者,每不为夫子之所说。颜渊默然不见其所能,若无以异于众人者,而夫子亟称之。且夫学圣人者,岂必其言之云尔哉,亦观其意之所向而已。夫子以为后世必有不能行其说者矣,必有窃其说而为不义者矣。是故其言平易正直,而不敢为非常可喜之论,要在于不可易也。
昔者常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灭其书,大变古先圣王之法,于其师之道,不啻若冠仇。及今观荀卿之书,然后知李斯之所以事秦者,皆出于荀卿,而不足怪也。
荀聊者,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者也。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喜也。子思、孟轲,世之所谓贤人君子也。荀聊独早:“乱天下者,子思、孟轲也。”天下之人,如此其众也;仁人义士,如此其多也。荀卿独曰:“人性恶。桀、纣,性也。尧、舜,伪也。”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
今夫小人之为不善,犹必有所顾忌,是以复、商之亡,桀、纣之残暴,而先王之法度、礼乐、刑政,犹未至于绝灭而不可考者,是桀、纣犹有所存而不敢尽废也。彼李斯者,独能奋而不顾,焚烧夫子之六经,烹灰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此亦必有所恃者矣。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
其父杀人报仇,其子必且行劫。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孔、孟之论,未尝异也,而天下卒无有及者。苟天下果无有及者,则尚安以求异为哉!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读本》,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浩乎不知其津涯涯:边际
B.冉有之知知:通“智”,智谋
C.要在于不可易也易:轻视,看不起
D.此亦必有所恃者矣恃:依仗
小题2:下列句子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今夫小人之为不善,犹必有所顾忌蚓无抓牙之利
B.尝读《孔子世家》,观其言语文章其皆出于此乎
C.茫乎不知其畔岸,而非远也相与枕藉乎舟中
D.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否定荀卿的一组是
①大变古先圣王之法             ②喜为异说而不让
③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喜也 ④焚烧夫子之六经
⑤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         ⑥荀卿明王道,述礼也
A.②③⑤B.①③⑤C.②④⑤D.②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的主张博大精深,但通俗易懂,人们如果完全按照孔子的主张去做,想要成为一个圣人也不困难,即使不能做到,也会少犯错误。
B.子路、子贡、冉有都是天下人认为难得的人才,但这三人却因为喜欢高谈阔论而不被孔子喜欢,相反,寡言的颜渊却深受孔子的喜爱。
C.李斯骄矜傲慢,扰乱天下,犯下“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等过错,是因为受到他的老师荀卿高谈异论的影响。
D.文章先写孔子循规蹈矩,不敢放言高论,后写荀卿喜为异说而毫不谦让,敢发高论而不顾一切,这样构成了对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小题5:将下列文言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颜渊默然不见其所能,若无以异于众人者,而夫子亟称之。(4分)
②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3分)
③孔、孟之论,未尝异也,而天下卒无有及者。(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共9分)
柯邑之盟
昔者齐桓公与鲁庄公为柯之盟。鲁大夫曹刿谓庄公曰:“齐之侵鲁,至于城下,城坏压境,君不图与?”庄公曰:“嘻!寡人之生不若死!”曹刿曰:“然而,君请当其君,臣请当其臣。”及会,两君就坛,两相相揖。曹刿手剑援刃而进,迫桓公于坛上,曰:“城坏压境,君还图与?”管仲曰:“然则,君何求?”曹刿曰:“愿请汶阳田。”管仲谓桓公曰:“君其许之。”桓公许之。曹刿请盟,桓公遂与之盟。已盟,弃剑而去。左右曰:“要盟可倍,曹刿可仇,请倍盟而讨曹刿。”管仲曰:“要盟可负,而君不负;曹刿可仇,而君不仇,著信天下矣。”遂不倍。天下诸侯翕然而归之。为鄄之会,幽之盟,诸候莫不至焉;为阳谷之会,贯泽之盟,远国皆来。南伐强楚,以致菁茅之贡;北伐山戎,为燕开路。三存亡国,一继绝世,尊事周室,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功次三王,为五伯长,本信起于柯之盟也。
(《新序•杂事四》)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要盟可倍”中“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曹刿手剑援刃而进B.桓公遂与之盟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D.舍相如广成传舍
小题2:对“三存亡国,一继绝世”翻译准确的一项是(   )
A.三次保存了灭亡了的国家,一次继承断代的国家。
B.三次保存了灭亡了的国家,一次使断代国家得以延续。
C.三次使即将被灭亡的国家得以保存,一次继承断代的国家。
D.三次使即将被灭亡的国家得以保存,一次使断代国家得以延续。
小题3:下面是对管仲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管仲被“曹刿手剑援刃而进”的气势吓破了胆,连连劝齐桓公接受对方的条件。
B.管仲力排左右“倍盟而讨曹刿”的议论,认为不负不仇可以“著信天下”,表现出过人的见识。
C.管仲将计就计,利用曹刿强迫齐桓公订立盟约一事来改变齐桓公在诸侯中的形象,表现了他的雄才大略。
D.管仲以遵守可负的盟约来博取天下信誉的主张,为齐桓公一匡天下,成为五伯之长创造了条件。
小题4:翻译句子(5分)
(1)要盟可负,而君不负;曹刿可仇,而君不仇,著信天下矣。(3分)
(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