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古代诗文阅读(19分) 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子贡曰:“见君不见其从政者,可乎?”仲尼曰:“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吾疑其为人。”晏子闻之,曰:“婴则齐之世...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古代诗文阅读(19分)
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子贡曰:“见君不见其从政者,可乎?”仲尼曰:“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吾疑其为人。”
晏子闻之,曰:“婴则齐之世民也,不维其行,不识其过,不能自立也。婴闻之,有幸见爱,无幸见恶,诽誉为类,声响相应,见行而从之者也。婴闻之,以一心事三君者,所以顺焉;以三心事一君者,不顺焉。今未见婴之行,而非其顺也。婴闻之,君子独立不惭于影,独寝不惭于魂。孔子拔树削迹,不自以为辱;穷陈蔡,不自以为约;非人不得其故,是犹泽人之非斤斧,山人之非网罟也。出之其口,不知其困也。始吾望儒而贵之,今吾望儒而疑之。”
仲尼闻之,曰:“语有之:言发于尔,不可止于远也;行存于身,不可掩于众也。吾窃议晏子而不中夫人之过,吾罪几矣!丘闻君子过人以为友,不及人以为师。今丘失言于夫子,讥之,是吾师也。”因宰我而谢焉,然仲尼见之。
(《晏子春秋·外篇不合经术者第八》)
【注】宰我,孔子的弟子。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维其行              维:维护,保持
B.   不自以为约            约:贫困,困窘
C.   吾罪几矣              几:(到了)极点
丘闻君子过人以为友    过:探望,拜访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不维其行,不识其过 / 如之何其可及也
B.   有幸见爱,无幸见恶 / 使子路反见之
C.   始吾望儒而贵之/ 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因宰我而谢焉 / 因之以饥馑
小题3:下列四组句子中,全都暗含孔子或晏子评价对方的一组句子是(  )
①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
②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
③婴则齐之世民也……不能自立也
④今吾望儒而疑之
⑤吾窃议晏子而不中夫人之过
⑥因宰我而谢焉,然仲尼见之
A.①④⑥B.①③⑤C.②③⑥D.②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听说晏子事三君而顺,到齐国去就不肯见他,这虽不免有些主观,却也反映了孔子磊落坦荡,恪守自己的做人原则。
B.子贡当面对孔子“见君不见其从政者”的做法提出疑问,孔子也当即给予了答复,这表现了孔子能够平等地对待学生。
C.晏子听闻孔子对他的评价后,没有为自己辩解,而是反唇相讥,将矛头直接指向孔子,讽刺他周游列国时“拔树削迹”、“身穷陈蔡”的窘况。
D.听到晏子的话,孔子深深自责,诚恳地表示歉意,并去拜会晏子,表现出他勇于责己、知过必改的胸怀,不愧大家风范。
小题5: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吾疑其为人。(3分)
(2)今丘失言于夫子,讥之,是吾师也。(4分)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C
小题5:
(1)(3分)我听说晏子服侍三位国君都很顺利,我怀疑他的为人(不端正)。(事,侍奉、服侍,1分;顺,顺利,1分;句意通顺1分)
(2)(4分)如今我对晏子说错了话,晏子讥讽我,这是我的老师呀。(失言,说错话,1分;讥,讥讽,1分;之,代第一人称,我,1分;句意通顺1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古代诗文阅读(19分) 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子贡曰:“见君不见其从政者,可乎?”仲尼曰:“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吾疑其为人。”晏子闻之,曰:“婴则齐之世】;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
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景帝前。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弒也。”辕固生曰:“不然。夫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黄生曰:“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弒而何也?”辕固生曰:“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于是景帝曰:“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遂罢。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
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回生问《老子》书。固曰:“此是家人言耳。”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注】书乎?”乃使固入圈刺豕。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应手而倒。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居顷之,景帝以固为廉直,拜为清河王太傅。久之,病免。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固之征也,薛人公孙弘亦征,侧目而视固。固曰:“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自是之后,齐言《诗》皆本辕固生也。诸齐人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
(选自《史记·儒林列传》)
[注]司空,主管刑徒的官;城旦,秦、汉时一种筑城的劳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匡:辅佐。
B.代立践南面践:登上(王位)。
C.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假:给予。
D.薛人公孙弘亦征征:(被)征召。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辕固生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3分)
①与黄生争论景帝前                      ②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
③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  ④此是家人言耳
⑤诸谀儒多疾毁固                        ⑥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A.①②④B.①⑤⑥C.②③⑤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辕固生不同意黄生提出的商汤、周武王得天下是弑君的说法,认为商汤、周武王的做法不应当受到指责。
B.景帝没有能力评判黄生和辕固生辩论水平的高下,就以吃肉不吃马肝不能算不懂味道来说明学者不谈论汤、武受命的事情不算是愚昧。
C.辕固生因为不喜欢老子的学说而触怒了窦太后,被罚到猪圈里去刺杀猪。景帝暗中帮助辕固生,使辕固生摆脱了困境。
D.辕固生具有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后来齐人学习和研究《诗经》都以辕固生的见解为依据。
小题4: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寡人之于国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坏 、凶恶
B.填然鼓之,兵刃既接鼓:动词,击鼓
C.谨庠序之教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同“途”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C.申之以孝悌之义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D.邻国之民不加少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小题3:对全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并没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出了疑问。
B.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反问梁惠王,使梁惠王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C.孟子在此文中一定程度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
D.所谓行仁政就是要以保民为职分。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3分)
(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3分)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焚 驴 志
王若虚
岁己未,河朔大旱,远迩焦然无主赖①。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②小数③靡不为之,竟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是物不死,旱胡得止?”一人臆倡,众万以附。帅闻之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吾生不幸为异类,又不幸堕于畜兽。乘负驾驭,惟人所命;驱叱鞭篓,亦惟人所加;劳辱以终,吾分然也。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而欲置斯酷欤?孰诬我者,而帅从之!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殷之旱也,有桑林之祷④,言出而雨。卫之旱也,为伐邢之役⑤,师兴而雨。汉旱,卜式请烹弘羊;唐旱,李中敏乞斩郑注。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嘻,其不然!暴巫投魃⑥,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人情初不怿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空。人无复议驴。
[注]①无主赖:无所依恃。②厌禳:祈祷免除灾祸的巫术。③小数:小法术。④桑林之祷:商汤在桑林以身祈雨。⑤伐邢之役:邢国无道,卫国出兵攻邢以祈雨。⑥魃(bá):传说中引起旱灾的鬼怪。
小题1:对下列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帅闻之以为然,命取,将焚之亟:赶快
B.民自罹之,吾何焉预:参与
C.则存乎天也,焉而已委:交给
D.某而觉,请诸帅,而释之谢:道谢
小题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驴的不满情绪的一组是(3分)
①怪诬之说兴。    ②云方兴,驴辄仰号之。 ③冤哉焚也!    ④孰诬吾者,而帅从之!
⑤暴巫投魃,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    ⑥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
A.①③⑤B.②③④C.②④⑥D.③④⑤
小题3: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寓言假托一个焚驴求雨、白驴诉冤的故事,讥讽当权者迷信愚妄、不仁不智的本性,并巧借天人感应的说法,揭露统治者才是致祸的根本原因。
B.镇阳帅是急民所急的正面形象,因为他自言忧民,凡能求灾的祈禳,无不尝试。虽说准备杀掉白驴有些过分,但也是因为听信了别人建议,其出发点也是为救民于灾难之中,情有可原。
C.驴“乘负驾驭”,劳辱终生,这使人联想到像牲口一样终年辛苦的农夫,但它远非任人宰割之辈,驴的形象本身包含着作者为受欺者鸣不平、激愤于世道昏暗的情怀。
D.结尾交待事情的结果也颇含深意:白驴被释,大雨成灾,证明旱涝与它的生死无关;也进一步暗证统治者的无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祸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3分)
(2) 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 (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9分)
王禹偁,字元之,济州钜野人。世为农家,九岁能文,毕士安见而器之。太平兴国八年擢进士,知长洲县。同年生罗处约时宰吴县,日相与赋咏,人多传诵。端拱二年,太宗亲试贡士,召禹偁,赋诗立就。上悦曰:“此不逾月遍天下矣。”即拜左司谏、知制诰。未几,判大理寺,庐州妖尼道安诬讼徐铉,道安当反坐,有诏勿治。禹偁抗疏雪铉,请论道安罪,坐贬商州团练副使。四年,召拜左正言,上以其性刚直不容物,命宰相戒之。
至道元年,召入翰林为学士,知审官院。诏命有不便者,多所论奏。(太祖)孝章皇后崩,迁梓宫于故燕国长公主第,群臣不成服。禹偁与客言,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坐谤讪,罢为工部郎中、知滁州。
初,禹偁尝草《李继迁制》,继迁送马五十匹为润笔,禹偁却之。及出滁,闽人郑褒徒步来谒,禹偁爱其儒雅,为买一马。或言买马亏价者,太宗曰:“彼能却继迁五十马,顾肯亏一马价哉?”移知扬州。真宗即位,迁秩刑部,会诏求直言,禹偁上疏言五事,疏奏,召还,复知制诰。尝作《三黜赋》以见志,其卒章云:“屈于身而不屈于道兮,虽百谪而何亏!”
后知黄州。咸平四年,州境二虎斗,其一死,食之殆半。群鸡夜鸣,经月不止;冬雷暴作。禹偁手疏,引《洪范传》陈戒,且自劾。上遣内侍乘驲劳问,醮禳之,询日官,云:“守土者当其咎。”上惜禹偁才,是日命徙蕲州。禹偁上表谢,有“宣室鬼神之问,不望生还;茂陵封禅之书,止期身后”之语。上异之,果至郡未逾月而卒,年四十八。
禹偁词学敏赡,遇事敢言,喜臧否人物,以直躬行道为己任。其为文著书,多涉规讽,以是颇为流俗所不容,故屡见摈斥。所与游必儒雅,后进有词艺者,极意称扬之
                                   (节选自《宋史·王禹偁传》)
【注】①反坐:对诬告者处以刑罚。 ②梓宫:皇帝或皇后的棺材。
③驲(rì):古代驿站用的马车。④醮禳(jiào ráng):祭祀鬼神以祈求消除灾祸。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毕士安见而器之器:器重
B.召禹偁,赋诗立就就:完成
C.尝作《三黜赋》以见志见:表现,表明
D.禹偁上表谢谢:推辞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禹偁“直躬行道”性格的一组是(3分)  
①禹偁抗疏雪铉,请论道安罪            ②上以其性刚直不容物,命宰相戒之
③禹偁与客言,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④闽人郑褒徒步来谒,禹偁爱其儒雅,为买一马
⑤屈于身而不屈于道兮,虽百谪而何亏    ⑥守土者当其咎
A.①②④B.③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禹偁在文学上很有才华。他与罗处约互相赋诗唱和,诗文被很多人传诵;皇帝召禹偁赋
诗,也对他的诗大加赞美,认为不出一个月此诗即可传遍天下。
B.王禹偁性格刚直。庐州妖尼道安诬告徐铉,道安应当反坐治罪,但有诏令不对其治罪。王
禹偁上疏直言,为徐铉洗刷冤屈,请求判道安的罪,因此被贬。
C.王禹偁遇事敢于发言。宋太祖的孝章皇后去世后,棺材被移放在燕国长公主的府第里,大
臣们也衣衫不整,穿着随便。王禹偁对客人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D.王禹偁勇于承担责任。在出任黄州知州时,境内有灾异之事,王禹偁亲笔写奏章,引用《洪
范传》来自警,并检举自己的过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或言买马亏价者,太宗曰:“彼能却继迁五十马,顾肯亏一马价哉?”(5分)
                                                                           
(2)所与游必儒雅,后进有词艺者,极意称扬之。(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5分)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历两京左、右通政。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①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瑞锐意兴革,请浚吴淞、白茆,通流入海,民赖其利。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徐阶罢相里居,按问其家无少贷。下令飚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②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搢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瑞抚吴甫半岁,小民闻当去,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万历初,张居正当国,亦不乐瑞,令巡安御史廉察之。御史至山中视,瑞设鸡黍相对食,居舍萧然,御史叹息去。居正惮瑞峭直,卒不召。十二年冬,居正已卒,吏部拟用左通政。帝雅重瑞名,畀以前职。明年正月,召为南京右佥都御史,道改南京吏部右侍郎,瑞年已七十二矣。疏言衰老垂死,愿比古人尸谏大义,大略谓:“陛下励精图治,而治化不臻者,贪吏之刑轻也。诸臣莫能言其政,反借待士有礼之说,交口而文其非。夫待士有礼,而民则何辜哉?”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有御史偶陈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百司惴恐,多患苦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
(选自《明史》,有删节)
[注] ①中人:太监。②给事中:官名,常在皇帝左右待从,备顾问应对之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素疾大户兼并疾:痛恨B.又裁节邮传冗费裁:免去
C.帝雅重瑞名,畀以前职雅:向来D.交口而文其非文:掩饰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海瑞治吏威严的一组是(3分)
①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             ②力摧豪强,抚穷弱
③下令飚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        ④鱼肉搢绅,沽名乱政
⑤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                           ⑥百司惴恐,多患苦之
A.①③⑤B.②③⑥C.②④⑥D.①③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舒化指责海瑞,而皇上则褒奖海瑞,房寰恶毒诋毁海瑞,海瑞也上疏请求退休皇帝则抚慰挽留。这都说明了皇帝对海瑞是较为赏识和看重的。
B.张居正并未“居正”,海瑞托病辞官后,尽管派人察看到海瑞的清廉,但终因害怕海瑞的严峻刚正,始终不敢召用他。
C.海瑞既有正气,又有锐气,但有人认为他已经七十二岁高龄了,已是行将就木之人,却还想效古人“尸谏大义”,要皇上重治贪官,臻于治化。
D.本文对比手法明显:海瑞采取了“抚穷弱”等措施,一心为民为国,深受百姓欢迎和拥戴;贪官污吏受他惩治,则对他恨之入骨,极力诋毁和排挤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3分)
(2)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