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焚 驴 志王若虚岁己未,河朔大旱,远迩焦然无主赖①。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焚 驴 志
王若虚
岁己未,河朔大旱,远迩焦然无主赖①。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②小数③靡不为之,竟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是物不死,旱胡得止?”一人臆倡,众万以附。帅闻之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吾生不幸为异类,又不幸堕于畜兽。乘负驾驭,惟人所命;驱叱鞭篓,亦惟人所加;劳辱以终,吾分然也。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而欲置斯酷欤?孰诬我者,而帅从之!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殷之旱也,有桑林之祷④,言出而雨。卫之旱也,为伐邢之役⑤,师兴而雨。汉旱,卜式请烹弘羊;唐旱,李中敏乞斩郑注。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嘻,其不然!暴巫投魃⑥,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滥***,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人情初不怿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空。人无复议驴。
[注]①无主赖:无所依恃。②厌禳:祈祷免除灾祸的巫术。③小数:小法术。④桑林之祷:商汤在桑林以身祈雨。⑤伐邢之役:邢国无道,卫国出兵攻邢以祈雨。⑥魃(bá):传说中引起旱灾的鬼怪。
小题1:对下列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帅闻之以为然,命取,将焚之亟:赶快
B.民自罹之,吾何焉预:参与
C.则存乎天也,焉而已委:交给
D.某而觉,请诸帅,而释之谢:道谢
小题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驴的不满情绪的一组是(3分)
①怪诬之说兴。    ②云方兴,驴辄仰号之。 ③冤哉焚也!    ④孰诬吾者,而帅从之!
⑤暴巫投魃,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    ⑥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
A.①③⑤B.②③④C.②④⑥D.③④⑤
小题3: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寓言假托一个焚驴求雨、白驴诉冤的故事,讥讽当权者迷信愚妄、不仁不智的本性,并巧借天人感应的说法,揭露统治者才是致祸的根本原因。
B.镇阳帅是急民所急的正面形象,因为他自言忧民,凡能求灾的祈禳,无不尝试。虽说准备***掉白驴有些过分,但也是因为听信了别人建议,其出发点也是为救民于灾难之中,情有可原。
C.驴“乘负驾驭”,劳辱终生,这使人联想到像牲口一样终年辛苦的农夫,但它远非任人宰割之辈,驴的形象本身包含着作者为受欺者鸣不平、激愤于世道昏暗的情怀。
D.结尾交待事情的结果也颇含深意:白驴被释,大雨成灾,证明旱涝与它的生死无关;也进一步暗证统治者的无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祸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3分)
(2) ***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 (3分)
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4:
(1)拯救旱灾的方法这么多,何不从这些方法中找一个呢? ( 要点:盍 求诸是类 )
(2) 如果把我***了有利于人类,我怎么会吝惜(舍不得)一死呢?(要点:而 爱)
解析
参考译文:己末年间,河朔发生大旱。远近的庄稼都被烈日烤焦,老百姓没有依靠。镇阳帅自己说他很忧虑老百姓的生计,于是就急急忙忙地督促下属求雨。祭神消灾这类小的法术,没有不做的,最终也没有效果。日子长了,一些怪异荒诞的说法就产生了。碰巧有户百姓家里生了一头小白驴,有人指着这头白驴:“这就是旱灾的祸根。云刚刚出现,白驴就仰头朝天鸣叫,于是云就四散不留。不***死这头白驴,旱灾怎么能结束?”一个人凭空倡议,数以万众跟着随声附和。镇阳帅听说后,也认为有道理,于是就吩咐赶快把白驴抓起来,把它烧死。
一天晚上,白驴托梦给帅府中的某个属僚,说“大帅要烧死我,实在是冤枉啊!天灾流行,百姓受苦,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呢?我不幸的投胎成异类,又不幸成了禽兽家畜。负重驾车,听人吩咐;更要经常挨骂受打,辛苦劳累、忍辱负重地一直工作到死,这是我的本分。至于这水旱之类的灾祸,哪里是我所能知道的,却想置我于死地?不知是谁在诬陷我,可大帅却采纳了他们的建议。灾祸有的是来源于上天,有的是人为的,人为的灾祸可以寻找追究责任,来源于上天的只好听之任之了。殷代大旱,商汤有桑林之祷,刚一开始祷告就下雨了;卫国大旱,是提醒卫国去讨伐无道之邢,军队刚出征就下雨了;汉时大旱,卜式奏请处死桑弘羊;唐时大旱,李中敏奏请斩***郑注。能抵抗旱灾的办法多的是啊,为什么不寻求殷卫汉唐那些做法呢?如果找不到办法,又无处归罪,那么就把责任推给上天,听之任之吧。不从人身上寻找原因,不把责任推给上天,根据那些无稽之谈,把旱灾说成说是我的过错,咳,真是太不讲道理呀!指令巫婆神汉在太阳地里祁雨,驱赶旱鬼,就已经很迂腐了,现在这样做的话恐怕就更荒唐了吧?如果***了我对百姓有利,那么我为什么吝惜生命,贪生怕死呢?如果事情不是这样,做这样的事来增加罪恶有什么好处?滥***无辜是不仁的,轻信谣言是不明智的,这种不仁不智的事情,大帅为什么要做呢?您是他的属僚,所以,我斗胆私自向你申诉。”.
属僚连忙向白驴道歉,睡醒起床之后,向镇阳帅请求放了白驴。起初,人们都很不高兴。过了不久就下起了大雨。整整一个月,也没有停止,于是又发生了水涝,伤害了庄稼,直到年底,一点收成都没有。从此以后,人们再也不议论白驴了。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焚 驴 志王若虚岁己未,河朔大旱,远迩焦然无主赖①。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9分)
王禹偁,字元之,济州钜野人。世为农家,九岁能文,毕士安见而器之。太平兴国八年擢进士,知长洲县。同年生罗处约时宰吴县,日相与赋咏,人多传诵。端拱二年,太宗亲试贡士,召禹偁,赋诗立就。上悦曰:“此不逾月遍天下矣。”即拜左司谏、知制诰。未几,判大理寺,庐州妖尼道安诬讼徐铉,道安当反坐,有诏勿治。禹偁抗疏雪铉,请论道安罪,坐贬商州团练副使。四年,召拜左正言,上以其性刚直不容物,命宰相戒之。
至道元年,召入翰林为学士,知审官院。诏命有不便者,多所论奏。(太祖)孝章皇后崩,迁梓宫于故燕国长公主第,群臣不成服。禹偁与客言,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坐谤讪,罢为工部郎中、知滁州。
初,禹偁尝草《李继迁制》,继迁送马五十匹为润笔,禹偁却之。及出滁,闽人郑褒徒步来谒,禹偁爱其儒雅,为买一马。或言买马亏价者,太宗曰:“彼能却继迁五十马,顾肯亏一马价哉?”移知扬州。真宗即位,迁秩刑部,会诏求直言,禹偁上疏言五事,疏奏,召还,复知制诰。尝作《三黜赋》以见志,其卒章云:“屈于身而不屈于道兮,虽百谪而何亏!”
后知黄州。咸平四年,州境二虎斗,其一死,食之殆半。群鸡夜鸣,经月不止;冬雷暴作。禹偁手疏,引《洪范传》陈戒,且自劾。上遣内侍乘驲劳问,醮禳之,询日官,云:“守土者当其咎。”上惜禹偁才,是日命徙蕲州。禹偁上表谢,有“宣室鬼神之问,不望生还;茂陵封禅之书,止期身后”之语。上异之,果至郡未逾月而卒,年四十八。
禹偁词学敏赡,遇事敢言,喜臧否人物,以直躬行道为己任。其为文著书,多涉规讽,以是颇为流俗所不容,故屡见摈斥。所与游必儒雅,后进有词艺者,极意称扬之
                                   (节选自《宋史·王禹偁传》)
【注】①反坐:对诬告者处以刑罚。 ②梓宫:皇帝或皇后的棺材。
③驲(rì):古代驿站用的马车。④醮禳(jiào ráng):祭祀鬼神以祈求消除灾祸。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毕士安见而器之器:器重
B.召禹偁,赋诗立就就:完成
C.尝作《三黜赋》以见志见:表现,表明
D.禹偁上表谢谢:推辞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禹偁“直躬行道”性格的一组是(3分)  
①禹偁抗疏雪铉,请论道安罪            ②上以其性刚直不容物,命宰相戒之
③禹偁与客言,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④闽人郑褒徒步来谒,禹偁爱其儒雅,为买一马
⑤屈于身而不屈于道兮,虽百谪而何亏    ⑥守土者当其咎
A.①②④B.③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禹偁在文学上很有才华。他与罗处约互相赋诗唱和,诗文被很多人传诵;皇帝召禹偁赋
诗,也对他的诗大加赞美,认为不出一个月此诗即可传遍天下。
B.王禹偁性格刚直。庐州妖尼道安诬告徐铉,道安应当反坐治罪,但有诏令不对其治罪。王
禹偁上疏直言,为徐铉洗刷冤屈,请求判道安的罪,因此被贬。
C.王禹偁遇事敢于发言。宋太祖的孝章皇后去世后,棺材被移放在燕国长公主的府第里,大
臣们也衣衫不整,穿着随便。王禹偁对客人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D.王禹偁勇于承担责任。在出任黄州知州时,境内有灾异之事,王禹偁亲笔写奏章,引用《洪
范传》来自警,并检举自己的过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或言买马亏价者,太宗曰:“彼能却继迁五十马,顾肯亏一马价哉?”(5分)
                                                                           
(2)所与游必儒雅,后进有词艺者,极意称扬之。(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5分)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历两京左、右通政。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①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瑞锐意兴革,请浚吴淞、白茆,通流入海,民赖其利。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徐阶罢相里居,按问其家无少贷。下令飚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②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搢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瑞抚吴甫半岁,小民闻当去,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万历初,张居正当国,亦不乐瑞,令巡安御史廉察之。御史至山中视,瑞设鸡黍相对食,居舍萧然,御史叹息去。居正惮瑞峭直,卒不召。十二年冬,居正已卒,吏部拟用左通政。帝雅重瑞名,畀以前职。明年正月,召为南京右佥都御史,道改南京吏部右侍郎,瑞年已七十二矣。疏言衰老垂死,愿比古人尸谏大义,大略谓:“陛下励精图治,而治化不臻者,贪吏之刑轻也。诸臣莫能言其政,反借待士有礼之说,交口而文其非。夫待士有礼,而民则何辜哉?”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有御史偶陈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百司惴恐,多患苦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
(选自《明史》,有删节)
[注] ①中人:太监。②给事中:官名,常在皇帝左右待从,备顾问应对之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素疾大户兼并疾:痛恨B.又裁节邮传冗费裁:免去
C.帝雅重瑞名,畀以前职雅:向来D.交口而文其非文:掩饰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海瑞治吏威严的一组是(3分)
①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             ②力摧豪强,抚穷弱
③下令飚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        ④鱼肉搢绅,沽名乱政
⑤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                           ⑥百司惴恐,多患苦之
A.①③⑤B.②③⑥C.②④⑥D.①③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舒化指责海瑞,而皇上则褒奖海瑞,房寰恶毒诋毁海瑞,海瑞也上疏请求退休皇帝则抚慰挽留。这都说明了皇帝对海瑞是较为赏识和看重的。
B.张居正并未“居正”,海瑞托病辞官后,尽管派人察看到海瑞的清廉,但终因害怕海瑞的严峻刚正,始终不敢召用他。
C.海瑞既有正气,又有锐气,但有人认为他已经七十二岁高龄了,已是行将就木之人,却还想效古人“尸谏大义”,要皇上重治贪官,臻于治化。
D.本文对比手法明显:海瑞采取了“抚穷弱”等措施,一心为民为国,深受百姓欢迎和拥戴;贪官污吏受他惩治,则对他恨之入骨,极力诋毁和排挤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3分)
(2)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西湖梦寻》序·(明)张岱
余生不辰,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实未尝一日别余也。
前甲午、丁酉,两至西湖,如涌金门、商氏之楼外楼、祁氏之偶居、钱氏、余氏之别墅,及余家之寄园,一带湖庄,仅存瓦砾。则是余梦中所有者,反为西湖所无。及至断桥一望,凡昔日之歌楼舞榭,弱柳夭桃,如洪水淹没,百不存一矣。余乃急急走避,谓余为西湖而来,今所见若此,反不若保吾梦中之西湖为得计也
因想余梦与李供奉异,供奉之梦天姥也,如神女名姝,梦所未见,其梦也幻,余之梦西湖也,如家园眷属,梦所故有,其梦也真。今余僦①居他,已二十二载,梦中犹在故居。旧役小溪②,今已白头,梦中仍是总角。夙习未除,故态难脱,而今而后,余但向蝶庵岑寂,蘧榻纡徐,惟吾梦是保,一派西湖景色,犹端然未动也。儿曹诘问,偶为言之,总是梦中说梦,非魇即呓也。
余犹山人,归自海上,盛称海错④之美,乡人竞来共舐其眼。嗟嗟!金虀瑶柱⑤,过舌即空,则舐眼亦何救其馋哉?第作“梦寻”七十二则,留之后世,以作西湖之影。辛亥七月既望,古剑蝶庵老人张岱题。
【注释】①僦(jiù)居:租屋居住。②傒:同“奚”,仆役。③蘧榻纡徐:用苇或竹编成的粗席;纡徐从容缓慢。④海错:海产种类繁多,通称为海错。⑤金虀瑶柱:食品名。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生不辰,阔别西湖二十八载阔:久不相见
B.一带湖庄,仅存瓦砾一:满,全
C.夙习未除,故态难脱夙:素有的,旧有的
D.儿曹诘问,偶为言之曹:少年
小题2: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西湖今昔变迁的一项是(   )
①而梦中之西湖,实未尝一日别余也②如……仅存瓦砾 ③凡昔日之歌楼舞榭,弱柳夭桃,如洪水淹没,百不存一矣 ④第作“梦寻”七十二则,留之后世 ⑤旧役小溪,今已白头,梦中仍是总角 ⑥则是余梦中所有者,反为西湖所无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⑥D.①④⑤
小题3:下列各项内容与文章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本文为作者为自己文集《西湖寻梦》所作序言,作者说明了写作《西湖梦寻》的缘由,表达了作者在国破家亡之后对故国家园的思恋情感。
B.作者阔别西湖多年,当他再至西湖,却没想到“梦中所有者,反为西湖所无”,西湖虽仍旧歌舞升平,灯红酒绿,但作者却只能作“第作‘梦寻’七十二则”以“以作西湖之影”。
C.作者认为,他对西湖的“梦寻”不同与李白的梦游天姥,他是“如家园眷属,梦所故有,其梦也真”,而李白则是“梦所未见,其梦也幻”。
D.作者在文末以从海上归来作比,用“则舐眼亦何救其馋哉?”再次表达自己对西湖的一往情深与写作本文的目的。
小题4:
将阅读材料中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余乃急急走避,谓余为西湖而来,今所见若此,反不若保吾梦中之西湖为得计也
译文:
⑵余但向蝶庵岑寂,蘧榻纡徐,惟吾梦是保,一派西湖景色,犹端然未动也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张砺,字梦臣,磁州滏阳人也。砺幼嗜学,有文藻。在布衣时,或睹民间争竞,必为亲诣公府,辨其曲直,其负气也如此。唐同光初,擢进士第,寻拜左拾遗,直史馆。会郭崇韬伐蜀,奏请砺掌军书。蜀平,崇韬为魏王继岌所诛,时崇韬左右亲信皆惧祸奔逃,惟砺诣魏王府第,恸哭久之,时人皆服其高义。及魏王班师,砺从东归。至利州,会康延孝叛,回据汉州,圜奉魏王命,回军西讨延孝。时砺献谋于圜,请伏精兵于后,先以羸师诱之,圜深以为然。延孝本骁将也,任圜乃儒生也,延孝闻圜至,又睹其羸师,殊不介意,及战酣,圜发精兵以击之,延孝果败,遂擒之以归。是岁四月五日至凤翔,内官向延嗣奉庄宗命,令诛延孝。监军李延袭已闻洛中有变,故留延孝,且害任圜之功故也。圜未决,砺谓圜曰:“此贼构乱,遂致凯旋差晚,且明公血战擒贼,安得违诏养祸,是破槛放虎,自贻其咎也。公若不决,余自***此贼。”任圜不得已,遂诛延孝。
未几,父之妾卒。初,妾在世,砺以久侍先人,颇亦敬奉,诸幼子亦以祖母呼之。及卒,砺疑其事,询于同僚,未有以对,砺即托故归于滏阳,闲居三年,不行其服,论情制宜,识者韪之。
高祖起于晋阳,唐末帝命赵延寿进讨,又命翰林学士和凝与延寿偕行。砺素轻凝,虑不能集事,因自请行,唐末帝慰而许之。及唐军败于团柏谷,与延寿俱陷于契丹,契丹以旧职縻之,累官至吏部尚书。会契丹主卒,永康王北去,萧翰自东京过常山,乃引铁骑围其第。时砺有疾,方伏枕,翰见砺责之曰:“尔言于先帝,云不得任蕃人作节度使,如此则社稷不永矣;又先帝来时,令我于汴州大内安下,尔言不可;又我为汴州节度使,尔在中书,何故行帖与我?”砺抗声而对,辞气不屈,翰遂锁砺而去。《辽史》:砺抗声曰:“此国家大体,安危所系,吾实言之。欲***即***,奚以锁为!”
砺平生抱义怜才,急于奖拔,闻人之善必攘袂以称之,见人之贫,亦倒箧以济之,故死之日,中朝士大夫亦皆叹惜焉。          
小题1: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唐同光初,擢进士第,寻拜左拾遗,直史馆。擢:选拔
B.故留延孝,且害任圜之功故也。害:妨害,伤害
C.不行其服,论情制宜,识者韪之。制:制定,决定
D.契丹以旧职縻之,累官至吏部尚书。縻:束缚,
小题2:“砺平生抱义怜才”下列材料说明砺“抱义”的一项是
①惟砺诣魏王府第,恸哭久之②请伏精兵于后,先以羸师诱之,③砺以久侍先人,颇亦敬奉,诸幼子亦以祖母呼之。④砺素轻凝,虑不能集事,因自请行,⑤在布衣时,或睹民间争竞,必为亲诣公府,辨其曲直,⑥砺抗声而对,辞气不屈。
A.②④⑤B.①②⑥C.③④⑤D.①③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概括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张砺爱学习,有文采,唐同光初年进士及第,示做官的时候,有时看到百姓之间争辩不止,一定亲自去公府,争辩是非曲直。
B.康延孝造反,跟随郭崇韬奉魏王命,掉头率军向西讨伐,出谋划策,利用敌人的麻痹思想,派发精锐的士兵来进攻对方,取得胜利。
C.父亲的妾死了,砺犹豫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向同僚询问,没有人能回答,砺就找了个借口回到 ,闲居了三年。
D.砺对国家大计一向坚持自己的操守,不赞同任用少数民族的人做节度使,也不赞同他们在皇宫内驻守;爱惜人才,急于做奖励和提拔的事。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⑴此贼构乱,遂致凯旋差晚,且明公血战擒贼,安得违诏养祸,是破槛放虎,自贻其咎也。(5分)
⑵此国家大体,安危所系,吾实言之。欲***即***,奚以锁为?(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8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学不可以已已:停止。
B.假舆马者假:借助。
C.臂非加长也加:增加。
D.虽有槁暴槁暴:风吹日晒而干枯。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①故木受绳则直②醉则更相枕以卧
C.①吾尝终日而思矣②人非生而知之者
D.①蛟龙生焉②犹且从师而问焉
小题3: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和现代汉语的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圣心备焉
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小题4: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举例说明任何人通过发愤
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
B.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
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C.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对今天
的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D.随着作者设喻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文章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产生铿锵起伏
的节奏,表现出荀子谆谆劝学的激情。
小题5: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