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方良永,字寿卿,莆田人。弘治三年进士。督逋两广,峻却馈遗,为布政使刘大夏所器。还授刑部主事,进员外郎,擢广东佥事。琼州贼符南蛇为乱,...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方良永,字寿卿,莆田人。弘治三年进士。督逋两广,峻却馈遗,为布政使刘大夏所器。还授刑部主事,进员外郎,擢广东佥事。琼州贼符南蛇为乱,大夏时为总督,檄摄海南兵备,会师讨平之。御史坐良永失利,大夏已入为本兵,为白于朝,赉银币。正德初,父丧除,待铨阙下。外官朝见毕,必谒刘瑾,鸿胪导良永诣左顺门叩头毕,令东向揖瑾,良永竟出。或劝诣瑾家,良永不可。及吏部除良永河南抚民佥事,中旨勒致仕。既去,瑾怒未已,欲假海南***人事中之,刑部郎中周敏力持,乃不坐。瑾诛,起湖广副使,寻擢广西按察使。发巡按御史朱志荣罪至谪戍。迁山东右布政使,旋调浙江。钱宁以钞〔注〕二万鬻于浙,良永上疏曰:“四方盗甫息,疮痍未瘳,浙东西雨雹。宁厮养贱流,假义子名,跻公侯之列,赐予无算,纳贿不赀,乃敢攫民财,戕邦本。有司奉行急于诏旨,胥吏缘为奸,椎肤剥髓,民不堪命。镇守太监王堂、刘璟畏宁威,受役使。臣何敢爱一死,不以闻。乞陛下下宁诏狱,明正典刑,并治其党,以谢百姓。”宁惧,留疏不下,谋遣校尉捕假势鬻钞者,以自饰于帝,而请以钞直还之民,阴召还前所遣使。宁初欲散钞遍天下,先行之浙江、山东,山东为巡抚赵璜所格,而良永白发其奸,宁自是不敢鬻钞矣。宁方得志,公卿、台谏无敢出一语,良永以外僚讼言诛之,闻者震悚。良永念母老,恐中祸,三疏乞休去。世宗即位,中外交荐。拜右副都御史,抚治郧阳。以母老,再疏乞终养。尚书乔宇、孙交言,良永家无赢资,宜用侍郎潘礼、御史陈茂烈故事,赐廪米。诏月给三石。久之,母卒,诏赐祭葬,皆异数也。服除,以故官巡抚应天,即家赐敕。至衢州疾作,连疏乞致仕,未报遽归,卒。卒后有南京刑部尚书之命。暨讣闻,赐恤如制,谥简肃。               
(节选自《明史·方良永传》)
〔注〕钞:指明代发行的一种纸钞。后被市场摈弃,但当权者还强行发放,促使宝钞倒卖行为的
产生,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欲假海南***人事之。中:中伤
B.以故官巡抚应天,家赐敕即:立即
C.乃敢攫民财,戕邦本:根本
D.赐予无算,纳贿不。赀:计算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方良永为人正直的一组是(3分)(  )
① 会师讨平之                    ② 令东向揖瑾,良永竟出
③发巡按御史朱志荣罪至谪戍      ④臣何敢爱一死,不以闻
⑤良永以外僚讼言诛之            ⑥以故官巡抚应天
A.①③④      C.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方良永为官清廉。他赴两广督促催交欠款,谢绝别人的馈赠,被布政使刘大夏赏识;他家也没有多余的资财,皇上还为此下诏每月赐给他三石粮食。
B.方良永得到朝廷内外很多官员的认可。刘大夏、周敏都在他将被定罪时竭力为他争辩;世宗即位后,朝廷内外的官员纷纷向世宗推荐他;世宗也特别关照他。
C.方良永是个孝顺之人。念及母亲年纪已大,担心自己的言行招来祸端而无法供养老母,他多次上疏请求辞官归田。
D.方良永不畏权贵,一身正气。外官到朝廷晋见皇上后,必去拜谒刘瑾,有人劝他到刘瑾家去,但他不去;他还揭发钱宁倒卖宝钞的罪行,使钱宁被迫中止倒卖行为,并设法笼络他以求自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乞陛下下宁诏狱,明正典刑,并治其党,以谢百姓。
(2)山东为巡抚赵璜所格,而良永白发其奸,宁自是不敢鬻钞矣。
答案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1)译文:请求陛下把钱宁关进监狱,使法令严明公正,并且处治他的同党,来向老百姓谢罪。(2)译文:在山东被巡抚赵璜抵制,并且方良永又禀报皇上揭发他的不法行为,钱宁从此不敢再倒卖宝钞了。
解析

小题1:即:到。
小题1:①叙述与刘大夏会合平定暴乱;⑥说明其任职情况。
小题1:“设法笼络他以求自保”错。
小题1:(1)“明正”“治”“谢”译对各给1分;大意对给2分,译错酌扣。(2)“格”“白”“发”译对各给1分,被动句译对给1分;大意对给1分,译错酌扣。
方良永,字寿卿,福建莆田人。是弘治三年(1490年)的进士。他赴两广督促催交欠款,态度严肃,谢绝别人的馈赠,被布政使刘大夏赏识,回京任刑部主事,后来升为员外郎,提拔为广东按察佥事。琼州匪寇符南蛇发动暴乱,当时刘大夏担任总督,朝廷下檄文征召方良永代理海南兵备,与刘大夏会合讨伐平定了他们。后来御史就良永失利之事定他的罪。刘大夏已经回到朝廷做兵部尚书,就替他在朝廷上辩白 ,朝廷就奖赏了银两给方良永。正德初年,方良永丧父服丧期满,在京城等待选拔。(当时)地方官员朝见皇帝完毕,一定要拜见刘瑾,鸿胪寺官带领方良永到左顺门行顿首礼完毕,又叫他向东向刘瑾作揖,良永(不听)径直离开。有人劝方良永到刘瑾家拜谒,良永不听。等到吏部授予方良永河南抚民佥事一职,符合他的心意,才打消了弃官的念头。去上任以后,刘瑾恼怒不已,想借海南有人***人之事中伤他,(幸得)刑部郎中周敏竭力辩诬,良永才没有获罪。刘瑾伏法后,良永被起用为湖广按察副使,不久提升为广西按察使。(到任后)揭发巡抚御史朱志荣的罪行,使他被贬去戍守边防。良永又被提升为山东右布政使,不久调任浙江。钱宁把宝钞2万发到浙江倒卖。方良永上书给皇上说:“四方匪盗作乱刚刚平息,创伤还没有愈合,浙江东部和西部又遭受暴雨冰雹灾害。钱宁出身卑贱,借着是皇上义子之名,跻身公侯之列。获得的奖赏和收受的贿赂无法计算,却大胆搜刮老百姓的钱财,危害国家的根基。(加上)有些官员替他做事比传达圣旨还快,小吏们依仗他为非作歹拼命搜刮,老百姓苦不堪言。镇守太监王堂、刘璟畏惧钱宁的淫威,受他役使。我怎么敢吝惜生命贪生怕死不把情况告诉您。请求陛下把钱宁关进监狱,使法令公正严明,并且处治他的同党,来向老百姓谢罪。”钱宁害怕,一方面截留了奏书不送达,一方面谋划派遣校尉拘捕一些倚势倒卖宝钞的人,在皇上面前掩饰自己(的罪行),又请人按照钞值把钱归还百姓,还暗地召还以前派出倒卖宝钞的人。钱宁起初想在全国鬻钞攫财,先在浙江、山东行动。(没想到)在山东被巡抚赵璜抵制,在浙江方良永又禀告皇上揭发他的非法行径,钱宁从此以后不敢再倒卖宝钞了。当时,钱宁正被武宗宠幸,(对于他的行为)公卿、台谏没有人敢说一句话,方良永却以外官的身份公开上书谴责他,听说这事的人无不为之震惊。(后来)方良永考虑到母亲年老,担心自己招来祸患(无法供养),多次上疏请求辞官。世宗即位后,朝廷上下纷纷推荐方良永。世宗就授予他右副都御史,治理郧阳。后又因为母亲年老,再次上书请求辞官为母亲养老送终。尚书乔宇、孙交对皇上说,良永家中没有多余的资产,应该按照侍郎潘礼、御史陈茂烈的旧例,赏赐粮米,皇上就下诏每月给三石。一段时间后,他的母亲过世了,皇上又下诏赏赐钱给他祭拜和下葬,都是不同一般的规格。服丧期满,按原来的官职做应天巡抚,官吏来到他家宣读敕令。上任途中来到衢州,大病发作,连连上疏请求辞官退休,没有等到批复就急忙回家了,回到家就病逝了。他尚未接到后来朝廷又任命他为刑部尚书的文书就去世了。他去世的消息传到朝廷,皇上按照规定赏赐抚恤金,并授予“简肃”的谥号。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方良永,字寿卿,莆田人。弘治三年进士。督逋两广,峻却馈遗,为布政使刘大夏所器。还授刑部主事,进员外郎,擢广东佥事。琼州贼符南蛇为乱,】;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小题。(15分)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为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多,常以谈笑讽谏辩:辩驳
B.席以露床,以枣脯啖:给……吃
C.有敢以马者,罪至死谏:规劝
D.我贫困往见优孟属:嘱咐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优孟“以谈笑讽谏”的一组是 (   )
①请以人君礼葬之 ②即为孙叔敖衣冠 ③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
④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 ⑤必如孙叔敖,不如自*** ⑥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⑤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优孟言辞诙谐幽默。楚庄王想厚葬所爱之马,群臣进谏反遭严词拒绝;优孟以反语讽谏,说是以大夫礼不够隆重,使庄王认识错误,收回成命。
B.孙叔敖十分看中优孟,临终前预料儿子必将贫困,要他到时去找优孟寻求帮助。优孟慨然允诺孙叔敖子后,极力模仿孙叔敖,想使楚庄王醒悟。
C.楚庄王误以为优孟是孙叔敖复生,想任他为相。优孟与妻子商定三日之后为相,又责怪庄王利用孙叔敖成就霸业,而对他的后代却不闻不问。
D.优孟由孙叔敖一事而引发感慨,指出为官者不应贪鄙求财,否则将触犯法令而身死家灭;但廉吏死后,其家人却会面临穷困潦倒的悲惨境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幼随从梁武帝。帝性好棋,每从夜至旦不辍,等辈皆寐,唯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从平建邺,稍为主书,散财聚士,恒思立效。除奉朝请。
普通七年,安西将军元树出征寿春,除庆之假节、总知军事。魏豫州刺史李宪遣其子长钧别筑两城相拒,庆之攻拔之,宪力屈遂降,庆之入据其城。
大通元年,隶领军曹仲宗伐涡阳,魏遣常山王元昭等来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韦放曰:“贼锋必是轻锐,战捷不足为功;如不利,沮我军势.不如勿击。”庆之曰:“魏人远来,皆已疲倦,须挫其气,必无不败之理。”于是与麾下五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庆之还共诸将连营西进,据涡阳城,与魏相持,自春至冬,各数十百战。师老气衰,魏之援兵复欲筑垒于军后。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退。庆之杖节军门,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仲宗壮其计,乃从之。魏人掎角作十三城,庆之陷其四垒。九城兵甲犹盛,乃陈其俘馘,鼓噪攻之,遂奔溃,斩获略尽,涡水咽流。诏以涡阳之地置西徐州。众军乘胜前顿城父。武帝嘉焉,手诏慰勉之。
中大通二年,除南北司二州刺史,加都督。庆之至镇,遂围县瓠,破魏颍州刺史娄起、扬州刺史是云宝于溱水。又破行台孙腾、豫州刺史尧雄、梁州刺史司马恭于楚城。罢义阳镇兵,停水陆转运,江湘诸州并得休息。开田六千顷,二年之后,仓廪充实。又表省南司州,复安陆郡,置上明郡。
大同二年,魏遣将侯景攻下楚州,执刺史桓和。景仍进军淮上,庆之破之。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是岁豫州饥,庆之开仓振给,多所全济。州人李昇等八百人表求树碑颂德,诏许焉。五年卒,谥曰武。
庆之性祗慎,每奉诏敕,必洗沐拜受。俭素不衣纨绮,不好丝竹。射不穿札,马非所便,而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
(选自《南史》,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平建邺,为主书稍:逐渐
B.仲宗其计壮:佩服
C.乃其俘馘陈:陈述
D.庆之开仓给振:通“赈”,救济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闻呼即至,甚亲赏。/信义安所乎?
B.庆之入据城。/京师学者咸怪无征。
C.须虏围合,然后战。/张胜许之,以货物常。
D.射不穿札,马非所便,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位居我上。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庆之年轻时候曾是梁武帝的侍从,因为忠心事主,经常得到赞赏,后从军,逐渐得到提拔。
B.陈庆之胆识过人,他曾亲自统领大军攻克涡阳。在与北魏军的对峙中,历经数十上百次的战斗,最终凭借勇气大获全胜。
C.陈庆之在楚城击败北魏军队后,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屯田开荒,发展生产,积蓄了很多粮食。
D.陈庆之为人谨慎,生活俭朴,即使身居高位,仍谦恭有礼,士卒都乐于为其拼死效力。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贼锋必是轻锐,战捷不足为功;如不利,沮我军势.不如勿击。(4分)
(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冬,上在邯郸。陈将侯敞将万余人游行,王黄将骑千余军曲逆,张春将卒万余人渡河
攻聊城;汉将军郭蒙与齐将击,大破之。太尉周勃道太原入定代地,至马邑,不下,攻残之。赵利守东垣,帝攻拔之,更命曰真定。帝购王黄、曼丘臣以千金,其麾下皆生致之。于是陈军遂败。
淮阴侯信称病,不从击,阴使人至陈所,与通谋。信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报。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之。春,正月,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彻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臣光曰:世或以韩信首建大策,与高祖起汉中,定三秦,遂分兵以北,禽魏,取代,仆赵,胁燕,东击齐而有之,南灭楚垓下,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观其距蒯彻之说,迎高祖于陈,岂有反心哉!良由失职怏怏,遂陷悖逆。夫以卢绾里旧恩,犹南面王燕,信乃以列侯奉朝请;岂非高祖亦有负于信哉?臣以为高祖用诈谋禽信于陈,言负则有之;虽然,信亦有以取之也。始,汉与楚相距荥阳,信灭齐,不还报而自王;其后汉追楚至固陵,与信期共攻楚而信不至;当是之时,高祖固有取信之心矣,顾力不能耳,及天下已定,信复何恃哉!夫乘时以侥利者,市井之志也;酬功而报德者,士君子之心也。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士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难哉!是故太史公论之曰:“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选自《资治通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陈将侯敞将万余人游行游行:流动袭击
B.不下,攻之残:***戮
C.不己功伐:夸耀
D.观其蒯彻之说距:距离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①世或韩信首建大策②越国鄙远
B.①告信欲反状吕后②至激义理者不然
C.①与萧相国谋②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还。
D.①酬功报德者②秦以城求璧赵不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世人有的认为,卢绾仅仅凭与高祖是里巷旧邻的交情,就被封为燕王,而韩信却以侯爵身分奉朝请,高祖确实有亏待韩信的地方。
B.韩信有个门下舍人曾因得罪韩信,被囚禁起来,准备处死。春季,正月,舍人上书举报事变,将韩信打算谋反的情况告诉吕后。
C.司马光认为,高祖早在韩信被***之前就已经有诛***韩信的念头了,只是当时力量还做不到罢了。待到天下已经平定,韩信就没有什么可依赖之处了。
D.太史公司马迁认为,韩信对汉家的功勋,本可以与周公、召公、太公吕尚等人相比,可惜他在天下已定之时,图谋叛逆,最终也只能落得个被斩灭宗族这一理所当然的下场了。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购王黄、曼丘臣以千金,其麾下皆生致之。(3分)
(2)吾悔不用蒯彻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3分)
(3)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士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难哉!(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性常先生传
【明】王阳明
王纲字性常,一字德常,弟秉常、敬常,并以文学知名。性常尤善识鉴,有文武长才。少与永嘉高则诚、族人元章相友善,往来山水间,时人莫测也。
元末尝奉母避兵五泄山,有道士夜投宿,性常异其气貌,礼敬之曰:“君必有道者,愿闻姓字。”道士曰:“吾终南隐士赵缘督也。”与语达旦,因授以筮法。
且为性常筮之。曰:“公后当有名世者矣,然公不克终牖下,今能从吾出游乎?”性常以母老有难色,道士笑曰:“公俗缘未断,吾固知之。”遂去。
诚意伯刘伯温微时,常造焉。性常谓之曰:“子真王佐才,然貌微不称其心,宜厚施而薄受之。老夫性在丘壑;异时得志,幸勿以世缘见累则善矣。”后伯温竟荐性常于朝。洪武四年,以文学征至京师。时性常年已七十而齿发精神如少壮。上问而异之,亲策治道,嘉悦其对,拜兵部郎中。未几,潮民弗靖,遂擢广东参议往督兵粮。
谓所亲曰:“吾命尽兹行乎?”致书与家人诀,携其子彦达以行。至则单舸往谕,潮民感悦,咸叩首服罪,威信大张。
回至增城,遇海寇曹真窃发,鼓噪突至,截舟罗拜,愿得性常为帅。性常谕以逆顺祸福,不从,则厉声叱骂之。遂共扶舁之而去。贼为坛坐性常,日罗拜,请不已。性常亦骂不绝声,遂遇害。
时彦达亦随入贼中,从旁哭骂,求死。贼欲并***之,其酋曰:“父忠而孝,***之不祥。”与之食,不顾。贼悯其诚孝,容令缀羊革裹尸,负之而出,得归葬禾山
洪武二十四年,御史郭纯始备上其事,得立庙死所,录用彦达。彦达痛父以忠死,躬耕养母,簏衣恶食,终身不仕。
性常之殁,彦达时年十六云。               (选自《王阳明全集·卷六·世德记》)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性常尤善识鉴识鉴:相面看人
B.诚意伯刘伯温微时,常焉造:拜访
C.未几,潮民弗靖:平安
D.遇海寇曹真窃发,鼓噪突至鼓噪:鸣鼓呐喊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王性常放达忠贞的一组是
①往来山水间,时人莫测也  ②幸勿以世缘见累则善矣  ③亲策治道,嘉悦其对
④至则单舸往谕            ⑤则厉声叱骂之          ⑥遂共扶舁之而去
A.①③④ B.②④⑤C.①③⑤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位道士遇到性常,因两人说话投机,道士就把卜筮的方法传授给他,并给他算了一
卦,得知他未割断凡俗的缘分,就离开了。
B.性常对处于低微地位的刘伯温寄予厚望,肯定他是辅佐皇上成就大业的人才,要求他
在成功之后,千万不要用世俗的事来牵累我王性常。
C.性常七十多岁的时候因为刘伯温的举荐被召到京师,收到皇上的器重,被授予兵部郎
中,后又提升为广东参议前去督办兵粮,劝降了叛乱的潮民,在老百姓中威望很高。
D.性常在增城时遇到海寇偷袭,被海寇扣留,海寇请求他做他们的首领,遭到性常的断然拒绝,性常为此厉声训斥,大骂不已,遭到海寇的残忍***害。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公后当有名世者矣,然公不克终牖下,今能从吾出游乎?
(2)贼悯其诚孝,容令缀羊革裹尸,负之而出,得归葬禾山。
(3)异时得志,幸勿以世缘见累则善矣。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5分)
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峻直刻深。孝文帝时,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数上书,孝文时,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郤。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汝用事,即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汝何为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汝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斩错。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招错。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谒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大戮,杜忠臣之口。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
注:郡:指诸侯国支系亲属拥有的封地。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错常请间言事    数:多次
B.口多怨,汝何为也让:责备
C.吾不忍见祸身逮:及、殃及
D.吾亦之恨:痛恨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属于导致晁错死亡的原因的一组是(  )
①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 ②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③(错父)遂饮药死 ④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 ⑤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 ⑥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A.①③⑤⑥B.②③④⑤C.②③⑤⑥D.①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晁错才学出众,为人严峻刚直,受到皇帝的器重。景帝时,他受宠超过九卿,当时许多法令多是由他更改修定的。
B.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削弱诸侯,文帝没有听从,但很赏识他的才能。景帝即位后,采纳了他削藩的政治主张。
C.晁错的父亲担心削藩会危及儿子的性命,从家乡赶来极力劝阻。看到儿子一意孤行,晁父因伤心而自***。
D.当听到邓公分析吴楚借诛***晁错之名而行谋反之实、错***晁错带来的严重后果后,汉景帝同意邓公的看法。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汝用事,即侵削诸侯,疏人骨肉。(3分)
②计划始行,卒受大戮,杜忠臣之口。(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