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李固,字子坚,汉中南郑人,司徒郃之子也。少好学,常步行寻师,不远千里,遂究览坟籍,结交英贤。四方有志之士,多慕其风而来学。司隶、益州...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固,字子坚,汉中南郑人,司徒郃之子也。少好学,常步行寻师,不远千里,遂究览坟籍,结交英贤。四方有志之士,多慕其风而来学。司隶、益州并命郡举孝廉,辟司空掾,皆不就。
永和中,荆州盗贼起,弥年不定,乃以固为荆州刺史。固到,遣吏劳问境内,赦寇盗前衅,与之更始。于是贼帅夏密等敛其魁党六百余人,自缚归首。固皆原之,遣还,使自相招集,开示威法。半岁间,余类悉降,州内清平。
上奏南阳太守高赐等臧秽。赐等惧罪,遂共重赂大将军梁冀,冀为千里移檄,而固持之愈急。冀遂令徙固为泰山太守。时泰山盗贼屯聚数年,郡兵常数千人,追讨不能制。固到,悉罢遣归农,但选留任战者百余人。以恩信招诱之。未满岁,贼皆弭散。
及冲帝即位,以固为太尉,与梁冀参录尚书事。……时太后以比遭不造,委任宰辅,固所匡正,每辄从用,其黄门宦者一律斥遣,天下咸望遂平,而梁冀猜专,每相忌疾。
后岁余,甘陵刘文、魏郡刘鲔各谋立蒜为天子,梁冀因此诬固与文、鲔共为妖言,下狱。门生渤海王调贯械上书,证固之枉,河内赵承等数十人亦要斧锧诣阙通诉。太后明之,乃赦焉。及出狱,京师市里皆称万岁。冀闻之大惊,畏固名德终为己害,乃更具奏前事,遂诛之,时年五十四。(摘自《后汉书·黄琼李固传》,有删节。)
注:不造,不幸。指汉顺帝死后,冲帝、质帝都只作了一年皇帝就死了之事。
小题1:选出对下列句中划线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遂究览坟籍坟籍:泛指古代典籍。
B.遣吏劳问境内劳:辛劳。
C.辟司空掾辟:征召。
D.荆州盗贼起,弥年不定弥:满,整
小题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出李固为政才能的一组是(    )(3分)
①司隶、益州并命郡举孝廉,辟司空掾,皆不就。
②半岁间,余类悉降,州内清平。
③冀遂令徙固为泰山太守。
④固所匡正,每辄从用,其黄门宦者一律斥遣,天下咸望遂平
⑤河内赵承等数十人亦要斧锧诣阙通诉。
⑥但选留任战者百余人。以恩信招诱之。未满岁,贼皆弭散。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③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李固幼年时非常好学,深入研究学问,结交英雄豪杰。四方有志之士,多仰慕他的风采,来向他学习。
B.南阳太守高赐等人贪污、行贿,大将军梁冀千里移檄,责成李固严办。事后为表彰他的功绩,提升他为泰山太守。
C.李固作宰相时,匡正朝弊,多被采用,深得民心,却遭到了梁冀的猜忌。于是借机诬陷他,把他投入了监狱。
D.由于王调、赵承等人冒死申诉,太后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下令释放李固,等到他出狱,百姓皆称万岁,更加深了梁冀对他的猜忌,最终还是把他***掉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少好学,常步行寻师,不远千里,遂究览坟籍,结交英贤。(4分)
(2)于是贼帅夏密等敛其魁党六百余人,自缚归首。固皆原之,固还,使自相招集,开示威法。(4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1)他年轻时就好学,常常不远千里,步行寻师,于是研究阅读三坟五典,广泛结交英才贤士。
(2)于是盗贼首领夏密等人召集他的党羽六百余人,自己绑缚着双手前来自首。李固全都原谅了他们,放他们回去,让他们自己去召集部下,显示朝廷的威严法度。
解析

小题1:“劳”是慰问的意思
小题1:①句是叙述李固地一段经历,③句是梁冀因为他不肯听自己的指挥而把他调开,⑤句是表现他深得人心,均与“为政才能”无关
小题1:调李固为泰山太守是为了要保高赐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关键点是:(1)好、远、究、句意各一分(2)帅、缚、固、句意各一分。
文言文全文翻译:
李固,字子坚,是汉中南郑人,司徒李郃的儿子。他年轻时就好学,常常不远千里,步行寻师,于是研究阅读三坟五典,广泛结交英才贤士。各地有志之士,多仰慕他的风范前来求学。司隶、益州等长官一同命令郡中推举他为孝廉,征召他做大司空的属官,他全都没有去就职。
永和年间,荆州兴起盗贼,整年都不安定,就用李固做了荆州刺史。李固到任,派遣官吏慰问境内百姓,赦免那些盗贼以前犯下的过错,让他们重新开始。于是盗贼首领夏密等人召集他的党羽六百余人,自己绑缚着双手前来自首。李固全都原谅了他们,放他们回去,让他们自己去召集部下,显示朝廷的威严法度。半年之内,其他盗贼全都归降,州内安定下来。
李固上表揭发南阳太守高赐等人贪赃枉法的事。高赐等人怕(朝廷)治自己的罪,就一起用重金贿赂大将军梁冀,梁冀为这件事派人急行千里传送(赦免高赐等人的)公文(给李固),而李固追究这件事越发紧急。梁冀于是命令调李固作泰山太守。当时泰山盗贼占山为王已有数年,郡中常年养着几千士兵进行追剿也不能把他们制服。李固到任,把这些士兵全都遣散回去务农,只选出一百多名能作战的士兵留下。李固用恩德信用来招抚这些盗贼,不到一年,盗贼全都消散了。
等到汉冲帝即位,用李固做太尉,与梁冀掌管尚书的事务。……当时太后因为接连遭到不幸的事情,委任李固做了宰相,李固提出要纠正的事情,(太后)常常听信采纳,那些宦官一律被斥退遣散,天下人全都盼望从此太平,而梁冀猜忌专权,常常嫉恨他。
后来过了一年多,甘陵人刘文、魏郡刘鲔各自谋划立刘蒜做皇帝,梁冀借这个机会诬陷李固和刘文、刘鲔一起妖言惑众,把他投入监狱。他的门生渤海人王调,自己戴着枷上书,申明李固的冤枉。河内人赵承等数十人也带着刑具到朝廷来为他申诉。太后了解了这件事,就赦免了他。等到他出狱的时候,京城街市上的人都喊万岁。梁冀听到这件事情,很是吃惊,害怕李固的名声品德最终会成为自己的祸害,于是再次陈奏以前(所诬陷李固造反的)事,就***掉了他。当时李固年龄五十四岁。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李固,字子坚,汉中南郑人,司徒郃之子也。少好学,常步行寻师,不远千里,遂究览坟籍,结交英贤。四方有志之士,多慕其风而来学。司隶、益州】;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①款其门,愿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②、规、矩、绳、墨,家不居砻③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於官府,吾受禄叁倍;作於私家,吾收其宜大半焉。
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其後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群工,成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 ,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於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於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後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
①梓人:木匠师傅。②寻引:度量长短的工具。③砻:磨刀石。
(柳宗元《梓人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愿佣隙宇而焉处:相处
B.吾善材度:测算
C.夫然后道得而万国理矣 相: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
D.犹梓人自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名:写名字
小题2:下列各组中,最能表现裴封叔技术高超的一项是(3分)
①有梓人款其门,愿隙宇而处焉②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③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④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⑤食於官府,吾受禄叁倍;作於私家,吾收其宜大半焉⑥画宫於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⑥D.①②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木匠师傅在裴封叔那里租空屋居住。他随身带有量尺、圆规、曲尺、墨线和墨斗等东西,用以测量高低、深浅、方圆和长短,以计算建筑材料,指挥工匠们具体劳作。
B.木匠师傅没有技术,他得到的工资(是工人们的)三倍;到私家干活,得到的工钱是总收入的大半。而他自己睡的床缺了一只脚(自己)却不会修理,说明他是一个贪图工钱和财物的人。
C.辅佐皇帝、治理国家的宰相,选拔、任命官吏,指挥、使用官吏,分别按照朝廷的法律规定来任用他们,整顿他们,就像那个木匠师傅依据规矩绳墨来决定房屋的规格(规制、规模)一样。
D.做天下宰相的人要懂得从宏观上制定纲纪,整顿法度;要能够见微知著,懂得类推;不必事必躬亲.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画宫於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5分)
(2)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曹马能收人心
曹操自击乌桓,诸将皆谏,既破敌而还,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操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侥幸,虽得之,天所佐也,顾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参考译文:曹操(想要)亲自(率兵)攻打乌桓,他的部下都劝阻,(曹操)打败乌桓归来之后,查问当时劝阻他的人,将领们不明白曹操这样做的缘故,个个都提心吊胆。曹操都重赏了他们,并对他们说:“这次我率兵前往,是冒着很大的危险而侥幸胜利的,虽然最后取得了胜利,这是由于上天帮助,但这不可当做常例。诸位的谏言,才是万全之计,因此重赏你们,今后(有建议)不要有所顾忌不说出来。”
魏伐吴,三征各献计,诏问尚书傅嘏,嘏曰:“希赏徼功,先战而后求胜,非全军之长策也。”司马师不从,三道击吴,军大败。朝议欲贬出诸将,师曰:“我不听兰石,以至于此,此我过也,诸将何罪?”悉宥之。弟昭时为监军,唯削昭爵。
参考译文:魏国(准备)攻打吴国,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大将军胡遵、镇南大将军毋丘俭纷纷献计献策,天子下诏征求尚书傅嘏的意见。傅嘏说:“(将士们)希望能得到赏赐,求取战功,先去作战,然后才想办法取得胜利,这不是保全军队的长久计策。”司马师不听从(傅嘏的建议),分三路进攻吴国,结果军队大败。朝廷上下议论,要将出征的将领贬出朝廷,司马师说:“我没有听从傅嘏的建议,才到这种地步,这是我的过错,诸位将领有什么罪呢?”(于是)都宽宥了他们。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当时担任监军,唯独他被削去了爵位。
雍州刺史陈泰求敕并州,并力讨胡,师从之。未集,而二郡胡以远役遂惊反,师又谢朝士曰:“此我过也,非陈雍州之责。”是以人皆愧悦。
参考译文:雍州刺史陈泰请求司马师给并州下命令,合力讨伐胡人,司马师采纳了他的建议。队伍还没有集合起来,有两个郡的胡人因为要到远方打仗,惊恐万分,都逃了回去。司马师又给朝中士大夫道歉:“这是我的过失,不是陈泰的责任。”因此人人都感到既惭愧而又高兴。
讨诸葛诞于寿春,王基始至,围城未合,司马昭敕基敛军坚壁。基累求进讨,诏引诸军转据北山。基守便宜,上疏言:“若迁移依险,人心摇荡,于势大损。”书奏报听。及寿春平,昭遗基书曰:“初,议者云云,求移者甚众,时未临履,亦谓宜然。将军深算利害,独秉固心,上违诏命,下拒众议,终于制敌禽贼,虽古人所述,不过是也。”
参考译文:司马昭到寿春去讨伐诸葛诞,王基领兵刚到,还未把城包围起来,司马昭就命令王基收拢兵力,坚守营地。王基多次请求攻城,司马昭却下令让他率领驻军转移到北山据守。王基根据实际情况,上奏章说:“如果把军队转移到(北山),依靠险要的地势,势必会动摇人心,这对形势有很大的损害。”奏报得到准许。等到寿春被攻克后,司马昭写信给王基,说:“起初,议论攻城的人七嘴八舌,请求转移军队的人很多,当时我没有亲自前往,也认为应该这样。将军你权衡了转移的利弊得失,独自怀着坚定的信心,对上违背天子的诏书,对下拒绝众人的建议,最终制服了敌人,捉住了贼寇,即使是古人所称述的人,也不过这样罢了。”
然东关之败,昭问于众曰:“谁任其咎?”司马王仪曰:“责在元帅。”昭怒曰:“司马欲委罪于孤耶?”引出斩之。此为谬矣!
参考译文:然而东关之败后,司马昭问众人:“谁应该承担打败仗的责任?”司马王仪说:“责任在元帅。”司马昭十分愤怒地说:“司马王仪你想把罪责推在我的身上吗?”把王仪推到帐外***了。这件事就做错了!
操及师、昭之奸逆,固不待言。然用兵之际,以善推人,以恶自与,并谋兼智,其谁不欢然尽心悉力以为之用?袁绍不用田丰之计,败于官渡,宜罪己,谢之不暇,乃曰:“吾不用丰言,卒为所笑。”竟***之。其失国丧师,非不幸也。
参考译文:曹操和司马师、司马昭的奸诈,本来就不必说了。但是他们在用兵的时候,把美名推给别人,把恶名留给自己,善于吸收别人的计谋和智慧,还有谁能不尽心竭力为他们效力呢?袁绍不听田丰的建议,在官渡被打败了,这应该归罪于他自己,他向田丰道歉都来不及,而他却说:“我没有采用田丰的建议,(打了败仗)结果被他讥笑。”竟然把田丰***了。袁绍失去了国家,葬送了军队,并不是由于不幸运。
(选自《容斋四笔》,有删改)
【注】①马:指司马师、司马昭等司马氏。②三征:即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大将军胡遵、镇南大将军毋丘俭。③傅嘏:字兰石,魏雍州人。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安之计,是以赏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B.师又朝士曰谢:道歉
C.诏诸军转据北山引:率领
D.谁任其咎:失败
小题2:下列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司马氏善“收人心”的一组是(  )
①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
②我不听兰石,以至于此,此我过也,诸将何罪 
③此我过也,非陈雍州之责 
④虽古人所述,不过是也
⑤司马欲委罪于孤耶
A.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③⑤D.②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魏伐吴失败后,出征的军队中的所有人都得到了宽宥,没有人受到处罚。
B.陈泰率领雍州与并州的联军讨伐胡人,结果战败。
C.王基讨伐诸葛诞时,军队“人心摇荡”,但他凭借自己的“深算利害”,最终取得了胜利。
D.作者认为曹、马固然奸诈,但他们用兵之时能够笼络人心,让将士乐于为其效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希赏徼功,先战而后求胜,非全军之长策也。(4分)
(2)初,议者云云,求移者甚众,时未临履,亦谓宜然。(4分)
(3)袁绍不用田丰之计,败于官渡,宜罪己,谢之不暇。(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丁前溪
丁前溪,诸城人,富有钱谷,游侠好义,慕郭解①之为人。御史行台按访之,丁亡去,至安丘遇雨。避身逆旅。雨日中不止。有少年来,馆谷丰隆②。既而昏暮,止宿其家,莝豆饲畜,给食周至。问其姓字,少年云:“主人杨姓,我其内侄也。主人好交游,适他出,家惟娘子在。贫不能厚客给,幸能垂谅。”问:“主人何业?”则家无资产,惟日设博场以谋升斗。次日雨仍不止,供给弗懈。至暮锉刍,刍束湿,颇极参差。丁怪之。少年曰:“实告客,家贫无以饲畜,适娘子撤屋上茅耳。”丁益异之,谓其意在得直③。天明,付之金不受,强付少年持入。俄出仍以反客,云:“娘子言:我非业此猎食者。主人在外,尝数日不携一钱,客至吾家,何遂索偿乎?”丁赞叹而别。嘱曰:“我诸城丁某,主人归,宜告之,暇幸见顾。”数年无耗。
值岁大饥,杨困甚,无所为计,妻漫劝诣丁,从之。至诸城,通姓名于门者,丁茫不忆,申言始忆之。踩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明日为制冠服,表里温暖。杨义之,而内顾增忧,褊心不能无少望,居数日殊不言赠别。杨意甚急,告丁曰:“顾不敢隐,仆来时米不满升;今过蒙推解固乐,妻子如何矣!”丁曰:“是无烦虑,已代经纪矣。幸舒意少留,当助资斧。”走怦④招诸博徒,使杨坐而抽头,终夜得百金,乃送之还。
归见室人,衣履鲜整,小婢侍焉。惊问之,妻言:“自君去后,次日即有车徒赍送布帛米粟,堆积满屋,云是丁客所赠。又给一婢,为妾驱使。”杨感不自已。由此小康,不屑旧业矣。
异史氏曰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异者独其妻耳受之施而不报岂人也哉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郭解:古代侠客。②馆谷丰隆:用丰盛的饭菜招待。③直:值。④走怦:派人去。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御史行台按访之访:查访,侦查
B.数年无耗:消息
C.主人好交游,他出适:到……去
D.次日即有车徒送布帛米粟赍:送物给人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3分)
A.惟日设博场谋升斗均之二策,宁许负秦曲
B.问:“主人业?”问君西游时还?
C.踩履出,揖客入不如因厚遇之,使归赵
D.慕郭解为人寡人于国也
小题3:下面断句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异史氏曰/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异者/独其妻耳受之/施而不报/岂人也哉/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
B.异史氏曰/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异者/独其妻耳受之/施而不报/岂人也哉/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
C.异史氏曰/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异者/独其妻耳/受之施而不报/岂人也哉/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
D.异史氏曰/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异者/独其妻耳/受之施而不报/岂人也哉/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贫不能厚客给,幸能垂谅。(3分)
(2).值岁大饥,杨困甚,无所为计,妻漫劝诣丁,从之。(4分)
(3).顾不敢隐,仆来时米不满升;今过蒙推解固乐,妻子如何矣! (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俊字季才,河内获嘉人也。受学陈留边让,让器异之。俊以兵乱方起,而河内处四达之衢,必为战场,乃扶持老弱诣京、密山间,同行者百余家。俊振济贫乏,通共有无。宗族知故为人所略作奴仆者凡六家,俊皆倾财赎之。司马宣王年十六七,与俊相遇,俊曰:“此非常之人也。”又司马朗早有声名,其族兄芝,众未之知,惟俊言曰:“芝虽夙望不及朗,实理但有优耳。”俊转避地并州。本郡王象,少孤特,为人仆隶,年十七八,见使牧羊而私读书,因被箠楚①。俊嘉其才质,即赎象著家,聘娶立屋,然后与别。
太祖除俊曲梁长,入为丞相掾属,举茂才,安陵令,迁南阳太守。宣德教,立学校,吏民称之。徙为征南军师。魏国既建,迁中尉。太祖征汉中,魏讽反于邺,俊自劾诣行在所。俊以身方罪免,笺辞太子。太子不悦,曰:“杨中尉便去,何太高远邪!”遂被书左迁平原太守。文帝践祚,复在南阳。时王象为散骑常侍,荐俊曰:“伏见南阳太守杨俊,秉纯粹之茂质,履忠肃之弘量,体仁足以育物,笃实足以动众,克长后进,惠训不倦,外宽内直,仁而有断。自初弹冠,所历垂化,再守南阳,恩德流著,殊邻异党,襁负而至。今境守清静,无所展其智能,宜还本朝,宣力辇毂②,熙帝之载。”
俊自少及长,以人伦自任。同郡审固、陈留卫恂本皆出自兵伍,俊资拔奖致,咸作佳士;后固历位郡守,恂御史、县令,其明鉴行义多此类也。初,临菑侯③与俊善,太祖适嗣未定,密访群司。俊虽并论文帝、临菑才分所长,不适有所据当,然称临菑犹美,文帝常以恨之。黄初三年,车驾至宛,以市不丰乐,发怒收俊。尚书仆射司马宣王、常侍王象、荀纬请俊,叩头流血,帝不许。俊曰:“吾知罪矣。”遂自***。众冤痛之。
(选自《三国志·魏志·杨俊传》)
①箠楚:鞭打。②辇毂:古代帝王乘坐的车。③临菑侯:指曹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俊振济贫乏,共有无  通:互通B.使牧羊而私读书  见:看见
C.长后进,惠训不倦  克:克服D.文帝常以之  恨:遗憾
小题2:下列句子全都表现杨俊以品评人物为己任的一项是
①宗族知故为人所略作奴仆者凡六家,俊皆倾财赎之。 ②此非常之人也。 ③俊嘉其才质,即赎象著家,聘娶立屋。 ④俊资拔奖致,咸作佳士; ⑤殊邻异党,襁负而至。 ⑥不适有所据当,然称临菑犹美。
A.①②③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②③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在曹操讨伐汉中的时候,杨俊因为参与魏讽谋反,为了避免朝廷降罪,杨俊就自己弹劾自己,最后得到了曹操的赦免。
B.杨俊因为在曹操征询百官意见立太子时发表了错误的意见,支持曹操立曹植为太子,得罪了曹丕,为后来遇难埋下祸根。
C.杨俊一生因为善人伦而为人称道,最后也因为人伦而招致祸患,这也应了一句古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D.杨俊遇害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文帝认为他治理地方不力,没有使当地的经济繁荣,所以怪罪于他,最后杨俊只好自***。
小题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宗族知故为人所略作奴仆者凡六家,俊皆倾财赎之。(4分)
(2)芝虽夙望不及朗,实理但有优耳。(3分)
(3)再守南阳,恩德流著,殊邻异党,襁负而至(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22分)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礼。后十世不绝。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实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我贫困往见优孟 衡少善
B.于是庄王优孟秦王恐其破璧,乃辞
C.以文绣乃使其从者
D.请归与计之子卿年少,闻已更嫁矣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父死时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
B.如孙叔敖为楚相大王遣一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
C.尽忠为廉治楚赵亦盛设兵待秦
D.王惊问其故臣诚恐见欺于王负赵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置之华屋之下天子射上林中
B.马者王之所爱也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C.何求不得求人可使报秦者
D.身死而家灭而君幸于赵王
小题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优孟“以谈笑讽谏”的一组是( )(3分)
①请以人君礼葬之  ②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 ③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   ④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  ⑤必如孙叔敖,不如自*** ⑥廉吏安可为也
A.①③④ B.①⑤⑥C.②③⑤D.②④⑥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优盂言辞诙谐幽默。楚庄王想厚葬所爱之马,群臣进谏反遭拒;优孟以反语讽谏,说是以大夫礼不够隆重,使庄王认识错误,收回成命。
B.孙叔敖十分看重优孟,临终前预料儿子必将贫困,要他到时去找优孟寻求帮助。优孟慨然允诺孙叔敖之子后,极力模仿孙叔敖,想使楚庄王醒悟。
C.楚庄王误以为优孟是孙叔敖复生,想任他为相。优孟与妻子商定三日之后为相,又责怪庄王利用孙叔敖成就霸业,而对他的后代却不闻不问。
D.优盂由孙叔敖一事而引发感慨,指出为官者不应贪鄙求财,否则将触犯法令而身死家灭;但廉吏死后,其家人却会面临穷困潦倒的悲惨境遇。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3分)
(2)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