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小题。送徐无党南归序欧阳修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小题。
送徐无党南归序
欧阳修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
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焉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注释】①东阳徐生:即徐无党,欧阳修的学生。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为圣贤者所以:……的原因
B.今之学者学者:读书人
C.稍稍见称于人稍稍:稍微
D.如水涌而山出山出:从山间涌出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鸟兽为物施于事
B.而为死又有能有不能也
C.虽死不朽能不朽存也
D.忽焉以死同归于泯灭
小题3: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用大量篇幅论述了“立德、立功、立言”三者之所以不朽,并将“修之于身”放在最高位置,“见之于言”放在第三,明显流露出了重道轻文的思想。
B.本文第三段认为立言“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于此可见,文章难工,传世尤其不易,这是自古以来文章之士的悲哀,作者借此警示徐无党,同时以自警。
C.文章通过比较法层层筛选,一步一步推出中心,首先则拿“施事”与“见言”比较,再拿“施事”、“见言”与“修身”比较,从而突出修身为首要之道。
D.本文题旨深刻,表达显露,愤语遍布全篇,愤愤之气溢于笔端,但是对学生徐无党却是爱深言切,循循善诱,谆谆教诲,充分体现了欧阳修的宗师风范。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此题不做,留到考后再做练习)温馨提示:翻译课内阅读A和B的句子,各一句。延伸阅读的翻译不做)
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
(2)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
(3)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
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D
小题4:(1)完全归于腐烂败坏消灭净尽罢了。
(2)他和人相处时,就整天沉默,像愚笨的人。
(3)又与世人忙忙碌碌、苦心钻营有什么分别呢?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但根据语境分析,使用代入法或假设法,可发现C稍稍应译为渐渐地,逐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此类题可采用代入法和假设法,并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和推测。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均为结构助词,取消主谓之间的独立性。B项,均为连词,前者表转折,后者表结果。C项,均为连词,前者表转折,后者表修饰。D项,前者为助词,表停顿;后者为代词,代草木、鸟兽、庸人。
点评:本题比较难。虚词在不同的语境中用法不同,意义不同。首先要明确其用法,再确定其意义。如之当代词时,可译为他、她、它,而当助词时可于主谓之间或凑足音节等。其次要联系学过的例句体会用法;第三,在平时学习中要归纳整理,才能熟练迁移运用。
小题3:
试题分析:D “愤语遍布全篇”与文章风格不相符。应是循循善诱,谆谆教诲。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学生的对原文的理解,出题者常设置的陷阱有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是非等,所以答题时可假设这些选项的内容都是正确的以帮助理解原文,然后找出选项所在的区间重点阅读,通过选项与原文的一一比对,不难选出正确答案。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能力,首先要确定关键词的含义,再联词成句,使之词达句顺。得分点:(1)一译为全都。泯灭消失净。而已译为罢了。(2)群居译为与人相处。终日译为整日。愚人译为愚笨的人。(3)何是什么,异是不同。汲汲营营译为忙忙碌碌、苦心钻营。本句为倒装句,所以何异要放在整个句子的最后翻译。
点评:翻译句子一般采用直译,尤其是重点字词要翻译准确,但有时也要结合意译。如谤不能译为诽谤,而要结合上下文译为指责。再者要注意其是否有特殊句式。最后一项工作也很重要,要多读几遍,看是否词达句顺。
【参考译文】
各种草木鸟兽被归类为“物”,人被归类为“人”, 他们活着的时候虽然有所不同,但死后却都一样,完全归于腐烂败坏消灭净尽罢了。但是在碌碌终生之中存在着(一些)圣贤,(他们)固然也是生死在这里面,但独特地和草木鸟兽不同,即使死了却能永垂不朽,超越久远的时空而更加凸显他们的存在。他们之所以成为圣贤,就在于他们能修养自己,施展在事功上,表现在文字言辞上,这是这三种人之所以能长存不朽的原因啊。
能修养自己,一定能有所成就;施展在事功上,有时可以实现,有时不能实现;要表现在文字言辞上,(须看才分,)有时可以做到,有时不能不到。施展在事功上,不表现在文字言辞上是可以的。从《诗》、《书》、《史记》所记载的来看,难道建立事功者一定都要是能著书立说的人吗?修养个人操守,不施展在事功之上,不表现在文字言辞上,也是可以的。孔子的弟子中,有能在政事上建立功业的啊,有能著书立说的啊。像颜回这样的人,在偏僻的巷子里弯曲着臂膀,饥肠辘辘地躺着罢了,他和人相处时,就整天沉默,像愚笨的人。然而从当时起,孔门众弟子都推崇、尊重他,认为(自己)不敢奢望赶上他。就是后世千百年来也没有人能(在德行上)胜过他的。颜渊能够永存不朽的原因,本来就不需要等到施展在事功上,更何况著书立说呢?
我曾读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唐《四库书目》,发现当中所列举的,从上古三代、秦汉以来,著书立说的,多的写了一百多篇,少的也有三四十篇,这样的人数不胜数;但是都几乎散佚消亡殆尽,一百篇当中,不过一、二篇还保存着罢了。我私下里悲叹这些人,(他们的)文采辞章很华丽呀,言语韵律很工整呀,(但)都无异于草木的繁华随风飘去,鸟兽悦耳的鸣叫掠过耳边。当他们(为此)竭尽心力时,又与世人忙忙碌碌、苦心钻营有什么分别呢?但是很快地就死了,虽然有早有迟,但是最后都和草木、鸟兽、庸人一样全部归结为消失灭亡。像“立言”不可以倚仗到了这个地步啊!现在的读书人,没有不羡慕古代圣贤的不朽的,因而一辈子勤奋地在文字之间穷尽心力,都是可悲啊。
东阳徐生,(你)从小便跟随我学习写文章,渐渐地在人前获得称赞。学成后,又和诸多读书人在礼部应考科举,名列前茅,从此声名鹊起。你的文字辞章日渐进步,好像泉水涌出山间一样。(不过)我希望挫一挫你的锐气,勉励你的思想啊,因此在你南归之时,把这篇文章送给你。然而我自己本来也喜爱写文章,也据此来自我警示罢了。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小题。送徐无党南归序欧阳修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⒄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逄孙、扬孙戍之,乃还。
小题1:下列句子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夜(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而出
B.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筑土墙用的夹板)焉。
C.既东封郑,又欲(延伸,扩张)其西封(疆界)
D.晋(军队)函陵,秦军氾南
小题2:下列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是(   )
其无理于晋,且二于楚也。
②若舍郑为东道主
③越国以鄙远,君知难也。
④吴还也。
用亡郑以陪邻?
⑥若不阙秦,将取之?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⑤⑥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⑤⑥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⑤⑥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⑤⑥不同
小题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充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夜缒而出,(烛之武)见秦伯
B.若(秦国)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C.(晋国)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D.(晋国)既东封郑,(晋国)又欲肆其西封
小题4:烛之武从围郑对秦、晋的利害关系劝说秦穆公退兵,下列各句全都表明“阙秦以利晋”的一组是(    )
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③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④邻之厚,君之薄也
⑤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⑥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⑦夫晋,何厌之有
⑧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A.①②④⑧B.②③⑤⑦C.③④⑧D.④⑤⑥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每句4分,共12分)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②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③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傍偟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鲁句践已闻荆轲之刺秦王,私曰:“嗟乎,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甚矣吾不知人也!曩者吾叱之,彼乃以我为非人也!”
  太史公曰: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又言荆轲伤秦王,皆非也。始公孙季功﹑董生与夏无且游,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逃跑
B.坐称善,赐酒一:一起
C.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丈人:年长的人,主人
D.客无不流涕而去者流涕:流着眼泪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孩子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于是遂诛高渐离
B.出装匣中筑与其善衣乃矐目,使击筑
C.终身不复近诸侯人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
D.彼庸知音,窃言是非高渐离以铅置筑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统一天下后,到处追捕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门客都逃跑了,高渐离也更换了姓名,躲藏在宋子城里做工。
B.高渐离躲藏时间长了,感到做工很辛苦,想要离开,可又听到了主人厅堂上有宾客击打筑,心里犹豫又不忍心离开。
C.高渐离听到别人弹奏敲打筑,便忍不住评论别人演奏哪儿好哪儿不好,暴露了自己的身份,于是干脆不再躲藏了。
D.秦始皇珍惜高渐离有高超的弹奏筑的技艺,于是赦免了他的重罪,并让高渐离演奏,高渐离才有机会行刺秦皇。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2分)
(2)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2分)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2分)
(4)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之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鉴见。伏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身,死当结草。
送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小题1:下列对各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涕泣侧息涕泣:哭泣
B.至于成立成立:成家立业。
C.门衰祚薄祚薄:福分浅薄
D.矜悯愚诚矜悯:夸耀
小题2:下面文句全都体现“悲恻动人”的一项是(    )
①密奉事以孝谨闻                ②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
③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④门衰祚薄
⑤臣生当陨身,死当结草         ⑥后刘终,服阕
A.①②④B.②③⑥C.②③④D.①⑤⑥
小题3: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先以简洁精练的语言写自己的孤苦,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作铺垫。
B.强调祖母刘的病“夙婴疾病,常在床蓐”,以突出李密的孝情不同于一般的母孙之情。
C.《陈情表》的第一自然段,写自己与祖母刘的特殊关系和特殊命运,抒以发对祖母的孝情。
D.李密在祖母去世之后,被迫到晋朝廷任洗马的官职,实现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宿愿。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3分/题)
(1)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2)臣之辛苦,非但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之所见明知,……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4)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 子路》)
大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论语•子罕》)
小题1:结合文段概括孔子认为学习《诗经》的目的是什么。(2分)
小题2:结合文段谈谈孔子对太宰的“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所持的态度。(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与“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中的“函”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      )
A.晋函陵,秦军氾南
B.士皆瞋目,发尽指冠
C.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蔽沛公
D.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
A.今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 夜缒出,见秦伯
B.樊将军穷困来归丹 / 敢烦执事
C.父母宗族,皆戮没 /使子婴
D.吾每念,常痛骨髓/ 因击沛公坐,***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一开始,就连用六个动词,写出秦军所向披靡,燕国危如累卵的形势,使故事一开始就笼罩着紧张的气氛,为后面故事的展开定下了悲剧的基调。
B.太子丹面对强秦,急起奋发,图谋保卫国家。但他却又说不希望樊将军为实现自己的救国理想而牺牲,这表现了太子丹性格中虚伪的一面。
C.樊於期为解燕国之围,为报自己之仇,毅然决然自刎,可见他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亦表现了对荆轲的理解与信任。
D.荆轲沉着勇敢地私下会见樊将军,动之以情,晓之以义,在樊将军急于知晓的情况下,他才和盘托出行刺打算,征询意愿。由此可见,荆轲工于心计,善于言辞。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5分)
(2)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