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莫消长也卒:突然
B.则天地不能以一瞬曾:竟,简直
C.洗盏更酌更酌:重新斟酒
D.相与枕藉乎舟中枕藉:枕靠着,躺着
小题2:下列各组划线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盖将其变者而观之其不变者而观之
B.相与枕藉舟中飘飘如遗世独立
C.肴核尽不知东方之
D.未尝往也非能水也,绝江河
小题3:与“而又何羡乎”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相与枕藉乎舟中
B.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C.是岁,元和四年也
D.而今安在哉
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在第一段中,作者借用江水、明月、清风这些自然意象,阐述事物皆具“变”与“不变”的二重性。
B.作者辩证地认识万物,找到了克服个体生命短暂而引起的恐惧心理的灵丹妙药。由此,主客二人回归到欢快的情境。
C.《赤壁赋》一文,文句追求骈偶,故读来朗朗上口,具有赋文的特点。但苏轼又没有局限于传统的赋文形式,如在文中抛弃了传统的主客问答形式。
D.这两段选文融抒情、议论、记叙为一体,充分表现了苏轼在困境中力求派遣苦闷、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C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卒,最终。
点评: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题一般是三对一错,我们可以认定自己熟悉的、有把握的选项,把它排除掉;对没有把握、持怀疑态度的选项,则可或推断,或代入,根据上下文进行甄别。但是真正需要警惕的,反而是比较熟悉的词,它的解释恰恰是常见却又常常出错的。
小题2:试题分析:A项,两句“自”可译为“从”。B项,介词,在;语气词,用在句中,有表停顿或舒缓语气的作用。C项,已经,之后。D项,连词,表转折。
点评:文言虚词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有以下一些技巧: 1. 注意词性,凡是词性不同,那么它的意义和用法肯定不同。2. 注意虚词所在的位置以及在句中的成分。3. 注意人称的不同。4. 注意平时把课文中典型句子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归类、比较。
小题3:试题分析:例句为宾语前置句,D也是宾语前置句,“安在”就是“在安”。A句是状语后置句,B句为一般问句,C句是判断句。
点评:文言特殊句式的判定,要坚持理解句意与语法分析相结合,二者相辅相成。也就是说既要进行语法分析,又要结合句意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掌握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典型特征,并掌握它们的固定翻译形式。
小题4:试题分析:“在文中抛弃了传统的主客问答形式”,并没有抛弃传统主客问答的形式。
点评:依据文意,在把握要点和中心的基础上,分析判断提供选项的正误,特别要注意细微枝节上的毛病,一些设题上常见错项类型必须心中有数,例如人物的张冠李戴、前后颠倒,事件的无中生有、错位杂糅,细节的强拉硬连、添枝加叶,内容的疏漏片面、强加因果,评价的任意拔高、颠倒是非等等。这种分析比较往往能把选项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晓错在何处,对在哪里。
核心考点
试题【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为府州、火山军巡检。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萧矍然起拜。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帝曰:“敌在吾目中矣。” 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以治城鄣功,转引进使。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奏上,报可。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间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从之。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迁步军都虞候。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节选自《宋史·何灌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辽人常越境而汲:取水。
B.灌高射之,发辄中迎:面对。
C.敌惊以为神,逡巡去敛:躲藏。
D.铁骑来追,灌射皆甲彻:穿透。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是(3分)( )
①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   ②或著崖石皆没镞
③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   ④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⑤得善田二万六千顷       ⑥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④⑥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何灌有军事才能,射技震惊契丹。经略使韩缜极为赏识他,认为终将取代自己 ;在守边时,何灌大显神威,以致三十年后提及 往事 契丹丈量 都 惊恐起拜。
B.何灌泞谙西北 边事,受到微宗赞许。他任洒落将时奋勇击退外敌,经举荐得到徽宗召问,他用笏板指画以助讲解,形象生动,徵宗很快明白了边战形势 。
C.何灌善于治理政务,举措得到皇上认可。为完成 运粮任务 ,他建议将水运改为陆运;在招募射士 时,又提出修渠引水,兴造 良田,使剩余劳力乐于 应募。
D.何灌力守京城,拒不降敌,不幸阵亡。金兵南下,梁方平弃城逃遁,何灌阻止溃退未成;金兵长驱直下,逼近京城,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受伤战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5分)
译文:                                                                     
(2)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5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赵韩王普为相,太祖即位之初,数出微行,或过功臣之家,不可测。一日大雪,向夜,叩赵普门。普亟出,惶惧迎拜,问曰:“夜久甚寒,陛下何以出?”帝曰:“吾睡不能着,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普曰:“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今其时也,愿闻成算所向。”帝曰:“吾欲下太原。”普默然久之,曰:“非臣所知也。”帝问其故,普曰:“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二边之患,我独当之。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遂定下江南之议。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普曰:“镇节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喻矣。”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酣,上曰:“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富贵,不过多积金帛,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皆再拜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明日皆称疾,请解兵权。上许之,皆以散官就第,赐赉甚厚,诸功臣皆以善终。
赵韩王事太祖时,有臣立功,当迁官。上素嫌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曰:“刑以惩罪,赏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且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上怒甚,起,普亦随之。上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上寤,乃可其奏。普欲除某人为某官,不合太祖意,不用。明日,普复奏之,又不用。明日又奏之,太祖怒,取其奏坏裂投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上乃寤,用之,后果称职。
赵韩王为相,每朝廷遇一大事,定一大议,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后普薨,家人始开箧见之,则《论语》二十篇也。太宗②欲相普,或谮之曰:“普,山东学究,惟能读《论语》耳!”太宗疑之,以告普。普曰:“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艺祖③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陛下。”上意释然,卒相之。
(选自《言行龟鉴》,有改动)
[注] ①宋乾德二年(964年),赵普被任命为宰相,晋封为韩王。②太宗,指宋太宗赵光义,继宋太祖赵匡胤后为帝。③艺祖:指一朝开国的帝王。
小题1:《续资治通鉴•宋纪》中评价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这一点的是( ) (3分)
①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 ②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③君臣之间,两无猜嫌
④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 ⑤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
⑥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
A.①④⑤B.②③⑤C.②④⑥D.③⑤⑥
小题2: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日皆称疾,请解兵权。(3分)
译文:                                                           
(2)普欲除某人为某官,不合太祖意,不用。(4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②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③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④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小题1:根据第①则文字,总结一条交友原则。(10字以内)(3分)
                                                               
小题2:孔子强调在人际交往中应当“矜而不争”,对此有人认为,这不符合现代社会竞争的要求,是没有进取心的表现。你同意这样的理解吗?为什么?(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15分)
醒心亭记     曾 巩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意。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
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既,又丰乐之东几百步直:径直
B.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滋扰
C.吾民给足而无于下憾:怨恨
D.一山之,一泉之旁隅:角落
小题2:以下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公之乐”的一组是 (  )
①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②一山之隅,一泉之旁
③天下之学者,皆为材且良 ④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
⑤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④⑤D.②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本文写欧阳修以“醒心”名亭,而曾巩为之作记,并与欧阳修的文章《丰乐亭记》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以“醒”贯串全篇。
B.本文虽为记,却主要围绕欧阳修的“醉”“乐”“醒”展开议论,议论长于记叙。
C.作者指出欧阳修“醉”只是表象,“醒”方是实质,“乐”则是体现,而这种“乐”就在于“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的山水之乐。
D.正如韩愈诗所说:“应留醒心处,准拟醉时来。”欧阳修筑亭题名的含意就是为了使人在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中能“洒然而醒”,而这也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小题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3分)
(2)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⑴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第六篇雍也》)
⑵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第六篇雍也》)
⑶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第六篇雍也》)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提出了“君子儒”和“小人儒”的区别,要求子夏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
B.“君子儒”是指地位高贵、通晓礼法,具有理想人格的人。
C.“小人儒”则指地位低贱,不通礼仪,品格平庸的人。
D.孔子所说的“智者”和“仁者”是指那些有修养的“君子”。他希望人们都能做到“智”和“仁”,由此去改变当时社会的现状。
小题2:针对君子,孔子提出怎样的教育目的?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