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19分)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从种师道进筑茸平砦,敌据塞水...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19分)
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从种师道进筑茸平砦,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肋,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诸军从之,敌遁去,由是知名。累迁中州刺史。
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会和战异议,不能用。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
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绍兴元年,金人破饶风岭,盗梁、洋,入凤州,攻和尚原。浩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饥民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徙知利州。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抵***金平,浩与吴玠大破之。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
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九年,改金、洋、房州节制。十四年,召见,拜检校少保。十五年,卒,年五十九。
(节选自《宋史郭浩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队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敌攻石尖山,浩阵而前冒:贸然B.奋力大呼,得贼乃已:停止
C.给轻兵间道驰滑台乞:请求D.其半度,可击也时:等候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郭浩奋勇抗击金人的一组是(  )(3分)
①浩手斩二骑,以首还            ②流失中左肋,怒不拔
③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          ④浩适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
⑤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      ⑥浩与吴玠大破之
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⑤D.③④⑥
小题3:下了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郭浩有胆有勇,屡立战功。徽宗时,他抗击夏人曾以少敌多:跟随种师道征战,他率领数百精骑夺回被敌军占据的水源,几次升官后担任中州刺史。
B.郭浩卓有见识,可惜建议未被采纳。钦宗即位后曾照他询问抗金之策以及西部战事,他坚决主战,提出应对之策,而朝廷举措失当,国土蒙受损失。
C.郭浩、吴介共同破敌,后感情产生隔阂。绍兴年间,金兵屡屡犯宋,两人连手大败金兵; 吴举劾宋万年暗中通敌,郭不同意这一做法,被调往金州。
D.郭浩政治有方,金州状况好转。他初到任时,金州极度破败,百姓流亡,经治理后,积有余钱资助户部,受到朝廷嘉勉,并给与奏请可以直达的优遇。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5分)
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5分)
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1)我在任时就听说警事,担忧夏人一定会乘机侵犯边境,希望挑选将领设防。(关键词:盗、设备)(2)郭浩召集逃亡流落在外的人,开辟耕地,将自己的规划安排发布各地。(关键词:辑、规置、以。)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文,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题中,A项的“冒”是“不顾、顶着”之意。
小题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扣住题干中“表明郭浩奋勇抗击金人的一组”的要求进行筛选;还可用排除法,在把握准某条错误后,立即排除一个或几个选项。题中,④和⑥写的都是战果,⑤写的是平乱,都没表现“郭浩奋勇抗击金人”,故应排除。
小题3: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目,要将各选项内容同原文仔细对照,尤其要注意命题者在时间、人物、地点、将然或已然、必然或或然等等方面设置的“陷阱”。本题中,C项表述错误,根据原文意思,郭、吴产生隔阂在吴举劾之后。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1)句中的“盗”是“侵占”之意;“设备”是“设置守备”之意。第(2)句中,“辑”是“安抚”之意;“规置”是“规划、安排”之意;虚词“以”作介词,相当于“把”。
【参考译文】
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父亲曾任三班奉职.徽宗时,郭浩充任环庆路第五将部将,曾率领一百名骑兵来到灵州城下,夏国以一千名骑兵来追赶他们,郭浩亲手斩***两名骑兵,提着首级返回。充任渭州兵马都监。跟随种师道进军修筑茸平寨,敌军占据并堵塞水源,来断绝宋军的饮水,郭浩率领几百名精锐骑兵夺取了它.敌人攻打石尖山,郭浩迎着敌阵前进,被流箭射中左肋,发怒不去拔箭,奋力大呼,活捉到贼人纔停止;各军跟着前进,敌军逃走,郭浩从此知名。积功升任忠州刺史。
钦宗即位,郭浩进升为安州团练使。因种师道推荐,被皇上召见应对,他上奏说:“金军长期在外,一心想着回归。请求派轻兵从小路驰往滑台,等他们渡到一半时,就可发动攻击。”正逢朝廷大臣议和议战意见不同,郭浩之策没有被采纳。皇上询问西边事务,郭浩说:“臣在任时已听到警报,担心夏人一定会乘机侵占边地,希望朝廷选派将领设置守备。”不久西夏军队果然进攻泾原路,夺取了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年间开拓之地,又全部失去。种师中为河东制置使,徵用郭浩跟随自己。
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军攻取长安,泾州守将夏大节弃城逃跑,郡人也投降了金军。郭浩正好在半夜时来到郡中,他纸率领了二百人,捉到金兵不***,让他们返回,说: “替我告诉你们的将领,我是郭浩,想要交战就立即来决一死战。”金军于是退去。升任本路兵马钤辖、知泾州、代理主管鄘延路经略安抚使。
绍兴元年,金军攻破饶风岭,盗取梁、洋,进入凤州,攻打和尚原。郭浩与吴璘前去救援,斩***俘获敌人敷以万计。升任邻州观察使,调任知兴元府。飢民在米仓山聚结作乱,郭浩讨伐平定了他们。调任知利州。金步兵骑兵十多万攻破和尚原,进而窥视川口,到达***金平,郭浩与吴吩大败金军。升任彰武军承宣使。吴蚧查究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暗地舆敌人勾结.而利州方面的审讯结果不同,由此吴吩舆郭浩开始不和,朝廷就调任郭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
金州残损破坏得特别严重,户VI也没有几家,郭浩招集安抚流亡之人,开闢营田,朝廷把他所作所为颁示各路。其他军队因为军需困乏需要朝廷补给,而纸有郭浩把积馀的十万矫钱资助给户部,朝廷嘉奖他,以后凡有奏请,都能得以直达朝廷。九年,改任金、洋、房三州节制。
金人归还了河南的土地,朝廷任命郭浩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充任陕西宣谕使、知金州。楼炤巡视关中,召用郭浩为枢密院都统制、 十四年,得到皇上召见,授检校少保,返回镇守,赏赐御府金器、绣鞍,并且授予一于文官资格,赐田五十顷。郭浩辞谢说:“我父子都是由军人起家,不敢忘本,希望退还文官。”皇上称许他的想法,另外授与一子阀职。逭年,分利州为东、西两路,任命郭浩为金、房、开、达四州经略安抚使兼知金州、枢密院都统制,驻屯金州,仍建置帅府。十五年,去世。终年五十九岁。追赠检校少师,谧号恭毅。淳熙元年,朝廷恩赐在金州为他立庙。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19分)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从种师道进筑茸平砦,敌据塞水】;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王竑,字公度。正统四年进士。英宗北狩①,郕王摄朝午门,群臣劾王振误国罪,请振。锦衣指挥马顺者,振党也,厉声叱言者去。竑愤怒,捽②顺发呼曰:“若曹奸党,罪当诛,今尚敢尔!”且骂且啮其面,众共击之,立毙。王恐,遽起入,竑率群臣随王后。王使中官金英问所欲言,曰:“内官毛贵、王长随亦振党,请置诸法。”王命出二人。众又捶***之。当是时,竑名震天下,王亦以是深重竑。
王即帝位,也先犯京师,命竑与王通、杨善守御京城,擢右佥都御史,督毛福寿、高礼军。寇退,诏偕都指挥夏忠等镇守居庸。竑至,简士马,缮厄塞;劾将帅不职者,壁垒一新。景泰元年八月,竑以疾还朝。寻命同都督佥事徐恭督漕运,治通州至徐州运河。明年冬,敕竑兼巡抚淮、扬、庐三府,徐、和二州,又命兼理两淮盐课。
四年正月以灾伤叠见,方春盛寒,上言:“请敕责诸臣痛自修省,省刑薄敛,罢无益之工,严无功之赏。”且引罪乞罢。帝纳其言,遂下诏修省,求直言。
先是,凤阳、淮安、徐州大水,道殣相望。竑上疏奏,不待报,开仓振之。至是山东、河南饥民就食者坌③至,廪不能给。惟徐州广运仓有余积,竑欲尽发之,典守中官不可。竑往告曰:“民旦夕且为盗。若不吾从,脱有变,当先斩若,然后自请死耳。”中官惮竑威名,不得已从之。竑乃自劾专擅罪,因言:“广运所储仅支三月,请令死罪以下,得于被灾所入粟自赎。”帝复命侍郎邹干帑金驰赴,听便宜。竑乃躬自巡行散振,不足,则令沿淮上下商舟,量大小出米。全活百八五万余人。
给事中萧斌、御史吕洪等,共荐竑堪大用。帝曰:“古人君梦卜求贤,今独不能从舆论所乎?”即召竑为兵部尚书,命竑简阅十二营军士。竑以择兵不若择将,共奏罢营职八十余人,而慎材武补之。
后引疾求退 ,居家二十年,弘治元年十二月卒,年七十五。 (节选自《明史》)
[注]①狩:巡行、巡视     ②捽:揪,抓。 ③坌:聚积,合。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群臣劾王振误国罪,请振。族:灭族,刑及全族
B.今独不能从舆论所乎与:赞同,赞许
C.帝复命侍郎邹干帑金驰赴赍:赠送
D.而慎材武补之简:选择,选拔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王竑果敢善断的一组是(3分)(  )
①竑愤怒,捽顺发呼曰        ②督毛福寿、高礼军
③竑至,简士马,缮厄塞      ④ 竑上疏奏,不待报,开仓振之 
⑤竑乃自劾专擅罪            ⑥令沿淮上下商舟,量大小出米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竑正直无畏,对邪恶势力毫不惧怕。郕王执掌朝政时,王振的同党马顺、毛贵等非常嚣张,王竑就与群臣一起将其打死了。此事在当时造成很大影响。
B.皇上非常信赖王竑,时时委以重任,有时让其身兼多职。对王竑的工作,皇上常给予较大自主权,让其自行处理。对王竑的意见,皇上也总是乐于采纳。
C.王竑十分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疾苦。他见灾害频发,就主动向皇上进言,请求下令责成众大臣自我反省,减轻百姓负担,不做那些无益于百姓的事情。
D.王竑很有胆略,办事干练。凤阳等地因为水灾,饿死了很多人。他冲破阻力,挽救老百姓生命,不单是当地人受益,邻近地区的一些灾民也得到了救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民旦夕且为盗。若不吾从,脱有变,当先斩若,然后自请死耳。(5分)
(2)广运所储仅支三月,请令死罪以下,得于被灾所入粟自赎。(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阤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其遗址甚狭,不足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选自《栾城集》)
注:①陂阤(pō tuó):险阻的山,阤,同“陀”。
小题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子瞻至,幅巾迎笑幅巾:裹着头巾
B.俯视大江,仰瞻陵阜陵阜:高山
C.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睥睨:轻视,瞧不起
D.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褰裳:提着衣裳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相携徜徉上 ②襟三江带五湖
B.①其遗址甚狭,不足席众客 ②但刘日薄西山
C.①一旦大风雷雨,拔去一 ②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D.①有废亭 ②置杯则胶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B.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C.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D.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小题4: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轼被贬至黄州谪居期间,苏辙曾去看望他,这也可见兄弟间的友爱。两人同游武昌西山,苏辙写下了这篇游记。
B.文章首段主要叙写苏轼谪居齐安期间,喜游武昌西山,放情山水以自适。这一段已暗含下文的“适意为悦”的意思。
C.文章第二段主要写苏轼命令当地人士营建武昌九曲亭的情形。着意写苏轼在亭子修建过程中和建成之后的苦与乐。
D.文章最后一段以抒情的方式,称赞苏轼以开阔的胸襟应对仕途的坎坷,同时也表达自己对兄长的安慰劝勉之意。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3分)
                                                                        
(2)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4分)
                                                                        
(3)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3分)
                                                                       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题目。
路伯达,字仲显,冀州人也。性沉厚,有远识,博学能诗,登正隆五年进士第,调诸城主簿。由泗州榷场使补尚书省掾,除兴平军节度副使,入为大理司直。大定二十四年,世宗将幸上京,伯达上书谏曰:“人君以四海为家,岂独旧邦是思,空京师而事远巡,非重慎之道也。”书奏,不报。阅岁,改秘书郎,兼太子司经。时章宗初向学,伯达以文行知名,选为侍读,居无何以忧去。会安武军节度使王克温举伯达行义,起为同知西京路转运使事,召为尚书礼部员外郎,兼翰林修撰,敕与张行简进读陈言文字。
先是,右丞相襄奏移贺天寿节于九月一日,伯达论列以其非时,平章政事张汝霖、右丞刘玮及台谏亦皆言其不可,下尚书省议,伯达曰:“上始即政,当行正信之道,今易生辰非正,以绐四方非信。且贺非其时,是轻礼重物也。”因陈正名从谏之道。升尚书刑部郎中。上问群臣曰:“方今何道使民务本业、广储蓄?”伯达对曰:“布德流化,必自近始。请罢畿内采猎之禁,广农郊以示敦本,轻币重谷,去奢长俭,遵月令开籍田以率先天下,如是而农不劝、粟不广者未之有也。”是时,采捕禁严,自京畿至真定、沧、冀,北及飞狐,数百里内皆为禁地,民有盗***狐兔者有罪,故伯达及之。累迁刑部侍郎、太常卿,拜安国军节度使,未几,改镇安武。
尝使宋回,献所得金二百五十两、银一千两以助边,表乞致仕,未及上而卒。其妻傅氏言之,上嘉其诚,赠太中大夫,仍以金银还之,傅泣请,弗许。傅以伯达尝修冀州学,乃市信都、枣强田以赡学,有司具以闻,上贤之,赐号成德夫人。
(《金史·列传第三十四》,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阅岁,改秘书郎,兼太子司经阅岁:过了一年
B.方今何道使民本业、广储蓄务:致力于
C.如是而农不劝:劝说
D.傅以伯达尝冀州学修:兴修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直接表明路伯达“远识”和“忠诚”的一组是(     )(2分)
A.因陈正名从谏之道乃市信都、枣强田以赡学
B.伯达论列以其非时献所得金二百五十两、银一千两以助边
C.布德流化,必自近始上嘉其诚,赠太中大夫
D.敕与张行简进读陈言文字表乞致仕,未及上而卒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路伯达以文章才华出众、品行高洁而出名,所以当时在章宗刚刚开始学习时,就被选为侍读,但是任职不久不知因为什么而离去了。
B.路伯达有高尚的品行和忠贞的义节,因而被安武军节度使王克温举荐。于是皇上起用路伯达为同知西京路转军使事,征召任命他为礼部员外郎,兼翰林修撰,并命令他和张行简进读上奏的文字。
C.路伯达处理政事时见解高远而深刻。当皇上问他如何才能国富民强时,他回答说:应该首先解决眼前最突出的主要矛盾。请求废除京畿内打柴打猎的禁令,扩大农民可以耕作的田土,轻钱重粮,除去奢侈培育节俭,遵从时令,开垦田地,做天下的表率。
D.路伯达的妻子傅氏哭着请求不要把捐赠给边用的钱退回来,这是从侧面表现路伯达忠诚的节操,并通过傅氏之口补叙了路伯达开学教民的远识和良苦用心,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感人。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人君以四海为家,岂独旧邦是思,空京师而事远巡,非重慎之道也。(5分)
(2)今易生辰非正,以绐四方非信。且贺非其时,是轻礼重物也。(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书何易于
孙 樵
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自腰笏,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益昌民多即山树茶,利私自入。会盐铁官奏重榷管①,诏下所在不得为百姓匿。易于视诏曰:“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矧②厚其赋以毒民乎!”命吏刬去。吏争曰:“天子诏‘所在不得为百姓匿’,今刬去,罪益重,吏止死,明府公宁免窜海裔耶?”易于曰:“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即自纵火焚之。观察使闻其状,以易于挺身为民,卒不加劾。
会昌五年,樵道出益昌,民有能言何易于治状者。且曰:“天子设上下考③以勉吏,而易于考止中上。何哉?”樵曰:“易于督赋如何?”曰:“止请常期,不欲紧绳百姓,使贱出粟帛。”“督役如何?”曰:“度支费不足,遂出俸钱,冀优贫民。”“馈给往来权势如何?”曰:“传符外一无所与。”“擒盗如何?”曰:“无盗。”樵曰:“余居长安,岁闻给事中校考,则曰‘某人为某县,得上下考,曲考得某官。’问其政,则曰‘某人能督赋,先期而毕;某人能督役,省度支费;某人当道,能得往来达官为好言;某人能擒若干盗,反若干盗。’县令得上下考者如此。”邑民不对,笑去。   
樵以为当世在上位者,皆知求才为切。至于缓急补吏,则曰吾患无以共治。膺命举贤,则曰吾患无以塞诏。及其有之,知者何人哉!继而言之,使何易于不有得于生,必有得于死者,以其有史官在。
(节选自《中国历代传记精选读本·书何易于》)
【注】①重榷管:加强专卖管理 ②矧(shěn):况且 ③上下考:唐朝考核官吏,分上中下三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矧厚其赋以毒民乎厚:增加
B.明府公宁免窜海裔耶窜:安放
C.民有能言何易于治状者状:情形
D.不欲紧绳百姓绳:勒逼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何易于知民甘苦、挺身为民的一组是(3分)
①易于即自腰笏,引舟上下     ②益昌不征茶,百姓尚不可活,矧厚其赋以毒民乎   ③易于考止中上    ④能得往来达官为好言    ⑤止请常期,不欲紧绳百姓,使贱出粟帛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⑤D.①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易于在刺史泛舟东下游玩时,为了不打扰百姓的耕蚕,亲自引舟,刺史问状后,和几个宾客跳出船舱,愤怒的回去了。
B.盐铁官具奏朝廷要严格执行专卖制度,诏书贴到县里,何易于就自己放火把诏书烧掉了。州里的观察使知道了这事的经过,没有弹劾他。
C.何易于在督赋、督役、馈给权势、擒盗等方面都治状突出,传记通过“易于考止中上”曲折地讽刺了当时官场的种种弊端,用意深刻。
D.像何易于这样的县令没有得到赏识、重用,作者因此对朝廷搜求人才、地方官员举荐贤能一事产生了质疑,提出了冷峻的批评。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宁爱一身以毒一邑民乎?亦不使罪蔓尔曹。(5分)
(2)至于缓急补吏,则曰吾患无以共治。(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每题2分)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古者富贵而名灭       摩:通“磨”
B.唯倜傥非常之人焉      称:被称道
C.仲尼而作《春秋》      厄:困穷
D.则仆偿前辱之      责:责罚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盖文王拘演《周易》摇尾求食,积威约之渐也
B.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俗人言也阙然久不报,幸勿过!
C.是就极刑而无愠色可濯吾缨
D.至激义理者则不然 圣人不凝滞
小题3:句式与“文王拘而演《周易》”相同的一项是(  )
A.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B.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中谈到孔子等人郁郁不得志,而发愤著述的事例,意在自况。
B.作者身受“腐刑”却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
C.在作者看来富贵顺达者难成大事,唯有历经磨难、卓越非常之人常能发愤而有所成就。
D.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而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见解。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