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①。公等奈何言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②,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毋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于是复召舒以为云中守。
后数岁,叔坐法失官。梁孝王③使人***故吴相袁盎。景帝召田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景帝曰:“梁有之乎?”叔对曰:“死罪!有之。”上曰:“其事安在?”田叔曰:“上毋以梁事为也。”上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景帝大贤之,以为鲁相。(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注】①虫出:指死不得葬。  ②髡钳:髡,古代刑罚的一种,指剃掉头顶的头发;钳,刑具。  ③梁孝王:汉景帝之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置币单于(赠送礼物)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召不应(屡次)
汉使张胜谋***单于近臣,死(应当)臣尝有罪,计欲亡赵走燕(私下)
B.固请,召有司图(审察、察看)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单于(责备)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秦贪,其强(凭借,依仗)
C.因下霑衿(眼泪) 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退几步)
公车特征拜郎中,迁为太史令(再次)道里会遇之礼毕(估计)
D.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权衡、比较) 左右欲相如(***)
唯大王与群臣计议之(一起) 而蔺相如以口舌为劳(只,不过)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田叔有真知灼见的一组是(3分)
①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②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
③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
④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⑤王长者,不倍德
⑥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
A.②④⑥B.①③④C.③⑤⑥D.①②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田叔因贯高等人的谋反及对赵王张敖的忠诚而受到牵连,后因真相大白又凭自己的才能被高祖任用。
B.赵王张敖因感激高祖的恩德,所以极力反对手下人因高祖的不礼貌而谋反,但手下人没有听从赵王的制止,致使赵王也获罪于高祖。
C.田叔之所以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一是因为孟舒对赵王的忠诚;二是因为孟舒体恤下情,爱护士卒,士卒对他也是忠心耿耿。
D.孝文帝用人非常谨慎,欲起用孟舒又有顾虑。后在田叔的一再举荐下,坚定了任命孟舒的信心,于是任用他为云中太守。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3分)
(2)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3分)
(3)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苏武传》)(3分)
小题5: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
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D
小题4:(1)您侍奉皇上的礼节很周到了,现在他对待您却是这样,我们等人请求叛乱。(解释出“备”、“遇”各1分,句子通顺1分)(2)这时孟舒因为强盗进入边塞抢劫,云中最严重,被免官。(解释出“坐”1分。“免”译出被动句1分,句子通顺1分)(3)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廷的信义又怎能有所表现呢?或您对汉朝的信义表现在哪里呢?(空,白白地,1分:“亡”通“无”,1分,句子翻译无误1分)
小题5: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人(3分,错2处扣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A.当:判处;“汉使张胜谋***单于近臣,死”译为汉使张胜,谋***单于亲近的大臣,被判处死刑;C.再:古今异义词,“两次”的意思;D.孰:仔细。“唯大王与群臣计议之”译为只希望大王和各位大臣仔细考虑此事。
小题2:
试题分析:①句说田叔的性格为人,不能表现他有真知灼见 ③句表明田叔等人对赵王的忠诚,也不能说明田叔有真知灼见。 ⑤句是贯高等人对赵王的评价,与田叔无关。
小题3:
试题分析:根据原文任用他为云中太守是因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项中孝文帝事先并没有想用孟舒。
小题4:
试题分析:文言文句子翻译一定要回归到原文,一般采用直译,直译不过来就采用意译,遵守“信”“原则。翻译时还要注意把剧中关键字词意义用法、特殊句式译出来,这是得分点。(1)“备”译为“周到”;“遇”译为“对待”;(2)“坐”译为“因为”,“免”表被动句,译为“被罢免”。(3)“空”译为“白白地”;“亡”通“无”,译为没有。
小题5:
试题分析:在读懂全文,了解所点断文章的大致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找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如果是叙述性的文章,就要弄懂故事的基本情节;若有人物对 话,就要弄清谁与谁对话,讲的什么话。如是说理性文章,则要弄明白谈了哪些问题,表明了怎样的观点。同现代汉语语法一样,古文中的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 (代词),谓语多是动词,主语、谓语与宾语是句子的主干,而谓语是句子的核心。因此,抓住谓语动词,分析动词与它前后词语之间的关系,就能正确断句。
参考译文:
田叔是赵国陉城人,做人严谨廉洁乐观,喜爱与那些德高望重的人交游。赵王张敖让他作了郎中。
汉七年时,高祖路过赵,赵王张敖亲自端着食盘进献食物,非常有礼貌,高祖却很傲慢地坐着骂他。这时赵相赵午等几十人都很生气,对赵王说:“您侍奉皇上的礼节很完备了,现在他对待您却是这样,我们请求造反。”赵王咬破手指说:“我的长辈失去国家,如果没有皇上,我们这些人都会死无葬身之地。你们怎么说这样的话!不要再说了。”于是贯高等人说:“王是忠厚的人,不肯背弃皇上的恩德。”最终私下里一起商量弑***皇上。恰逢事情被发觉,汉下诏书抓捕赵王及谋反的众臣。于是赵午等都自***,只有贯高被抓。这时汉下诏书说:“赵有敢追随赵王的人罪及三族。”只有孟舒、田叔等十余人穿着赤褐色的囚服,自己剃了头发、颈上套着刑具,假称是赵王的家奴,跟随赵王张敖到了长安。贯高的事情弄清楚后,赵王张敖得以出来,被封作了宣平侯,于是向皇上称说田叔等十余人。皇上全都召见了他们,同他们对话,感到朝中的大臣没有能超过他们的。皇上很高兴,全都封他们作了郡守、诸侯的相,田叔做了汉中太守十多年。
孝文帝即位后,召见田叔,问他说:“你知道谁是天下忠厚的人吗?”田叔叩头回答说:“以前的云中太守孟舒是忠厚的人。”这时孟舒因为强盗进入边塞抢劫,云中最严重,被免官。皇上说:“先帝让孟舒做云中太守十多年了,匈奴曾一度入侵,孟舒不能坚守城池,无故使士卒战死的有几百人。忠厚的人原本***人吗?你凭什么说孟舒是忠厚的人呢?”田叔叩头回答说:“这就是孟舒是忠厚的人的原因。贯高等人谋反,皇上发下明确的诏令:有敢追随赵王的人罪及三族。然而孟舒自己剃了头发、颈上套着刑具,随着赵王张敖到了他去的地方,想要为这件事而死,自己哪里知道能作云中太守呢!汉和楚相对抗时,士卒都很疲惫。匈奴冒顿刚收服了北方少数民族,前来侵犯边界,孟舒知道士卒都很疲惫,不忍说出战,士卒据城拼死抵抗,如同儿子为了父亲,弟弟为了兄长,因此死的有几百人。孟舒哪里是故意驱赶他们作战呢!这就是孟舒是忠厚的人的原因。”于是又召见孟舒让他做了云中太守。
几年后,田叔因犯法失去汉中郡太守的职务。梁孝王派人暗***从前吴国丞相袁盎,汉景帝召回田叔让他到梁国审查这个案件,田叔查清了这个案件的全部事实,回朝报告。汉景帝说:“梁王有派人暗***袁盎的事吗?”回答说:“臣死罪!梁王有那件事!”皇帝说:“有罪证吗?”田叔说:“皇上不要过问梁王的事。”皇帝说:“为什么呢?”田叔说:“现在梁王如不伏法被处死,这是汉朝的刑法不能实行啊;如果他伏法而死,太后就会吃饭不香睡眠不安,这又是您的忧虑啊!”汉景帝非常赏识他,让他做了鲁国的丞相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刘锜传
刘锜字信叔,德顺军人,沪川军节度使仲武第九子也。美仪状,善射,声如洪钟。尝从仲武征讨,牙门水斛满,以箭射之,拔箭水注,随以一矢窒之,人服其精。高宗即位,录仲武后,锜得召见,奇之。为陇右都护,与夏人战屡胜,夏人儿啼,辄怖之曰:“刘都护来!”
十年,充东京副留守,节制军马。锜自临安溯江绝淮。至涡口,方食,暴风拔坐帐,锜曰:“此贼兆也,主暴兵。”五月,抵顺昌,金人果败盟来侵。召诸将计事,皆曰:“金兵不可敌也,请以精锐为殿,步骑遮老小顺流还江南。”锜曰:“今东京虽失,幸全军至此,有城可守,奈何弃之?吾意已决,敢言去者斩!”惟部将许清号“夜叉”者议与锜合,锜大喜,凿舟沉之,示无去意。置家寺中,积薪于门,戒守者曰:“脱有不利,即焚吾家,毋辱敌手也。”于是军士皆奋,男子备战守,妇人砺刀剑,争呼曰:“今日当为国家破贼立功。”时守备一无可恃,锜于城上躬自督厉。壬寅,金人围顺昌,锜豫于城下设伏,擒千户阿黑等二人。夜遣千余人击之,连战,***虏颇众。既而三路都统葛王褎以兵三万,与龙虎大王合兵薄城。锜令开诸门,金人疑不敢近。
后知潭州,江陵县东有黄潭,建炎间,有司决水入江以御盗,由是夏秋涨溢,荆、衡间皆被水患。锜始命塞之,斥膏腴田数千亩,流民自占者几千户
三十一年,金主亮调军六十万,自将南来,弥望数十里,不断如银壁,中外大震。时宿将无在者,乃以锜为江淮浙西制置使,节制逐路军马。八月,锜引兵屯扬州,建大将旗鼓,军容甚肃,观者叹息。以兵驻清河口。金人以毡裹船载粮而来,锜使善没者凿沉其舟。金万户高景山攻扬州,锜遣员琦拒于皂角林,陷围力战,林中伏发,大败之,斩景山,俘数百人。三十二年闰二月,锜发怒,呕血数升而卒。后谥武穆。
锜慷慨深毅,有儒将风。金主亮之南也,下令有敢言锜姓名者,罪不赦。枚举南朝诸将,问其下孰敢当者,皆随姓名其答如响,至锜,莫有应者。(选自《宋史•卷三六六》,有删节,标题为命题人所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人果盟来侵败:毁坏
B.锜于城下设伏豫:预先
C.与龙虎大王合兵城薄:逼近
D.锜使善者凿沉其舟没:淹没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够体现刘锜“善战”的一组是(3分)
①随以一矢窒之,人服其精    ②有城可守,奈何弃之
③金人围顺昌,锜豫于城下设伏  ④锜始命塞之,斥膏腴田数千亩
⑤林中伏发,大败之       ⑥锜令开诸门,金人疑不敢近
A.①②③B.①④⑤C.③⑤⑥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锜外表出众,擅长射箭,声音洪亮;因父亲而受到高宗的召见和任用;与夏交战时屡次获胜,夏人孩子啼哭,夏人就吓唬说:“刘都护来了!”
B.金主完颜亮问手下南宋将领中有谁比自己更厉害的,并逐一列举名字,手下随他叫出的名字立即回应,叫到刘锜名字的时候,却无人应答。  
C.刘锜坚决反对不抵抗金兵。他将自己的家眷安置在官署,在门口堆起柴薪,并告诫守卫一旦城池失守就点火,以免家眷落入敌手而遭羞辱。
D.刘锜担任潭州知府时,下令堵住江陵县东黄潭被挖开的地方,治理了荆州和衡州一带的洪涝,使几千户流落在外的百姓拥有了自己的土地。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惟部将许清号“夜叉”者议与锜合,锜大喜,凿舟沉之,示无去意。(3分)
(2)锜始命塞之,斥膏腴田数千亩,流民自占者几千户。(3分)
(3)锜引兵屯扬州,建大将旗鼓,军容甚肃,观者叹息。(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卖酒者传
魏禧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量酌之,曰:“毋盗瓶中酒,受主翁笞也。”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
里有事聚饮者,必会其肆。里中有数聚饮,平事①不得决者,相对咨嗟,多墨色。卖酒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平事不得决,相咨嗟也?”聚饮者曰:“吾侪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②四百金。”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
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啖。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
术者谈五行③,决卖酒者宜死。卖酒者将及期,置酒,召所买田舍主毕至,曰:“吾往买若田宅,若中心愿之乎?价毋亏乎?”欲赎者视券,价不足者,追偿以金。又召诸子贷者曰:“汝贷金若干,子母若干矣。”能偿者捐其息,贫者立券还之,曰:“毋使我子孙患苦汝也!”其坦然如是。其后,卖酒者活更七年。
魏子曰: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曰:“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
【注释】①平事:评议事情。②子母:利息和本金。③谈五行:以五行之术测算命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君何为聚饮相咨嗟也数:多次,屡次
B.立出四百金偿之,不券。责:责备,责罚
C.能偿者其息捐:舍弃,舍去
D.贫者券还之立:立即,当即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卖酒者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① 量酌之                         ② 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
③ 吾侪保甲贷乙金                 ④ 且大饮啖,酬吾金也
⑤ 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         ⑥ 尽取所偿负还之
A.②⑤⑥B.①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卖酒者凭借精湛的酿酒技术而致富,做生意时诚信厚道、热心助人,他的良好品格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尊敬。
B.在酒店聚饮的乡里数姓人家,担心因为甲、乙二人的借货而跟着吃官司,卖酒者急人之所急,为乡亲仗义疏财,慷慨解囊。
C.卖酒者不迷信术者,在术者断决的死期将至之时,仍然坦然地处理事情,他尽量让利于债务人,使他们将来免受债务困扰,表现了良好的德行风范。
D.本文构思不落俗套,作者没有着力叙述卖酒者如何经营致富,而是突出写他为人排忧解难,以表现他慷慨助人,乐善好施的长者风范。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 (3分)
(2)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3分)
(3)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汤琵琶传
王猷定
汤应曾,邳州人,善弹琵琶,故人呼为“汤琵琶”云。幼好音律,闻歌声辄哭。已学歌,歌罢又哭。世庙①时,李东垣善琵琶,江对峰传之,名播京师。江死,陈州蒋山人独传其妙。时周藩王有女乐数十部,咸习其技,罔有善者,王以为恨。应曾往学之,不期年而成。闻于王,王召见,赐以碧镂牙嵌琵琶,令著宫锦衣,殿上弹《胡笳十八拍》,激楚动人。王深赏,岁给米万斛,以养其母。应曾由是名著大梁间。    
后征西王将军招之幕中,随历嘉峪、张掖、酒泉诸地,每猎及阅士,令弹塞上之曲。戏下②颜骨打者,善战阵,其临敌令曾为壮士声,乃上马***贼。一日大雪,至榆关,马上闻觱篥,忽思母痛哭,遂别将军去。     
襄王闻其名,使人聘之。居楚者三年。偶泛洞庭,风涛大作,舟人惶扰失措,应曾匡坐弹《洞庭秋思》稍定。舟泊岸,见一老猿,须眉甚古,自丛箐中跳入蓬窗,哀号中夜。天明,忽抱琵琶跃水中,不知所在。自失故物,辄惆怅不复弹。    
已归省母,母尚健,而妇已亡。母告以:“妇亡之夕,有猿啼户外,启户不见。妇谓我曰:‘吾迟郎不至,而闻猿啼,何也?吾殆死,惟久不闻郎琵琶声,倘归,为我一奏石楠之下。’”应曾闻母言,掩抑哀痛不自胜。夕陈酒浆,弹琵琶于其墓而祭之。自是猖狂自放,日荒酒色。值寇乱,负母鬻食兵间。     
曾年六十余,流落淮浦。有桃源人见而怜之,载其母同至桃源。后不知所终。     
轸石王子③曰:戊子秋,予乞食遇曾公路浦,已不复见君曩者衣宫锦之盛矣。明年,复访曾,曾坐土锉④中作食,奉匕箸于母。人争贱之,予肃然加敬焉。曾仰天叹日:“世鲜知音,吾事老母百年后,将投身黄河之岸矣!”予凄然许曾立传。越五年,乃克为之。呜呼!世之沦落不偶,而叹息于知音之寡者,独曾也乎哉?                                                          (选自《明文授读》,有删节)    
[注]①世庙:明代崇祯皇帝庙号。②戏下:麾下。③轸石王子:作者自称。④土锉:土锅。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临敌令曾壮士声为:替
B.吾死,惟久不闻郎琵琶声殆:大概
C.值寇乱,负母食兵间鬻:卖
D.已不复见君者衣宫锦之盛矣曩:从前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说明汤应曾弹琵琶有高超的技艺的一组是  
①幼好音律,闻歌声辄哭。已学歌,歌罢又哭。  
②殿上弹《胡笳十八拍》,激楚动人。  
③每猎及阅士,令弹塞上之曲。  
④其临敌令曾为壮士声,乃上马***贼 。
⑤见一老猿,须眉甚古,自丛箐中跳入蓬窗,哀号中夜。
⑥夕陈酒浆,弹琵琶于其墓而祭之。
A.②③④B.①⑤⑥C.①③④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汤应曾是一个有天赋的艺人。他从小对音乐很有兴趣,长大后弹得一手好琵琶。他曾在王公贵人家中献技。
B.汤应曾对母亲、妻子充满感情。他为了生计远离家乡,连妻子死去都来不及见一面,妻子临死之前的一番埋怨他的话使得他后来不再操旧艺,最后猖狂自放,日荒酒色。
C.汤应曾六十多岁的时候,流落在淮浦一带,后来他和母亲跟随桃源人一同到了桃源。然后就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了。“汤琵琶”就这样淡出人们的视野,这个结局也为下文作者的议论抒情张本。
D.作者对汤应曾十分同情,并且借他的身世,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知音难逢的感慨。同时作者善于运用点染、烘托等多种手法来写人叙事。
小题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闻于王,王召见,赐以碧镂牙嵌琵琶。(3分)
②应曾匡坐弹《洞庭秋思》,稍定。(3分)
③越五年,乃克为之。(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徐君星标墓志铭
清 袁枚
余尝铭弈国手之范西屏墓矣,今又得一人于吴江梨里,曰徐君星标,名璇。生有心计,以羸废书,性独好弈。父培云,故国手也。四方弈者争来相角。星标衣文葆①,疏双丫髻,哑哑然旁立谛视,竟日不去,亦不言。父奇之,微哂而已。
居无何,西江棋客来,值培云外出,乃抱星标膝上,戏曰:“若能代而翁与我弈乎?”应声曰:“唯。”客怜其幼,问让子若干。星标跽而请曰:“儿主人也,客远来,愿让客先。”客笑而从之,甫数著,觉有异势不能休,攒眉苦思,裁下一子,星标随手支应,即往阶下抛堶②嬉戏。客惧损名,佯作便旋③状遁去。当时,星标年才十有一。
其布局审势虽本家法,而常出意外之奇。或敌人坚壁高垒,万无破法,星标强投数子于闲处,若惹人嘲笑者。俄而近邻远映,若火生积薪中,燎原莫遏;又如降兵内应,伏甲四起。观者且惊且喜且叫绝,而卒莫测其所以然。古称人能数遍天星,则尽其棋势,星标其庶乎?余按六朝人主好弈。有围棋大小中正之官,有以弈得太守者。使星标生其间,当如何荣宠,而竟没没然抱技以终。然则天下事有遇有不遇,类皆如弈耶!呜呼,惜矣!星标有子达源,能诗、能画,偏不能棋,星标亦不教也。
铭曰:天之所相,其生不偶,以故駃騠④生七日而超其母。吁嗟徐君世罕有,能向弈秋⑤借其手,坐隐一枰消永昼。天年终时六十九,我为之铭葬高阜。棋之艺一日不绝,君之名一日不朽。
(选自《袁枚诗文选译》)
【注】①文葆:文绣的襁褓。葆同“褓”,此指儿童穿的绣花衣。②抛堶:一种抛砖块的游戏。③便旋:小便。④駃騠:即骡,公马与母驴所生,体与力均优于驴。⑤弈秋:传说中极善于下棋的人。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废书,性独好弈    羸:瘦弱
B.父奇之,微而已     哂:微笑
C.星标投数子于闲处    强:故意
D.客其幼,问让子若干   怜:可怜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徐星标高妙棋艺的一组是(3分)
①以羸废书,性独好弈  
②客惧损名,佯作便旋状遁去
③观者且惊且喜且叫绝,而卒莫测其所以然
④有围棋大小中正之官,有以弈得太守者
⑤棋之艺一日不绝,君之名一日不朽
⑥使星标生其间,当如何荣宠
A.①②④B.②③⑤
C.①③⑥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墓志铭实际上是一篇人物小传,记述了一位平民棋手的生平事迹。徐星标的高超棋艺离不开家庭的耳濡目染,更离不开自己的天赋与勤奋。
B.文章第二段写西江棋客与星标的对弈,笔法曲折,人物的性格也很鲜明,颇有传奇特点,写活了一位天才棋童的形象。
C.作者拿徐星标命运与南朝时期受重视的围棋国手相比较,为他身怀绝技却生不逢时的命运感到惋惜,为他未能尽展报国之志而感喟。
D.徐星标成为围棋高手与 他的性格有关。“生有心计”,也就是生来好琢磨事理。而他的儿子能诗能画“偏不能棋”,并且他也不教。这些都说明教育要顺应儿童的特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题4:请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俄而近邻远映,若火生积薪中,燎原莫遏;又如降兵内应,伏甲四起。
(2)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3)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矩,可怜焦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焚书辨
刘大魁
书之焚,不在于李斯,而在于项籍;及其亡也,不由于始皇帝,而由于萧何。何则?博士淳于越进谏始皇,谓宜封子弟功臣为枝辅。下其议李斯。李斯恐天下学者道古以非今,于是禁天下私藏诗书百家之,其法至偶语诗书者弃市,而吏见知不举,则与之同罪。然其所以若此者,将愚民,而固不欲以自愚也。故曰:“非博士官所职,悉守尉杂烧之。”然则博士之所藏具在,未尝烧也。项羽入关,***秦降王子婴,收其货宝妇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而后唐虞三代之法制,古先圣人之微言,乃始荡为灰烬,澌灭无余。当项籍之未至于秦,咸阳之未屠,李斯虽烧之而未尽也。吾故曰:“书之焚,非李斯之罪,实项籍之罪也。”
昔高祖既定天下,论群臣之功,以萧何为第一。虽然,吾以为萧何,汉之功臣,而“六经”之罪人也。何则?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取金帛财物而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使律令图书汉以故具知天下之阨塞及户口之多少强弱所在然萧何于秦博士所藏之书,所以传先王之道不绝于线者,独不闻其爱而惜之,收而宝之。彼固以圣人之经,无关于得失存亡,所以取天下之筹策也,故熟视之若无睹耳。
惜者尝怪汉兴,大反秦之所为,而礼乐法度则一遵秦故,未尝稍变。由今观之,然后知萧何之所以相汉,惟知秦之律令;而圣人之经,则弃而烧之已久矣。此唐虞三代之治,所以终不复见欤!呜呼!方沛公入关,盖六经绝续存亡之也。天下诗书已亡,而惟博士官所职尚无恙。当是时,固举九鼎之重而系之一发哉!且夫圣人之经,其与秦之律令图书,其为轻重大小何如也?设使萧何能与其律令图书并收藏之,圣人之全经犹在也。呜呼!彼萧何者,真所谓刀笔之吏矣!  (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禁天下私藏诗书百家之语:言语
B.项羽入关迨:等到
C.非博士官所职,悉守尉杂烧之诣:送去
D.盖六经绝续存亡之也顷:时刻
小题2:下面各组句子中词语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圣人之全经犹在也其负大舟也无力
B.然其所以若此者,将愚民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C.与其律令图书并收藏之地势极南溟深
D.天下诗书已亡鹏徙于南冥也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取金帛财物/而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使律令图书/汉以故具知天下之阨塞/及户口之多少/强弱所在。
B.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取金帛财物/而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使律令图书/汉以故具知天下之阨塞及户口之多少/强弱所在。
C.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取金帛财物/而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使律令图书/汉以故具知/天下之阨塞/及户口之多少强弱所在。
D.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取金帛财物/而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使律令图书/汉以故具知天下之阨塞/及户口之多少/强弱所在。
小题4:下面有关作者观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焚烧诗书典籍的罪过,不在李斯,而在于项籍;至于秦王朝的灭亡,不是从秦始皇开始的,而是从萧何开始的。
B.如果项籍没到秦国,没有进行咸阳的屠***,诗书典籍就不会完全被焚毁,因为李斯虽然烧了却没有烧完。所以说,真正的罪过不在李斯,而在项籍。
C.萧何最先进入咸阳,却对秦博士官的藏书、思想家的思想片断等熟视无睹,也许是他认为这些书无关于稳固汉朝统治。从这个意义上说,萧何虽是汉朝第一功臣,却是六经被焚毁的罪人。
D.圣人的思想典籍,比起秦朝的法制档案,要重要得多。但是萧何保存法制档案,却忽视了圣人的思想典籍,令人惋惜。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而后唐虞三代之法制,古先圣人之微言,乃始荡为灰烬,澌灭无余。(3分)
译文:                                                                                 
(2)然萧何于秦博士所藏之书,所以传先王之道不绝于线者,独不闻其爱而惜之,收而宝之。(4分)
译文:                                                                                  
(3)当是时,固举九鼎之重而系之一发哉!(3分)
译文:                                                                                      
小题6:将下列课文中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句2分)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译文:                                                                            
(2)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译文:                                                                               
(3)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