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6分)景公外傲诸侯,内轻百姓,好勇力,崇乐以从嗜欲,诸侯不说,百姓不亲。公患之,问于晏子曰:“古之圣王,其行若何?” 晏子对曰...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6分)
景公外傲诸侯,内轻百姓,好勇力,崇乐以从嗜欲,诸侯不说,百姓不亲。公患之,问于晏子曰:“古之圣王,其行若何?”
晏子对曰:“其行公正而无邪,故谗人不得入;不阿党,不私色,故群徒之卒不得容;薄身厚民,故聚敛之人不得行;不侵大国之地,不耗小国之民,故诸侯皆欲其尊;不劫人以甲兵,不威人以众强,故天下皆欲其强;德行教识加于诸侯,慈爱利泽加于百姓,故海内归之若流水。今衰世君人者,辟邪阿党,故谗诌群徒之卒繁;厚身养,薄视民,故聚敛之人行;侵大国之地,耗小国之民,故诸侯不欲其尊;劫人以兵甲,威人以众强,故天下不欲其强;灾害加于诸侯,劳苦施于百姓,故仇敌进伐,天下不救,贵戚离散,百姓不兴。”公曰:“然则何若?”对曰:“请卑辞重币以说于诸侯,轻罪省功①,以谢于百姓,其可乎?”公曰:“诺。”
于是卑辞重币而诸侯附,轻罪省功,而百姓亲,故小国入朝,燕鲁共贡。
墨子闻之曰:“晏子知道,道在为人,而失为己。为人者重,自为者轻。景公自为而小国不与为人而诸侯为役则道在为人而行在反己矣。故晏子知道矣。”
(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省功:减免劳役。
小题1:用“∕”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2分)
景 公 自 为 而 小 国 不 与 为 人 而 诸 侯 为 役 则 道 在 为 人 而 行
在 反 己 矣 。
小题2:全都属于晏子提出的古之圣王治国之道的一组是(2分)(   )
①其行公正而无邪                ②不阿党,不私色
③诸侯皆欲其尊                  ④慈爱利泽加于百姓
⑤劫人以兵甲,威人以众强        ⑥轻罪省功,以谢于百姓
A.②③④B.③④⑤C.①⑤⑥D.①②④
小题3:下面对原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齐景公轻视诸侯和百姓,好勇纵嗜,导致国家内外交困。当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便向晏子求教。
B.晏子以古之圣君和今之昏君的治国之道作对比,目的在于让齐景公知道“宽厚爱人”的重要性。
C.齐景公依晏子的开导行事,其结果虽然违背了个人的利益,但却获得了“诸侯附”,“百姓亲”的好处。
D.墨子听说此事后,称赞晏子懂得治国之道,明白为人者必受人尊重、为己者将被人轻视的道理。

答案

小题1:(2分)景公自为(∕)而小国不与∕为人(∕)而诸侯为役∕则道在为人(∕)而行在反己矣。
(括号处的断句为可断可不断,故不做要求。“小国不与”之后和“诸侯为役”之后必断。错划或漏划一处扣1分,扣满2分为止。)
小题2:D
小题3:C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翻译中的断句。解答时要先回到上下文语境中,心中默译一遍,翻译时要关注句中的名词、动词、重点虚词,例如本句中的“为、而、则”,这些地方有可能就是应该断开的地方,再根据翻译用斜线断开。
小题2:
试题分析:③是古之圣王治国有道的结果;⑤是当今衰世君王的做法;⑥晏子向齐景公提出的建议。解答类似题目要善于运用排除法,根据③可排除AB,再揣摩⑤⑥就可选出正确答案。
小题3:
试题分析:齐景公改错后使得“诸侯附”,“百姓亲”,这符合齐景公个人的根本利益,因而说“违背了个人的利益”有误。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参考译文:
景公对外傲慢诸侯,对内轻视百姓,喜欢武力,崇尚享乐以致放纵嗜欲,诸侯不喜欢他,百姓不亲附他。景公很担心这种处境,问晏子说:“古代的圣王,他们的行事怎样?”
晏子回答说:“他们行事公平正直而没有邪念,所以谗诌的人不能接近,不袒护私党,不偏爱女色,所以结党聚众的人不被容忍;自身节俭而对百姓供养丰厚,所以贪婪聚财的人不敢横行。不侵占大国的土地,不耗损小国的民力,所以诸侯都希望他地位尊崇;不用武力胁迫别人,不以人多势大去威逼别人,所以天下人都希望他强盛;他用自己的美德言行教诲诸侯,用慈爱恩惠对待百姓,所以四海之内的人像流水归大海一样归附他。现在衰世的国君,行为乖僻而袒护私党,所以谗诌阿谀和结党聚众的人多了起来;自身供养丰厚,而对百姓供养微薄,所以贪婪聚财之人就横行一时。侵占大国土地,耗损小国的民力,所以诸侯不想尊崇他;用武力胁迫别人,凭人多势众威逼别人,所以天下人都不希望他强大。给诸侯带来灾害,给百姓带来劳苦,所以仇敌攻打他的时候,天下人都不去救援,公卿王族纷纷逃散,百姓也不亲附。”景公说:“如此那将怎么办?”晏子回答说:“请以谦逊的言辞和厚重的财物,游说诸侯,减轻刑罚免去劳役,来向百姓谢罪,这可以办到吗?”景公说:“是。”
于是景公用谦逊的语言、厚重的财物游说诸侯,诸侯归附他,减轻刑罚减免劳役,百姓也亲附他,因此小国入齐朝拜,燕国、鲁国一起前来进贡。
墨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晏子懂得治国的方法,治国的方法在于为别人,失策在于为自己,为别人着想的人就受到尊重,为自己着想的人就被轻视。景公为自己着想,而小国不亲附他,为别人着想,而诸侯都甘心被他役使。这就是治国之道在于为别人着想,行为要能反躬自求。所以晏子懂得治国之道啊。”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6分)景公外傲诸侯,内轻百姓,好勇力,崇乐以从嗜欲,诸侯不说,百姓不亲。公患之,问于晏子曰:“古之圣王,其行若何?” 晏子对曰】;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孔子对从政的基本态度是:政治清明时,应积极贡献心力;若执政者失道,则暂时退出权力结构。下列《论语》文句,表现这种态度的一项是(     )
A.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B.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
C.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D.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对儒家经典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强调要举一反三,说明他重视启发教育。
B.“尝独立,鲤趋而过庭。”孔鲤接受“庭训”,说明母亲育我辛劳,要施行孝悌。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主张推恩,这有助于实现人和。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孟子主张教化百姓,目的是使百姓依礼而行。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对以下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论语·雍也》)
A.孔子诲人不倦B.孔子从谏如流
C.子路当仁不让D.子路学而不厌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对以下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弒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弒君也。” (《孟子·梁惠王下》)
A.齐宣王对汤放桀、武王伐纣的举动提出质疑,认为那是以下犯上。
B.孟子认为桀、纣都是独夫,流放或讨伐他们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C.孟子认为君臣要各守其道,如果君不像君,便不能责怪臣不像臣。
D.孟子严厉警告齐宣王,如果他敢贼仁贼义,就要被流放或被讨伐。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概括题(4分,各1分)
《论语》《孟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其中大量的语言已转化成今天的成语。请从以下选段中,各提炼出一个成语。
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⑵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
⑶孟子曰:“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               )
⑷孟子曰:“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