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运甓①斋记[明]贝琼昔长沙公陶侃刺广州,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对曰:“吾方致力中原,故习劳耳。”呜呼!晋自渡江而南,...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运甓斋记
[明]贝琼
昔长沙公陶侃刺广州,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对曰:“吾方致力中原,故习劳耳。”呜呼!晋自渡江而南,上下俱偷,弃中原而不恤,侃独有志于此,固非一时坐谈老庄者所及也。及都督荆湘等州,检摄军府从事,未尝少闲。又尝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其聪敏恭勤,于此见之,非特运甓一事而已。
吾意其拥强兵,据重地,畜威养锐之久,当率诸郡请命北伐,拔黔首于膻腥,以雪宗庙之耻。而即安一方,凡四十余年,所谓平日习劳欲致力中原者,直虚语耳
且诸胡迭兴,未易剪也。苏峻之变,国破君辱,正臣子灰身之日。大兵云集,乃欲违众西还,纵虎自害,亦独何心哉?侃以桓文自任,而所以勤王者如此,又岂果能践其言如运甓时邪?他日且欲正卞敦之罪,敦固可诛矣。侃之夷大难,立大功,亦由温峤辈激以天下之大义,不相异同,故侥幸石头之捷,如其中为进退,事几败于垂成,则何异于敦乎?梅陶称其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似孔明,亦过论也。
虽然,晋之危而复安,亡而复存,实资其力,此为诸臣之冠,而著之于史焉,予故反覆论之。其行事虽有未至,而所言则可为万世法。何者?人情好逸而恶劳,天下之事,恒成于勤而败于逸。运甓之喻,岂不善邪!
剡山单阳原以名其斋,盖能志乎勤已。初,阳原读书山中,既老不仕。洪武四年,诏征诸儒,郡侯强起之。既至京师,又辞,吏部乃授汉阳湖泊使。然官无崇卑,能志于勤,则所施必有过人,而不虚生虚死矣。因其驰书三千里外,求文为记,故书以复之。若侃之为政,汉阳父老固能道之。而破陈敏于武昌,平杜弢于湘州,求其遗迹,可想见其风流于千载之下乎!
(选自《清江贝先生文集》卷十五)
【注】  ①运甓(pì):搬运砖块。②黔首:古称老百姓。③膻腥:这里是以羊的气味指代北方少数民族的统治。④苏峻:原为东晋将领,后发动叛乱,攻陷建康(今南京),被温峤、陶侃联军击败而死。⑤桓文:齐桓公和晋文公。⑥卞敦:时任湘州刺史,当时他既不出兵平叛苏峻,也不向其他军队支援军粮。⑦石头:指石头城,即建康(今南京)。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自渡江而南:到南边。
B.非运甓一事而已特:特别。
C.侃之大难,立大功夷:平定。
D.亡而复存,实其力资:凭借、借助。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说明陶侃“聪敏恭勤”的一组是(    )
①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 ②上下俱偷,弃中原而不恤 ③检摄军府从事,未尝少闲 ④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 ⑤当率诸郡请命北伐,拔黔首于膻腥  ⑥欲违众西还,纵虎自害
A.①③④B.②③⑤
C.①⑤⑥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侃为人勤奋惜时,他统领荆湘等州时勤于军务,还告诉人们要珍惜光阴,不能虚度时光。
B.作者充分肯定了陶侃的运甓之说及历史功绩,认为他可与魏武、孔明相提并论。
C.剡山单阳原将书斋命名为“运甓斋”,请作者作序,作者认为为官者如果勤政,那么无论官职大小,一定能有所作为。
D.本文从陶侃运甓一事说起,兼带议论其生平,更阐发“天下之事,恒成于勤而败于逸”的观点,夹叙夹议,见解精辟。

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B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此句中的“特”应解释为“仅,只是”。
小题2:②讲的是别人的表现;⑤是作者认为陶侃应该做的事,但他没有做;⑥体现了陶侃在紧要关头的犹豫。
小题3:原文中有“梅陶称其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似孔明,亦过论也”,表明作者并不赞同这种说法。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运甓①斋记[明]贝琼昔长沙公陶侃刺广州,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对曰:“吾方致力中原,故习劳耳。”呜呼!晋自渡江而南,】;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
韩 愈
公讳丹,字文明,姓韦氏。公之父政,卒雒县丞,赠虢州刺史。公既孤,以甥孙从太师鲁公真卿学,太师爱之。举明经第,选授峡州远安令。顺宗嗣位,诏拜谏议大夫。
刘辟反,围梓州,诏以公为东川节度使、御史大夫。公行至汉中,上疏言:“梓州在围间,守方尽力,不可易将。”征还入议蜀事。刘辟去梓州,因以东川节度使让高崇文,拜晋、慈、隰等州现察防御使。将行,上言:“臣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上以为忠。
一岁,拜洪州刺史、江南西道观察使。公既至,则计口受俸钱,委其余于官。罢八州无事之食者,以聚其财。始教人为瓦屋,取材于山,召陶工教人陶,聚材瓦于场,度其费以为估,不取赢利。凡取材瓦于官,业定而受其偿,从令者免其赋之半;逃未复者,官与为之;贫不能者畀之财,载食与浆,亲往劝之。为瓦屋万三千七百,为重屋四千七百,民无火忧,暑湿则乘其高。明年,筑堤捍江,长十二里,疏为斗门,以走潦水。公去位之明年,江水平堤,老幼泣而思曰:“无此堤,吾尸其流入海矣!”灌陂塘五百九十八,得田万二千顷。凡为民去害兴利若嗜欲。
卒有违令当死者,公不果于诛,杖而遣之去。上书告公所为不法若干条,朝廷方勇于治,且以为公名才能臣,治功闻天下,不辨则受垢,诏罢官留江西待辨。使未至,月余,公以疾薨。使至,辨凡卒所告事若干条,皆无丝毫实。诏笞卒百,流岭南。公能益明。
(选自《韩愈文集》,有删改)
【注】  ①高崇文:唐代大将,刘辟反,统兵往讨,平定叛乱。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明经第:科举考试及格的等级。
B.因以东川节度使高崇文让:移让。
C.为屋四千七百重:重要。
D.不辨则受垢:污秽,耻辱。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韦丹“治功”的一组是(    )
①征还入议蜀事  ②罢八州无事之食者  ③为瓦屋万三千七百  ④筑堤捍江  ⑤得田万二千顷  ⑥凡为民去害兴利若嗜欲
A.①③⑤B.②④⑥
C.①④⑥D.②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辟造反围困梓州,韦公被任命为东川节度使、御史大夫管理梓州,他认为此时梓州正处在包围之下,尽力守卫都很困难了,实在不容易担任那里的将领,就回绝了。
B.韦公被任命为晋、慈、隰等州观察防御使,将要上任,给皇帝上书说这三州都不是要害的地方,不如让它们归属河东,皇帝认为他很忠心。
C.韦公担任洪州刺史、江南西道观察使后教导人们建瓦屋,从山上取得材料,召集陶工教给人们制作陶瓦的方法,并在集市上供应建屋的原料,不获取利润。
D.一名受到韦公惩罚的士卒诬告韦公违法,韦公因此被朝廷免职,但事后朝廷派人来调查,发现士卒是诬告,而这件事使韦公的才能更加显现出来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万木图》序
[明]杨士奇
《万木图》者,翰林侍讲建安杨荣勉仁,昭其大父达卿先生之德,示其后之人也。
先生有孝行,于为善施义汲汲焉。然不喜以施名,以为受人之施者,恒有愧耻为辱之心。夫施于人,而使其心愧耻为辱,犹不施也。必使受吾之施者,如其所当得,而即乎其心之安,庶几可也。
元之季世,兵戈饥馑,民困穷冻馁无食,至相食以苟活。虽父子夫妇,相视不能相保恤,所在皆然。先生藏谷甚富,将发廪振之,指某山号于众曰:“有能相吾力树木者乎?树一木,予谷若干。”于是争愿出力来请谷。既悉饭之,乃如所言。愿树木者予之谷,不籍识其姓名,卒亦不视其功,而所活不可胜计矣。先生之乐施,何其忠厚委曲而周备欤!
居数岁,木郁然崇茂,悉中于材。先生指以戒其子孙曰:“不自意今之盛如此也!其毋苟自为利!将有为学宫、为释老之宫、为桥梁及津渡之舟而需材者,给之;有贫欲为居室、没欲为棺而不得材者,给之。毋苟自利也!”于是所施利益多矣。
时福建行省左丞阮德柔闻而高之,命工作万木图表之。绅君子多为诗文纪之咏之,既皆失于兵。而其子孙,佩服训戒,至于今不违。然欲其后世皆佩服不违,此图所以继作也。
呜呼!始先生知施谷而已,知求受施者即乎其心之安而已,岂计树之大后当何如哉!而受施者必尽力焉,不可以苟,盖天理之在人心,有不能已也。先生所存如此,惜乎其仅施于衰乱艰虞之际,畎亩之间,而徒布衣以终其身也。不然,使遇治平之时,得一命为所欲为,所施利不其博哉!如其后之人能世承其训,推广是心而行之不已焉,其于施利固又博也。是用告诸其来者。
(选自《明代散文名篇集粹》,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识其姓名籍:登记、记录。
B.木郁然崇茂,悉于材中:中意、满意。
C.欲为棺而不得材者没:通“殁”,死去。
D.惜乎其仅施于衰乱艰之际虞:忧患、祸患。
小题2:以下各组语句中,全都直接表现杨达卿先生“为善施义”言行的一组是(    )
①以为受人之施者,恒有愧耻为辱之心  ②既悉饭之,乃如所言  ③愿树木者予之谷,不籍识其姓名  ④所活不可胜计矣  ⑤其毋苟自为利  ⑥绅君子多为诗文纪之咏之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朝末年,战乱和灾荒让老百姓生活极其悲惨痛苦,以致发生了父子夫妇相食的惨剧,杨达卿先生的善举救活了不计其数的饥民。
B.杨达卿先生采用种树救灾的办法赈济饥民,可谓是考虑周全,既无偿供给了饥民粮食,又不至于让他们产生接受施舍的羞愧耻辱之感。
C.元末福建行省左丞阮德柔为表彰杨达卿先生的善举,绘制了一幅《万木图》,但可惜后来在战争中遗失了;后来杨荣为了彰显其祖父的善举,又重新绘制了这幅画。
D.对于在赈灾中饥民种植的林木,杨达卿先生并未据为己有,而是告诫子孙后代要用来做公益事业,用来救助贫穷的人。至作者写作时,他的子孙一直没有违背他的教导。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性重厚方正,七岁能属文,善楷隶。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温叟实无私,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
宋初,改刑部。建隆元年,拜御史中丞。丁内艰,退居西洛,旋复本官。三年,兼判吏部铨。一日晚归由阙前,太祖方与中黄门数人偶登明德门西阙,前驺者潜知之,以白温叟。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制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太祖善之。宪府旧例,月赏公用茶,中丞受钱一万,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温叟恶其名不取。任台丞十二年,屡求代。太祖难其人,不允。开宝四年被疾,太祖知其贫,赐器币,数月卒,年六十三。
太宗在晋邸,闻其清介,遣吏遗钱五百千,温叟受之,贮厅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明年重午,又送角黍、执扇,所遣吏即送钱者,视西舍封识宛然,还以白太宗。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命吏辇归邸。是秋,太宗侍宴后苑,因论当世名节士,具道温叟前事,太祖再三赏叹。
雍熙初,子炤罢徐州观察推官待选,以贫诣登闻求注官。及引对,太宗问谁氏子,炤以温叟对。太宗愀然,召宰相语其事,且言当今大臣罕有其比。因问:“炤当得何官?”宰相言:“免选以为厚恩。”帝曰:“其父有清操,录其子登朝,庶足示劝。”擢炤太子右赞善大夫。炳、烨并进士及第。
(节选自《宋史·刘温叟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旋复本官旋:不久。
B.前驺者潜知之潜:秘密地。
C.命吏辇归邸辇:乘车。
D.且言当今大臣罕有其比比:同类。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温叟“方正清介”的一组是(    )
①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  ②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
③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  ④视西舍封识宛然
⑤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  ⑥炳、烨并进士及第
A.①②⑥B.②③⑤
C.③④⑤D.①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温叟性情方正,聪慧过人。他七岁就能写文章,擅长楷书、隶书,后来在任御史中丞时,因为母亲去世,退居西洛,守丧完毕后恢复了旧官。
B.刘温叟唯才是举,公正无私。他负责科举时,有人诬陷,皇帝怒将其录取进士中的十二人免职;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十二个人都是有才华的。
C.刘温叟正直廉洁,抵制腐败。御史府的规矩,每月赏给公用茶,御史中丞得钱一万,公用不足可以用罚物补充,温叟厌恶罚物之名而不取用。
D.刘温叟清廉传家,受到嘉奖。他的儿子被罢官待选,因家贫到朝廷请求注官;朝廷免除他的儿子的过失作为厚恩,并将他提升为太子右赞善大夫。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父有清操,录其子登朝,庶足示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韩褒字弘业,颍川颍阳人也。褒少有志尚,好学而不守章句。其师怪问之,对曰:“文字之间,常奉训诱,至于商较异同,请从所好。”师因此奇之。及长,涉猎经史,深沈有远略。时周文帝为刺史,素闻其名,待以客礼。及贺拔岳为侯莫陈悦所害,诸将遣使迎周文。周文问以去留之计,褒曰:“此天授也,何可疑乎!”周文纳焉。大统初,迁行台左丞。
出为北雍州刺史。州带北山,多有盗贼。褒密访之,并豪右所为也,而阳不之知,厚加礼遇,谓曰:“刺史起自书生,安知督盗?所赖卿等共分其忧耳。”乃悉召杰黠少年素为乡里患者,分其地界,有盗发而不获者,以故纵论。于是诸被署者莫不惶惧,皆首伏曰:“前盗发者,并某等为之。”所有徒侣,皆列其姓名,或亡命隐匿者,亦悉言其所在。褒乃取盗名簿藏之,因大膀州门曰:“自知行盗者,可急来首,即除其罪。尽今月不首者,显戮其身,籍没妻子,以赏前首者。”旬日之间,诸盗咸悉首尽。褒取名簿勘之,一无差异,并原其罪,许以自新。由是群盗屏息。入为给事黄门侍郎,迁侍中。
累迁汾州刺史。先是,齐寇数入,人废耕桑,前后刺史,莫能防扞。褒至,适会寇来,乃不下属县。人既不备,以故多被抄掠。齐人喜于不觉,以为州先未集兵,今还必不能追蹑,由是益懈,不为营垒。褒已先勒精锐,伏北山中,分据险阻,邀其归路。乘其众怠,纵伏击之,尽获其众。故事,获生口者,并送京师,褒因是奏曰:“所获贼众,不足为多,俘而辱之,但益其忿耳。请一切放还,以德报怨。”有诏许焉。
褒历事三帝,以忠厚见知。武帝深相敬重,常以师道处之,每入朝见,必有诏令坐,然始论政事。
(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八,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不之知阳:通“佯”,假装。
B.褒取名簿之勘:校对。
C.由是群盗屏息屏息:此处指不敢作乱。
D.故事,获生口者,并送京师故事:先例。
小题2:下面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表现韩褒“深沈有远略”的一组是(    )
①褒密访之,并豪右所为也,而阳不之知  ②所有徒侣,皆列其姓名  ③褒至,适会寇来,乃不下属县  ④先勒精锐,伏北山中,分据险阻  ⑤请一切放还,以德报怨  ⑥每入朝见,必有诏令坐,然始论政事
A.①②⑤B.②④⑥C.①③⑤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
A.少年韩褒就有志向与追求,对于学习也有不凡的见解。他在恭谨地接受老师教诲的同时,也能按照自己的心意有所偏好。
B.北雍州多盗贼出没,韩褒任刺史期间,先深入调查摸清了情况,又明榜公布自首期限,再采用激励自首的方法,最终制服盗贼。
C.宽以待人是韩褒为官的特点,也是他为人的品质。在北雍州做刺史期间,他能宽恕诸盗贼的罪过,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对齐寇更是以德报怨,放还俘虏。
D.韩褒侍奉北朝三个君主,以忠诚厚道而闻名。朝见武帝时,武帝总是先让他坐下,然后才议论朝政,恭敬如执弟子礼。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曾公,讳致尧,抚州南丰人也。少知名江南。太平兴国八年,举进士及第,为符离主簿,累迁光禄寺丞、监越州酒税。数上书言事太宗奇之召拜著作佐郎。使行视汴河漕运,称旨,迁秘书丞,为两浙转运使。
谏议大夫魏庠知苏州,恃旧恩,多不法,吏莫敢近。公劾其状以闻,太宗惊曰:“是敢治魏庠,可畏也!”卒为公罢庠。洛苑使杨允恭以言事见幸,无不听,事有下,公常不行。允恭以诉,太宗遣使问公,公具言其不可。公既其大而人所难者,至其小易,则务为宽简。岁终,其课为最,徙知寿州。寿近京师,诸豪大商交结权贵,号为难治。公居岁余,诸豪敛手莫敢犯法人亦莫见其以何术而然也。公于寿尤有惠爱,既去,寿人遮留数日,以一骑从二卒逃去,过他州,寿人犹有追之者。再迁主客员外、判三司盐钱勾院。
是时,李继捧以银、夏五州归朝廷,其弟继迁亡入碛中为寇。太宗遽遣继捧往招之,至诱其兄以阴合,卒复图而囚之。自陕以西,既苦兵矣。真宗初即位,益欲来以恩德许还其地使听约束。公独以谓继迁反覆,不可予。继迁已得五州,后二年,果叛,围灵武。议者又欲予之,公益争以为不可。言虽不从,真宗知其材,将召以知制诰,而大臣有不可者,乃已,出为京西转运使。
王均伏诛,奉使安抚西川,误留诏书于家。其副潘惟岳教公上言“渡吉柏江舟破亡之”,以自解。公曰:“为臣而欺其君,吾不能为也。”乃上书自劾,释不问。其后惟岳入见禁中,道蜀事,具言公所自劾者,真宗嗟叹久之。
继迁兵既久不解,丞相张齐贤经略环、庆以西,署公判官以从。公曰:“西兵十万,皆属王超。超材既不可专任,而兵多势重,非易可指麾。若不得节度诸将,事必不。”真宗难其言,为诏陕西听经略使得自发兵而已。公度言终不合,乃辞行。会召赐金紫,公谢曰:“臣尝言丞相某,事未效,不敢受赐。”由是贬黄州团练副使公已贬而王超兵败继迁破清远军朝廷卒亦弃灵州。
公贬逾年,复为户部员外郎,知泰州。上疏论事,语斥大臣尤,当时皆不悦,又徙知鄂州。坐知扬州误入添支俸多一月,虽尝自言,犹贬监江宁府酒税。用封禅恩,累迁户部郎中。大中祥符五年五月某日,卒于官,享年六十有六。
(选自《欧阳修文集》卷二十,有删改)
[注] ①知制诰:官名,北宋时朝廷的文字秘书。②王均(?—1000)北宋川峡士兵起义领袖。③经略:筹划治理大略、要略;官名,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④金紫:唐宋的官服和佩饰,指“金印紫绶”,借指高官显爵。
小题1: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事有下,公常不行厝:放置
B.公既其大而人所难者绳:纠正
C.若不得节度诸将,事必不集:集合
D.上疏论事,语斥大臣尤切:激烈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曾致尧性格刚直的一组是(    )
①公劾其状以闻 ②既去,寿人遮留数日 ③后二年,果叛 ④为臣而欺其君,吾不能为也 ⑤事未效,不敢受赐
⑥语斥大臣尤切,当时皆不悦
A.①③④B.②③⑥
C.④⑤⑥D.②④⑤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