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送石处士序韩愈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为节度之三月,求士于从事之贤者。有荐石先生者,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邙、瀍、谷...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送石处士序
韩愈
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为节度之三月,求士于从事之贤者。有荐石先生者,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邙、瀍、谷之间。冬一裘,夏一葛。食,朝夕饭一盂,蔬一盘。人与之钱,则辞;请与出游,未尝以事免;劝之仕,不应。坐一室,左右图书。与之语道理,辨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大夫曰:“先生有以自老,无求于人,其肯为某来邪?”从事曰:“大夫文武忠孝,求士为国,不私于家。方今寇聚于恒,师环其疆,农不耕收,财粟殚亡。吾所处地,归输之途,治法征谋,宜有所出。先生仁且勇,若以义请而强委重焉,其何说之辞?”
于是撰书词,具马币,卜日以受使者,求先生之庐而请焉。先生不告于妻子,不谋于朋友,冠带出见客,拜受书礼于门内。宵则沐浴,戒行李,载书册,问道所由,告行于常所来往。晨则毕至,张筵于上东门外,酒三行,且起,有执爵而言者曰:“大夫真能以义取人,先生真能以道自任,决去就,为先生别。”又酌而祝曰:“凡去就出处何常?惟义之归,遂以为先生寿。”又酌而祝曰:“使大夫恒无变其初,无务富其家而饥其师,无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无昧于谄言,惟先生是听,以能有成功,保天子之宠命。”又祝曰:“使先生无图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图。”先生起拜祝辞曰:“敢不敬蚤夜以求从祝规!”于是东都之人士,咸知大夫与先生果能相与以有成也。遂各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尝以事免  免:拒绝
B.具马币    币:礼物
C.戒行李    戒:斋戒
D.遂以为先生寿 寿:向人进酒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求士从事之贤者    其身也,则耻师焉
B.烛照、数计而龟卜也 彼与彼年相
C.酒三行,在邦域之中矣
D.敢不敬蚤夜求从祝规弱天下之民
小题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作为人们把石处士当作“贤者”的缘由的一组是(  )
①人与之钱,则辞
②先生有以自老,无求于人
③求士为国,不私于家
④劝之仕,不应
⑤先生真能以道自任,决去就
⑥使先生无图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图
A.①④⑥B.③④⑤
C.①④⑤D.②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序言描写了石处士不慕名利,自甘淡薄,卓有识见的品德和才能。
B.石处士欣然赴召是因为他一直在等待这个机会。
C.这篇序言表达了朋友对石处士出仕后的期望和要求。
D.事实证明,石处士没有辜负朋友的期望。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B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戒”是“准备,预备”的意思。
试题分析:
小题2:A项,介词,向;介词,对于。B项,好像;像。C项,将要;况且。D项,表示顺承关系,解释为“来”。
试题分析:
小题3:②说的是御史大夫的担忧。③赞扬的是乌公。⑥是送别友人的规劝。
试题分析:
小题4:石处士欣然赴召是因为他有爱国爱民之心。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送石处士序韩愈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为节度之三月,求士于从事之贤者。有荐石先生者,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邙、瀍、谷】;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与薛寿鱼书
[清]袁枚
天生一不朽之人,而其子若孙必欲推而纳之于必朽之处,此吾所为悁悁而悲也。夫所谓不朽者,非必周、孔而后不朽也。羿之射,秋之弈,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使必待周、孔而后可以不朽,则宇宙间安得有此纷纷之周、孔哉!
子之大父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仆方思辑其梗概以永其人,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反托于与陈文恭公讲学云云。呜呼!自是而一瓢先生不传矣,朽矣!
夫学在躬行,不在讲也。圣学莫如仁,先生能以术仁其民,使无夭札,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素位而行,学孰大于是!而何必舍之以他求?文恭,相公也;子之大父,布衣也。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挟相公以自尊,则甚陋。今执途之人而问之曰:“一瓢先生非名医乎?”虽子之仇,无异词也。又问之曰:“一瓢先生其理学乎?”虽子之戚,有异词也。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而以人所共疑者传先人,得毋以“艺成而下”之说为斤斤乎?不知艺即道之有形者也。精求之,何艺非道?貌袭之,道艺两失。医之为艺,尤非易言,神农始之,黄帝昌之,周公使冢宰领之,其道通于神圣。今天下医绝矣,惟讲学一流转未绝者,何也?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而反贱之于举目皆是之中,过矣!
仆昔疾病,性命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朱何益?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虑此外必有异案良方,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辑而传焉,当高出语录陈言万万。而乃讳而不宣,甘舍神奇以就臭腐,在理学中未必增一伪席,而方伎中转失一真人矣。岂不悖哉!岂不惜哉!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
注:①此文是袁枚写给名医薛雪(号一瓢)之孙薛寿鱼的一封信,信中借如何评价薛雪,批评了当时重理学轻技艺的社会风气。②若:和,同。③不禄:死的委婉说法。④夭札:因病而早死。⑤艺成而下:语出《礼记·乐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艺,技艺。⑥周、程、张、朱:即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均为理学家。⑦刀圭:用来量取药末的器具,代指药物。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 意:猜测。
B.今执途之人而问之曰执:拉住。
C.貌袭之,道艺两失袭:承袭。
D.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 寿:使……长寿。
小题2:作者反对重理学轻技艺,下列句子中不能体现他这一态度的一句是(  )
A.羿之射,秋之弈,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
B.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挟相公以自尊,则甚陋。
C.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
D.仆昔疾病,性命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朱何益?
小题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公、孔子是不朽的,精通某种技艺的人也可以不朽。
B.薛雪留下的奇特病案和有效方剂比理学语录有意义得多。
C.医术也是仁术,薛雪通过行医实践了孔子的仁学,体现出他的价值。
D.薛雪行医救人很有成就,但盛年辞世,令人痛惜。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虽子之仇,无异词也。(3分)
(2)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3分)
(3)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东亦然凶:荒年
B.鸡豚狗彘之畜:畜养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约束
D.王无岁罪:作恶
小题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邻国之民不少牺牲玉帛,弗敢
B.不百步耳系向牛头充炭
C.弃甲曳而走斩木为,揭竿为旗
D.不违农时,谷不可食也日出江花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梁惠王虽然有“移民移粟”的小恩小惠,与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在实质上没有区别,是“百步”与“五十步”的关系。
B.孟子的“王道”理想是“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使民生有保障,能够解决老百姓的生老病死等问题。
C.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和“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对比,意在突出梁惠王把“涂有饿莩”的现状归罪于荒年,如同把***人归罪于武器一样荒唐。
D.《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注重排比的运用,如在论述“使民加多”的道理时,通过排比的运用,使文章音节铿锵,气势充沛。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原文划线的句子(10分)
(1)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5分)
(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分,每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越州赵公救灾记                   曾巩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粟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躁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流亡也,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也。
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受粟。
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时凡死者,使在外随收瘗之。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④,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者,则有间矣。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选自曾巩《元丰类稿》卷十九,有删节
【注】①赵公:赵抃(1008—1084),字阅道,号知非子,谥清献,衢州西宁(今浙江衢县)人。曾任殿中侍御使,为官正直无私,弹劾不避权贵,京师有“铁面御史”之称。②僦:雇佣③拊循:抚慰,安抚④绥辑:安抚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能自食者,有是也具:措施
B.得粟四万八千余石,其费佐:弥补
C.官为不足用也计:考虑
D.使籴者自便受粟如:好像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前民未饥,为书问属县       蚓无爪牙利        
B 忧其流亡也                 臣死不避
C 是岁尽五月止               吾尝终日思矣  
D 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小题3: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
(2)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
小题4:曾巩作《越州赵公救灾记》的目的是什么?请概括作答。(4分)
小题5: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8处)(5分)
示子朔
 阅儿信,谓一身备有三穷用世颇殷乃穷于遇待人颇恕乃穷于交反身颇严乃穷于行昔司马子长云虞卿非穷愁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是穷亦未尝无益于人,吾儿当以是自励也。
——《襟霞阁主人重刊 晚明百家尺牍 (郑淑云)写心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后丁母忧,居丧骨立。赵郡王睿举德行,称疾不就。和士开亦重其名,将朝廷,擢为国子祭酒。士谦知而固辞,得免。
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欢,无不沉醉喧乱。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少长肃然,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也。”士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他年又大饥,多有死者,士谦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收埋骸骨,所见无遗。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                                                   
(选自《隋书•隐逸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将朝廷讽:劝说。
B.方觉吾徒之不也德:道德高尚。
C.士谦竭家资罄:尽
D.葬者万余人会:恰好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士谦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3分)
①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                     ②士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
③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                 ④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
⑤吾家余粟,本图振赡                       ⑥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
A.①②③B.①⑤⑥C.③④⑤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士谦侍奉母亲以孝闻名,后来母亲去世,服丧时消瘦得只剩下一副骨架。(后来)赵郡王睿以德行举荐他,他借口有病而不接受。
B.李士谦遵循孔子、荀子重黍稷的习俗,每逢社日先摆上黍米饭。前来聚会的亲朋从士谦身上看到了君子的德行,自愧不如。
C.李士谦虽家境殷实,但厉行节俭,在乡里扶危救困,甚至对待有过失的人他也极尽体恤之心。
D.李士谦为人处世多积阴德。他把阴德比作耳鸣,意思是阴德只能心知,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反映了他高尚的道德风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5分)
⑵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