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郑侠,字介夫,福州福清人。治平中,随父官江宁,闭户苦学。王安石知其名,邀与相见,称奖之。进士高第,调光州司法参...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郑侠,字介夫,福州福清人。治平中,随父官江宁,闭户苦学。王安石知其名,邀与相见,称奖之。进士高第,调光州司法参军。安石居政府,凡所施行,民间不以为便。光有疑狱,侠议传奏,安石悉如其请。侠感为知己,思欲尽忠。
秩满,径入都。时初行试法之令,选人中式者超京官,安石欲使以是进,侠以未尝习法辞。侠三往见之,问以所闻,对曰:“青苗、免役数事,与边鄙用兵,在侠心不能无区区也。”安石不答。侠退不复见,但数以书言法之为民害者。安石虽不悦,犹使其子雱来,语以试法。方置修经局,又欲辟为检讨,更命其客黎东美意。侠曰:“读书无几,不足以辱检讨。所以来,求执经相君门下耳。而相君发言持论,无非以官爵为先,所以待士者亦浅矣。果欲援侠而成就之,取其所献利民便物之事,行其一二,使进而无愧,不亦善乎?”
是时,自熙宁六年七月不雨,至于七年之三月,人无生意。东北流民,扶携塞道,羸瘠愁苦,身无完衣。城民至负瓦楬木,卖以偿官,累累不绝。侠知安石不可谏,悉绘所见为图,奏疏诣阁门,不纳。乃假称密急,发马递上之银台司。疏奏,神宗反覆观图,长吁数四,袖以入。是夕,寝不能寐。翌日,命开封体放免行钱,司农发常平仓。青苗、免役权追呼,方田、保甲并罢,凡十有八事,民间欢叫相贺。
安石去,惠卿执政,侠又上疏论之。在位之臣,各以其类,复为书献之。惠卿奏为谤讪,编管汀州。御史台吏杨忠信谒之,惠卿暴其事,嗾御史张琥并劾为党与。侠行至太康,还对狱,狱成,惠卿议致之死。帝曰:“侠所言非为身也,忠诚亦可嘉,岂宜深?”但徙英州。既至,得僧屋将压者居之,英人无贫富贵贱皆加敬,争遣子弟从学,为筑室以迁。
(删节自《宋史·郑侠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侠议传奏谳:审判定罪
B.更命其客黎东美意谕:明白
C.青苗、免役权追呼息:停止
D.忠诚亦可嘉,岂宜深罪:加罪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郑侠耿介不阿的一组是(3分)
①感为知己,思欲尽忠       ②在侠心不能无区区也
③但数以书言法之为民害者   ④所以待士者亦浅矣
⑤命开封体放免行钱         ⑥所言非为身也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侠才华出众,深受赏识。凡郑侠审讯上报的疑案,王安石都按其要求给予批复;郑侠也把王安石当作知己,欲竭智尽忠,报答知遇之恩。
B.郑侠深知时弊,数次谏言。他多次谒见王安石,表达对新法的看法,得不到回应后,又屡次寄信给王安石,直陈新法施行给人民造成的扰害。
C.郑侠生性忠耿,百折不回。郑侠把新法实施后的情形绘成图上奏,不被接纳,便假称紧急密报直送银台司,神宗览图,废除部分新法,百姓欢呼。
D.郑侠忠于职守,屡遭弹劾。吕惠卿执政,他上疏抨击,并把朝臣分类,被以朋党之罪编管汀州,神宗皇帝认为他忠诚可嘉,只将他流放到英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疏奏,神宗反覆观图,长吁数四,袖以入。
(2)英人无贫富贵贱皆加敬,争遣子弟从学,为筑室以迁。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
(1)奏疏呈上后,神宗反复观看所绘之图,长叹几声,将图画揣在袖子里带回宫中。(“奏”“数四”“袖”各1分,总体2分)
(2)英州的人无论贫富贵贱,都很尊敬他,争相让子弟跟他学习,并为他建造居室,让他迁居。(“无”“从学”“迁”各1分,总体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也可联系成语、课文中改字的用法作为验证或分析依据。注意学习中要积累古今异义、通假字、活用。尤其古今异义现象,一般解释含义与今意有差别的往往正确,和现代含义一致的解释往往是错误的选项。谕:告诉,说明。
小题2:
试题分析:理解句子含义,用排除法做。即找出最不符合题目要求的句子,含有此句子的选项为错误的,以此排除。①表现郑侠感念王安石知遇之恩。⑤是皇帝的命令。⑥神宗对郑侠的评价。
小题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结合文章具体的上下文来判断。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是否存在张冠李戴的错误,是否有无中生有的错误。“编管汀州”是因为郑侠“谤讪”,即诽谤罪。因“党与”(朋党)罪流放英州。
小题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逐字落实(留、换、删、补、调——五字法翻译:保留原文表名称的词;将古文单音节词转换为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古意转换为今意;删掉不需要翻译的虚词;补出省略成分;调整倒装句语序),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文通句顺。注意(1)“奏”“数四”“袖”,(2)“无”“从学”“迁”
【译文】
郑侠字介夫,福州福清人。治平年间,其父在江宁做官,他随父前往,闭门苦读。王安石听说了他,邀他相见,攀谈之后对他甚为欣赏。中进士,并名列前茅,调任光州司法参军。王安石执掌朝政大权,凡是他所施行的新政,民间都认为不好。光州有悬而未决的狱案,郑侠将自己的处理意见传奏上去,都得到了王安石的同意。因此郑侠心里很感动,将王安石作为知己,打定主意要对王安石尽忠。
任期满后,他直接来到京城。当时刚开始施行考试新法以选拔人才的政策,候选人考试合格的可以提拔做京官。王安石想让郑侠通过考试而得到提拔,郑侠认为自己没有学习过这些新法,所以推辞了。郑侠曾几次前去拜见王安石,王安石问他对新政有何想法。郑侠回答说:“青苗、免役这几桩事,与边境用兵之事,在郑侠我的心里还是有一些保留意见的。”王安石没有回答。郑侠告退后就不再前去拜见,只是多次写信给王安石谈论施行新法给百姓带来的害处。王安石虽然对他不满,但还是让儿子王雱前来,告诉他考试新法知识一事。当时刚设置修经局,王安石又想任用郑侠为检讨,又派幕僚黎东美去讲明自己的意思。郑侠说:“我没有读多少书,不足以任检讨之职。我之所以来京,只不过是想求教于相君门下罢了。而相君言谈之间,无不是以官爵为先,以此来对待士人也就显得太浅薄了。如果确实想帮助我取得成就,那么就请听取我所进献的有利于民便于万物之事,施行其中的一两件,让我得到晋升而内心无愧,不也是很好的吗?” 
此时,自熙宁六年七月不下雨,一直持续到七年三月,人们都无法生存。东北的流民,扶老携幼,堵塞了道路。他们身体瘦弱,困苦不堪,身上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城里的贫民以至拆屋卖瓦,用来偿付官府的债务,诸如此类的事数不胜数。郑侠知道王安石听不进劝谏,就将他所看到情景全部绘成图画,连带奏疏一起交给阁门,然而没有被接受。于是他又假称事情机密紧急,通过驿马传送把奏疏直接递交银台司。奏疏呈上后,神宗反复观看所绘之图,长叹几声,将图画揣在袖子里带回宫中。当晚,神宗整夜未眠。第二天,命开封府酌情削减免行钱,司农开常平仓放粮,青苗钱、免役钱暂停征收,方田、保甲之法都取消。民间欢呼相贺。
王安石离去,吕惠卿执政,郑侠又上疏指责他。郑侠将在位的朝臣分类,和奏疏一起呈给皇上,吕惠卿上奏说他是诽谤,故郑侠被贬编管汀州。御史台官员杨忠信拜见他,惠卿揭发了这件事,而且指使御史张琥弹劾他们相互勾结为朋党。郑侠在赴汀州途中行至太康时,被追回京城审问,案件定立后,惠卿建议把他处以死刑。皇上说:“郑侠所说的都不是为了自身,而是为朝廷着想,这份忠诚之心也算可嘉,怎么能治他以重罪呢?”最后只将他贬至英州。到英州后,他找了一间快要倒塌的寺庙居住下来,英州的人无论贫富贵贱,都很尊敬他,争相让子弟跟他学习,并为他建造居室,让他迁居。
核心考点
试题【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郑侠,字介夫,福州福清人。治平中,随父官江宁,闭户苦学。王安石知其名,邀与相见,称奖之。进士高第,调光州司法参】;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张邦昌,字子能,永静军东光人也。
钦宗即位,拜少宰。金人犯京师,朝廷议割三镇,俾邦昌为于金以求成。邦昌力主和议,不意身自为质,及行,乃钦宗署御批无变割地议,不许。明年春,金营文书来,令推异姓堪为人主者从军前备礼册命。留守孙傅等表请立赵氏。金人怒,劫傅等召百官杂议,众莫敢出声,相视久之,乃曰:“今日当勉强应命,举在军前者一人。”尚书员外郎宋齐愈书“张邦昌”三字示之,遂定议。王时雍时为留守,再集百官诣秘书省,至即闭省门,以兵环之,谕众以立邦昌,众意唯唯。邦昌始欲引决,或曰:“相公不前死城外,今欲涂炭一城耶?”邦昌北向拜舞受册,即伪位,僭号大楚。时雍率百官遽拜,邦昌但东面拱立。是日,风霾,日晕无光。百官惨沮,邦昌亦变色。见百官称“予”,手诏曰“手书”。独时雍每言事邦昌前,辄称“臣启陛下”,邦昌斥之。
金人将退师,邦昌诣金营祖别,起居悉如常仪,士庶观者无不感怆。金师既还,邦昌降手书赦天下。吕好问谓邦昌曰:“人情归公者,劫于金人之威耳,金人既去,能复有今日乎?康王居外久,众所归心,曷不推戴之?”邦昌从之,乃遣蒋师愈赍书于康王自陈:“所以勉循金人推戴者,欲权宜一时以纾国难也,敢有他乎?”王询师愈等,具知所由,乃报书邦昌。书既下,中外大说。
王即皇帝位,相李纲。纲上书极论:“国破而之以为利,君辱而攘之以为荣。建邦四十余日,逮金人之既退,方降赦以收恩。是宜诸市朝,以为乱臣贼子之戒。”又力言:“邦昌已僭逆,岂可留之朝廷,使道路目为故天子哉?”高宗乃诏数邦昌罪,赐死潭州。  
(删节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三十四》)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俾邦昌为于金以求成质:人质。
B.乃钦宗署御批无变割地议要:请求。
C.国破而之以为利资:借助。
D.是宜诸市朝肆:陈列。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邦昌“僭逆”的一组是(3分)
①不意身自为质                     ②邦昌但东面拱立
③谕众以立邦昌                     ④见百官称“予”
⑤邦昌降手书赦天下                 ⑥使道路目为故天子哉
A.①②⑥B.①③④
C.②④⑤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人要求推举张邦昌为新君主时,百官想法不同。留守孙傅等人想立姓赵的人,其他人则想从战场上举荐一人敷衍了事。
B.张邦昌即伪位也有不得已的苦衷。一开始他还想以死抗争,但后来在别人劝说下为了保全一城人的性命而被迫服从即位。
C.金人退兵时,张邦昌做出了令很多人感慨悲伤的事情。他到金人营中举行了祭祀路神的送别仪式,还按照天子礼仪行事。
D.李纲的进言对宋高宗处死张邦昌起了重要作用。李纲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张邦昌行事的性质和危害,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人情归公者,劫于金人之威耳,金人既去,能复有今日乎?(5分)
(2)所以勉循金人推戴者,欲权宜一时以纾国难也,敢有他乎?(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6分,每小题3分)
养 晦 堂 记
曾国藩
凡民有血气之性,翘然而思有以上人。恶卑而就高,恶贫而富,恶寂寂而思赫赫之名。此世人之恒情。而凡民之中有君子人,率常终身幽默,暗然退藏。彼岂与人异性?诚见乎其大,而知众人所争者之不足深较也。
盖《论语》载,齐景公有马千驷,曾不得与首阳饿莩挈论短长矣。余尝即其说推之,自秦汉以来,迄于今日,达官贵人,何可胜数?当其高据势要,雍容进止,自以为材智人万万。及夫身没观之,彼与当日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营营而生,草草而死者,无以异也。而其间又有功业文学猎取浮名者,自以为材智加人万万。及夫身没观之,彼与当日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营营而生,草草而死者,亦无以甚异也。然则今日之处高位而获浮名者,自谓辞晦而居显,泰然自处于高明。曾不知其与眼前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之营营者将同归于澌尽,而毫毛无以少异。岂不哀哉!
吾友刘君孟容,湛默而严恭,好道而寡欲。自其壮岁则已泊然而外富贵矣。既而察物观变,又能外乎名誉。于是名其所居曰“养晦堂”,而以书抵国藩之记。
昔周之末世,庄生闵天下之士湛于势利,汩于毁誉,故为书戒人以暗默自藏,如所称董梧、宜僚、壶子之伦,三致意焉。而扬雄亦称:“炎炎者灭,隆隆者绝。高明之家,鬼瞰其室。”君子之道,自得于中,而外无所求。饥冻不足于事畜而无怨;举世不见知而无闷。自以为晦,天下之至光明也。若夫奔命于烜赫之途,一旦事尽意索,求如寻常穷约之人而不可得,乌睹可谓焜耀者哉?余为陈所以,坚孟容之志;后之君子,亦观省焉。
【注】①翘然:翘,音qiáo,翘然,意气饱满的样子。②厮役贱卒、污行贾竖:现犹称奴仆、差役、贪(坏)官、奸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恶贫而富觊:希望得到。
B.自以为材智人万万加:多。
C.将同归于澌尽行:将要。
D.余为陈所以备:详尽。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翘然而思有以上人抢榆枋而止,时不至
B.而凡民之中有君子人太子及宾客知其事
C.而以书抵国藩之记于是秦王不怿,一击缶
D.坚孟容之志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小题3:把第一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诚见乎其大,而知众人所争者之不足深较也。(4分)
(2)饥冻不足于事畜而无怨;举世不见知而无闷。(4分)
小题4:第一卷文言文中,作者曾国藩对后代的君子在为人处世方面有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第后面题(22分)
范雍,字伯纯,世家太原。雍中进士第,为洛阳县主簿。累官殿中丞。环、原州属羌扰边,以雍安抚使。建言:“属羌因罪罚羊者,旧输钱,而比年责使出羊,羌人颇以为患。请输钱如旧,罪轻者以汉法赎金。”从之。迁右谏议大夫。
雍在京东时,平滑州水患。以劳加龙图阁直学士。明年,拜枢密副使。丁母忧,起复,迁给事中。玉清昭应宫灾,章献太后泣对大臣曰:“先帝竭力成此宫,一夕延燎几尽,惟一二小殿存尔。”雍抗言曰:“不若悉之也。先朝此竭天下之力,为灰烬,非出人意;如因其所存,又将葺之,则民不堪命,非所以畏天戒也。”时王曾亦止之,遂诏勿葺。迁尚书礼部侍郎。
太后崩,罢为户部侍郎。陈安边六事,又请于天雄军聚甲兵以备河北,于永兴军、河中府益募土兵备陕西,即泾原、环庆有警,河中援之。
既而元昊反,拜振武军节度使。因言:“延州最当贼冲,地阔而砦栅疏,近者百里,远者二百里,土兵寡弱,又无宿将为用,而贼出入此,请益师。”不报。元昊先遣人通款雍,雍信之,不设备。一日,引兵数万破金明砦,乘胜至城下。大将石元孙领兵出境,守城者才数百人。雍召刘平于庆州,平帅师来援,合元孙兵与贼夜战三川口,大败,平、元孙皆贼所执。雍闭门坚守,会夜大雪,贼解去,城得不陷。左迁户部侍郎。居一岁,复吏部侍郎。
雍为治尚恕,好谋少成。在陕西,尝请于商、虢置监铸铁钱,后不可行;又括诸路牛以兴营田,亦随废。颇知人,喜荐士,后多至公卿者。狄青为小校时,坐法当斩,雍贷之。
初完永兴城或言其非便诏止其役雍匿诏而趣成之。明年,贼犯定川,邠、岐之间皆恐,永兴独不忧寇。又迁礼部尚书,卒。赠太子太师,谥忠献。
(选自《宋史》卷二百八十八列传第四十七,有删节)
注:①土兵,宋代设于西北边境及广南两路的地方性兵种,亦称土军。
②砦同“寨”。守卫用的栅栏、营垒。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不若悉之也焚烧
B.为灰烬迅速
C.又无宿将为用经验丰富的老将
D.大将石元孙领兵出境会合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先朝此竭天下之力河中府益募土兵备陕西
B.好谋少成永兴独不忧寇
C.以雍安抚使平、元孙皆贼所执
D.而贼出入此元昊先遣人通款
小题3: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完永兴城/或言其非便/诏止其役/雍匿诏而趣成之
B.初/完永兴城/或言其非/便诏止其役/雍匿诏而趣成之。
C.初完永兴城/或言其非/便诏止其役/雍匿诏而趣/成之。
D.初完永兴城/或言其非便/诏止其役/雍匿诏而趣/成之。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雍历任多个官职,从属于环州、原州两地的羌人侵扰边境,范雍找到问题的所在,朝廷也听从了他的建议,后来他还消除了滑州水涝的灾害。
B.玉清昭应宫遭遇火灾,章献太后很伤心,有心想重新修葺宫殿,但遭到了范雍的反对,当时丞相王曾也制止修葺,于是皇帝下诏不要修葺。
C.范雍能鉴察人,喜欢推荐贤士。他曾建议聚集铠甲兵械和增加招募土兵来增强抵御力,但没被朝廷重视。曾经请求商、虢两地置监铸造铁钱也没有执行下去。
D.李元昊谋反,先派遣人和范雍通和言好,范雍相信他,不设防备,后来李元昊突然攻破金明砦,范雍向刘平求救,虽遭受惨重的失败,但城池并没有被攻陷。
小题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翻译下列句子。(7分)
①丁母忧,起复,迁给事中。(3分)
②狄青为小校时,坐法当斩,雍贷之。(4分)
(2)从文中找出两个能表现范雍有预见性的例子。(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一)《论语·为政》: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注】①孟武伯:鲁国当政大夫孟懿子之子,“武”是他的谥号。谥号是古代统治者或有地位的人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
(二)孟子曰:“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小题1:第一则材料,画线句中的“其”字,一般解释为“子女”;而在当代学者徐志刚的《论语通译》中,则将“其”解释为“父母”,将句读标点为:“父母,唯其疾之忧。”据此,分别解说画线句的不同意思。并请解读第二则材料中孟子有关“孝”的观点(6分)
第一则材料的两种理解(4分):
                                                            
                                                            
对第二则材料的解读(2分):
                                                                
小题2: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请关联材料中孔子有关孝的解读的第一种理解与孟子对孝的解读,结合当前生活实际谈你对孝的认识。要求:中心明确,结构相对完整,层次分明,语言简洁、生动、形象;③不超过150字。(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刘文静,字肇仁,父韶,仕隋战死,赠上仪同三司。文静以死难子,袭仪同。倜傥有器略。大业末,为晋阳令,与晋阳宫监裴寂善。寂夜见逻堞传烽,咤曰:“天下方乱,吾将安舍?”文静笑曰:“如君言,豪英所资也。吾二人者可终羁贱乎?”
高祖为唐公,镇太原,文静察有大志,深自结。既又见秦王,谓寂曰:“唐公子,非常人也,豁达神武,汉高帝、魏太祖之徒钦!殆天启之也。”寂未谓然。文静俄坐李密姻属系狱,秦王顾它无可与计者,私入视之。文静喜,挑言曰:“丧乱方剡,非汤、武、宣、光不能定。”王曰:“安知无其人哉?今过此,非儿女子姁姁相忧者。世道将革,直欲共大计,试为我言之。”文静曰:“上南幸,兵填河、洛,盗贼蜉结,大连州县,小阻山泽,以万数,须真主取而用之。诚能投天会机,则四海不足定也。”王笑曰:“君言正与我意合。”乃阴部署宾客。
将发,恐唐公不从,文静谋因裴寂说,胁寂曰:“公为监,以宫人侍客,公死何憾,奈何累唐公?”寂惧,乃劝起兵。唐公乃开大将军府,以文静为司马……(因功)转大丞相府司马,进光禄大夫、鲁国公。
文静自以材能过裴寂远甚,又屡有军功,而寂独用故旧恩居其上,意不平。每论政多戾驳,遂有隙。与弟散骑常侍文起饮酣,有怨言,拔刀击柱曰:“当斩寂!”会家数有怪,文起忧,召巫夜披发衔刀为禳厌。文静妾失爱,告其兄上变,遂下吏。帝遣裴寂、萧瑀讯状,对曰:“昔在大将军府,司马与长史略等。今寂仆射,居甲第,宠赉不赀,臣官赏等众人,家无赢,诚不能无少望。”帝曰:“文静此言,反明甚。”李纲、萧瑀明其不反;秦王亦以文静首决非常计,事成乃告寂,今任遇弗等,故怨望,非敢反,宜赐全宥。帝素疏忌之,寂又言:“文静多权诡,而性猜险,忿不顾难,丑言怪节已暴验,今天下未靖,恐为后忧。”帝遂***之,年五十二。籍其家。文静临刑,抚膺曰:“高鸟尽,良弓藏,果不妄。”
(《新唐书·列传第十三》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欲共大计 直:只是
B.召巫夜批发衔刀为禳 厌:镇压
C.文静喜,言曰 挑:挑逗
D.李纲、萧瑀其不反 明:明白
小题2:下列言行全都表现刘文静有才略远见的一项是(  )
①如君言,豪英所资也 ②文静多权诡 ③丧乱方剡,非汤、武、宣、光不能定 ④唐公子,非常人也 ⑤(文静)深自结 ⑥高鸟尽,良弓藏,果不妄
A.①④⑤B.②③⑥
C.①④⑤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文静父亲在隋朝为官,建立了战功,故而刘文静得以承袭父亲的职务做了晋阳令。
B.裴寂城府很深,文静告诉他秦王一定会平定天下时,他也丝毫没有透露自己的想法。
C.秦王知道文静受儿女姻亲关系连累入狱,到狱中探望,使得文静很感动而向其献计。
D.文静因裴寂位次高于己而生不满,在处理政务时常常与裴寂唱反调,确实失之狭隘。
小题4: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能投天会机,则四海不足定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官赏等众人,家无赢,诚不能无少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