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第后面题(22分)范雍,字伯纯,世家太原。雍中进士第,为洛阳县主簿。累官殿中丞。环、原州属羌扰边,以雍为安抚使。建言:“属羌因罪罚羊者,旧输钱...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第后面题(22分)
范雍,字伯纯,世家太原。雍中进士第,为洛阳县主簿。累官殿中丞。环、原州属羌扰边,以雍安抚使。建言:“属羌因罪罚羊者,旧输钱,而比年责使出羊,羌人颇以为患。请输钱如旧,罪轻者以汉法赎金。”从之。迁右谏议大夫。
雍在京东时,平滑州水患。以劳加龙图阁直学士。明年,拜枢密副使。丁母忧,起复,迁给事中。玉清昭应宫灾,章献太后泣对大臣曰:“先帝竭力成此宫,一夕延燎几尽,惟一二小殿存尔。”雍抗言曰:“不若悉之也。先朝此竭天下之力,为灰烬,非出人意;如因其所存,又将葺之,则民不堪命,非所以畏天戒也。”时王曾亦止之,遂诏勿葺。迁尚书礼部侍郎。
太后崩,罢为户部侍郎。陈安边六事,又请于天雄军聚甲兵以备河北,于永兴军、河中府益募土兵备陕西,即泾原、环庆有警,河中援之。
既而元昊反,拜振武军节度使。因言:“延州最当贼冲,地阔而砦栅疏,近者百里,远者二百里,土兵寡弱,又无宿将为用,而贼出入此,请益师。”不报。元昊先遣人通款雍,雍信之,不设备。一日,引兵数万破金明砦,乘胜至城下。大将石元孙领兵出境,守城者才数百人。雍召刘平于庆州,平帅师来援,合元孙兵与贼夜战三川口,大败,平、元孙皆贼所执。雍闭门坚守,会夜大雪,贼解去,城得不陷。左迁户部侍郎。居一岁,复吏部侍郎。
雍为治尚恕,好谋少成。在陕西,尝请于商、虢置监铸铁钱,后不可行;又括诸路牛以兴营田,亦随废。颇知人,喜荐士,后多至公卿者。狄青为小校时,坐法当斩,雍贷之。
初完永兴城或言其非便诏止其役雍匿诏而趣成之。明年,贼犯定川,邠、岐之间皆恐,永兴独不忧寇。又迁礼部尚书,卒。赠太子太师,谥忠献。
(选自《宋史》卷二百八十八列传第四十七,有删节)
注:①土兵,宋代设于西北边境及广南两路的地方性兵种,亦称土军。
②砦同“寨”。守卫用的栅栏、营垒。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不若悉之也焚烧
B.为灰烬迅速
C.又无宿将为用经验丰富的老将
D.大将石元孙领兵出境会合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先朝此竭天下之力河中府益募土兵备陕西
B.好谋少成永兴独不忧寇
C.以雍安抚使平、元孙皆贼所执
D.而贼出入此元昊先遣人通款
小题3: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完永兴城/或言其非便/诏止其役/雍匿诏而趣成之
B.初/完永兴城/或言其非/便诏止其役/雍匿诏而趣成之。
C.初完永兴城/或言其非/便诏止其役/雍匿诏而趣/成之。
D.初完永兴城/或言其非便/诏止其役/雍匿诏而趣/成之。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雍历任多个官职,从属于环州、原州两地的羌人侵扰边境,范雍找到问题的所在,朝廷也听从了他的建议,后来他还消除了滑州水涝的灾害。
B.玉清昭应宫遭遇火灾,章献太后很伤心,有心想重新修葺宫殿,但遭到了范雍的反对,当时丞相王曾也制止修葺,于是皇帝下诏不要修葺。
C.范雍能鉴察人,喜欢推荐贤士。他曾建议聚集铠甲兵械和增加招募土兵来增强抵御力,但没被朝廷重视。曾经请求商、虢两地置监铸造铁钱也没有执行下去。
D.李元昊谋反,先派遣人和范雍通和言好,范雍相信他,不设防备,后来李元昊突然攻破金明砦,范雍向刘平求救,虽遭受惨重的失败,但城池并没有被攻陷。
小题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翻译下列句子。(7分)
①丁母忧,起复,迁给事中。(3分)
②狄青为小校时,坐法当斩,雍贷之。(4分)
(2)从文中找出两个能表现范雍有预见性的例子。(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4:C
小题5:(1)①范雍遭逢母亲丧事,服丧期未满而应召任职,朝廷升迁他为给事中。
②狄青担任小校时,触犯法律应当被斩首,范雍宽恕了他。
(2)①请于天雄军聚甲兵以备河北,于永兴军、河中府益募土兵以备陕西。②为延州请求增加军力。③完永兴城。(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3分。找出的事例只要能体现范雍有预见性,即可给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D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守城者才数百人”可知,会:恰逢。所以选D。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介词,因为/连词,来;B两个“而”,均为连词,表转折。C动词,做/介词,被;D介词,在/介词,跟,和。所以选B。
小题3:
试题分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初”表时间,可停顿;“或”在此指有的人,做主语,故前面需断开;“便”前面省略“范雍”,“就”的意思,副词,故与“非”间需断开;“雍”名词做主语,故前面需断开。所以选A。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建议聚集铠甲兵械和增加招募土兵来增强抵御力,没被朝廷重视”不正确,文中并没有提及朝廷没重视聚集铠甲兵械和增加招募土兵来增强抵御力这个建议。所以选C。
小题5: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丁母忧”、“迁”、“起复”翻译成“再次起用”“重新做官”也可以;“为”、“坐”、“贷”。(2)可从第三、四、六段中,先疏通句意,然后再找出能表现他预见性的语句加以概括或者提取即可。
【参考译文】
范雍,字伯纯,世代都居住在太原。范雍考中进士,任洛阳县主簿。做官一直做到官殿中丞。从属于环州、原州两地的羌人侵扰边境,朝廷任命范雍为安抚使。范雍建议说:“居住在边境内的羌人因为犯罪会被罚用羊来抵罪,过去是缴纳钱,但是近年处罚却是责令用羊来抵罪,羌人很忧虑这件事。请求还是按照过去那样缴纳钱,罪行轻的人按照汉人的法律交纳赎金即可。”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范雍升为了右谏议大夫。
范雍在京东时,消除了滑州水涝的灾害。因为功劳加授予他龙图阁直学士。第二年,任命他为枢密副使。后来范雍遭逢母亲丧事,服丧期未满而应召任职,朝廷升迁他为给事中。。玉清昭应宫遭遇火灾,章献太后哭着对大臣说:“先帝竭尽全力建成这个宫殿,一个晚上蔓延的大火几乎把它烧光了,只是剩下一两个小殿罢了。”范雍抗议说:“不如全都焚烧完算了。先帝因为这个耗尽了天下所有的物力与财力,迅速化为灰烬,并非人的意愿;如果因为这仅存的小殿,又将要修葺它,百姓没办法承受这沉重的劳役,这不是用来敬畏上天儆戒的办法。”当时丞相王曾也制止修葺,于是皇帝下诏不要修葺。范雍被升任尚书礼部侍郎。
太后死后,罢免范雍原来的官职,任命他为户部侍郎。范雍陈述安定边境的六事,又向天雄军请求聚集铠甲兵械来防备河北,从永兴军、河中府增加招募土兵来防备陕西,如果泾原、环庆有紧急情况,河中就能增援。
不久李元昊谋反,朝廷授予范雍振武军节度使。于是说:“延州在贼军道路的冲要处,地阔而且为防御而设的竹木栅栏等障碍物分散(周边的防御工事少),工事之间近的一百里,远的二百里,土兵少且弱小,又没有老将可任用的,但贼军在这里出没,请求增加军队。”但要求没有得到批复。李元昊先派遣人和范雍通和言好,范雍相信他,不设防备。一天,李元昊率领几万人的军队攻破金明砦,趁着胜利的形势打到城下。恰逢大将石元孙率领军队离开国境,守城的人才几百人。范雍召唤在庆州的刘平,刘平率领军队前来支援,会合石元孙的军队,与贼军连夜在三川口大战,遭受惨重的失败,刘平、石元孙都被贼军抓获俘虏。范雍闭门坚守,恰逢当夜下大雪,贼军解围后离开,城池才能得以不被攻陷。范雍被降低官职调动任户部侍郎。过了一年后,重新任命他做吏部侍郎。
范雍治理政事崇尚宽容,喜欢出主意但是少有成功的。在陕西,曾经向商、虢两地的置监请求铸造铁钱,后来不能执行下去;又汇集各地的牛来振兴官田,随后也荒废了。他很能鉴察人的品行﹑才能,喜欢推荐贤士,这些人后来大多官至公卿级别。狄青担任小校时,触犯法律,按照法律应当被斩首,范雍宽恕了他。
起初,范雍想在永兴城加固城墙,有人说此事不妥,皇帝下诏制止这项工程,范雍把诏书藏起,催促完成了这项工程。第二年,贼军侵犯定川,邠、岐两地都害怕,只有永兴不担心敌寇。后来范雍又升职任礼部尚书,后病逝。追赠太子太师的称号,谥号忠献。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文章,完成第后面题(22分)范雍,字伯纯,世家太原。雍中进士第,为洛阳县主簿。累官殿中丞。环、原州属羌扰边,以雍为安抚使。建言:“属羌因罪罚羊者,旧输钱】;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一)《论语·为政》: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注】①孟武伯:鲁国当政大夫孟懿子之子,“武”是他的谥号。谥号是古代统治者或有地位的人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
(二)孟子曰:“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小题1:第一则材料,画线句中的“其”字,一般解释为“子女”;而在当代学者徐志刚的《论语通译》中,则将“其”解释为“父母”,将句读标点为:“父母,唯其疾之忧。”据此,分别解说画线句的不同意思。并请解读第二则材料中孟子有关“孝”的观点(6分)
第一则材料的两种理解(4分):
                                                            
                                                            
对第二则材料的解读(2分):
                                                                
小题2: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请关联材料中孔子有关孝的解读的第一种理解与孟子对孝的解读,结合当前生活实际谈你对孝的认识。要求:中心明确,结构相对完整,层次分明,语言简洁、生动、形象;③不超过150字。(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刘文静,字肇仁,父韶,仕隋战死,赠上仪同三司。文静以死难子,袭仪同。倜傥有器略。大业末,为晋阳令,与晋阳宫监裴寂善。寂夜见逻堞传烽,咤曰:“天下方乱,吾将安舍?”文静笑曰:“如君言,豪英所资也。吾二人者可终羁贱乎?”
高祖为唐公,镇太原,文静察有大志,深自结。既又见秦王,谓寂曰:“唐公子,非常人也,豁达神武,汉高帝、魏太祖之徒钦!殆天启之也。”寂未谓然。文静俄坐李密姻属系狱,秦王顾它无可与计者,私入视之。文静喜,挑言曰:“丧乱方剡,非汤、武、宣、光不能定。”王曰:“安知无其人哉?今过此,非儿女子姁姁相忧者。世道将革,直欲共大计,试为我言之。”文静曰:“上南幸,兵填河、洛,盗贼蜉结,大连州县,小阻山泽,以万数,须真主取而用之。诚能投天会机,则四海不足定也。”王笑曰:“君言正与我意合。”乃阴部署宾客。
将发,恐唐公不从,文静谋因裴寂说,胁寂曰:“公为监,以宫人侍客,公死何憾,奈何累唐公?”寂惧,乃劝起兵。唐公乃开大将军府,以文静为司马……(因功)转大丞相府司马,进光禄大夫、鲁国公。
文静自以材能过裴寂远甚,又屡有军功,而寂独用故旧恩居其上,意不平。每论政多戾驳,遂有隙。与弟散骑常侍文起饮酣,有怨言,拔刀击柱曰:“当斩寂!”会家数有怪,文起忧,召巫夜披发衔刀为禳厌。文静妾失爱,告其兄上变,遂下吏。帝遣裴寂、萧瑀讯状,对曰:“昔在大将军府,司马与长史略等。今寂仆射,居甲第,宠赉不赀,臣官赏等众人,家无赢,诚不能无少望。”帝曰:“文静此言,反明甚。”李纲、萧瑀明其不反;秦王亦以文静首决非常计,事成乃告寂,今任遇弗等,故怨望,非敢反,宜赐全宥。帝素疏忌之,寂又言:“文静多权诡,而性猜险,忿不顾难,丑言怪节已暴验,今天下未靖,恐为后忧。”帝遂***之,年五十二。籍其家。文静临刑,抚膺曰:“高鸟尽,良弓藏,果不妄。”
(《新唐书·列传第十三》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欲共大计 直:只是
B.召巫夜批发衔刀为禳 厌:镇压
C.文静喜,言曰 挑:挑逗
D.李纲、萧瑀其不反 明:明白
小题2:下列言行全都表现刘文静有才略远见的一项是(  )
①如君言,豪英所资也 ②文静多权诡 ③丧乱方剡,非汤、武、宣、光不能定 ④唐公子,非常人也 ⑤(文静)深自结 ⑥高鸟尽,良弓藏,果不妄
A.①④⑤B.②③⑥
C.①④⑤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文静父亲在隋朝为官,建立了战功,故而刘文静得以承袭父亲的职务做了晋阳令。
B.裴寂城府很深,文静告诉他秦王一定会平定天下时,他也丝毫没有透露自己的想法。
C.秦王知道文静受儿女姻亲关系连累入狱,到狱中探望,使得文静很感动而向其献计。
D.文静因裴寂位次高于己而生不满,在处理政务时常常与裴寂唱反调,确实失之狭隘。
小题4: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能投天会机,则四海不足定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官赏等众人,家无赢,诚不能无少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后面题。
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溪,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然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郑公子归生率师伐宋。宋华元率师应之大棘,羊斟御。明日将战,华元***羊飨士,羊斟不与焉。明日战,怒谓华元曰:“昨日之事,子为制;今日之事,我为制。”遂驱入于郑师。宋师败绩,华元虏。夫弩机差以米则不发。战,大机也。飨士而忘其御也,将以此败而为虏,岂不宜哉!故凡战必悉熟遍备,知彼知己,然后可也。
鲁季氏与郈氏斗鸡,郈氏介其鸡,季氏为之金距。季氏之鸡不胜,季平子怒,因归郈氏之宫,而益其宅。郈昭伯怒,伤之于昭公,曰:“禘①于襄公之庙也,舞者二人而已,其馀尽舞于季氏。季氏之舞道,无上久矣。弗诛,必危社稷。”公怒,不审,乃使郈昭伯将师徒以攻季氏,遂入其宫。仲孙氏、叔孙氏相与谋曰:“无季氏,则吾族也死亡无日矣。”遂起甲以往,陷西北隅以入之,三家为一,郈昭伯不胜而死。昭公惧,遂出奔齐,卒于干侯。鲁昭听伤而不辩其义,惧以鲁国不胜季氏,而不知仲、叔氏之恐,而与季氏同患也。是不达乎人心也。不达乎人心,位虽尊,何益于安也?以鲁国恐不胜一季氏,况于三季?同恶固相助。权物若此其过也。非独仲、叔氏也,鲁国皆恐。鲁国皆恐,则是与一国为敌也,其得至干侯而卒犹远。
节选自《吕氏春秋·察微》
注:①古代帝王或诸侯在始祖庙里对祖先的一种盛大祭祀。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一起
B.子路拯溺者,其人之以牛拜谢
C.宋华元率师应之大棘,羊斟抵挡
D.华元***羊士犒劳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未“察其秋毫”的过失的一组是(  )
①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 ②华元***羊飨士,羊斟不与焉
③宋师败绩,华元虏        ④(公)乃使郈昭伯将师徒以攻季氏
⑤郈昭伯不胜而死         ⑥昭公惧,遂出奔齐
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⑤⑥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治乱存亡在它们刚显现的时候就如同秋天的毫毛一样,治理国家的人,需要有明察秋毫的洞察力。
B.孔子赞赏学生子贡的做法,认为他虽然失去了赏赐,但鲁国人不用再赎买自己的国人了。
C.弩机相差一颗米粒就不能发射,战争是个大的弩机,所以凡作战一定要熟悉全部的情况。
D.斗鸡是一件小事,却最终导致国家大乱,其根本原因在于鲁昭公不能明察人心细微之处。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
①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溪,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4分)
②宋师败绩,华元虏(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用斜线(/)给下面划线的一段文言文断句(3分)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煤灰)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知人固不易矣且知人非难也之所以知人难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赵韩王普为相。太祖即位之初,数出微行,或过功臣之家,不可测。一日大雪,向夜,叩赵普门。普亟出,惶惧迎拜,问曰:“夜久甚寒,陛下何以出?”帝曰:“吾睡不能着,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普曰:“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今其时也。愿闻成算所向。”帝曰:“吾欲下太原。”普默然久之,曰:“非臣所知也。”帝问其故,普曰:“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二边之患,我独当之。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遂定下江南之议。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普曰:“镇节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谕矣。”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酣,上曰:“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富贵,不过多积金帛,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皆再拜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明日皆称疾,请解兵权。上许之,皆以散官就第,赐赉甚厚,诸功臣皆以善终。
赵韩王事太祖时,有臣立功,当迁官。上素嫌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曰:“刑以惩罪,赏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且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上怒甚,起,普亦随之。上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上寤,乃可其奏。普欲除某人为某官,不合太祖意,不用。明日,普复奏之,又不用。明日又奏之,太祖怒,取其奏坏裂投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上乃寤,用之,后果称职。
赵韩王为相,每朝廷遇一大事,定一大议,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后普薨,家人始开箧见之,则《论语》二十篇也。太宗欲相普,或谮之曰:“普,山东学究,惟能读《论语》耳!”太宗疑之,以告普。普曰:“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艺祖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陛下。”上意释然,卒相之。
(选自《言行龟鉴》,有改动)
【注】 ①宋乾德二年(964年),赵普被任命为宰相,晋封为韩王。②成算所向:以后的打算。③太宗,指宋太宗赵光义,继宋太祖赵匡胤后为帝。④艺祖:指一朝开国的帝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二边之患,我独当之   当:对,面对
B.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道:道义
C.卿勿复言,吾已谕矣谕:明白
D.上素嫌其人,不与与:赞成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使一举
置之地,拔剑撞破之
B.上晚朝
肉袒负荆,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岂得喜怒专之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趋于亡
D.《论语》二十篇也
位卑足羞,官盛则近谀
小题3:《续资治通鉴·宋纪》中评价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这一点的是(  )
①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 ②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③君臣之间,两无猜嫌 ④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
⑤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 ⑥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
A.①④⑤B.②③⑤
C.②④⑥D.③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太祖刚刚即位之时经常微服私访,有时经过功臣的家门但不进去。不过有一次却雪夜访赵普,拿攻打太原的事情来试探他。
B.赵普指出将领的权力太大导致君弱臣强,这是战争不断的主要原因。在他的提示下,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很多功臣因此得以善终。
C.赵普向太祖推荐人选,并不受太祖好恶的影响。他认为惩罪赏功是古今公理,事实证明他推荐的人选果然是合格的。
D.面对别人的诬陷,赵普承认自己读书不多,仅凭半部《论语》辅佐先帝,宋太宗明白这是他的自谦,也是他的自信,所以最终继续任他为相。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今其时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刑以惩罪,赏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