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李之芳,字邺园,山东武定人。顺治四年进士,授金华府椎官。卓异,擢刑部主事。康熙十二年,以兵部侍郎总督浙江军务。会吴三桂反,十三年...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李之芳,字邺园,山东武定人。顺治四年进士,授金华府椎官。卓异,擢刑部主事。康熙十二年,以兵部侍郎总督浙江军务。会吴三桂反,十三年,奏请复标兵原额,督习枪炮。疏甫上,耿精忠亦叛,遣其将曾养性、白显忠、马九玉数道窥渐,浙大震。之芳檄诸将扼仙霞关,调总兵李荣率副将分道御寇。时上命都统赖塔率师入浙,五月,偕赖塔率满洲兵千、绿旗兵二千、乡勇五百,进驻衢州。众皆谓会城重地,不宣轻委。之芳曰:“不然。衢踞上游,无衢,是无浙也。今日之事,义无反顾。”
七月,之芳与赖塔阅兵水亭门,率总兵官李荣、副都统瑚图等薄贼垒,军坑西。之芳手执刀督阵,或请少避,之芳曰:“三军司命在吾,退即为贼乘。今日胜败,即吾死生矣!”守备程龙怯战,斩以徇。麾众越壕拔栅,败之。遣诸将乘胜复义乌、汤溪、寿昌、淳安、常山、金华石梁、大沟、东阳等地。诏嘉之芳调度有方。
上知闽中有变,命康亲王撤温州之困取福建,之芳乃建议直捣仙霞关,曰:“进取之路,不在温、处而在衢。虽九玉死守河西难猝破,然其南江山,西则常山,皆间道可袭。我兵一进,使彼首尾受敌,即河西之垒不能独完。”王从之芳议。遂进兵大溪滩,复江山,九玉走。欲别取道夺仙霞。诸将受之芳密檄,急据关夹击,其将金应虎等穷蹙降。
王师下福建,临行,之芳启曰:“王但饬诸军勿虏掠,即长驱入,兵可不血刃也。”未几精忠降,温、处贼皆溃散。精忠所署置总兵马鹏、汪文生等犹踞玉山、铅山、弋阳、德兴,之芳请会剿。时吴三桂兵寇吉安、袁州,江西兵不能东,乃独遣兵复玉山,文生遁;自白沙关趋德兴,擒鹏;遣郭守金等复铅山、兴安、弋阳、贵溪诸县。上嘉之芳剿贼邻省有功,加兵部尚书衔。
康亲王师将行,遣人问之芳:“所策固万全乎?”之芳曰:“军已发,犹豫则士气沮。”
乃诣王曰:“虏在吾目中久,明日捷书至矣!”前军捷书果至,康亲王大喜,以为神。浙乱平,疏请蠲(1)被兵州县额赋,安辑流亡,甚有威惠。
入为兵部尚书,调吏部。二十六年,授文华殿大学士。二十七年,御史郭琇疏劾大学士明珠,谓内阁票拟②,皆听明珠指挥,上既罢明珠,并命之芳休致。三十三年,卒于家,谥文襄。(选自《清史稿•卷二百五十一•列传三十八》,有删节)   .
【注】①蠲(juan):同“捐”,免除、去掉。②票拟:指对中央、地方各衙门及臣僚呈送皇帝的章奏,内阁根据有关法规和典章律例代拟初步处理意见,以备皇帝裁决时参考。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卓异,刑部主事擢:提拔
B.疏上,耿精忠亦叛甫:刚刚
C.率总兵官李荣、副都统瑚图等贼垒薄:轻视
D.乃王曰:“虏在吾目中久,明日捷书至矣!”诣:到,造访
小题2: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之芳“善谋”的一组是
①众皆谓会城重地,不宜轻委
②今日胜败,即吾死生矣
③诸将受之芳密檄,急据关夹击。其将金应虎等穷蹙降
④王但饬诸军勿虏掠,即长驱入,兵可不血刃也
⑤所策固万全乎
⑥浙乱平,疏请蠲被兵州县额赋,安辑流亡
A.①②③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之芳因为在清顺治四年中进士,被任命为浙江金华府推官,后又因为功劳大,最终官职做到文华殿大学士。
B.为防备叛乱的耿精忠攻打浙江,李之芳派他的将领曾养性、白显忠等数路保卫浙江,浙江上下对他表示称赞。
C.李之芳与赖塔带领总兵李荣、副都统瑚图等在坑西与叛军展开激战,李之芳对怯战的守备程龙处以斩刑严明军纪。
D.康熙二十七年,御史郭琇上疏弹劾大学士明珠,认为在内阁票拟时大学士都听从明珠指挥,李之芳受到牵连,回家休养。
小题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不然。衢踞上游,无衢,是无浙也。(3分)
②我兵一进,使彼首尾受敌,即河西之垒不能独完。(4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4:(1)不应该这样。衢州位居上游,如果丢失了衢州,这就会丢失浙江。(关键词:然、踞、是)(2)我们的军队一旦进攻,让他们首尾受敌,那么河西的城池就不能独立保存了。(关键词:兵、一、即、完)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应为“靠近”义。与“日薄西山”中的薄意义相同。理解实词一定要回语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考查的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的具体含义,即看这一词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是否讲得通,是否合理。理解实词一定要回语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小题2:
试题分析:①与李之芳无关⑤是康亲王的问话。做文言文中信息筛选类试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浏览六个小选项,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直接排除。最后看四个大的选择项,利用排除法,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小题3:
试题分析:应为“耿精忠派遣他的将领曾养性、白显忠、马九玉等数路觊觎浙江,浙江上下震动。”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第一句时注意“然”解释为这样,“踞”解释为位居,“是”为代词,解释为这;第二句时注意“兵”解释为军队,“一”解释为一旦,“即”解释为那么,“完”解释为保存。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参考译文:
李之芳,字邺园,山东武定人。清顺治四年中进士,任浙江金华府推官,被评为卓异的官员,提拔为刑部主事。
康熙十二年,李之芳以兵部侍郎总督浙江军务。不久,吴三桂在云南谋反。十三年,李之芳上奏请求恢复标兵原先的人数,督促练习枪炮。奏疏刚刚呈上,耿精忠就在福建发生了叛乱。耿精忠派遣他的将领曾养性、白显忠、马九玉等数路觊觎浙江,浙江上下震动。李之芳急调手下各将防御仙霞关,派总兵李荣率副将分道率兵抗击。当时朝廷命平南将军、都统赖塔率师入浙。五月,李之芳同赖塔率统领满兵一千人、绿旗兵两千人、兵勇五百人,进驻衢州。众人都认为会城是战略要地,不应该轻易放弃。李之芳说:“不这样。衢州位居上游,如果没有了衢州,这就没有了浙江。今天扼守衢州的事,义无反顾。”
康熙十二年七月,李之芳与赖塔阅兵在水亭门阅兵后,带领总兵李荣、副都统瑚图等直逼敌垒,驻军坑西。两军在坑西一带展开激战,李之芳拿着刀亲自督战,左右力劝他稍稍躲避,李之芳说:“我是三军司令,我怕死退避,就会被敌人所乘。今日胜败,决定我的生死!”守备程龙临阵退缩,李之芳按军法处斩严明军纪。部下越壕拔栅,击败了他们。李之芳又派遣各将领乘胜收复义乌、汤溪、寿昌、淳安、常山、金华石梁、大沟、东阳等地。朝廷嘉奖李之芳调遣有方。
朝廷知道闽中有变,命康亲王撤温州之围攻取福建,而李之芳却建议直捣仙霞关,说:“进取之路,不在温州、处州,而是在衢州。虽然马九玉死守河西难以立即击破,但是他南面的江山,西面的常山,都可以从小路袭击。我们的军队一旦进攻,让他们首尾受敌,那么河西的军营就不能独立保存了。”康亲王听从了李之芳的建议。于是进兵大溪滩,收复江山,马九玉逃跑,想另外取道夺取仙霞关。诸将收到李之芳的密信,紧急据关夹击他们,马九玉的将领金应虎等处于困境就投降了。
康亲王奉旨入闽,临行前,李之芳说:“亲王只要约束部下不要掳掠财物、妇女,就可以兵不血刃长驱直入福建。”不久,耿精忠投降,温州、处州的敌人溃散。耿精忠的部下总兵马鹏、汪文生等还占踞玉山、铅山、弋阳、德兴,李之芳请求会剿。当时吴三桂的军队占据吉安、袁州,江西的军队不能东进,于是单独派兵收复玉山,文生逃跑;从白沙关急行军到德兴,擒获马鹏;派遣郭守金等收复铅山、兴安、弋阳、贵溪等县。朝廷嘉奖李之芳在邻省剿贼有功,加封兵部尚书头衔。
康亲王的军队将要出发,亲王仍不放心地派人问:“这次发兵果然万全吗?”李之芳答到: “军队已发,若再犹豫,就会士气沮丧,还希望什么成功呢?”李之芳去见康亲王说:“这次行动在我心中已经很久了。放心吧,明日就会有捷报传!”第二天,前面军队的捷报果然了,康亲王非常高兴,认为他神机妙算。浙江叛乱平定后,上疏请求免除遭受战祸州县的赋税,安抚流亡的百姓,很有恩惠。
后做了兵部尚书,又调往吏部。二十六年,授予文华殿大学士。康熙二十七年,御史郭琇上疏弹劾大学士明珠,内阁的票拟,都听明珠指挥,朝廷罢免了明珠后,并命李之芳休息。三十三年,卒于家,谥号文襄。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李之芳,字邺园,山东武定人。顺治四年进士,授金华府椎官。卓异,擢刑部主事。康熙十二年,以兵部侍郎总督浙江军务。会吴三桂反,十三年】;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武王伐纣,到于邢丘,楯折为三,天雨三日不休。武 王 心 惧 召 太 公 而 问 曰 意者 纣 未 可 伐 乎 太 公 对 曰 不 然 楯 折 为 三 者 军 当 分 为三 也;天雨三日不休,欲洒吾兵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前3题,每小题3分,共9分,第4题10分)
王艮字汝止,号心斋,泰州之安丰场人。七岁受书乡塾,贫不能学。从父商于山东,常衔《孝经》、《论语》、《大学》袖中,逢人质难,久而信口谈解,如或启之。其父受役,天寒起盥冷水,先生见之,痛哭曰:“为人子而令亲如此,尚得为人乎?”于是有事则身代之。先生虽不得专功于学,然默默参究,以经证悟,以悟释经,历有年所,人莫能窥其际也。一夕梦天堕压身,万人奔号求救,先生举臂起之,视其日月星辰失次,复手整之。觉而汗溢如雨,心体洞彻。
时阳明巡抚江西,讲良知之学,大江之南学者翕然信从。顾先生僻处,未之闻也。有黄文刚者,吉安人而泰州,闻先生论,诧曰:“此绝类王巡抚之谈学也。”先生喜曰:“有是哉!虽然王公论良知,艮谈格物,如其同也,是天以王公与天下后世也;如其异也,是天以艮与王公也。”即日启行,以古服进见,至中门举笏而立,阳明出迎于门外。始入,先生据上坐。辩难久之,稍心折,移其坐于侧。论毕,乃叹曰:“简易直截,艮不及也。”下拜自称弟子。退而绎所闻,间有不合悔曰:“吾轻易矣!”明日入见,且告之悔。阳明曰:“善哉!子之不轻信从也。”先生复上坐,辩难久之,始大服,遂为弟子如初。
阳明归越,先生从之。因问阳明以孔子辙环车制,阳明笑而不答。归家遂自创蒲轮,招摇道路,将至都下。当是时,阳明之学,谤议蜂起,而先生冠服言动,不与人同,都人以怪魁目之。同门之在京者劝之归,阳明亦移书责之,先生始还会稽。阳明以先生意气太高,行事太奇,痛加裁抑,及门三日不得见。阳明送客出门,先生长跪道旁,曰:“艮知过矣。”阳明不顾而入,先生随至庭下,厉声曰:“仲尼不为已甚。”阳明方揖之起。阳明卒于师,先生迎哭至桐庐,经纪其家而后返。开门授徒,远近皆至。同门会讲者,必请先生主席。阳明而下,以辩才推龙溪,然有信有不信,惟先生於眉睫之间,省觉人最多。谓“百姓日用即道”,虽僮仆往来动作处,指其不假安排者以示之,闻者爽然。 (黄宗羲《泰州学案》有删节)
注释:①龙溪:姓王名畿,字汝中,明代阳明学派代表人物。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七岁受书乡塾,贫不能学。竟:完毕,终了
B.吉安人而泰州寓:寄居,居住
C.痛加裁抑裁抑:制裁、惩戒
D.经纪其家而后返经纪:经营、买卖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王艮“行事太奇”的一组是()
①逢人质难,久而信口谈解 ②天寒起盥冷水
③始入,先生据上坐。④以古服进见,至中门举笏而立。
⑤自创蒲轮,招摇道路⑥厉声曰:“仲尼不为已甚。”
A.④⑤⑥B.②④⑤
C.①②③D.①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王艮曾“一夕梦天坠压身,万人奔号求救,先生举臂起之,视某日月星辰失次,复手整之”。这一极其神话色彩的故事,无疑隐喻了王艮对晚明社会的认识与自己的抱负。
B.王艮认为自己虽然与王阳明一谈“良知”,一谈“格物”,但如果两人的学问如出一辙,那就是上天把王阳明授予天下后世的盛举,足见王艮对王阳明佩服之至。
C.自从王阳明去世以后,天下具有雄辩之才的当推王畿。然而天下心学之士有的相信他的理论有的不相信,只有王艮能在举手投足之间,让人领悟体会心学最多。
D.王艮讲学并不注重理论的辨析,主张“百姓日用即道”,即平时只要率性所行,纯任自然,便谓之道。
小题4:(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
①退而绎所闻,间有不合,悔曰:“吾轻易矣!”(3分)
 
②当是时,阳明之学,谤议蜂起,而先生冠服言动,不与人同,都人以怪魁目之。(4分)
 
(2)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3分)
前 辈 谓 仕 宦 而 至 将 相 为 人 情 之 所 荣 是 不 知 荣 也 者 辱 之 基
也 惟 善 自 修 者 则 能 保 其 荣 不 善 自 修 者 适 足 速 其 辱。
——(元)张养浩《为政忠告·修身第一》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初,魏人范雎从中大夫须贾使于齐,齐襄王闻其辩口,私赐之金及牛、酒。须贾以为雎以国阴事告齐也,归而告其相魏齐。魏齐怒,笞击范雎,折胁,折齿。雎佯死,卷以箦,置厕中,使客醉者更溺之,以惩后,令无妄言者。范雎谓守者日:“能出我,我必有厚谢。”守者乃请弃箦中死人。魏齐醉,曰:“可矣。”范雎得出。魏齐悔,复召求之。魏人郑安平遂操范雎亡匿,更姓名曰张禄。
秦谒者王稽使于魏,范雎夜见王稽。稽潜载与俱归,荐之于王,王见之于离宫。雎佯为不知永巷而入其中,王来而宦者怒逐之,曰:“王至。”范雎谬曰:“秦安得王!秦独有太后、穰侯耳!”王微闻其言,乃屏左右,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对曰:“唯唯。”如是者三。王曰:“先生卒不幸教寡人邪?”范雎曰:“非敢然也!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之事,处人骨肉之间,愿效愚忠而未知王之心也,此所以王三问而不敢对者也。臣知今日言之于前,明日伏诛于后,然臣不敢避也。且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苟可以少有补于秦而死,此臣之所大愿也。独恐臣死之后,天下杜口裹足,莫肯乡秦耳!”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今者寡人得见先生,是天以寡人溷先生而存先王之宗庙也。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范雎拜,王亦拜。范雎曰:“以秦国之大,士卒之勇,以治诸侯,譬若走韩卢而博蹇兔也。而闭关十五年,不敢窥兵于山东者,是穰侯为秦谋不忠,而大王之计亦有所失也。”王跽曰:“寡人愿闻失计!”然左右多窃听者,范雎未敢言内,先言外事,以观王之府仰。因进曰:“夫穰侯越韩、魏而攻齐刚、寿,非计也。齐闵王南攻楚,破军***将,再辟地千里,而齐尺寸之地无得焉者,岂不欲得地哉?形势不能有也。诸侯见齐之罢敝,起兵而伐齐,大破之,齐几于亡,以其伐楚而肥韩、魏也。今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今夫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王若欲霸,必亲中国以为天下枢,以威楚、赵,楚强则附赵,赵强则附楚,楚、赵皆附,齐必惧矣,齐附则韩、魏因可虏也。”王曰:“善。”乃以范雎为客卿,与谋兵事。
(节选《资治通鉴》)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以国事告齐也阴:秘密
B.使客醉者更之溺:用水淹
C.王闻其言,乃屏左右微:略微
D.必中国以为天下枢亲:使……亲近;接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私赐金及牛、酒而从六国破亡故事
B.此臣之所大愿不如须臾之所学
C.臣,羁旅之臣也,交疏王燕王欲结
D.以其伐楚肥韩、魏也以其求思之深无不在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范雎因为接收齐襄王的赏赐被人告发而被魏齐打断肋骨和牙齿,他装死并买通看守人而得以逃脱。
后来魏齐对毒打范雎感到十分后悔。
B.范雎深夜拜见出使魏国的王稽,王稽把他带到了秦国,秦王在离宫召见范雎。而范雎却以十分无礼
的姿态面见了秦王,秦王并未生气。
C.秦王多次跪请范雎赐教,表现出求贤若渴的诚意,最终打消了范雎的顾虑,范雎为秦王分析了秦国
发展方略的失误,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D.范雎以齐国攻打楚国而使好处落到韩、魏两国手中为反面教材,劝说秦王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并
根据形势,各个击破,以取得霸权。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9分)
(1)诸侯见齐之罢敝,起兵而伐齐,大破之,齐几于亡。(3分)
(2)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3分)
(3)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倚 才 高 而 玩 世 背 后 须 防 射 影 之 虫 饰 厚 貌 以 欺 人 面 前 恐 有 照 亡 胆 之 镜 怪 小 人 之 颠 倒 豪 杰 不 知 惯 颠 倒 方 为 小 人 惜 吾 辈 之 受 世 折 磨,不 知 惟 折 磨 乃 见 吾 辈。——《幽窗小记》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景公有所爱槐,令吏谨守之,植木县之,下令曰:“犯槐者刑,伤槐者死。”有不闻令,醉而犯之者。公闻之曰:“是先犯我令。”使吏拘之,且加罪焉。
其女往辞晏子[注]之家,托曰:“负郭之民贱妾,请有道于相国,不胜其欲,愿得充数乎下陈。”晏子闻之,笑曰:“婴其淫于色乎?何为老而见奔?虽然,是必有故。”令内之。
女子入门,晏子望见之,日:“怪哉!有深忧。”进而问焉,日:“所忧何也?”对日:“君树槐县令,犯之者刑,伤之者死。妾父不仁,不闻令,醉而犯之,吏将加罪焉。妾闻之,明君莅国立政,不损禄,不益刑,又不以私恚害公法。不为禽兽伤人民,不为草木伤禽兽,不为野草伤禾苗。吾君欲以树木之故,***妾父,孤妾身。此令行于民而法于国矣。虽然,妾闻之,勇士不以众强凌孤独,明惠之君不拂是以行其所欲。此譬之犹自治鱼鳖者也,去其腥臊者而已。今君出令于民,苟可法于国而善益于后世,则父死亦当矣,妾为之收亦宜矣。甚乎今之令不然以树木之故罪法妾父妾恐其伤察吏之法而害明君之义也。邻国闻之,皆谓吾君爱树而贱人,其可乎?愿相国察妾言,以裁犯禁者。”晏子日:“甚矣!吾将为子言之于君。”使人送之归
明日,早朝,而复于公曰:“婴闻之,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崇玩好,威严拟乎君谓之逆;刑***不称谓之贼。此三者,守国之大殃也。今君穷民财力,以美饮食之具,繁钟鼓之乐,极宫室之观,行暴之大者。崇玩好,县爱槐之令,载过者驰,步过者趋,威严拟乎君,逆民之明者。犯槐者刑,伤槐者死,刑***不称,贼民之深者。君享国,德行未见于众,而三辟著于国,婴恐其不可以莅国子民也。”公曰:“微大夫教寡人,几有大罪,以累社稷。今子大夫教之,社稷之福,寡人受命矣。”
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注] 晏子,名婴,春秋时齐国国相。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皆谓吾君爱树而贱人    贱:轻视
B.崇玩好,威严拟乎君谓之逆崇:推重
C.刑***不称,贼民之深者贼:盗贼
D.公令趣罢守槐之役罢:免除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有不闻令,醉而犯之者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B.醉而犯之,吏将加罪焉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C.不为禽兽伤人民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D.今君穷民财力,以美饮食之具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景公因喜爱槐树而发布命令,碰撞槐树者受刑,损伤槐树者处死;有人因喝醉酒碰撞了 这棵树,遭到拘捕。
B.撞树者的女儿说自己很希望做晏子的侍妾,晏子知道事出有因,便同意见她,询问并耐心倾听她的伤心事。
C.女子向晏子陈述其父因醉酒而误撞槐树,她认为把槐树的威严和君主相当,是悖逆民心的做法,会被邻国非议。
D.景公知错就改,虚心接受了晏子的劝谏,并废除了伤害槐树便治罪的法令,释放了因触犯槐树而被捕的囚犯。
小题4:用“/”给文中句子断句。(3分)
甚乎今之令不然以树木之故罪法妾父妾恐其伤察吏之法而害明君之义也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 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婴其淫于色乎?何为老而见奔?(4分)
(2)“甚矣!吾将为子言之于君。”使人送之归。(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