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课外文言文阅读 (14分)盛彦师者,宋州虞城人。大业中,为澄城长。义师至汾阴,率宾客千余人济河上谒,拜银青光禄大夫、行军总管,从平京城。俄与史万宝镇宜阳以拒东寇...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课外文言文阅读 (14分)
盛彦师者,宋州虞城人。大业中,为澄城长。义师至汾阴,率宾客千余人河上谒,拜银青光禄大夫、行军总管,从平京城。俄与史万宝镇宜阳以拒东寇。
及李密之叛,将出山南,史万宝惧密威名,不敢拒,谓彦师曰:“李密,骁贼也,又辅以王伯当,决策而叛,其下兵士思欲东归,若非计出万全,则不为也。兵在死地,殆不可。”彦师笑曰:“请以数千之众邀之,必枭其首。”万宝曰:“计将安出?”对曰:“军法尚诈,不可为公说。”便领众逾熊耳山南,傍道而止,令弓弩者夹路高,刀楯者伏溪谷。令曰:“待贼半渡,一时齐发,弓弩据高纵射,刀楯即乱出薄之。”或问之曰:“闻李密欲向洛州,而公入山,何也?”彦师曰:“密声言往洛,实走襄城就张善相耳,必当出人不意。若贼入谷口,我自后追之,山路险隘,无所展力,一夫殿后,必不能制。今吾先得入谷,擒之必矣。”
李密既度陕州,以为余不足虑,遂拥众徐行,果逾山南渡。彦师击之,密众首尾断绝,不得相救,遂斩李密,追擒伯当。以功封葛国公,拜武卫将军,仍镇熊州。
太宗讨王世充,遣彦师与万宝军于伊阙,绝其山南之路。贼平,除宋州总管。初,彦师之入关也,王世充以其将陈宝遇为宋州刺史,处其家不以礼,及此,彦师事***之。平生所恶数十家亦皆***之。州中震骇,重足立。会徐圆朗反,彦师为安抚大使,因战,遂没于贼。圆朗礼厚之,令彦师作书报其弟,令举城降己。彦师为书曰:“被贼所擒,为臣不忠,誓之以死。汝宜善侍老母,勿以吾为念。”圆朗初色动,而彦师自若,圆朗乃笑曰:“盛将军乃有壮节,不可***也。”待之如旧。贼平,彦师竟以罪赐死。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十九》,有改动)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率宾客千余人河上谒      济:              
(2)兵在死地,殆不可当        当:              
(3)令弓弩者夹路高          乘: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不可为公说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B.刀楯者伏溪谷虎兕出
C.彦师事***之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D.重足立项王按剑跽曰:“客何为者?”
小题3:用三个四字短语概括盛彦师这个人物的主要特点。(3分)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请以数千之众邀之,必枭其首。(3分)
译文:                                                                 
(2)贼平,除宋州总管。(2分)
译文:                                                                 
答案

小题1:(1)渡 、过河   (2) 抵挡  (3)登、登上
小题2:D
小题3:勇敢无畏  善于谋划  报复心强 节操壮烈 (每点1分,答对3点即可)
小题4:
(1)请求用数千人的兵力阻截他,一定能砍下他的脑袋并悬挂起来。(3分。得分点:“以”,用,1分;“邀”,阻截,半路堵截 ,1分;“枭”,悬挂砍下的人头,1分)
(2)叛贼被平定后,(盛彦师)被授予宋州总管。(2分。得分点:“平”,被平定;“除”,授予官职,这里可译为“被授予”)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
小题2:
试题分析:D.均表修饰关系的连词,可不译;A.代词,这个;人称代词,我。 B.介词,在;介词,从。 C.介词,凭借,利用;介词,通过。
小题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题目,此类有关人物形象的分析题,在分析时,要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此题可以从原文中找出有关语段,通过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把人物性格展现出来。
小题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参考译文:
盛彦师,是宋州虞城人。(隋朝)大业年间,担任澄城的长官。当义军到汾水南边时,(他)率领宾客一千多人渡过汾水拜会义军,受封银青光禄大夫、行军总管,跟随大军平定京城。不久和史万宝(一起)镇守宜阳来抵抗从东方来的贼寇。
到李密叛乱时,(盛彦师他们)将要从山南出发,史万宝畏惧李密的威名,不敢抵挡(李密),(他)对盛彦师说:“李密,是骁悍的贼寇,又有王伯当辅佐他,定下了计策才叛乱,他手下的兵士想要回到东方的老家,如果不是定下万全的计策,就不会这么做了。士兵们在这种必死的境地,恐怕是不可抵挡的。”盛彦师笑着说:“(我)请求用数千人的兵力阻截他,一定能砍下他的脑袋并悬挂起来。”史万宝说:“计策将出自哪里?”盛彦师回答说:“兵法崇尚狡诈,不可以对你说这个(计谋)。”就率领众将士越过熊耳山南,临近道路时停止,命令弓箭手登上道路两旁的高地,刀斧手埋伏在溪谷中。下令:“等到贼人度过一半的时候,同一时间一起袭击,弓弩手依据高地向下直射,刀斧手乘乱逼近他们(砍***)。”有人问他说:“听说李密想要向洛州进军,但是您却进入山中,为什么呢?”盛彦师说:“李密声称往洛州,实际上要去襄城投靠张善相罢了,一定要做得出人不意。如果李密先进入山谷,我从后方追他,山路险峻狭隘,无法施展力量,(他们)一支队伍断后,一定不能制服他们。现在我先行入谷,一定可以擒获他们。”
李密已经度过陕州,以为自己没有什么可忧虑的,就带着众人慢慢前进,果然越过熊耳山向南方进军。盛彦师就攻击他们,李密的军队头尾被从中间断绝,不能相互救助,(盛彦师)就斩***了李密,追捕擒获了王伯当。因为这个功劳受封葛国公,官拜武卫将军,仍然镇守熊州。
唐太宗讨伐王世充,派遣盛彦师和万宝行军到伊阙,隔绝王世充在山南可以逃走的道路。叛贼被平定后,(盛彦师)被授予宋州总管。当初,盛彦师入关时,王世充用他的将领陈宝遇做宋州刺史,(陈宝遇)对他(指盛彦师)的家庭不以礼相待,到了现在,盛彦师借事端***了他。盛彦师平生所厌恶的几十家也都被他***了。宋州中(人)震惊害怕,(怕到)把脚重叠在一起站立。适逢徐圆朗叛乱,盛彦师担任安抚大使,于是和徐圆朗战斗,就败给了徐圆朗。徐圆朗厚待他,要求盛彦师写书信告诉他的弟弟,让他带领全城的人投降自己。盛彦师写信说道:“(我)被叛贼所擒获,作为臣子不能尽忠,发誓用死来明志。你应该好好对待老母亲,不要为我担心。”徐圆朗开始时脸色不好看,但是盛彦师却镇静自如,徐圆朗就笑着说:“盛将军竟有豪壮的节操,不可以***的。”徐圆朗对待他像过去一样。贼人被平定时,盛彦师竟然因为这个罪名(被俘而没被***)而被赐死。
核心考点
试题【课外文言文阅读 (14分)盛彦师者,宋州虞城人。大业中,为澄城长。义师至汾阴,率宾客千余人济河上谒,拜银青光禄大夫、行军总管,从平京城。俄与史万宝镇宜阳以拒东寇】;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文天祥《指南录后序》)(3分)
译文:                                                                 
(2)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张溥《五人墓碑记》)(2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豫让论
明·方孝孺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生为名臣,死为上鬼,光百世,照耀简策,斯为美也。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为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骇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
盖尝因而论之:豫让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智伯,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义士也。呜呼!让之死固忠矣,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何也?观其漆身吞炭,谓其友曰:“凡吾所为者极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谓非忠可乎?及观其斩衣三跃,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即此而论,让馀徐憾矣。
段规之事韩康,任章之事魏献,未闻以国士待之也;而规也章也,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与之地以骄其志,而速其亡也 。郄疵之事智伯,亦未尝以国士待之也;而疵能察韩、魏之情以谏智伯。虽不用其言以至灭亡,而疵之智谋忠告,已无愧于心也。
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士矣,国士——济国之上也。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日:“诸侯大夫各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今无故而取地于人,人不与,而吾之忿心必生;与之,则吾之骄心以起。忿必争,争必败;骄必傲,傲必亡”。谆切恳至,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死于是日。伯虽顽冥不灵,感其至诚,庶几复悟。和韩、魏,释赵围,保全智宗,守其祭祀。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让于此时,曾无一语开悟主心,视伯之危亡,犹越人视秦人之肥瘠也。袖手旁观,坐待成败,国士之报,曾若是乎?智伯既死,而乃不胜血气之悻悻,甘自附于刺客之流。何足道哉,何足道哉!
虽然,以国士而论,豫让固不足以当矣;彼朝为仇敌,暮为君臣,腆然而自得者,又让之罪人也。噫!
注:豫让,战国晋人,生卒年不详;为晋智瑶(即智伯)的家臣,赵、韩、魏共灭智氏后,曾入赵襄子宫中刺***襄子,被俘获。后豫让改名换姓,以漆涂身,吞炭使自己变哑,改变形象,谋刺赵襄子,又被捕,伏诛前,求得赵襄子衣服,拔剑三跃呼天击之,遂自***。事见《战国策·赵策一》。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①忠告善道      道:            光百世        垂:       
③以众人待我    众人:          ④庶几复悟        庶几:       
小题2:请从正反两个方面概述方孝孺对豫让以死报智伯的行为的评价。(2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豫让本来是中行氏的部下,中行氏败后又投身为智伯的臣子。方孝孺和豫让都没有认为这是不忠的表现。
B.方孝孺认为,豫让之不忠,表现在在其位不谋其政。听任智伯因贪欲而亡,却袖手旁观,没有作为。
C.方孝孺认为豫让没能为智伯报仇,***死赵襄子,只能斩衣而死,根本不配被称为国士。
D.豫让之所以不惜以死来为智伯报仇,除了要报答智伯的知遇之恩外,也是为了以其忠义来教育后人。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而规也章也,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与之地以骄其志,而速其亡也 。(4分)
⑵智伯既死,而乃不胜血气之悻悻,甘自附于刺客之流。(3分)
⑶彼朝为仇敌,暮为君臣,腆然而自得者,又让之罪人也。(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少颖敏绝伦。十五为诸生。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徐阶辈皆器重之。
居正为人,颀面秀眉目,须长至腹。勇敢任事,豪杰自许。然沉深有城府,莫能测也。严嵩为首辅,忌阶,阶者皆避匿。居正自如,嵩亦器居正。迁右中允,领国子司业事。与祭酒高拱善,相期相业。寻还理坊事,迁侍裕邸讲读。王甚贤之,邸中中官亦无不善居正者。而李芳数从问书义,颇及天下事。寻迁右谕德兼侍读,进侍讲学士,领院事。神宗即位,居正遂代拱为首辅。
帝虚帝虚己委居正,居正亦慨然以天下为己任,中外想望丰采。居正劝帝遵守祖宗旧制,不必纷更,至讲学、亲贤、爱民、节用皆急务。帝称善。
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夕奉行。黔国公沐朝弼数犯法,当逮,朝议难之。居正用其子,驰使缚之,不敢动。既至,请其死,锢之南京。又为考成法以责吏治。初,部院覆奏行抚按勘者,尝稽不报。居正令以大小缓急为限,误者抵罪。自是,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
居正喜建竖,能以智数驭下,人多乐为之尽。俺答款塞,久不为害。独小王子部众十余万,东北直辽左,以不获通互市,数入寇。居正用李成梁镇辽,戚继光镇蓟门。成梁力战却敌,功多至封伯,而继光守备甚设。居正皆之,边境晏然。两广督抚殷正茂、凌云翼等亦数破贼有功。浙江兵民再作乱,用张佳胤往抚即定,故世称居正知人。
居正病,及卒,帝为辍朝,谕祭九坛,视国公兼师傅者。初,帝所幸中官张诚见恶冯保,斥于外,帝使密诇保及居正。至是,诚复入,悉以两人交结恣横状闻,且谓其宝藏逾天府。帝心动。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谓当剖棺戮死而姑免之。其弟都指挥居易、子编修嗣修,俱发戍烟瘴地。终万历世,无敢居正者。熹宗时,廷臣稍稍追述之。崇祯三年,尚书李日宣等言:“故辅居正,受遗辅政,事皇祖者十年,肩劳任怨,举废饬弛,弼成万历初年之治。其时中外乂安,海内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功在社稷,日久论定,人益追思。”帝可其奏,复敬修官。
(《明史卷二百一十三·列传一百一》有删节)
小题1:下列加点字词语解释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阶者皆避匿善:与……交好
B.居正用其子擢:逮捕
C.居正皆之,边境晏然右:同“佑”,帮助,偏袒。
D.终万历世,无敢居正者白:言说
小题2:下面的句子,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与祭酒高拱善,相期相业古人秉烛夜游,良有
B.虽万里外,朝下夕奉行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C.既至,请贷死,锢之南京则或咎欲出者
D.帝所幸中官张诚恶冯保秦城恐不可得,徒
小题3:下列选项对文中划线部分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谓当剖棺/戮死而姑免之
B.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谓当剖棺戮死而姑免之
C.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谓当剖棺戮死而姑免之
D.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谓当剖棺/戮死而姑免之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⑴ 王甚贤之,邸中中官亦无不善居正者。(4分)
译文:                                                                
⑵ 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4分)
译文:                                                                
⑶ 独小王子部众十余万,辽左东北女真,以不获通互市,数入寇。(4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鳣似蛇,蚕似蠋。人见蛇则惊骇,见蠋则毛起。渔者持鳣,妇人拾蚕,利所在,皆为贲、诸。
……
杨朱之弟杨布衣素衣而出;天,解素衣,衣缁衣而。其狗不知吠之。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毋击也。子亦犹!囊者使女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
……
桓公问管仲:“富有涯乎?”答曰:“水以涯,其无水者也;富之以涯,其富已足者也。人不能自止于足,而亡其富之涯乎!”
……
三虱食彘,相与。一虱过之,曰:“讼者奚说?”三虱曰:“争肥饶之地。”一虱曰:“若亦不患腊之至而茅之燥耳,若又奚患!”于是相与聚嘬其母而食之。彘臞,人弗***。
(《韩非子·说林下》)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天雨,解素衣雨:下雨
B.衣缁衣而反反:回来
C.衣素衣而出出:外出
D.三虱食彘,相与讼讼:责备,埋怨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小题3:下列对于选文内容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渔者持鳣”的故事意在说明,人常常因利益的驱使而变得勇敢,从而揭示人有着意想不到的潜能。
B.“杨布打狗”的故事批评了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做法,强调人们做事要学会换位思考。
C.“富之以涯”则体现了韩非子“知足之足”才是真正的满足的思想,所以在对待财富的问题上,要“知足常乐”。
D.本节所选的故事精确剖析了某些隐微的人性的弱点,蕴涵着深刻的道理,耐人寻味。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今家主独知爱其家,而不爱人之家,是以不惮举其身以贼人之身。(4分)
(2)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4分)
(3)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放鹤亭①记
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②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③其所如,或立于陂④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⑤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⑥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元丰元年十一月初八日记《放鹤亭记》。
【注释】①放鹤亭:在今江苏徐州市云龙山上。②彭城:古地名,今江苏徐州。③纵:到,往。④陂:水田。⑤傃:向,向着,沿着。⑥挹:牵引,援引。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鸣鹤在阴,其子之和:和睦
B.高而望,得异境焉升:登上
C.隐德之士,而玩之狎:亲近
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北边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纵所如,或立于陂田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孰能讥之乎
B.故《易》、《诗》比贤人君子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烦执事
C.宜若有益无损者
吾尝终日思矣
D.鹤鸣九皋,声闻于天
而智勇多困所溺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
B.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
C.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
D.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4分)
(2)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以比贤人君子。(4分)
(3)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