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语言文字运用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人以同一题目命名的作品,古代有苏洵苏辙父子的《六国论》,现代有朱自清、俞平伯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B.剧...
题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人以同一题目命名的作品,古代有苏洵苏辙父子的《六国论》,现代有朱自清、俞平伯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B.剧本《虎符》、诗歌《团泊洼的秋天》、长篇传记《把一切献给党》的作者分别是郭沫若、郭小川、吴运铎。
C.解放区文学有张天翼的小说《华威先生》、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贺敬之、丁毅的《白毛女》。
D.“山药蛋派”作家赵树理的小说有《小二黑结婚》《三千里江山》;“荷花淀派”作家孙犁的小说有《荷花淀》《山乡巨变》。

答案
D
解析
《三千里江山》)杨朔的作品;《山乡巨变》周立波的作品。 
核心考点
试题【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人以同一题目命名的作品,古代有苏洵苏辙父子的《六国论》,现代有朱自清、俞平伯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B.剧】;主要考察你对语言文字运用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文学常识及名篇名句填写(8分)(第(1)题必做,(2)~(5)限选3题)
(1)沈从文的作品题材广泛,文笔清丽,语言清新活泼,他的小说        最具代表性。《欧也妮•葛朗台》和《高老头》是法国作家         的代表作。
(2)        ,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杜牧《阿房宫赋》)
(4)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5)连峰去天不盈尺,             。           ,砯崖转石门壑雷。(《蜀道难》)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   )
A.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顺序应该是诗经——楚辞——乐府——赋——辞——唐诗——宋词——元曲。
B.青莲居士、四明狂客、少陵野老、香山居士、“六一”居士、东坡居士、白石道人、湖海散人依次是指李白、孟浩然、杜甫、白居易、王安石、苏轼、姜夔、施耐庵。
C.“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韩愈、柳宗元提倡的一种文体和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古文”是指先秦两汉的散文,韩愈大力提倡这种文体,以反对六朝以来浮艳颓靡的形式主义文风,他的《师说》《劝学》《杂说》之四(《马说》)《祭十二郎文》是流传千古的优秀散文。
D.“新乐府运动”是指唐朝中期白居易、元稹等人倡导的一种诗歌内容和形式的革新运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主张用新题材创作乐曲和诗,用新乐府描写民生疾苦,反映社会现实,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包括《卖炭翁》,李绅的《悯农》二首)都是新乐府运动中的优秀作品。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山水游记;宋代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一篇台阁名胜记;明代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一篇人事杂记。
B.诗歌发展到唐代,体制最为完备。有古体诗(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律诗(如杜甫的《春望》)、绝句(如杜牧的《过华清宫》)等。
C.郭沫若的《雷电颂》、茅盾的《风景谈》和孙犁的《荷花淀》,尽管体裁不同,但都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都起到了鼓舞人民斗志的作用。
D.长篇小说《红与黑》《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是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其作者分别是司汤达、雨果和巴尔扎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对作家作品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许多名家常被人并称。例:“李杜”即李白与杜甫,“韩柳”即韩愈与柳宗元,“苏辛”即苏轼与辛弃疾。
B.“三言二拍”是我国古代五部短篇小说集的总称,作者是明代的冯梦龙。
C.“三曹”指的是汉末曹操及他的两个儿子曹丕、曹植,他们在诗歌创作上有很高的成就,“三苏”指的是宋朝的苏洵与他的两个儿子苏轼与苏辙,他们在诗歌和散文上各有成就。
D.“左联五烈士”是一九三一年在上海被国民党反动政府秘密***害的五位革命作家,他们是柔石、殷夫、冯铿、胡也频、李伟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坚拒元朝征召。
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