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物理试题 > 杨氏干涉实验 > 1801年,托马斯·杨用双缝干涉实验研究了光波的性质,1834年,洛埃利用单面镜同样得到了杨氏干涉的结果(称洛埃镜实验)。(1)洛埃镜实验的基本装置如图所示,S...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1801年,托马斯·杨用双缝干涉实验研究了光波的性质,1834年,洛埃利用单面镜同样得到了杨氏干涉的结果(称洛埃镜实验)。
(1)洛埃镜实验的基本装置如图所示,S为单色光源,M为一平面镜。试用平面镜成像作图法在图上画 出S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与直接发出的光在光屏上相交的区域。
(2)设光源S到平面镜的垂直距离和到光屏的垂直距离分别为a和L,光的波长为λ,在光屏上形成干涉条纹。写出相邻两条亮纹(或暗纹)间距离Δx的表达式。
答案
解:(1)如图所示

(2)
因为d=2a,所以
核心考点
试题【1801年,托马斯·杨用双缝干涉实验研究了光波的性质,1834年,洛埃利用单面镜同样得到了杨氏干涉的结果(称洛埃镜实验)。(1)洛埃镜实验的基本装置如图所示,S】;主要考察你对杨氏干涉实验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在研究A物体材料的热膨胀特性时,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干涉实验法。A的上表面是一光滑平面,在A的上方放一个两面平行的玻璃板B,B与A的上表面平行,在它们之间形成一厚度均匀的空气薄膜。现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玻璃板B,同时给A缓慢加热,在B的上方观察到B板的亮度发生周期性变化。当温度为t1时最亮,然后亮度逐渐减弱至最暗;当温度升到t2时,亮度再一次增到最亮,则            
[     ]
A.出现最亮时,B上表面反射光与B下表面反射光叠加后加强
B.出现最暗时,B下表面反射光与A上表面反射光叠加后加强
C.温度从t1升至t2过程中,A的高度增加λ/4
D.温度从t1升至t2过程中,A的高度增加λ/2
题型:辽宁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在暗室中从单色点光源S直接射到屏PP"上的一束光在Sb和Sd之间,从S射到平面镜MN再反射到屏PP"上的另一束光在Ma和Nc之间(S"是S在平面镜MN的像)。关于这时屏PP"上是否可能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不可能
B、可能,出现在a、b之间
C、可能,出现在b、c之间    
D、可能,出现在c、d之间
题型:浙江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用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照射双缝,在光屏上偏离中心的P点处恰好出现亮条纹,则[     ]
A.改用波长为2λ的单色光照射,P点处一定出现亮条纹
B.改用波长为λ/2的单色光照射,P点处一定出现亮条纹
C.改用波长为2λ的单色光照射,P点处一定出现暗条纹
D.改用波长为λ/2的单色光照射,P点处一定出现暗条纹
题型:浙江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在暗室中从单色点光源S直接射到屏PP"上的一束光在Sb和Sd之间,从S射到平面镜MN再反射到屏PP"上的另一束光在Ma和Nc之间(S"是S在平面镜MN的像)。关于这时屏PP"上是否可能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不可能
B、可能,出现在a、b之间
C、可能,出现在b、c之间    
D、可能,出现在c、d之间
题型:海南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用频率为f的单色光照射双缝,在光屏上P点处出现第3条暗纹,设光速为c,则P点到双缝S1S2的距离之差r2r1应为  
[     ]
A.  
B.  
C.  
D.
题型:河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