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物理试题 > 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 > 如图6所示,在一条直线上两个振源A、B相距6 m,振动频率相等.t0=0时刻A、B开始振动,且都只振动一个周期,振幅相等,振动图象A为图7(甲),B为图7(乙)...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如图6所示,在一条直线上两个振源A、B相距6 m,振动频率相等.t0=0时刻A、B开始振动,且都只振动一个周期,振幅相等,振动图象A为图7(甲),B为图7(乙).若A向右传播的波与B向左传播的波在t1=0.3 s时相遇,则(  )


图7
A.两列波在A、B间的传播速度大小均为10 m/s                   
B.两列波的波长都是4 m
C.在两列波相遇过程中,中点C为振动加强点
D.t2=0.7 s时刻B点经过平衡位置且振动方向向下
答案
AD
解析
考点:
专题: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专题.
分析:两列波传播速度相同,由题:A向右传播的波与B向左传播在t1=0.3s时相遇,根据S=2vt1求出波速.根据波速公式求出波长.由振动图象知道A起振方向向上,B起振方向向下,在两列波相遇过程中,中点C为振动减弱点.t2=0.7s时刻只有A引起的波传到B点,由乙图读出此刻B的振动方向.
解答:解:A、设AB间距离为S,两列波的速度为v,则由题S=2vt1,得v==10m/s.故A正确.
B、由振动图象读出周期T=0.2s,则波长为λ=vT=2m.故B错误.
C、由振动图象知道A起振方向向上,B起振方向向下,在两列波相遇过程中,中点C是两列波的波峰和波谷相遇的点,振动减弱.故C错误.
D、t2=0.7s时刻只有A引起的波传到B点,由乙图读出此刻B经过平衡位置且振动方向向下.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是两列相遇问题,与宏观物体相遇类似,抓住相遇的条件: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原来相距的距离来分析求解.
核心考点
试题【如图6所示,在一条直线上两个振源A、B相距6 m,振动频率相等.t0=0时刻A、B开始振动,且都只振动一个周期,振幅相等,振动图象A为图7(甲),B为图7(乙)】;主要考察你对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在以下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强烈地震,地震波是机械波,其中只有横有纵波
B.电磁波是横波
C.如果测量到来自遥远星系上某些元素发出的光波波长比地球上这些元素静止时发光的波长长,根据多谱勒效应可知,该星系正在向我们而来
D.照相机镜头采用镀膜技术增加透射光,这是利用了光的衍射原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均匀介质中选取平衡位置在同一直线上的9个质点,相邻两质点的距离均为,如图11(a)所示,一列横波沿该直线向右传播,时到达质点1,质点1开始向下运动,经过时间第一次出现如图(b)所示的波形.则该波的周期为      ,波速为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沿波的传播方向上有相距1m的6个质点a、b、c、d、e、f均静止在各自的平衡位置,一列横波以1m/s的水平速度向右传播。此波在t=0时刻到达质点a,质点开始由平衡位置向下振动,t=1s时质点a第一次到达最低点,则4s<t<5s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a的速度逐渐增大
B.质点c的加速度逐渐增大
C.质点d向下运动
D.质点e向下运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物理——选修3-4](15分)
小题1:一列简谐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某时刻波形图如图甲所示,abcd是波传播方向上的四个振动质点的平衡位置.如再过3/2个周期,其中某质点继续振动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该质点是
A.a处质点B.b处质点
C.c处质点D.d处质点
小题2:如图所示,一束截面为圆形(半径R=1m)的平行紫光垂直射向一半径也为R的玻璃半球的平面,经折射后在屏幕S上形成一个圆形亮区。屏幕S至球心距离为D=(+1)m,不考虑光的干涉和衍射,试问:

①若玻璃半球对紫色光的折射率为,请你求出圆形亮区的半径。
②若将题干中紫光改为白光,在屏幕S上形成的圆形亮区的边缘是什么颜色?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选修模块3-4(15分)
小题1:如图为一列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的波形图,当Q点在t=0时的振动状态传到P点时,则(   )
A.1cm<x<3cm范围内的质点正在向y轴的负方向运动
B.Q处的质点此时的加速度沿y轴的正方向
C.Q处的质点此时正在波峰位置
D.Q处的质点此时运动到P处
小题2:如下图所示,两面平行的玻璃砖下表面涂有反射物质,一束与上表面成30°入射的光线,在右端垂直标尺上形成了A、B两个光斑,A、B间距为4cm,已知玻璃砖的折射率
, 画出形成两光斑的光路图,并求此玻璃砖的厚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