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生物试题 >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 控制人血红蛋白的基因分别位于人的11号、16号染色体上,在不同发育时期有ABCDEF六种基因为之编码,如下图。人的血红蛋白由四条肽链组成,如A2B2表示由两个A...
题目
题型:模拟题难度:来源:
控制人血红蛋白的基因分别位于人的11号、16号染色体上,在不同发育时期有ABCDEF六种基因为之编码,如下图。人的血红蛋白由四条肽链组成,如A2B2表示由两个A肽链和两个B肽链组成。以下对下图分析错误的是
[     ]
A.人的不同发育时期,血红蛋白分子的组成是不同的
B.功能相同的基因集中分布
C.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基因的表达有时间顺序
D.任一基因发生突变都将导致肽链和蛋白质分子的改变
答案
D
核心考点
试题【控制人血红蛋白的基因分别位于人的11号、16号染色体上,在不同发育时期有ABCDEF六种基因为之编码,如下图。人的血红蛋白由四条肽链组成,如A2B2表示由两个A】;主要考察你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某生物学家把从神经细胞中提取的基因植入到细菌的DNA中,该基因在细菌体内表达出的蛋白质在氨基酸序列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在神经细胞中合成的蛋白质完全不同,合理的解释是细菌与人体细胞[     ]
A.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不同
B.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基因结构不同
C.编码蛋白质合成的密码子不同
D.合成蛋白质的能量不同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果蝇中,已知基因B和b分别决定灰身和黑身,基因H和h分别决定后胸正常和后胸异常,基因W和w分别决定红眼和白眼。下图1表示某果蝇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和部分基因组成,图2表示某个果蝇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初,摩尔根等人利用_______________法证明了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图中所示的染色体上。后来,有人发现,形成果蝇红眼的直接原因是红色色素的形成,形成红色色素需要经历一系列的生化反应,而每一反应各需要一种酶,这些酶分别由相应的基因编码。该实例表明,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之一是____________,而且基因与性状也并不都是一一的对应关系,也可能是____________。
(2)如果只考虑图1所示果蝇中的B(b)、W(w)基因,则该果蝇产生的配子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让该果蝇与杂合灰身红眼的异性个体杂交,所产生的雄性后代中,灰身与黑身的数量比是_________,红眼和白眼的数量比是_______________。
(3)如果考虑图1所示的各对基因,让该果蝇进行测交,得到黑身、后胸正常、白眼雌果蝇的几率是____。
(4)图2所示的是一个异常的精细胞,造成这种异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精细胞形成过程中__________。请在指定的位置(图3处)绘出与该精细胞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另一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据报道,PBA和TUDCA两种化合物有助于Ⅱ型糖尿病的治疗,这两种药物可以缓解“内质网压力”(指过多的物质如脂肪积累到内质网中使其出错的状态)和抑制JNK基因活动,以恢复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正常血糖。现已用Ⅱ型糖尿病小鼠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肥胖可能与Ⅱ型糖尿病的病因有关
B.内质网功能出错影响了胰岛素的加工
C.JNK基因活动受抑制是Ⅱ型糖尿病的另一病因
D.Ⅱ型糖尿病小鼠胰岛素的分泌与高尔基体有关
题型:0115 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图1表示某生物的b基因正常转录过程中的局部分子状态图,图2表示该生物正常个体的体细胞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该生物的黑色素产生需要如图3所示的3类基因参与控制,三类基因的控制均表现为完全显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2所示的基因型可以推知:该生物体肯定不能合成黑色素
B.若b1链的(A+T+C)/b2链的(A+T+G)=0.3,则b2为RNA链
C.若图2中的2个b基因都突变为B,则该生物体可以合成出物质乙
D.图2所示的生物体中可能存在含有4个b基因的细胞
题型:0107 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家兔体内是否产生黄脂或白脂,受遗传因素的影响。生物兴趣小组选择健康的黄脂家兔和白脂家兔从事研究。将两种兔子分成两组,分别喂饲不同饲料: 一组饲料中含黄色素的食物;另一组的饲料中则不含黄色素的食物,同学们所做实验的家兔体内产生脂质的颜色如下图所示:试问实验结果可获得下列何种结论
[     ] 
A.家兔的脂质颜色是一种不完全显性遗传
B.黄脂基因会因食物而产生突变
C.白脂基因使家兔脂质颜色不受食物影响
D.白脂基因会因食物而产生突变  
题型:0107 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