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题文】(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793年,英使马戛尔尼率团使华,中英之间发生了所谓“礼仪之争”。清廷要求英使行外藩朝贡天朝的三跪九叩礼,英使以维护对等...
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793年,英使马戛尔尼率团使华,中英之间发生了所谓“礼仪之争”。清廷要求英使行外藩朝贡天朝的三跪九叩礼,英使以维护对等之独立英王的荣誉加以拒绝,结果是马戛尔尼行单膝下跪礼。英使向清政府提出允许英商在宁波等处贸易等要求,遭到清廷的全部拒绝。乾隆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法国人佩雷菲特在《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中写道:“英国人认为他们的权利,在于根据西方制订的规则让中国向国际贸易开放。马戛尔尼的一切做法都在否认中国文化的有效性。拒绝叩头,讨厌盘膝而坐,见到日常生活的场景傲慢地感到可笑,这些意味着:认为不能有几种文明,只有一种文明,即西方的文明。”
——摘自《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1784年,英国首相小威廉?皮特同意英美之间订立一个互惠商约,但是,英国船主们却强烈反对,谢菲尔德勋爵撰书宣称,根据《邦联条例》第九条规定,“国会不得签订商业条约以限制各州对外国人课以与本州人民同等的进口税及关税,或禁止任何种类货物或商品进出口之立法权。”因此,不存在美国用自己的关税或航海条约对仍然控制着美国市场的英国贸易进行报复的危险,美国国会在谈判商业方面的权力并不比调整州际贸易的权力更大,签订互惠商约毫无必要。后来制定的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八款第三项规定,“国会有权规定合众国与外国、各州间及与印第安部落之通商。”按照最高法院法官马歇尔的解释,商业不仅仅是贸易,“它是双方的相互交往”,是美利坚合众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国会的触角已伸到远离商业的领域,即国会有权控制州际交往的各个方面。
——摘自刘绪贻主编《美国通史》
材料三: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前提。邓小平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之一,也把它作为“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出发点之一。邓小平指出:“和平共处的原则不仅在处理国际关系上,而且在一个国家处理自己内政问题上,也是一个好办法。我们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同一问题,这也是一种和平共处”。在我国“一国两制”方针的实施,将突出表现为国家对阶级斗争的调节作用,而不是阶级压迫的作用。“一国两制”使大陆和港澳台同胞团结在民族独立、国家统一的旗帜下,扩大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对象和范围,突出了我国统一战线的民族的、爱国的性质。允许统一后的港澳台地区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并使这一制度同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同时并存,因而“一国两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资本主义的更充分、更长时期内、更高层次上的利用。
——摘自陈述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英“礼仪之争”反映的本质问题。(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美国《邦联条约》相比,1787年宪法关于美国国会权力的变化以及变化的意义。(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依据和理论上的发展贡献。(6分)
答案
【答案】
(1)一方面反映的是封建朝贡外交理念与近代平等外交理念之间的矛盾(2分);另一方面反映的是封闭的农业文明与开放的资本主义文明之间的矛盾(2分)。
(2)由国会没有管理全国贸易和商业的权力到国会享有管理全国贸易和商业的权力。(2分)
意义:有利于美国贸易和经济的发展;使联邦政府在对外事务中拥有了自主权;加强了对州际事务的管理,有利于美国的稳定;有利于提高联邦政府的威权和社会政治的稳定。(6分,答3点)
(3)理论依据:国家的主权与安全、领土的完整和统一是国家的根本利益;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4分)
理论贡献: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突出国家的调节作用;发展了“和平共处”理论,运用“和平共处”理论处理国内问题;发展了统一战线理论,突出了爱国的主题、扩大了对象和范围;发展利用资本主义促进社会主义的理论。(4分,回答2点)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首先要注意题目的要求“本质问题”,然后结合材料“……清廷要求英使行外藩朝贡天朝的三跪九叩礼,英使以维护对等之独立英王的荣誉加以拒绝,结果是马戛尔尼行单膝下跪礼。……法国人佩雷菲特在《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中写道:‘英国人认为他们的权利,在于根据西方制订的规则让中国向国际贸易开放。马戛尔尼的一切做法都在否认中国文化的有效性。拒绝叩头,讨厌盘膝而坐,见到日常生活的场景傲慢地感到可笑,这些意味着:认为不能有几种文明,只有一种文明,即西方的文明。’”归纳总结。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1787年宪法的分析与认识。首先要依据材料“……根据《邦联条例》第九条规定,‘国会不得签订商业条约以限制各州对外国人课以与本州人民同等的进口税及关税,或禁止任何种类货物或商品进出口之立法权。’而……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八款第三项规定,‘国会有权规定合众国与外国、各州间及与印第安部落之通商。’……国会的触角已伸到远离商业的领域,即国会有权控制州际交往的各个方面。”分析其变化,再结合所学分析其意义。
第(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国两制”的分析与认识。回答时要注意结合所学及材料“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前提。……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之一,‘和平共处的原则不仅在处理国际关系上,而且在一个国家处理自己内政问题上,也是一个好办法。……‘一国两制’……扩大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对象和范围,……因而‘一国两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资本主义的更充分、更长时期内、更高层次上的利用。”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清代外交的变化;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美国联邦制的建立?1787年宪法;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大业?“一国两制”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793年,英使马戛尔尼率团使华,中英之间发生了所谓“礼仪之争”。清廷要求英使行外藩朝贡天朝的三跪九叩礼,英使以维护对等】;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板垣记略》载:“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材料说明清初
A.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B.皇权受到一定牵制
C.简化处理政务的手续D.内阁决策国家政务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下图从左至右分别为汉朝、宋朝、明朝官员的上朝礼仪,其变化说明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皇权不断加强
C.等级制度不断强化
D.礼仪不断完善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都是最高行政机关
C.参与机要,但并无决策权D.负责各地军政事务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易中天先生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指出,皇帝对官员常有一种复杂的心理。一方面,他离不开官员;另一方面,他又近乎本能地认为帝国的事情会坏在这帮家伙手里。下列哪些属于皇帝为了避免“帝国的事情会坏在这帮家伙手里”而采取的措施
①汉武帝设中朝                     ②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
③元朝设中书省                     ④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近年以来纪纲不肃,法度不行,上下务为姑息,百事悉从委徇。以模棱两可谓之调停,以委曲迁就谓之善处。”
——《张太岳集》卷36
材料二  万历元年(1573年)张居正创设颁行考成法,主要内容有两点:一是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定立期限,并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作底册,另一本送六科,最后一本呈内阁。二是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对所属官员承办的事情,每完成一件须登出一件,反之必须如实申报,否则以违罪处罚;六科亦可根据账簿登记,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限事例进行议处;最后内阁同样亦依账簿登记,对六科的稽查工作进行查实。
9 }9 v3 }8 ^: G; W这些做法,一改过去三年考察一次地方官、六年考察一次京官的规定,把考察官吏与限时办结事务、并以事务办理情况追究责任人的方法相结合,使得考察随时随地,监督无处不在,并实现行政部门与监督部门互相制约互相制衡,同时达到内阁及时了解下情,知悉官吏情况。
(1)材料一揭示了明代官场怎样的现象?(5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考成法的主要特点。(10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