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题文】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某班举办题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利弊”的辩论会,正方观点:利大于弊,反方观点:弊大于利。正反方均收集到...
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某班举办题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利弊”的辩论会,正方观点:利大于弊,反方观点:弊大于利。正反方均收集到以下图文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
——摘选自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明朝改制后

材料三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摘选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一后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图2所示的中央行政制度称为什么?(2分)
(3)材料二、三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的什么趋势?(2分)
(4)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支持哪方观点?请说明理由。(4分)
答案
【答案】(1)郡县制(2分)
(2)三省六部制(2分)
(3)君主专制不断加强(2分。或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
(4)利:消除地方割据,维护国家统一;提高行政效率等。弊:容易形成君主暴政;压抑地方自主性;不利于新经济因素成长等。(4分)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由材料“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可知,秦朝统一之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有皇帝直接任免,从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2)由图2可知,在皇帝统治下,将宰相权力一分为三,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在尚书省下有六部进行执行。这就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下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
(3)由材料二可知,秦朝开始设置三公,丞相拥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唐朝将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到了明朝废除宰相制度,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由材料三可知,清朝设置军机处,一切大权由皇帝包揽。因此从材料二、三可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化趋势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或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
(4)这是开放性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由题干“正方观点:利大于弊,反方观点:弊大于利”可知,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这可以从有利和消极的角度回答。即利:消除地方割据,维护国家统一;提高行政效率等。弊:容易形成君主暴政;压抑地方自主性;不利于新经济因素成长等。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某班举办题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利弊”的辩论会,正方观点:利大于弊,反方观点:弊大于利。正反方均收集到】;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20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秦朝官僚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省,中书省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三:“(明)太宗皇帝入继大统,首擢翰林编修,初建内阁于奉天门,简任翰林之臣七入其中,所职代言,属时更新,凡制造……咸属焉。”
----魏千志《明清史概论》
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赵翼《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为了有效地控制地方,元朝统治者在地方设置的管理机构是
A.西域都护B.行中书省
C.宣政院D.理藩院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下列机构,属于监察体制的有
①御史大夫     ②参知政事     ③御史台     ④都察院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材料题(15分)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10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你怎么理解材料四中黄宗羲的观点?(3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有学者认为:“就历史经验论,任何一制度,绝不能有利而无弊。任何一制度,亦绝不能历久而不变。历史上一切以往制度俱如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且“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
——唐·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物,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视及创动管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
——元·刘孟保等《南台备要》
材料三   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日: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及其出现的问题。(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元行省拥有的权力。(2分)
(3)据材料三,概括顾炎武关于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看法。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就中央政府加强对地方管理,谈谈你的认识。(2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