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题文】(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
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时间
职位
        基本职权
明中叶后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是如何加强君权而削弱相权的? (8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6分)
答案
【答案】(1)秦始皇设御史大夫牵制丞相;汉武帝设置侍中、尚书令参与军国大事,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8分)
(2)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2分)
(3)没有。(1分)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不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2分)军机处是皇帝谕旨的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2分)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所以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1分)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察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结合教材可知,秦朝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汉武帝设置“中朝”,丞相变成了执行机构;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2)本题主要考察选择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皆不鉴秦设相之患”,“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明初沿袭元朝制度,在中央设立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鉴于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内乱屡生,明太祖朱元璋对丞相的使用一开始就存有戒心。他认为,这种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
(3)“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不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内阁不能统领六部,不能制约皇权,所以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军机处是皇帝谕旨的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军机处的设置,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建立·三公九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唐朝君主专制的加强·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内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军机处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贡举之法,三代未尝有之,而汉武帝建元元年诏举贤良之士,亲策问董仲舒而始焉。唐宋科举之法盖仿于此矣。” 材料中的“贡举之法”是指
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宋朝设官之制……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 由此可见,宋朝
A.宰相权力遭到削弱 B.开始形成内、外朝制度
C.沿袭唐代三省制度 D.内阁与枢密院分掌实权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元史·百官志》载:“行中书省,凡十,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中的“都省”是指
A.门下省B.尚书省
C.中书省D.枢密院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刘海峰先生在《科举学导论》中说:“古往今来科举考试一再起死回生的历史说明: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人情社会,人情与关系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防止人情的泛滥,使社会不至于陷入无序的状态,中国人发明了考试,以考试作为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秩序的调节阀。悠久的科举历史与普遍的考试现实一再雄辩地证明,考试选才具有恒久的价值。”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宗法制是中国人情社会的历史根源
B.科举制具有公平调节社会秩序的特点
C.科举制的实施有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D.考试选才打破了特权阶层对仕途的垄断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