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不管叫什么名称,中国的制度确实和欧洲人所知道的任何制度不一样。整个国家只有一个封建主,即皇帝统治,而由一个极其庞大的机构掌握管理...
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不管叫什么名称,中国的制度确实和欧洲人所知道的任何制度不一样。整个国家只有一个封建主,即皇帝统治,而由一个极其庞大的机构掌握管理;这个机构就是从“文士贵族”中任用的非世袭的文官系统,或官僚系统,或官史阶层很多家族可以上升到“文士贵族”的地位而重又衰落下去
一一李约瑟《现代中国的古代传统》
请回答:
(1)假如你是秦始皇统治时期的一名中央政府官员,当时你能够耳闻目睹秦始皇加强专制集权的主要措施有哪些?(2分)
(2)决定对外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假如中国唐朝时对高丽用兵,其运作程序如何?这种体制有何作用?(5分)
(3)假如你生活在北宋初期,有意从政,你将会通过什么方式达到目的?假如你有幸考中并在中书门下担任最高长宫,你将会面临怎样的局面。(3分)
(4)假如你有幸穿越历史时空,对明太祖做一个加强皇权的访谈,你认为明太祖会谈到他的哪些措施?(2分)
(5)军机处是哪朝哪位皇帝设置的?设置的原因有哪些?其设置有何影响?体现了明清时期的什么时代特征?(8分)
答案
【答案】(l)建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制定严酷的法律。(2分)
(2)程序: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尚书省一兵部。(2分)作用: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和监督,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完整的相权被分割,有利于加强皇权。(3分)
(3)科举考试。(1分)局面:虽行使宰相职权,但被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了行政权、军权和财权。(2分)
(4)废除丞相、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恃从顾问。(2分)
(5)清朝、雍正皇帝。(2分)原因:议政王大臣尝议制约了皇权;直接原因是为了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2分)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同时使君主专制选到顶峰。(2分)时代特征:封建制度衰落。(2分)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l)本问主要考查的是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有:建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制定严酷的刑法,统一全国度量衡,焚书坑儒等。
(2)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长官称为宰相。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门下省掌封驳审议,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尚书省职责为执行。程序: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尚书省一兵部。宰相成员增多,既便于集思广益,又使之互相牵制,从而避免出现权臣专权的局面。这样,大大加强皇权。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容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对科举制的评价: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比较公平公正,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假如你有幸考中并在中书门下省担任最高长官,你将会面临的局面:虽行使宰相职权,但被参知政事分割了权力。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宰相制度的废除。明太祖认为宰相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1380年,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5)结合所学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知识回答。雍正帝时为了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的需要,同时也为了加强皇权,设立军机处,提高了行政效率,军国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反映的时代特征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省六部制、明朝创立内阁、清代军机处的设立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不管叫什么名称,中国的制度确实和欧洲人所知道的任何制度不一样。整个国家只有一个封建主,即皇帝统治,而由一个极其庞大的机构掌握管理】;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在唐代,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的一切政府法律,必须事先由政事堂(宰相集体开会的场
所)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中书门下之印”下发。这主要反映了唐代
A.宰相掌控了决策权 B.君权相权相互制约
C.皇权的不断加强D.相权的分割牵制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北宋为削弱地方经济实力设置的官职是
A.通判B.知州C.枢密使D.转运使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汉化的契丹贵族耶律楚材反对“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的倒退的措施,建议窝阔台 “陛下将南伐,军需宜有所资,诚均定中原地税、商税、盐、酒、铁冶、山泽之利,岁可得银五十万两、帛八万匹、粟四十余万石,足以供给,何谓无补哉?”当他把征收来的金、银、帛、粟陈列在朝廷上让窝阔台过目时,这个大汗才懂得了行汉法的好处。元世祖即位后,围绕着采用汉法问题,斗争更为激烈。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质问: “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尊用汉法,其故何如?”1265 年中原汉族学官许衡针对这一问题给元世祖上疏说:“考之前代,北方之有中夏者,必行汉法乃可长久。故魏、辽、金,历年最多。他不能者,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然可考。 使国家而居朔漠,则无事论此也。今日之治,非此奚宜?”当时蒙古已统治中原地区,忽必烈不得不大量人用汉人,采用汉法。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
(1)依据材料,分析元朝实行汉法的原因。 (8 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行汉法的意义。 (7 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晋书》记载:“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这说明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A.以门第族望为选官标准B.恢复了汉朝的察举制度
C.引发了乡民议政的热潮D.适应了曹魏局势的需要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陆游在《岁暮感怀》一诗中写道:“在昔祖宗时,风俗极粹美。人材兼南北,议论忘彼此。谁令各植党,更仆而迭起。中更夷狄祸(金灭北宋),此风犹未已……”该诗旨在抨击两宋时期
A.政有夷狄之风B.淳朴民风败坏
C.官吏贿赂盛行D.官场党同伐异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