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经济 > 【题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清朝末年,面对清王朝的日益衰败,有人预测,他必将被一个新的王朝所取代。但历史的车轮并未重蹈王朝循环的覆辙。 材料二...
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清朝末年,面对清王朝的日益衰败,有人预测,他必将被一个新的王朝所取代。但历史的车轮并未重蹈王朝循环的覆辙。
材料二 西欧近代社会转型的真正启动也不是在原来工业文明发展较早,社会变革程度一度领先的地中海沿岸国家,而是从当时并不起眼,偏居欧洲大陆西北边的岛国——英国首先开始的,……并引发了世界现代化潮流。
——《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材料三 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记载:从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的比重也由22.3%增长到32.9%,创有史以来单一经济体占世界GDP合计的最大比重。
在19世纪的前70年里,仅占世界人口2%的英国。一直掌控着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最高时其工业生产占世界总量的50%,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哪些因素导致了取代清王朝的是一个民主共和国而非封建王朝?(3分)
2、简析英国率先启动近代社会转型的经济条件。(3分)
3、比较材料三中不同时期中英两国的发展状况,从政治和经济角度简要分析两国发展差异转变的主要因素。(6分)
答案
【答案】
(1)因素: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救亡图存意识的增强;资产阶级立宪派和革命派的发展壮大。(任答3点,每点1分,共3分)
(2)条件: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殖民扩张和掠夺使英国殖民帝国崛起;圈地运动;率先开展工业革命。(任答3点,每点1分,共3分)
(3)状况:1700年至1820年中国领先世界,1820年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2分)因素: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实现机器大生产,中国固守农耕经济,生产方式落后;英国确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中国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4分)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回答出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即可,可从经济上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政治上资产阶级立宪派和革命派的发展壮大,思想上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救亡图存意识的增强等角度来归纳即可。
(2)本题考查英国崛起的原因和条件,注意审题:经济方面,联系英国崛起的史实来筛选经济方面的因素即可,如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殖民扩张和掠夺使英国殖民帝国崛起;圈地运动;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等。
(3)第一小问状况依据材料三中的信息来概括即可,从“从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和“在19世纪的前70年里,仅占世界人口2%的英国。一直掌控着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可得出1700年至1820年中国领先世界,1820年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小问原因抓住时间限制,从两国的政治经济状况来分析即可,如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实现机器大生产,中国固守农耕经济,生产方式落后;英国确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中国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条件;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殖民扩张·英国的崛起;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清朝末年,面对清王朝的日益衰败,有人预测,他必将被一个新的王朝所取代。但历史的车轮并未重蹈王朝循环的覆辙。 材料二】;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经济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晚清大臣陈炽指出:“中国官商情形隔膜,动以崇本抑末之说,视商人之盈亏成败,漠然不加喜戚于其心。持此以与泰西各国通商,如下驷弩骀追踪骐骥,必使中国盈天下无一富商。所有利权皆归彼族,上下交困,仰人鼻息以为生。”这说明他(    )
A.对传统官商关系的认识有所变化
B.意识到发展资本主义是国家根本
C.固守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D.反对外国商人在中国投资设厂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在“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后,有人提出“科学制度是生产力”。如果以此观点出发,中国明清之际阻碍社会发展的生产力主要是
A.长期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 B.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
C.中国的科举制度D.中国封建的小农经济模式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20分)明清时期,运河沿岸成为当时重要的经济、文化区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朱德润在《飞洪桥诗》中描述了运河两岸的景象:“日中市贸群物聚,红毡碧碗堆如山,商人嗜利暮不散,酒楼歌馆相喧阗。”明清时期北上的漕船为运河两岸带来了大量原料,丰富的原料促成了加工业的繁荣。烧造业、酿造业、皮革加工业、丝织业等也在发达的市场网络中兴盛发展,并随着运河地位的下降而趋于萧条。
(1)据材料一,概括该时期运河两岸经济发展的状况。(8分)
材料二 运河的贯通,使沿岸的城镇形成了一道新兴的文化带。明清两代山东出了10名状元,其中有6名出自该文化带。运河沿岸的济宁,作为中国传统儒学的根据地,明以前民间信仰较为单一和正统。晚明以后,金龙四大王素拜、天妃信仰、关帝崇拜等开始传开。同时,运河的贯通也使人们逐渐由“尚俭索朴”、“循规蹈矩”向“靡然向奢”、“违礼越制”转变。
——《明清山东运河区城社会变迁》
(2)据材料二,运河的开通对当地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材料三 成书于明万历年间的“世情小说”《金瓶梅》,描写了北宋运河沿岸的市井风情:潘金莲下棋赢了五钱银子,用三钱买酒、两钱买了一个猪头、四只蹄子……吴月娘出了三钱银子请大家吃螃蟹……卖炊饼的武大,凑了十数两银子,典得县门前楼上下二层房屋居住……
(3)有学者依据上述材料,认为北宋时期白银已经广泛流通。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他的观点。你认为应该如何利用文学作品研究历史?(6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21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把从事工商业的人看成妨碍农战国策的形成的对象,认为他们应该受到打击。农业有一个特点,用力最苦,而盈利少。老百姓看做买卖可以富家,做工匠可以糊口,出力少,获利多,所以他肯定选择逃避农业。而商人的流动性太大,导致人们不看重故土家园了,又怎能为国君守卫疆土呢?并且,更加重要的现实原因是,因为战乱时,商贾重利盘剥、操纵物价的本性,对社会矛盾的加剧起了兴风作浪的作用。
------周巩固《比较视野下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由来及影响》
材料二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三   1913-1937年俄国/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

①与资本主义各国在1929年的生产规模比较
——人民版必修二
(1)概括材料中商鞅打击工商业者的理由。从商鞅变法开始,中国古代历朝都执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你如何认识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7分)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2分)从国际背景分析此设想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苏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工业化建设的成就与存在问题(8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其财富也许在许久以前已完全达到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的限度,但若易以其他法制,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一个忽视或鄙视国外贸易,只允许外国船舶驶入一二港口的国家,不能经营在不同法制下所可经营的那么多交易。此外,在富者或大资本家在很大程度上享有安全,而贫者或小资本家不但不能享有安全,而且随时都可能被下级官吏借口执行法律而强加掠夺的国家,国内所经营的各种行业,都不能按照各种行业的性质和范围所能容纳的程度,投下足够多的资本。在各种行业中,压迫贫者必然使富者的垄断成为制度。富者垄断行业,就能获得极大的利润。
——摘编自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 贡德·弗兰克在其著作《白银资本》中指出:直到1800年,中国仍然是世界经济的中心,中国在世界上具有异乎寻常的、巨大的和不断增长的生产能力、技术、生产效率、竞争力和出口能力,这是世界其他地区都望尘莫及的,以致中国能够把世界生产的白银(当时的世界货币)的一半吸引了去。
评材料中关于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