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经济 > 【题文】(21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商鞅把从事工商业的人看成妨碍农战国策的形成...
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21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把从事工商业的人看成妨碍农战国策的形成的对象,认为他们应该受到打击。农业有一个特点,用力最苦,而盈利少。老百姓看做买卖可以富家,做工匠可以糊口,出力少,获利多,所以他肯定选择逃避农业。而商人的流动性太大,导致人们不看重故土家园了,又怎能为国君守卫疆土呢?并且,更加重要的现实原因是,因为战乱时,商贾重利盘剥、操纵物价的本性,对社会矛盾的加剧起了兴风作浪的作用。
------周巩固《比较视野下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由来及影响》
材料二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三   1913-1937年俄国/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

①与资本主义各国在1929年的生产规模比较
——人民版必修二
(1)概括材料中商鞅打击工商业者的理由。从商鞅变法开始,中国古代历朝都执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你如何认识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7分)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2分)从国际背景分析此设想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苏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工业化建设的成就与存在问题(8分)
答案
【答案】
(1)理由:①工商业者是实施农战国策的障碍;②商人流动性大,不利于国家安全;③战乱时,商人加剧社会矛盾(3分)
影响:①促进农业发展②有利于保障国家安全,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君主统治③使社会活力受到压抑,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长期得不到正常发展 (③点2分,①②任意点2分,共4分)
(2)基本设想:优先发展重工业,尽快实现工业化;(2分)
原因:①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②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的政治包围(4分)
(3)成就:①苏联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②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改变,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③苏联一跃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世界工业强国;④为日后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4分,答出2点即给满分)
存在问题: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多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经济结构;农民为工业化付出代价过大。(4分)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内容中的抑商政策的认识与理解。回答第一小问要按题目的要求,从材料“……商鞅把从事工商业的人看成妨碍农战国策的形成的对象,认为他们应该受到打击。……老百姓……选择逃避农业。而商人的流动性太大……又怎能为国君守卫疆土呢?……战乱时,商贾……对社会矛盾的加剧起了兴风作浪的作用。”归纳总结。回答影响时要注意从正反两个方面解答。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认识。首先要联系所学,明确我国重工业落后的现实;再结合材料三可知,苏联由于优先发展重工业,经济发展迅速,这都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经验。再联系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态度,来综合分析原因。
第(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及问题的认识与掌握,属于基础型题目。回答时需要注意的就是时间限制“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工业化建设”及具体内容“成就与问题”。联系所学的相关知识回答即可。
考点:中国古代的变法改革·商鞅变法·内容及影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发展与成就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21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商鞅把从事工商业的人看成妨碍农战国策的形成】;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经济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其财富也许在许久以前已完全达到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的限度,但若易以其他法制,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一个忽视或鄙视国外贸易,只允许外国船舶驶入一二港口的国家,不能经营在不同法制下所可经营的那么多交易。此外,在富者或大资本家在很大程度上享有安全,而贫者或小资本家不但不能享有安全,而且随时都可能被下级官吏借口执行法律而强加掠夺的国家,国内所经营的各种行业,都不能按照各种行业的性质和范围所能容纳的程度,投下足够多的资本。在各种行业中,压迫贫者必然使富者的垄断成为制度。富者垄断行业,就能获得极大的利润。
——摘编自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 贡德·弗兰克在其著作《白银资本》中指出:直到1800年,中国仍然是世界经济的中心,中国在世界上具有异乎寻常的、巨大的和不断增长的生产能力、技术、生产效率、竞争力和出口能力,这是世界其他地区都望尘莫及的,以致中国能够把世界生产的白银(当时的世界货币)的一半吸引了去。
评材料中关于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以下选项是某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史话”时引用的内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汉朝以后,铁犁、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B.唐制瓷业技术高超,已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C.宋代“市”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形成街市
D.明清两朝推行“海禁”政策,禁止海外贸易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16分) 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国商帮在沉寂100多年之后再度崛起。今日的浙商、苏商、粤商、闽商等比起传统的商帮更具开拓性、创新性,更具全球的眼光和谋略。抚今追昔,鉴古今而知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山东商帮里面,主要是大官僚、大地主兼大商人。这也决定了山东商人所走的道路及商业资本的流向是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
鸦片战争后,尤其是民国时期,宁波商帮中新一代商业资本家脱颖而出,把商业与金融业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宁波商帮以新兴的近代商人群体的姿态跻身于全国著名商帮之列。他们所经营的银楼业、药材业、成衣业、海味业以及保险业,也是名闻遐迩。
——张正明 《中国十大商帮》
(1)据材料一,概括商帮的特点。(4分)从明清时期农业产业结构、货币演变方面分析商帮兴盛的有利条件。(4分)
(2)据材料二,指出山东商帮和宁波商帮发展的不同趋向。(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宁波商帮这种发展趋向的原因。(4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
A.不纳租税B.不事生产
C.不尊儒术D.不敬宗族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乾隆以后,“关东每岁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载豆、麦、杂粟,一岁三运以为常”。据此,判断不正确的是
A.抑商政策改变B.商品经济繁荣
C.长途贩运发达D.区域经济发展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