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经济 > 【题文】(2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十六世纪中期,明朝思想家何心隐说:“商贾大于农工,士大于商贾,圣贤大于士”。200年后,英...
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2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十六世纪中期,明朝思想家何心隐说:“商贾大于农工,士大于商贾,圣贤大于士”。200年后,英国学者乔赛亚?蔡尔德指出:“以余观之,商人,工人,与农人……实为一国之精华……”。
材料二  1948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系统地总结阐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问题:
(1)据材料一,概括两位学者对社会成员分类的标准,比较两位学者观点的不同,结合所学阐释不同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14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文中“革命动力”的划分标准。结合所学,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到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概括指出“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20世纪50年代消失的主要原因。(8分)
答案
【答案】(1)职业或行业分类。(2分)
何心隐:职业身份有贵贱;或官本位、圣贤居首。(2分)
高低排序:圣贤、士大夫、商贾、农工。(1分)
蔡尔德:职业身份无贵贱;或商工农并重;或商、工、农排序,商业居首。(任答1点得2分)
时代背景:(8分)
何心隐:明朝;(观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解释)等级观念深重;
(观点)商品经济繁荣,(解释)商人地位上升;
(观点)独尊儒术;或八股取士;(解释)圣贤为尊。
(上述四点,任答1点得2分,不超过4分)
蔡尔德:英国;工业革命刚开始;
(观点)重商主义;(解释)商业为尊;
(观点)英国君主立宪制,(解释)具有民主平等观念;
(上述四点,任答1点得2分,不超过4分)
(2)划分标准:阶级。(2分)
标志性事件: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分)
主要原因:三大改造。(2分)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分类的标准”依据材料一中的信息“商贾”、“农工”、“士”、“圣贤”、“商人”、“工人”、“农人”等信息来分析,可归纳出职业或行业;第二小问中“观点的不同”可依据材料一中“商贾大于农工,士大于商贾,圣贤大于士”的信息可得出何心隐:职业身份有贵贱;或官本位、圣贤居首。高低排序:圣贤、士大夫、商贾、农工。从“以余观之,商人,工人,与农人……实为一国之精华”的信息可得出蔡尔德:职业身份无贵贱,商业居首。第三小问“时代背景”可根据材料一中的时间,联系明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状况和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状况来归纳即可,如明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等级观念深重;商品经济繁荣,(解释)商人地位上升;独尊儒术;或八股取士;圣贤为尊。英国;工业革命刚开始;重商主义;商业为尊;英国君主立宪制,具有民主平等观念。
(2)第一小问“划分标准”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信息可得出划分标准为阶级;第二小问“标志性事件”注意设问的要求“开始”、“结束”,结合所学可得出1919年的五四运动和1949年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三小问“主要原因”注意时间“20世纪50年代”,结合所学回答即可得出三大改造。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英国的工业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三大改造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2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十六世纪中期,明朝思想家何心隐说:“商贾大于农工,士大于商贾,圣贤大于士”。200年后,英】;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经济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26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元年(1662年)令滨海民悉徙内地五十里,以绝接济台湾之患。于是麾兵折界,期三日尽夷其地,空其人……自有粤东以来,生灵之祸,莫惨于此。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下诏海外有吕宋、葛喇巴等处,常留汉人,自明以来有之,此即海贼之薮也……东洋可使贸易,若南洋,商船不可令往。
——《清圣祖实录》
材料二  “福建、浙江、广东、南京四省近海处,各移内地三十里,令下即日,挈妻负子载道路,处其居室,放火焚烧,片石不留。民死过半,枕籍道涂。即一二能至内地者俱无儋食之粮,饿殍已在眼前。如福清二十八里,只剩八里。长乐二十四都,只剩四都。”
——《榕城记闻》
材料三 上(康熙帝)曰:“先因海寇,故海禁不开为是,今海氛廓清,更何所待。……边疆大臣当以国计民生为念,向虽严海禁,其私自贸易者何尝断绝?”……“向令开海贸易,谓于闽粤边海民生有益,若此二省民用充阜财货流通,各省俱有裨益。且出海贸易非贫民所能,富商大贾懋迁有无,薄征其税,不致累民,可充闽粤兵饷,以免腹里省份转输协济之劳。……故令开海贸易。”
——《清圣祖实录》
材料四 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学者估计,隆庆开禁后输入中国的白银至少1亿两左右,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
——摘编自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
劫为非之患。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罔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
有以四五千金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
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清)蓝鼎元《论南洋事宜书》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清初实行海禁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实行海禁政策产生的严重后果。(8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康熙帝调整海禁政策的原因。(6分)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海禁政策调整后的影响。(8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杭州(南宋都城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这不能说明    (    )
A.临安城市商业发达B.临安夜市、早市相连
C.政府加强管理商业D.商业活动无时间限制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赀(资或财)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大中祥符末,薛田为转运使,请官置交子务,以榷其出入。”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蜀地商品交易居全国之首B.民间私发纸币存在弊端
C.铁钱已基本被纸币所取代D.“交子”由政府首先发行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两汉时期,“钱”字很少见于文学作品中。而从两晋时期起,它的别称被大量收录:鲁褒尊其为“孔方兄”,干宝以“青蚨”称之,而王衍则贬之为“阿堵物”。这说明魏晋时期
A.儒家地位的变迁影响文学内容变化B.自然经济解体导致儒家义利观的解构
C.商品经济发展促使社会价值观念变革D.商业繁荣为市民文学发展奠定基础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在古代中国商业史上,下列各组历史事物或现象之间有深刻的内在联系的一组是(   )
A.重农抑商政策与“市署”机构的建立B.徽商等商帮的形成与会馆的出现
C.丝绸之路的繁荣与“交子”的出现D.“海禁”政策与官营制度的产生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