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经济 > 【题文】(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朝是我国古代海外贸易得到较大发展的时期。“江海求利、以资国用”是两宋时期对海外贸易的...
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是我国古代海外贸易得到较大发展的时期。“江海求利、以资国用”是两宋时期对海外贸易的基本政策。贸易港口广泛分布于北起京东路、南至海南岛的广大区域,各区域内港口大小并存、主次分明,形成较为系统的多层次结构。在东亚、东南亚、印度及孟加拉湾沿岸、红海及非洲东海岸等地,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已多达六十余个。进口商品主要是一些原材料,如香料、矿石、马匹等;而出口商品大多是制成品,如丝绸、瓷器、书画等,这表明中国在当时海外贸易中占主导地位。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和阿拉伯等国的地位,成为中外贸易中的主导力量。为专门管理海上贸易,宋代制定了系统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修订了中国最早的一部市舶条法《元丰市舶条》,为后代所继承。
材料二  “商品贸易是一种使国家之间交往具有意义的值得称誉的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经济发生了迅猛的变化。 1950-2001年,国际贸易从579亿美元增加到74300亿美元,增长了127倍,年平均增长率9.98%。世界货物贸易增长14倍,世界生产量增长5.2倍。世界商品出口结构由1950年初级产品比重占59 %,工业制成品比重占41%,到1990年初级产品比重占26.5%,工业制成品比重占70.6%。各地区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明显不同,1997-2001年,亚洲对外贸易所占比重由26.2%上升到27.1%,北美在17%上下波动,西欧由42.9%小降到40.3%,非洲维持在2.3%,拉丁美洲由5.2%上升到5.7%。据统计,二战后初期,各国对外贸易的平均依赖度仅为7%左右,到2001年这一指标达到20%以上。经济学家们将这种现象概括为“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代海外贸易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兴盛的条件。(12分)
(2)材料二反映出二战后世界贸易出现哪些新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今世界贸易发展原因的认识。(13分)
答案
【答案】
(1)贸易港口增多;贸易范围扩大;进出口商品种类增加;贸易额有所扩大;贸易主导地位增强;贸易制度完善。(每点2分,共6分。任意三点即可)
兴盛条件:社会经济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的全面繁荣为海外贸易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经济重心南移为海外贸易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交通便利,有利于降低成本,扩大利润;造船和航海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远洋航行能力大大提高;政府对海外贸易采取鼓励支持态度。(每点2分,共6分。任意三点即可)
(2)新特征:国际贸易发展迅速,世界贸易增长速度超过世界产值增长速度。商品结构发生变化,其趋势是初级产品比重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上升。发达国家继续在国际贸易中占统治地位,发展中国家地位有所加强。亚洲对外贸易增长引人注目。地区贸易发展不平衡。(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5分。)
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各国经济发展;战后生产国际化的加快。世界工业生产的增长促进世界贸易发展;国际性经济组织的建立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每点2分,共8分。任意四点即可)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贸易港口广泛分布于北起京东路、南至海南岛的广大区域,各区域内港口大小并存、主次分明,形成较为系统的多层次结构”可以概括出贸易港口增多;由“在东亚、东南亚、印度及孟加拉湾沿岸、红海及非洲东海岸等地,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已多达六十余个”可以概括出贸易范围扩大;由“进口商品主要是一些原材料,如香料、矿石、马匹等;而出口商品大多是制成品,如丝绸、瓷器、书画等,这表明中国在当时海外贸易中占主导地位。”可以概括出进出口商品种类增加和贸易主导地位增强;由“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可以概括出贸易额有所扩大;由“为专门管理海上贸易,宋代制定了系统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修订了中国最早的一部市舶条法《元丰市舶条》”可以概括出贸易制度完善。第二问结合所学从宋代农业、工业、商业的发展和经济重心难移、交通条件、航海技术及政府的政策等几个角度来组织答案。
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1950-2001年,国际贸易从579亿美元增加到74300亿美元,增长了127倍,年平均增长率9.98%。世界货物贸易增长14倍,世界生产量增长5.2倍。”可以概括出国际贸易发展迅速,世界贸易增长速度超过世界产值增长速度。由“世界商品出口结构由1950年初级产品比重占59 %,工业制成品比重占41%,到1990年初级产品比重占26.5%,工业制成品比重占70.6%。”可以概括出商品结构发生变化,其趋势是初级产品比重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上升。由“各地区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明显不同,1997-2001年,亚洲对外贸易所占比重由26.2%上升到27.1%,北美在17%上下波动,西欧由42.9%小降到40.3%,非洲维持在2.3%,拉丁美洲由5.2%上升到5.7%。”可以概括出发达国家继续在国际贸易中占统治地位,发展中国家地位有所加强。亚洲对外贸易增长引人注目。地区贸易发展不平衡。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推动、生产国际化的加快、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推动等角度组织回答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宋代经济·表现及原因;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全球化趋势·表现。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朝是我国古代海外贸易得到较大发展的时期。“江海求利、以资国用”是两宋时期对海外贸易的】;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经济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下列选项中,对以下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
A.陈寿的作品于明清成为“四大奇书”之一
B.此时鲜卑拓拔部改国号为魏,定都平城
C.汉武帝时期的海上交通线促进文化交流
D.儒家文化是东北亚地区文化的重要内容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市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商朝的都城已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
B.两汉的城市都设有专供贸易的市
C.唐朝时商业活动已突破坊和市的界限
D.北宋时农村中的集市逐渐形成固定的市镇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唐会要·卷八十六》记载:“六年七月敕:如闻十六宅置宫市以来,成弊既久,须有改移。自今以后,所出市一物以上,并依三宫直市,不得令损刻百姓。”这说明唐代
A.重农抑商政策松动B.政府加强市场管理
C.着手打破坊市界限D.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设置专门机构垄断食盐经营。清政府采取“引岸制”的食盐运销体制,赋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国家只对盐商进行管理和征税。这一变化表明
A.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
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D.富商大贾势力受到抑制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两广总督李侍尧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奏折中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七八十万两(白银),或百余万两。……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广州是当时官方指定的对外贸易港口
②丝绸开始成为中国主要的出口货物
③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非常兴盛
④外商贸易瓦解了中国朝贡贸易体系
A.①③B.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