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经济 > 【题文】(3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
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3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管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1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佣了1140名工人,其中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1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
答案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3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经济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历史上,中华民族为人类奉献出灿烂文明的同时,也吸收了外来文化,无论是古代的汉唐盛世,抑或是今天的现代化进程,一不中国史犹如一副中外文化交流的画卷。
汉代形成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若当时一位外国商人来中国采购商品,他可能购买到的商品有
①丝绸      ②纸张      ③瓷器      ④棉布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成为全国最著名的棉纺织业中心。
A.对             B.错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歌曲《青花瓷》好评如潮,以瓷器作为“中国元素”来创作歌曲,思路新颖,开拓了“中国风一歌曲创作新路。下列关于古代中国陶瓷业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商周时期我国开始出现原始瓷器
B.战国时期出现采用了夹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下列各项不属于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特征的是                      (   )
A.技术不断进步,长期领先世界B.分工日益明显,但始终与农业发展紧密结合
C.官营手工业一直居于主导地位D.部门不断增加,主要以冶金、纺织、陶瓷为主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下列经济活动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的是
①用水排鼓风冶铁 ②用灌钢法炼钢
③到乡村赶草市   ④在省城住会馆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