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经济 > 【题文】(18分)(1)我国传统中以“吉祥”为主题的图案巧妙地运用动植物、人物、器物等,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创造出图形与吉祥寓意相结合的艺术...
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18分)(1)我国传统中以“吉祥”为主题的图案巧妙地运用动植物、人物、器物等,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创造出图形与吉祥寓意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比如把莲花和金鱼放在一起,寓意为“连年有余”,把麦穗与花瓶结合在一起,寓意为“岁岁平安”等。请根据所提供的信息,任选三幅图分别用四字词组概括每幅图的寓意。 (6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2)小农经济背景下,反映 “吉祥”内容的词句非常丰富,试举两例。(比如:瑞雪兆丰年。每条2分,共4分)
(3)简述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6分)
(4)如何看待小农经济背景下人们祈求吉祥的现象?(2分)
答案
【答案】
(1)图一:松鹤延年或松鹤长春;图二:喜上眉梢或双喜临门;图三:四季平安或月月平安;图四:吉祥如意或如意吉祥(每个2分,意思符合,可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6分)
(2)五谷丰登、家和万事兴、风调雨顺;人勤春来早,家合喜事多。等(每条2分,意思符合,可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4分)
(3)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单位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精耕细作、铁犁牛耕(每点2分,共6分)
(4)反映了自古以来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它是一种精神寄托。(言之成理,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2分)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能力和概括能力。在传统文化里松鹤代表长寿,因此图一:松鹤延年或松鹤长春;图二中有喜鹊和梅花,因此图二:喜上眉(梅谐音)梢或双喜临门;图三为花瓶与月季花,因此图三:四季(月季)平(瓶谐音)安或月月平安;图四大象与玉如意,因此吉祥(象谐音)如意或如意吉祥。
(2)题目要求写反映小农经济的吉祥词语,因此要围绕农业生产和家庭生活有关的因素来写。如五谷丰登、家和万事兴、风调雨顺;人勤春来早,家合喜事多等。
(3)本小问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小农经济有如下特征: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单位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铁犁牛耕等。
(4)小农经济因其规模小,生产能力有限,因此具有脆弱性。小农***就会使生活陷入困境,因此人们就希望以这种方式希望生活美满幸福。所以这种现象是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它是一种精神寄托。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小农经济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18分)(1)我国传统中以“吉祥”为主题的图案巧妙地运用动植物、人物、器物等,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创造出图形与吉祥寓意相结合的艺术】;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经济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荀子?富国》认为“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B.铁犁牛耕
C.精耕细作D.自给自足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广东地区在唐朝时“岭南之田,所种惟稻”,到了清朝前期,“乡民以种稻收薄,故为它种(棉花,甘蔗,桑树)以为利。” 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小农经济开始逐渐解体
C.经济作物的种植使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D.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下图所示模型为农业灌溉工具,其最早出现于
A.秦汉时期B.曹魏时期
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14分)在传统社会中,自耕农(注:指自己耕种自己土地的农民)是社会的基础,他们的生存状况,事关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国家历来关注自耕农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统治者长治久安的良策,当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历代统治者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摘自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二  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出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不能承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摘自欧阳修《欧阳文忠公全集》卷59.
材料三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相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
——《极荒活民书》
请回答:
(1)自耕农阶层在中国最终形成于什么时期,它是谁直接剥削的对象。 (4分)
(2)根据材料一分析国家为什么要关注自耕农的存在? (2分)
(3)根据材料一、二、三,分析古代社会中有利和不利于自耕农生存的因素。(4分)
(4)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耕农经济的结束成为必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和英国结束自耕农经济所采取的措施和影响。(4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分析下图,能从图中数据得到的不合理结论是
A.经济发展水平与水旱灾害次数成正比
B.农耕经济发展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C.隋唐制度完善水旱灾害较少
D.两宋时期水旱灾害较多但经济仍然发展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