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经济 > 【题文】元代王祯《农书》记载:“木奴千,无凶年。木奴者,一切树木皆是也,自生自长,不费衣食,不忧水旱,其果木材植等物,可以自用。有余又可以易换诸物,若能多广栽种...
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元代王祯《农书》记载:“木奴千,无凶年。木奴者,一切树木皆是也,自生自长,不费衣食,不忧水旱,其果木材植等物,可以自用。有余又可以易换诸物,若能多广栽种,不惟无凶年之患,抑亦有久远之利焉。”作者在这里强调广种树木的作用在于(     )
A.能够提高粮食产量,改善百姓生活
B.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C.能够防止自然灾害,解决衣食问题
D.比种粮食成本低,经济效益也会更好
答案
【答案】B
解析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与解读的能力。首先要读懂材料,明确材料内容。材料的意思是树木自己生长,不需要衣服食物,不用担心水灾旱灾,结出的果子和木材可以自己使用,如果能大量栽种可以利于长远。材料中没有强调粮食产量和粮食成本,排除AD,材料中国没有强调种树可以防止自然灾害,故排除C。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授时历》与四大农书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元代王祯《农书》记载:“木奴千,无凶年。木奴者,一切树木皆是也,自生自长,不费衣食,不忧水旱,其果木材植等物,可以自用。有余又可以易换诸物,若能多广栽种】;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经济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春秋时期,促使农业生产由集体耕作向以家庭为单位经营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B.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
C.铁器和牛耕的出现
D.奖励耕织政策的实行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下面是对我国古代重大水利工程的赞誉之词,按工程修建的先后排序是
① “溢洪流,调分量。湘漓接,通汉壮……”
②“关中为沃野,无凶年……因命曰郑国渠”
③“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④“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A.①③④②B.④③①②
C.①③②④D.③②①④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唐朝诗人李华有诗道:“咸阳古城下,万顷稻苗新。”这反映了
A.都江堰良好的灌溉效果
B.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的现象
C.关中平原水稻种植的情况
D.华北平原适宜的气候条件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依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和泊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编制
材料二  1763年以前的那一时期中,欧洲诸强国仅在亚洲和非洲拥有少数立足点,它们主要的占有地是南北美洲C。1763年之后,它们从政治上控制了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和几乎整个非洲。不过,在南北美洲和英国的自治领,它们所能做到的比这要多得多。趁着当地人口比较稀少,成百万的欧洲人移居这里,并填补了那些相对空旷的地区。……虽然向美洲种植园提供的奴隶约在1200万至2000万人之间,但非洲损失的人口据估计却是这人数的4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清朝政府奖励垦荒政策的持续贯彻,取得明显的成效,……农业生产本身的发展弥补了耕地面积的不足,这主要是乾、嘉、道三朝水稻的双季种植化,以及高产作物番薯、玉米的推广,为新增人口提供了新的粮食来源。
——樊树志《国史概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欧、非、美三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变化的基本趋势。结合材料二和有关史实,揭示三大洲之间人口变化的相互联系。(9分)
(2)材料一中1650一1850年中国人口的变化有何显著特点?结合材料三分析其成因。(5分)
(3)综合以上材料,概括指出这一时期影响各大洲和中国人口变化的共同因素。(2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我国学者普遍认为,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以下史料能够佐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