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 下图漫画主要反映了 [     ]A、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B、列强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 C、列强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 D、中外反动势力共同镇压人民革命 ...
题目
题型:北京期末题难度:来源:
下图漫画主要反映了
[     ]
A、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B、列强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
C、列强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
D、中外反动势力共同镇压人民革命
答案
C
核心考点
试题【下图漫画主要反映了 [     ]A、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B、列强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 C、列强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 D、中外反动势力共同镇压人民革命 】;主要考察你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梁启超在谈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发出这样的感慨:哥伦布之后,有无数哥伦布;郑和下西洋之后,竞无第二个郑和。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
A、西方的航海技术远比中国先进
B、明朝的国力已远远落后西方国家
C、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性决定的
D、中国热爱和平西方热衷海外殖民
题型:0112 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的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家庭手工业开始与农业分离 ②农村商品开始交流到城市市场 
③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开始出现 ④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题型:江苏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实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

材料二 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任何变革都像分娩一样,总是有痛苦的,但是在分娩以后,产妇随即恢复正常,而且因为添了小宝宝而沾沾自喜。……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销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

——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民国初年》

材料三 旧时妇女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堕落。

——方鸿铠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版)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上述材料,指出在近代变迁过程中乡民们“迷惘和阵痛”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高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派诗人刘大自在《卖布谣》中这样写道:“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有要,饿倒哥哥嫂嫂”。这反映了
①中国自然经济的彻底瓦解②作者提倡用国货
③五四前后,知识分子对现实的强烈关注④作者反对西方机器生产[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据记载:1862年烟台开埠之时,英国商人将草帽辫(制作草帽的初级产品)手工编织方法教授于当地农民,先仅限于烟台一隅,后逐渐普及山东全省和华北一带。中国草帽辫输出值在1911年突破白银1000万两,1914年至1918年徘徊于300万两左右,1919年增至771万余两。下列对这段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英国市场的需求促进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发展
B.外国资产阶级利用并剥削中国的廉价劳动力
C.一战爆发促进山东地区草帽辫制造业的发展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冲击列强在华经济势力
题型:0110 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