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孙中山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历史铭记着这样一个镜头(见下图):一位瘦小纤弱的老者,身披印度卡迪土布,赤脚拖鞋,缓缓走向海边,弯身蹲下,然后抓起一小把海盐。这个...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历史铭记着这样一个镜头(见下图):一位瘦小纤弱的老者,身披印度卡迪土布,赤脚拖鞋,缓缓走向海边,弯身蹲下,然后抓起一小把海盐。这个“食盐进军”运动中的经典镜头曾令无数世人为之震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两个月里,甘地绞尽脑汁。最终他把目标锁定在打破政府对食盐的垄断权上……许多人包括甘地的战友们对此表示怀疑,认为目标太有限了,难以发动广大的民众……但甘地坚持他的主意。1930年3月12日,甘地率领着78名学员向海滨小镇丹地进军……4月6日抵达丹地时,这支队伍已经是上千人之众了。
——章文《甘地传》
材料二 甘地走进海水里,捡起了一小撮被海水冲到岸上的盐。他违反了盐法。这个消息被几十名记者报道着,传播到整个印度,传播到全世界。一夜间,全印度的人都被唤起。几千人、几万人,都赶往印度绵延的海岸。人们前来采盐,故意触犯盐法。在大城市不断有大规模的示威。没过多久,示威的形式增多起来,特别在抵制英国货方面,国大党发起了大规模的活动。
——威廉·夏伊勒《甘地的武器》
材料三 其(指甘地)所倡主义,英人谓为破坏,但于今日竞争之世界,苟或万众一心,即不合作,而又无所抵抗,自能战胜武力也。学者尝认为其为极大贡献焉。
——陈恭禄《印度通史大纲》1928年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甘地领导“食盐进军”运动的目的。(3分)
(2)据材料一、二,指出促成“食盐进军”运动影响不断扩大的主要因素。(3分)
(3)据材料三,指出“甘地主义”的实践,并概括其历史影响。(4分)
答案

(1)目的:打破政府对食盐的垄断;唤醒和发动民众;开展大规模的反英斗争(抵制英货)。(3分)
(2)因素:英国当局的殖民政策;甘地的个人影响力;国大党的领导。(3分)
(3)实践: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2分)。
影响:增强了印度人民的凝聚力,提高了印度人民的自信心,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推动了印度的独立。(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概括材料一、二,甘地为了“打破政府对食盐的垄断权”、发动广大的民众、抵制英国货、发起大规模的抗议活动,策划并亲自领导了“食盐进军”运动。
(2)依据材料一、二,从英国的殖民统治、国大党的领导、甘地个人的影响等角度归纳“食盐进军”运动影响不断扩大的主要因素。
(3)“甘地主义”的实践活动是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非暴力”是指采取“和平和合法手段”争取印度从自治走向独立;“不合作”即不与英国殖民当局合作,包括印度人民放弃英国殖民当局给予的头衔和职位,提倡手纺车运动,抵制英货和抗税等。“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增强了印度人民的凝聚力,提高了印度人民的自信心,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推动了印度的独立。
核心考点
试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历史铭记着这样一个镜头(见下图):一位瘦小纤弱的老者,身披印度卡迪土布,赤脚拖鞋,缓缓走向海边,弯身蹲下,然后抓起一小把海盐。这个】;主要考察你对孙中山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918年,桂、滇各系地方军阀控制广州的非常国会,改组护法政府,孙中山被架空。1922年,陈炯明炮击总统府后,孙中山化装离粤,开始考虑与共产党合作的可能。由此可见,孙中山的思想转变
A.是国民大革命发展的结果B.有利于三民主义产生
C.源于曲折的革命经验总结D.促进了共产主义思想传播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凯末尔改革大事年表
年代
事件
1922年11月
大国民议会宣布废除素丹(君主)制
1923年10月
宣告土耳其为共和国
1925年11月
议会通过法令,号召全国采用礼帽和便帽,废除男士戴费兹帽,妇女戴面纱和头巾的旧习
1926年
大国民议会颁布民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法院组织法、商法、律师法等,不久又宣布废除各级宗教法官
1928年8月
宣布采用拉丁字母以取代阿拉伯字母
1933—1937年
实施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1934年6月
大国民议会通过采用姓氏的决定,改变土耳其人以往有名无姓的习惯。同时取消象征封建等级的旧称号和头衔(如帕沙),而代之以贝依(先生)、贝扬(女士)等新称呼。凯未尔带头放弃过去头衔,接受大国民议会授予他的姓——阿塔图尔克(ataturk,土耳其之父)
——摘编自毕健康《凯末尔世俗主义改革之反思》等
材料二 至1938年11月10日凯末尔去世时,新土耳其已经确立。诚然,这种“新”仅具有广度而不具有深度。农民构成了人口的绝大多数,他们当中大部分人仍墨守其古老的穆斯林的思想和习惯。但另一方面,统治这个国家的新的杰出人物在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方面已欧化。许多农民也已大大改变,同政府建立了过去几个世纪中从未有过的友好关系。土耳其较之其他穆斯林国家,已在一个大得多的程度上成为钒末尔所设计的“现代国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凯末尔改革的主要内容。(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凯末尔改革的作用。(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袁总统之为人,……综言之,则新智识与道德之不备而已,故不能利用其长于极善之域,而反以济恶。既自顾手执政权者十余年,天下之大、变故之繁,无不为其牢笼而宰御,则益骄视一切,以为天下事不过如此。于是其手段日以老辣,其执行益以勇往,乃至举中国之人物为供奔走,尽中国国家之所有,供其政治演剧之材料。某今敢断言于此,长此不变以终古,袁总统者,在世界历史上,虽永不失为中国怪杰之资格,而在吾民国历史上,终将为亡国之罪魁。
——黄远庸《少年中国之自白》
材料二 ……对政治人物,与其追究其道德,不如认真关注他在制度建设上的取向和作为,那才是影响深远的东西。袁世凯孤身一人在朝鲜与日本交涉,在晚清宪政改革中敢为天下先。……一人敌一国:袁世凯数度驻守朝鲜凡十二年,在越来越困难的境地中,他有胆有识,有智有勇,竭力维护了大中国的利益。
——史学家袁伟时
材料三 不要相信罗马是可以一天建造出来的。也不要相信民初的悲剧是有一个特别“孬”的人直接造成的,以为历史上没这个人就一切OK了。试想,如果20世纪最初几年,“群体”没有立宪的思潮,袁世凯不会贸然去充当那个“立宪派领袖”。如果1911年,大半个中国的“群体”都不想试试共和,他也不会说:“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 如果1915年秋,“群体”没有厌倦了共和的吵吵闹闹,想“老主子”了,袁大总统也不会去打造那把龙椅,“洪宪”一回。 说得明白点儿,民初的那些事儿和任何个人都没多大关系,全在那时的社会。
——张社生著《绝版袁世凯》(2010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黄远庸和袁伟时对袁世凯评价的不同观点及理由。(8分)
(2)你是否赞成材料三中作者对袁世凯的评价,请说明理由。(7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蒋百里(1882~1938),名方震,浙江海宁人。清末秀才、民国时期著名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蒋百里少年学习诗文,能熟背四书五经,被誉为“神童”。
材料一 1898年,戊戌变法,16岁的蒋百里考中秀才,深受维新思想的影响。
1901年,蒋百里东渡日本留学。当选为中国留日学生大会干事,创办大型综合性、知识性杂志《浙江潮》,宣扬民主革命,提倡民族精神。
1905年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科第十三期毕业班以冠军身份毕业。
1912年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1913年,任袁世凯总统府一等参议。
新文化运动期间蒋百里积极参与,著书立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战将。
1916年袁称帝,蒋百里入川辅佐老同学蔡锷讨袁。
1933年赴日考察,认为中日大战不可避免,百里将军是国民政府对日作战计划的主要设计者
1937年出版了军事论著集《国防论》成为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军队的战略指导依据。
——摘自曹聚仁《蒋百里评传》
材料二
人们眼中有两个蒋百里,一个文人的蒋百里,爱结社、写文章、交名流;蒋百里曾醉心研究文学。1920年,他写了一本《欧洲文艺复兴史》。他在“导言”中指出:“文艺复兴,实为人类精神界之春雷。一震之下,万卉齐开。……综合其繁变纷纭之结果,则有二事可以扼其纲;一曰人之发现;二曰世界之发现。”……一个军人的蒋百里,终身梦想是亲手击败整个日本军队。到最后,军人蒋百里战胜了文人蒋百里,虽然,他依靠的只是纸上谈兵。
(1)根据材料一,概括蒋百里一生的主要贡献。(8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蒋百里在人们眼中“角色”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7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甘地)崇尚以纺车为代表的农村经济,它不仅将纺车看成一种物质武器,而且看成对抗西方文明的精神武器……只有用以手纺车为标志的农村工业代替……城市大工业,才能避免竞争和剥削,消灭失业和贫富差别,过简朴宁静的生活。
——《尼赫鲁与甘地在未来社会设想方面的分歧》
甘地走进海水里,捡起了一小撮被海水冲到岸上的盐。他违反了盐法。这个消息被几十名记者报道着,传播到整个印度,传播到全世界。一夜间,全印度的人都被唤起,几千人、几万人,都赶往印度绵延的海岸。人们前来采盐,故意触犯盐法。在大城市不断有大规模的示威。没过多久,示威的方式增多起来,特别在抵制英国货方面,国大党发起了大规模的活动,
——威廉·夏伊勒《甘地的武器》
(1)依据材料概括甘地所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内容和目标。(9分)
(2)请结合材料简要评价甘地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